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病骄女帝 >

第46章

重生之病骄女帝-第46章

小说: 重生之病骄女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接着,承国公也没来上朝,打发人去承国公府看,也被流民围攻了。

    然后,岑公公和吴三元也在他面前哭诉,说家里的府邸被流民围攻了,家里人胆战心惊。

    再后来,连武功还不错的沈宗庆也出不了门了……

    每天上朝面对的就是战战兢兢的朝臣们,生怕哪一天他们的府邸也被围困、他们的生命安全遭到威胁……

    沈千红给宇文煌献计,耿建光出不来调不了兵、宇林军的军队又要守卫皇宫,那就先让中原城主公冶胜带领他手下的兵士清剿。

    地方上的军队掌握在督台手中,其他城的城主是没有军队的,但中洲的洲府府衙设在洛府的洛川,因此中原城城主才下设了五千的军士卫护中原城。

    这个时候外面那么乱,无论是宇文煌还是沈千红,都不敢调动宇林军的军队去清剿流民的。

    这也是公西月料中的一点,其实只要宇文煌胆子大一点,将宇林军的人调个二、三万人出来,就可以平息动乱。

    只可惜,他胆子太小,只想着他自己的生命安全,宇林军的人一个都没有调动。

    可是派遣的太监根本进不了中原城城主府,被流民里外几层包围着。

    ……

    每天被朝臣们奏请赈灾,可户部尚书却说国库无粮无钱,宇文煌正在焦头烂额之际,有一个臣子献计,说上次南郑府地动是先皇后的弟子平息的,不如这次也让她出面平息。

    虽然很恨公西月,可此时的宇文煌也无计可施。

    平时能出主意的几个重臣都不能来上朝,现在朝上矗在最前面的是吏部尚书魏广田和都察御史孙文桓。

    可这两个人都是铁面判官般的人,除了每天上奏让他赈灾外不会说多余的话。

    宇文煌无法,只能同意这个办法。

    可是问题又来了,让谁去做说客?总不能直接下道圣旨让她去赈灾吧?那就真的是天大的笑话了。

    她无品无级、又不是朝庭官员,只挂了个先皇后弟子的名,不给她人、钱、粮,空口白牙地让她赈灾,传出去给那些流民知道了事情会闹得更大。

    献计的臣子说:“赈灾原本就是户部的事情,不如让户部尚书去做说客?”

    新任户部尚书可是见识过公西月的厉害,那天短短几句话就堵得承国公哑口无言,而且她明显是有着目的的,且这个目的还不容易实现,他可不想去触碰这个霉头。

    “下官才疏学浅、资历有限,担负不起这样大的责任。我记得魏尚书和永宁伯是亲家来着,而且魏尚书人品高洁、能力出众,不如就让他出面去说?”

    魏广田看了他一眼,倒是没有说不愿意的话,只是出列道:

    “下官愿意去游说,可是对方肯定会提条件,下官不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而且,下官一人前往也不合适。”

    如今外面灾民越来越多,而朝庭又根本没想过出面赈灾,要是有人能平息了这场灾难,哪怕是再苛刻的条件,魏广田也愿意一试。

    另一个朝臣站了出来,“上次南郑府赈灾她不就没有提任何条件吗?怎么现在要提条件了?”

    魏广田道:“既然这样,不如由大人你去说?”

    朝臣哑口无言。

    只要明眼人就能看出,对方如果真的无所求早就出面救济灾民了,像上次南郑府那样,根本不用朝庭说二话,她们就自己跑去灾区了。

    可这次,中原皇城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又闹了几个月,对方却连粥棚都没搭建一个,这是为什么?

    要么是根本不愿出面赈灾,要么是等着朝庭提条件。

    最后,宇文煌定了魏广田、孙文桓和户部尚书三人去游说。

    ……

    **

    永宁伯府

    有魏广田在,一行三人受到了永宁伯府很高的礼遇,永宁伯姜纪良亲自出来迎接。

    魏广田没有急着说事,而是让魏文英抱了姜开文出来。

    魏广田只有一个孙子一个孙女,且这个孙女自小聪慧懂事,他对魏文英的疼爱不亚于孙子。

    听到自家祖父来了,魏文英带了儿子姜开文过来拜见。

    姜开文一岁多,长得方头方脑、白白胖胖,很是逗人喜爱,就连公西月对他也很是喜欢。

    魏广田抱过姜开文,又看了看自己的孙女。

    魏文英生完孩子后比以前稍丰满了些,又保养得好、没有烦心事,整个人的气色说不出的好。

    看着魏文英这样,魏广田心里很是宽慰,这门亲还真是没有结错。

    孙文桓也探头过来看了看这个小娃子,这一看不打紧,真是好样貌。

    这时候的许多读书人都会一些相面、占卜类的杂学,孙文桓也通晓相学。

    “魏尚书,你这个玄孙生得真好,其成就一定会高过你。”

    魏广田不以为意,“他是永宁伯的长子嫡孙,以后也是要继承永宁伯的爵位的,其职位自然会高过我。”

    孙文桓笑了一笑没再多言,他看到的却不是这个,一个无权无势的永宁伯还入不了他的眼。

    他又朝着魏文英看了两眼,竟然是大富大贵的面相,与她的身份可不太相合,现在的永宁伯世子夫人、未来的永宁伯夫人说富自然是富的,可要说贵可还真说不上。

    孙文桓不禁将目光又看向了永宁伯,他以前可还真是没仔细看过永宁伯的相貌,心里也没当永宁伯一回事儿。

    这仔细一看之下,永宁伯竟然也是晚年极贵的相貌。

    永宁伯不过是一介商人出身,如今只空有个名号,无权无势,与贵可是沾不上边的。

    这就很有些意思了。

    孙文桓心思转了起来,这个永宁伯府怕真的是藏龙卧虎之地。

    ……

 第101章 条件

    逗弄了一会儿小娃后,魏广田说了来意。

    见到三位朝中重臣上门,姜纪良心中已然有了猜想,要不还是来找自己“借”粮的,要不就是找平乐的。

    如今见魏广田把话挑明,便说道:“我让人去叫平乐出来。”

    可魏广田三人等了好一会儿,茶都换了一壶,等来的却不是姜平乐,而是程元华。

    程元华进门就朝三人拱了拱手,“三位大人,有什么话和我说即可。”

    三人与程元华都不熟悉,但是还是知道他的身份,知道他是先皇后的亲信。

    魏广田清了清嗓子,“程将军,如今蝗灾严重、灾民甚多,朝庭又没有能力赈灾,要是你们能出面解决灾情,也是行善积德、造福百姓。”

    程元华讥笑出声:

    “如今这个天下是谁的天下?百姓是谁的百姓?做皇帝的不出手赈灾,却让其他人来做?是不是他这个皇帝也可以换人做?”

    三人在心中感叹程元华胆大,什么话都敢说,但其实他们三人的心中也不如何尊重宇文煌。

    魏广田咳了一声:“程将军,我们明人不说暗话,我就只问你,你们有没有能力解决这次的灾情?”

    程元华将手里的茶杯转了几下,这个动作是学公西月的。

    “先皇后确实是留了人、留了钱给我们,要解决这次的灾情也不是不行,但是不能平白出力出钱而没有回报吧,三位大人说是不是?”

    说这话时,程元华的目光却不只是放在魏广田一人身上,而是在其他两人身上也打了转。

    三人心中想道:果然如此,他们确实有条件,就等着朝庭来找他们。

    “有什么条件说出来让我们参详参详。”

    程元华却没有直接说条件,而是看向魏广田:

    “尚书大人,有一事我一直不明,先皇后当年的功绩你是知道的,可当时要封她为王时你为什么极力反对?就因为她是女人?”

    因为当年的事情,程元华对魏广田一直没有好感。

    没想到程元华竟然问起了那么久远的问题,魏广田怔了一下,答道:

    “当年我极力反对倒不仅仅因为先皇后是女人的缘故。”

    “那是因为什么?”

    对程元华的咄咄逼人魏广田并不介意,他正了正神色,认真答道:

    “当年的情形你很清楚,先皇后功高震主,如果封了她为王,那么大宇朝皇帝的权力就会大打折扣,很有可能还会被架空。

    如果那样,君将不君、臣将不臣,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当然,我也不否认,假若先皇后不是女人而是男人的话,我就不会反对,因为没有道理反对。”

    走到聚福堂大门的公西月正好听到了魏广田的这番话。

    说了这么多,还是因为自己是女人的原因。

    程元华第一个发现了公西月的到来,他站起身来走到她身边,扶着她坐下。

    “你怎么来了?”

    原本公西月是不打算来的,可后来又担心程元华对付不了三个人,想想便又过来了。

    只是没想到刚走到门口就听到了魏广田的那番话。

    “你们说到哪了?”

    等公西月坐好后,程元华在她旁边一张椅子坐下。

    “条件我还没说。”

    “那继续说,我随便听听。”

    两人之间关系亲密,说话随意,像是认识多年的朋友或者亲人,而且程元华对待“姜小姐”还有着以她为主的态度,让一旁关注他俩的三人有了许多猜想。

    “我也不多和你们废话了。”程元华严肃了神情,“我们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朝庭新设一个枢密院,掌接受朝臣以及四方表奏并宣达帝命,姜平乐任枢密院最高官员正二品枢密使。”

    程元华这话说出来后,倒是真的把魏广田三人吓了一跳。

    如果只要一个只有名号的爵位的话还可以有商量的余地,比如郡主、县主这样的,甚至永宁伯这样的都可以商量,可是要实权并以女子之身参政的话皇上怎么可能答应?

    程元华没理会他们的心思,只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说完。

    “先皇后当年本就应该封超品亲王,姜平乐是她唯一的弟子,尽得她的真传,理政治世才能不在她之下,这个正二品枢密使也算是补偿。”

    这是公西月想了不少时间才想出来的方案。

    军队和官员任免,宇文煌是不可能让她掌控的,而她的钱比国库还要多很多,也不需要去掌,至于礼部她根本就没有兴趣,审案断案也非她所愿,因此五部她是都不会去的。

    而她想最快掌控朝政的办法就是看奏折,可是如今的奏折都是先送到丞相宋绍全处,再由丞相呈报给宇文煌。丞相拥有很大的权力,宇文煌也不可能让她任职。

    那就只能分宋绍全的权。

    于是,她想新设一个部门,所有的奏折必须都经由这个部门上送或下达,这样,她就能很快掌握朝庭动向。

    魏广田三人见程元华说完后公西月没有反对,便知道这是她们商量的结果,没办法协商。

    话已至此,多说无益。

    魏广田三人只能将程元华的条件带回去上报宇文煌,至于皇上答不答应就不是他们能左右的。

    以前魏广田是反对女人上朝理政的,要不然当初也不会那么极力地反对公西月封王。

    可看到如今的皇帝这样昏聩,他心里不免时常后悔,要是先皇后还在的话,这个朝庭一定不会变成今天这样。

    因此如今程元华说出这样的条件,他内心里倒也并不如何排斥,只待皇帝自行定夺。

    ……

    ……

    小朝会的时候,魏广田将此事汇报给了宇文煌。

    听完后,宇文煌大怒,“一个贱人竟然还想上朝听政,莫不是疯癫了?这样的话你们也敢上报?”

    魏广田早知此事上报后宇文煌会生气,只是没想到他会气到如此地步,竟然连贱人这样的词都说出来了。

    皇上不答应,魏广田也不多劝,他退回自己所站的位置。

    可是,这个事情由不得宇文煌不答应。

    第二天,吴三元给他带来一个新消息,流民开始在中原城放火了。

 第102章 下旨 疑惑

    吴三元向宇文煌汇报,流民开始在中原城放火了。

    “皇上,流民的事情要尽快解决,否则会愈演愈烈,不如由我率领宇林军去清剿他们吧!”

    “不可。”

    宇文煌断然否决,“我写封密旨,你派人送去洛川,让申元国带兵过来清剿。”

    这倒也是个好办法,吴三元应下。

    只是,宇文煌没想到的,大宇朝真正对他忠心的人太少了,这个丛一品的中洲直隶督台早就应了程元华和中原王司治国的约定,作壁上观。

    就连兵部尚书耿建光,也借着这个机会在家里避风头。

    申元国和耿建光都是世家出身,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个人利益、还有诺大的家族利益,因此昏聩、又没有子嗣的宇文煌不是他们的卖命对象。

    再者,程元华答应平息这场灾难,作为回报,一个正二品的官职在他们看来极为合理。

    因为目前这场灾难,就算拼他们全族之力都不可能做到,人家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只要一个正二品官职,有什么不可?

    再说,能平息这场灾难也说明她是有大才之人,既然如此,一个正二品官职也不担心她做不好。

    因此,当申元国收到程元华的消息,说宇文煌下了密旨给他时,他就带兵出去视察军情、民情并顺道剿匪了。

    ……

    宇文煌派来的人在中洲直隶督台府衙呆了三天一直都未能见到申元国的人,他只能打发人回去先给宇文煌报信,自己仍然等在直隶督台府衙。

    收到消息,宇文煌又摔了一地的东西,可是中原皇城的情况越加糟糕,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暴乱,而且还很有可能危及皇宫。

    见宇文煌平静下来,随侍在侧的岺公公吩咐宫人收拾好地上的杂碎物。

    他心里也在暗暗思量:如今连申督台都避了开去,他和承国公、耿尚书曾经可都是皇上的心腹,可这次这么大的事情他们都龟缩在家里。

    岑公公的府邸也被围了,他开始也很害怕,可后来他看出来了,对方并没有想过要伤人,只要配合他们不随意进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