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病骄女帝 >

第48章

重生之病骄女帝-第48章

小说: 重生之病骄女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所有的军报都是先呈兵部,再由兵部上呈给皇帝,可如果按公西月所说,以后所有的军报先呈送枢密院的话,那枢密院对整个军队的情况就了如指掌了。

    虽然她说她不会干涉军务,但日子久了,岂知又是怎么样的情形?

    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肯定是不愿意她分去自己的权力。

    可是,她提出来的条件太诱惑人了,军饷和军粮可是很大的一笔开支,以如今国家的实力,根本没能力支付军饷。

    如果军饷迟迟不能解决的话,到时军队发生兵变或其他情况发生,自己仍然脱不了干系,轻则撤职、重则获罪。

    耿建光的心中在激烈地做着斗争。

    公西月也没有干扰他,而是低下头喝茶。

    半晌,耿建光道:“就算这三个月的军饷支付了,接下来呢,你又有什么办法?”

    “耿大人,军饷和军粮的支出还是要通过国家收取税赋来解决,等我任职枢密使后,我会联合朝中重臣来收取税赋,只要国库有了收入,军费支出也就有了着落。”

    “可如今朝中的情况想必你也了解,哪里还收得上来税赋?”

    公西月直直地看着他,“是真的收不上来,还是你们没有尽全力去做?”

    耿建光不说话了,这里面涉及的官员太多、牵涉的利益太多,连皇帝都只发发脾气没有具体措施,他们这些做大臣的更不会以一己之力去对付众多官员。

    半晌,耿建光才开口道:“我会让军队配合你们。”

    “大人畅快!”公西月击掌道:“那你也尽快将副枢密院使的人选告知我,我这两天就会上奏折奏知这些事。”

    “还有,以后大人有事找我不方便的话,找元华也是一样。”

    这声“元华”更让耿建光确定两人的关系不同一般,而且全程都是姜小姐在说事,程将军只是在一旁喝茶,似乎无论姜小姐做什么事情他都不会反对。

    谈论这些事情程元华确实不提意见,行军打仗他很有自己的想法,可谈政治、勾心斗角他就远远不如公西月。

    再者他知道无论如何公西月都不会害他,因此只要公西月定好的事情他都不反对。

    事情说完,公西月就提出告辞,耿建光亲自送到大门外。

    ……

    接下来的事情都按照公西月的预想进行着。

    程元华带着人拿着圣旨在兵部附近找了个院所,挂上了枢密院的牌子。

 第105章 合作(二)

    枢密院内,程元华不仅将公西月办公的地方收拾好了,还替他自己收拾了间屋子。

    期间,他按公西月的吩咐去了趟承国公府,和承国公约定,由承国公府选定一个继承人认在宋圣兰名下,他们会全力支持继承人登基为帝,前提是承国公认可枢密院的存在,朝臣以及四方表奏先通过枢密院再送呈给皇帝,而下达的指令也先通过枢密院再发往各处。

    当然,也留了一个副枢密使的职位给承国公。

    承国公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答应下来。

    如今皇帝越来越不靠谱,对宋家也不如以前重用,反而更亲近沈宗庆那个小人,长此以往,皇帝过继的儿子认在贵妃名下也未尝可知。

    上次贵妃不就假怀孕了一次吗?看宇文煌当时的反应,他明显就是知情的,那是不是说他根本没想过让皇后有儿子?

    贵妃与皇后一直不对付,沈宗庆与自己也素来不和,要是沈家上了位,以后承国公府的日子会过得很艰难。

    从大义上而言,他也认为不能让沈宗庆掌权,那样大宇朝更加没有希望。

    只是程元华走了后,承国公一个人在书房呆了很久。

    ……

    ……

    中原王府

    中原王的正院,此时,书房里坐着几个人在商讨事情。

    一个六十岁的老人问道:“王爷,程将军找你谈合作的事情你是怎么想的?”

    这个老人叫郁必弘,是中原王司治国的第一幕僚。

    前几天,程元华找了司治国,说想和他联手,把宇文煌拉下皇位,并许诺新皇上位后让他重返朝庭参政。

    司治国原本只是应付他,可程元华却说出了他当年归降时隐藏的军队,让他不得不认真对待。

    “先生,你说我们真的没有机会了吗?”

    郁必弘摸了摸下巴的胡须,最近他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虽然心有不甘,但似乎他们的胜算是不大。

    “王爷,先皇后的势力没浮出来之前,我们和史都督联手的话还有五成胜算,现在看来,希望确实不大。”

    另一人也颔首道:“郁先生所言有理,当年我们瞒下了五万多人的军队,可这些年为了避嫌,将这些军队分散于各处,如今的战斗力如何,很是难说。

    而且,真要打起来的话,拼的还有钱粮,这些年为了养军队,我们所余银钱已不多,粮食我们也没有保障。如今这个世道就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粮啊!”

    司治国仍然心有不甘,“我们没有钱粮,那程元华他们就有吗?”

    “这次蝗灾所有的粮食都是她们出的,虽然多是那个土豆,但也可以饱腹。

    我找人打探过了,一年以前,姜小姐就在定西河旁开垦了万亩荒田,都是种的土豆,亩产还很高,而且,她还组织人员在定西府修渠,渠道修好的话将能灌溉几万亩良田。

    至于银钱,她们前几年去南郑府赈灾、去年开荒地修水渠、如今又是赈蝗灾,前几天又支付了三个月的军饷,怕是暂时不缺银钱。”

    “刑先生,照你这么一说,她们应该是已经花了巨额银钱了,那她们所剩银钱应该不多了才对啊?难道她们有聚宝盆不成?”

    被称为刑先生的人叫刑新光,是跟随司治国时间最长的谋士。

    “信义,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也很想知道。”刑新光道:“她们确实已经花了巨额银钱,但假如换了你,这是你的全部家底,你会这样花吗?”

    吕信义摇摇头,自然不会,要是这是自己的全部家底,怎么着也要计划着花,哪能这么一下子就花掉。

    “这些钱只怕真的是先皇后留下来的。”郁必弘道:“我查了一下先皇后当年的事情,她收编完巩宗成的势力后并没有缴获多少银钱,说是巩宗成的儿子逃跑时带走了。如今想来,只怕那个时候她就有了别的想法。”

    在场之人默然不语,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先皇后也太有远见了。

    其实当年巩宗成的儿子逃跑时确实是将财宝都带走了,只是鹿净台那个宝藏他也不知道,巩宗成没告诉他。

    或者巩宗成告诉了其他儿子,只是其他儿子都死了。

    “王爷,和程将军他们合作吧,你看他们如今一步步走得多稳,如今还和承国公、耿尚书他们联手了。”

    司治国还是心有不甘,“可是,他们手里没有军队。”

    “王爷。”郁必弘端正了神色,“大宇朝的军队就是他们的后盾,他们有钱、有粮,如今又收买了人心,一旦真的战乱,这些军队必定会为他们所用。”

    “是,王爷,如今他们在百姓中的声望也很高,如果他们振臂一挥,这些百姓就是军队。”

    刑新光也在一旁补充。

    司治国脸上的神色阴晴不定。

    看着司治国这样,郁必弘在心里叹了口气,王爷想了那么多年自然是不甘心的,他们是王爷的幕僚,也是希望王爷能成大事的,可是,时也、势也、命也!

    “王爷,如今四公子和程将军他们关系很好,你可以找王妃说说此事。”

    其余的话郁必弘也不好多劝了。

    ……

    最近,中原城到处贴满了告示:

    已经组织了军队在各地消灭蝗虫,百姓们回去帮着一起消灭,可保证明年的收成。

    凡是愿意返乡的百姓,每人可领取半年的口粮,但须得到了家乡才能发放。

    且愿意回乡的老百姓可随着运粮的车队一起返回,一路之上皆有口粮发放。

    这个时候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还是愿意呆在自己的家乡的,且他们大多数人除了会种点地外并没有一技之长,听说有半年的口粮发放还和运粮的车队一起返回,自然愿意。

    而且,这个时候司屹和鲲鹏军的人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当初,就是他们组织流民围攻官员府邸,也是他们给流民们分发食物、组织入住帐篷等,如今,他们又组织这些老百姓一起随着运粮的车队返往各地。

    这也是程元华他们的安排。

    有他们在暗中护着,运粮的车队也更安全,而且到了各地后,还让他们带领大家一起消灭蝗虫。

 第106章 理政 天眼

    又到了一年的深秋之际。

    中原皇城

    高大巍峨的城墙、高深的护城河、矗立在城中心位置的钟鼓楼,还有皇宫里的一座高塔,在金黄色银杏树的围衬之下,更加的韵意十足、幽深静远。

    公西月在枢密院任职已有月余,承国公和耿建光遵守着约定,将所有的奏疏全部先送至枢密院,再由枢密院转呈给皇上。

    当然,两位副枢密使他们都派了心腹担任,一位是承国公的堂侄、一位是耿家人。

    有了军政两位重臣的支持,其他的大臣自然不会对着干,而且,他们也没法对着干。

    能上朝会的官员们自然不会去争这个,他们有事上朝时直接就奏报了,不需要经过枢密院,而地方上的官员以前上奏折是先交由丞相,再由丞相送呈给皇帝。

    现在丞相自已都示意奏折送由枢密院,他们还能说什么?

    至于宇文煌,看着平稳的中原皇城,不得不忍下心中一口恶气。

    公西月知道事情不能一蹴而就,她现在也不急着揽权,只做枢密院该做的事,她每天只翻阅奏报,其他具体的事情都由两位副枢密使负责。

    宋绍全和耿建光见公西月果然不干涉他们的事务,而且两位副枢密使又是他们的人,他们同样能及时掌握各地奏疏的内容,慢慢地便没那么排斥,对公西月的防备也渐渐放下。

    公西月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现在两位副枢密使每天都会向宋绍全和耿建光汇报各地奏疏的内容,但时间长了,难免会有懈怠,到时就是她出手的时机。

    当然,她也是一个守信的人,答应支付的三个月军饷和军粮已全部到位。至于宋绍全那里,如今时机未到,自然也不用她行事。

    ……

    这一天,她看到去石原府治理蝗虫的鲲鹏军来信,说当地的百姓开始吃蝗虫,问蝗虫是否能吃?

    在古代灾荒年,确实有灾民们食蝗虫的事情发生,古书曾有记载:时关东大饥,赋调不入,由是国用益窘,关中饥民蒸蝗虫而食之。

    但公西月医术高超,知道这种群居的蝗虫是有毒的,一个不慎食之能让人中毒,严重的还可能带来性命之忧,她是不建议食用的。

    她给各灾区去了信,告诫蝗虫有毒,呼吁灾民们不要食用蝗虫,一定不会让他们挨饿,他们养的鸡鸭过几个月大了也能食之。

    这些鸡鸭是公西月着人大力孵化培育的,每个灾民都可免费领取鸡鸭幼崽五只,而这些鸡鸭又都以蝗虫为食,不需要另外喂它们太多食物,因此灾民们无有不欢喜的。

    有了公西月的劝阻,尽管百姓吃蝗虫没有杜绝,但也少了许多。

    ……

    鲲鹏军的人在各地放粮时同样不会忘了替公西月和姜平乐积累人气,于是,她俩的事迹被传得人尽皆知。

    大家都知道现在吃的土豆是姜小姐亲自带人种出来的,她为了种这些土豆,在荒无人烟的定西河边住了近一年,带领老百姓开垦荒地、挖沟修渠……

    如果不是有了这些土豆,再有本事的人也救不了他们,他们就会活活饿死。

    而姜小姐做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是先皇后公西月的弟子,是遵从先皇后的遗愿而行。

    至于公西月利用这次蝗灾换取官职的事情自然不会流传出去,公西月的人不会说、朝庭也不愿意说,这样的事情太丢脸。

    老百姓们都是淳朴的,他们之前从未见过这种土豆,而现在确实是这种土豆才使他们不至于挨饿,还有他们家的鸡鸭也确实是姜小姐命人发放的。

    一时之间,先皇后和姜小姐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老百姓们对她们感恩戴德、顶礼膜拜。

    就是军队,也私下传着她们的仁义,因为拖欠的几个月的军饷就是她们自掏腰包发放的。

    与此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些流言,说因为皇帝宇文煌昏聩无道,上天才降下这等灾难。

    ……

    **

    玄真山

    凤楼观晓日,紫气正东呈。

    掌门玄机真人宽袖飘飘地往“凤楼”而去。

    “凤楼”其实不是一座楼,它是一个洞府,位于玄真山的半腰之处,是玄真山先祖留下来的一处禁地,门中只有掌门人和三位长老可以进入。

    玄机真人来到洞府门前,门前有一块大石,石上一个巨掌印。

    玄机真人将右手手掌嵌入这个巨掌中,输了一丝内力进去。

    “轰、轰”之声响起,却是洞府的石门开了。

    玄机真人走进了洞府,按了一下里面的开关,石门随即关上。

    洞府内不是想像中的黑暗,却如白昼般明亮。

    玄机真人径直往里走去,隐隐可以听到龙吟之声。

    他来到洞内一处水幕之前站定,宽袖一拂,水幕竟然消失不见,慢慢的却浮现出一个黑色的八卦罗盘。

    黑色八卦罗盘上方有一团云气笼罩,云中有两条黑龙正在懒懒洋洋地动来动去,那龙吟之声就是从这两条黑龙嘴中吟出。

    玄机真人将手掌击向罗盘,慢慢地,从他手掌处竟然幻化出一把通体黑色浑然无迹的长剑,这把剑让人感觉不到锋利,而是它的宽厚和慈祥。

    宝剑飞向罗盘中心,慢慢融入消失不见,然后,罗盘正中心慢慢睁开一只眼睛。

    这只眼睛并不锐利,也不阴森,它就象上苍一只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黑色的眼睛,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