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病骄女帝 >

第47章

重生之病骄女帝-第47章

小说: 重生之病骄女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岑公公的府邸也被围了,他开始也很害怕,可后来他看出来了,对方并没有想过要伤人,只要配合他们不随意进出,他们就一直只是围而不攻。

    既然他的府邸是这样,想必承国公、耿尚书家的府邸也差不多。那就是说,如果他们真的想替皇上分忧,完全有办法出来帮助皇上。

    可是,他们一直呆在家中不曾挪动。

    可越是这样,他对幕后组织之人的实力就越忌惮,他也学着承国公几人秘不出声。

    “岑三,你怎么看?”

    “不知皇上说的是哪件事?”

    “随便哪一件,你都说说你的看法。”

    岑公公沉淀了一下思绪,“陛下,恕奴才多嘴,奴才觉得目前最要紧的是解决这流民的问题,否则引起暴乱就不好了。”

    这也是宇文煌最担心的问题。

    “你继续说。”

    “是、陛下。”岑公公弯腰行了个礼,“可如今能平息这场灾难的既然只有那个姜平乐,那就不如先允了她,反正她也只是从承国公手里分权。”

    “可是,朕不想看到任何与公西月有关的人、听到任何与她有关的事情。”

    “陛下,那不如下令:非你传召,枢密使不能上朝,这样,你就不用看到她了。”

    宇文煌脸色阴沉,半天都没有说话。

    “你说,我要是把永宁伯府一家子全部抓起来,那她是不是就会屈服了?”

    岑公公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噗通”一声重重地跪下,“陛下三思啊!”

    “怎么?不行吗?连你也站在她们那边?”

    岑公公重重地磕了几个头,“陛下,奴才是因为你才有的今天,怎么可能站在她们那边,奴才是为陛下着想啊!

    这个时候要是抓了永宁伯,那些流民再被人煽动,可就真的要出大乱子了。”

    连他都知道能平息这场灾难背后是一股多大的势力,皇上怎么看不清呢?

    宇文煌没有说话,脸色阴沉地不知道在想什么,半天才开口道:“拟旨。”

    ……

    这是永宁伯府第三次接旨。

    第一次是姜纪良被封为永宁伯,第二次是宋凤洁被赐婚,再就是今天这一次。

    公西月不愿下跪,没有出来接旨,不过,她打发细辛给了传旨的公公厚赏。

    看着摆在面前的圣旨,让她无诏不用上朝,她讥笑一声音,谁还喜欢去跪他不成?

    她之前就想过要找个理由不上朝,现在倒好,理由都不用找了。

    不过,枢密使已到手,就要走下一步。

    她转头吩咐细辛道:“你吩咐人去找程将军和司公子,让他们马上来见我。”

    ……

    程元华和司屹还没来,姜纪良倒是先来了。

    他屏退了下人,问出他压下心底的疑惑:

    “平乐,你什么时候成了先皇后的弟子?”

    公西月抬头看他一眼,终于忍不住开口问了,不过,能忍这么久也不容易。

    “父亲。”公西月端正了神色,“说起来你可能不信,两年多前,我重病,就在我以为自己熬不过去的时候,做梦梦到了一个人,她不仅将我从鬼门关拉了出来,还教授了我一些本事,这个人就是先皇后公西月。”

    说完这句话后公西月停住,她看向姜纪良,见他神色间虽然震惊,但仍然没有出口相询,便接着说道:

    “她让我去白山山脉找程元华,说她之前留了人和钱,让我们替她完成她未了的心愿。”

    姜纪良这才接话问道:“她的未了心愿是什么?”

    “父亲放心。”公西月安抚他道:“先皇后是一个大义之人,她的未了心愿就是想要这个天下安康、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

    “我也曾听闻过先皇后的事迹。”姜纪良道:“听说她很会打仗,大宇朝能一统就是她的功劳,也曾听闻她对百姓和士兵们都很好。不过,你们现在的行为又是什么意思?”

    “之前南郑府地动时,我们什么都没想就过去帮助百姓了,可后来发现,如果我们手中没有权势、不能掌控朝庭的话,行事便困难许多,这才有了如今的举动。”

 第103章 治理蝗虫

    见公西月如此解说,姜纪良半信半疑,“你真的梦见了先皇后?”

    “是真的。”公西月说得无比真诚,“否则我怎么可能知道程元华在白山山脉,他又怎么可能相信我?”

    姜纪良还是觉得有些不对,那个程将军对平乐未免也太好了些。

    “那个司公子又是怎么一回事?”

    “他啊?”公西月想了想,神情有些微迷惑,“他说我像他的一个故人,看着我就有亲切感,他对我没有恶意,帮了我不少。”

    想起自己曾试探过司屹,司屹说只要平乐愿意他就马上上门提亲,姜纪良心下一动,试探地问:

    “平乐,我瞧着这司公子对你很好,人也不错,你要不要嫁了他?”

    公西月差点噎住,“父亲,千万别说这话,我和司屹不是那种关系。”

    “你如今也不小了,女子终归是要嫁人的。”

    姜纪良继续劝说:“像司公子这样的人可难得,家世好、长得好、性情好、重点是对你好,你要不早点抓住,等他娶了别人你后悔都来不及。”

    姜纪良商人出身,盘算利益是骨子里的天性,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些话不应该和女儿说。

    “父亲,我对司屹没有那个意思。”

    姜纪良心思又一动,“平乐,那你是不是喜欢程将军?程将军也不错,我瞧着他对你也挺好。”

    公西月真的有些无奈,“父亲,你放心吧,婚事我自有考量。还有,不管如何,我都会护一家老小的周全。”

    这个就是表示要结束这次谈话了。

    ……

    **

    自从公西月出手救济灾民后,中原城的形势马上稳定下来。

    在圣旨下来之前,公西月就让人陆续将土豆从定西府运到了中原城,圣旨刚一下来,中原城就多了十几个粥棚,全部都是土豆米粥。

    今年的蝗灾确实严重,像山彤洲的承城、中洲郑城的石原府、中洲安城的济南府这几处,几乎所有的农作物都被蝗虫蚕食干净。

    虽然这几处不是大宇朝水稻的最主要产地,但是因为这次蝗灾,原本就不太够的大米更是不能满足大宇朝的需要,幸亏有了这些土豆。

    公西月有时难免想道:似乎冥冥中真有天意。

    自己在这次蝗灾之前得到了土豆的种子和种植方法,也马上实施种出了一季土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土豆,大宇朝的这次难关才能渡过。

    土豆的储藏期比大米要短,因此公西月让姜纪良的大米先存起来限量购买,让他先卖土豆。

    除了供应土豆粥外,还集中在几处地方搭建了帐篷,让这些远道而来的灾民们不至于露宿街头。

    每处搭建帐篷之处还设立了临时医药点,每天白天有大夫过来坐诊,免费替灾民们看病施药。

    有了这些举措,再加上鲲鹏军的人暗中维持秩序,中原城几乎没有了流民放火抢劫。

    除了灾民们,有些中原城的本地老百姓也排队领粥、看病,公西月吩咐下去一视同仁。

    ……

    慢慢地,先皇后和姜小姐的贤名在中原城传开,不仅灾民们对她们感恩戴德,就是中原城的老百姓们也感念万分。

    正是因为她们,这些灾民们才安定下来,不再放火抢劫、不让他们惶惶终日。

    ……

    施粥放粮看诊这些都好办,难的是治理蝗虫。

    如今这些蝗虫还在向南迁徙,正在向郑城的兴安府、安城的安合府侵袭。

    在等宇文煌下达圣旨的期间,公西月并没有闲着,她翻遍前人典籍,想出了一个组合治理蝗虫的方案。

    第一,大量养殖鸡鸭。

    据记载,鸡鸭鸟都会以蝗虫为食,一只成年鸡一天可以吃掉一百来只蝗虫。

    而且,养殖鸡鸭来防治蝗虫,是一种良性循环,不仅消灭了蝗虫,还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从而改善百姓生活。

    第二,用篝火诱杀法搭配上堑坎掩埋法消灭蝗虫。

    蝗虫和飞蛾类似,都有朝着光亮处飞的习惯,那便可以设置好篝火,诱导蝗虫靠近。

    一旦蝗虫靠近火光,最直接的结果便是被火烧死,这是一种很高效的驱虫手段。

    而堑坎掩埋法,就是提前设置好陷阱,等蝗虫进入其中后,便将其掩埋。

    但掩埋蝗虫,不一定能够杀死它,若是将其引诱到篝火中,再放火烧的话,便可一劳永逸。

    篝火诱杀法搭配上堑坎掩埋法,这个方法应该可行。

    第三,杀死虫卵。

    蝗虫最大的威胁在于繁殖能力,如果能提前找到蝗虫产卵的地方,然后倒入药草汁杀死虫卵,便可以从根源上杜绝蝗虫的成长发育。

    当想出这套组合方案后,公西月便命人去组织实施,已初步取得了成效。

    只是鸡鸭没那么快孵化出来,而灾区的老百姓又流徙他方,人手不太够。

    因此,当圣旨下发后,公西月第二天便和程元华一起拜访了兵部尚书耿建光。

    耿建光在家里已窝了两个月,如今见到公西月和程元华来访,连忙迎了出来。

    公西月和耿建光并不太熟悉,她死的时候耿建光还没有出头,只是知道耿家也是世族大家。

    见到耿建光亲自出迎,公西月朝他颔首,“耿大人好。”

    虽然公西月只是个十几岁的闺阁小姐,但耿建光却一点也不敢小视她。

    当年程元华在战场上是如何勇猛他们都是听说过的,而且程元华这人又有些随心所欲不服管教,这样的人能对一个姑娘俯首从之,那这个姑娘必定有其过人之处。

    耿建光是开了大门迎接的公西月,跨过门槛时,程元华见门槛有些高,便伸手扶住了公西月,嘴里还说道:“小心门槛。”

    “我还没有那么娇弱。”公西月一边小心跨过门槛一边回了一句。

    旁边的耿建光心思一动:这两人的关系确实亲密,程元华对她的态度也是亲近却不失恭敬,她们是如何形成这样的关系的?

    等到在大厅坐好后,公西月开门见山地说了来意:

    “耿大人,我今天来是有件事想请你帮忙,当然也是互惠互利之事。”

 第104章 合作(一)

    公西月坐定后开口道:“耿大人,我今天来是想请你帮忙。”

    “姜小姐请说。”

    “如今的蝗灾你也知道,我已找到了办法治理,也已经让人试过很有些效果,但如今因为灾区地方的老百姓逃离很缺人手。

    我想着,能不能请你下令让地方上的军队先配合一下,让他们先行消灭蝗虫,等我这边组织老百姓返回后,士兵们便不再需要援手了。

    当然,士兵们不是义务干活,每人每天发放一定的报酬还有土豆和其他粮食,以充抵军饷和军粮,你意下如何?”

    最后这一句话切中了耿建光的心思。

    范祖松挂职之前,将国库的余钱余粮全部用来发了军饷和军粮,但还是没有发够,还拖欠着。

    而范祖松挂职后,军队便没有再发过一丝一厘的物资,他正头疼着,不知道该如何安抚军士们。

    如今听公西月这样一说,立即说道:“可。姜小姐,你不知道,如今欠着军队快半年的军饷了,可国库里还是没有钱。”

    “那宇文煌没说过要怎么来解决欠饷问题吗?”

    对于公西月直呼宇文煌的名字,耿建光倒也没多大的惊异,因为程元华也是直呼宇文煌的名字,他只以为他们是对宇文煌有怨念。

    “姜小姐,不瞒你说,皇上如今想些什么我们这些臣子还真的不怎么清楚。

    就说军饷军粮一事吧,拖欠久了会引起兵变的,可皇上却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避而不谈,仿佛有一天天上会掉下银钱和粮食,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一样。”

    公西月心中冷笑一声,现在自己重生了,可不真的是从天上掉下了银钱和粮食吗,难怪程元华他们会不服气宇文煌得了好处。

    “那辅国将军和大都督那里的军饷和军粮也是拖欠的吗?”

    公西月口中的辅国将军是指卞守全,如今他镇守着西胡洲边关,与铁木国遥遥相望。

    大都督则是说的史光志,他镇守着西南方,防备着党族党焕金。

    这两处都是关键所在、不容有失。

    “也拖欠着。”耿建光头疼道:“不过范尚书挂职之前,特意将这两处多发了两个月的饷银,因此没欠得那么久。”

    这样下去真的会出大问题。

    公西月之前常年呆在军队中,对士兵们的心思很是清楚,他们有保家为国的心思不假,但更多的却是为了那微薄的军饷,想着能省下来寄给家里,让家人的日子过得更好些。

    以前公西月率领的军队有一个传统,每次打仗之前,士兵们便会将他们的财产封好统一放置军队设立的保管处。

    如果他们战死,军队便会将他们的遗物找出来,按照上面的要求替他们把财产送给他们的家人。

    如果战后他们还活着,自然又自己将这些财物取回。

    正是因为有了这项措施,士兵们打起仗来才没有后顾之忧、更加勇猛。

    想起这些,公西月道:“耿大人,不如我们再做一个交易如何?”

    “姜小姐请说。”

    “我先想办法筹集三个月的军饷和军粮,但我也有一个条件,就是以后所有的军报也必须如同官员的奏折一样先送呈枢密院,兵部下发的通告也必须经由枢密院发出。

    当然,兵部的事务我一概不干涉,你要是担心枢密院贻误军情,也可派心腹来枢密院任职。

    枢密院如今正在组建当中,还有两个副枢密使的职位,其中一个可以给你的人,你意下如何?”

    耿建光听后心中大震,这个姜小姐真的好心机好手段,她这是要分兵部的权啊!

    如今所有的军报都是先呈兵部,再由兵部上呈给皇帝,可如果按公西月所说,以后所有的军报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