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宗师-第4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
长颈,高圈足。
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
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
尊四角各塑一羊。
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
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
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全体饰有细雷纹,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
据业内前辈研究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
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
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
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
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恰到好处,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
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
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第一千零七章 斗彩天字罐
青铜器的知识,囊括很广。
这是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包含的东西文化,十分广阔。
单凭三言两语,不可能说得完的。
所以,只是简单地概述,并针对其中要点,略作详述罢了。
其他相关的,还有诸多研究资料,文献累积。
但是,那样的东西,不可能真的讲解出来,并曝光于世。
所以,两国交流,都有所保留。
一场针对青铜器的阐述,在一阵沉默中,宣告结束。
故宫培训班的成员讲述得很详细,相关的知识,几乎事无巨细,没有纰漏。
所剩下的东西,要么无关紧要,要么不可言明。
所以,日国方面只得终结了这场理论交流。
三个回合的交流,各有表现,都算是极佳的。
不言胜负,但终归中国方面,没有丢失颜面,暂时没被日国打压下去。
稍作歇息,开始了第二轮的实物鉴赏。
日国使团宣布了规则。
这轮实物鉴赏,依旧分作三个回合。
每回合一件文物,双方针对文物,展开相关知识的阐述和辩论。
谁说的更详细,更让人信服,则获得赢面。
说白了,算是‘斗宝’。
依照规矩,日国方面出两件文物,中国可以选择一件文物参与。
了解了大致规则,日国使团便呈上了第一件文物。
当密码箱打开之后,唐顺看到内部的文物,不由眉色一挑。
这居然是一件斗彩。
并且,是其中极具研究价值,且十分珍贵的的‘天字罐’。
天字罐是成化的首创,属于斗彩品种之一。
其胎体轻薄,直口,短颈,丰肩,腹以下略收,广底,圈足,底部用青花楷书“天”字,并因此而得名。
天字罐在古代就十分珍贵,并深受人重视。
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九年六月十九日,养心殿造办处给督陶官唐英发了一个缺釉的成化斗彩天字罐。
并传旨:着将缺釉天字盖罐一件,着交唐英补釉。如补得,补好送来。如补不得,不必补,仍旧送来。钦此。
唐英看到御旨后十分紧张,他把这个罐带回景德镇,琢磨怎么能把釉补上。
隔了几个月,唐英重新做了三对,连同原罐,一起带回给了乾隆。
并写下如下的奏折:“奴才伏察发到天字盖罐,系属成窑,迄今年久,火气消退,若将缺釉之处补色,必须入炉复火。恐炉火攻逼,于旧窑质地实不相宜,是以不敢冒昧补釉,谨赍至窑厂,仿照原罐款式大小,造成三对,恭折送京,并奉发原罐一并赍进,伏祈皇上请皇上睿鉴。谨奏。”
看完唐英的奏折,乾隆大笔一挥,写了一个:“览”。
现目前收藏在各大博物馆的成化斗彩天字罐只有12只,主要收藏在燕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等世界各大博物馆。
其数量之少,都不及馆藏的成化斗彩鸡缸杯。
由此可见,斗彩天字罐的稀缺。
无论是收藏价值,还是研究价值,都是极高的。
日国这次居然带来这样一件宝贝,不可谓手笔不小。
要知道,2014年的时候,一只成化多彩鸡缸杯的拍卖价,突破了28亿港元的。
看到这只天字罐的时候,不只是唐顺,即便是颜知礼,董春华这些老古董,都是微微讶然。
但日国使团却是十分平静,显得很不以为意。
揭开红绸,日国使团负责人便是淡然笑道:“斗彩是贵国古代瓷器之最,在世界之中,都是享誉盛名。”
“这次特地带来一件斗彩,希望贵国的年轻俊才,能够给我们多多指教,有关斗彩方面的知识。”
一番话,说得很客气。
但是眉眼之间挑动的神色,却满是掩饰不住的得意。
这么贵重的文物都带了过来,恐怕有着炫耀的心思吧?
唐顺微微挑眉,仔细观摩了一眼,随即看向日国使团问道:“可以上手吗?”
“可以的!”
日国使团负责人轻笑道:“不过,一定要注意分寸。你也知道,这种成化斗彩天字罐的价值,是极高的。”
唐顺看了对方一眼,没有做声,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成化斗彩天字罐,如果是真品的话,确实价值极高。
英国一家拍卖行,曾在伦敦拍卖过一件天字罐残器,成交价达到了1130万人民币。
注意!
这是一件残器,是不完整的修复件。
其器口颈部被磨平,并且缺少盖件儿。
这样的天字罐器物,都拍卖到了上千万的天价。
可想而知,眼前这件完好无损,又有配盖儿的,得值多少钱?
所以,不怪对方如此小心谨慎,郑重提醒唐顺。
暗暗地吸了口气,唐顺屏住呼吸,戴好手套,才小心翼翼的上手。
双手谨慎的捧着天字罐,翻转着反复查看,仔细鉴别。
周围的培训班成员,都是紧张瞩目,大气都不敢喘息。
一双双目光,紧紧地盯着唐顺,显得十分的凝重,倍感压抑。
唐顺反复观察,鉴别了十几分钟,才蹙着眉头,小心翼翼的放回到桌面上。
“还有需要上手的吗?”
唐顺看向培训班的成员,询问道。
一时间,培训班不少成员,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唐顺见状,补充道:“时间有限,所以,我建议,哪些同学对斗彩方面的知识了解详细的,再来上手。”
这句话,瞬间打消了不少人的念头。
斗彩虽然广为人知,享誉世界。
但是,作为考古研究的人物,每个人都不可能对所有文物了如指掌。
精力有限,每个研究者,都是挑选他所钟意的,喜爱的类别,再去进行发掘研究的。
有的人负责的青铜器,有的人负责的珐琅彩,有的人负责的青花瓷。
所以,满场二十位培训班成员,真正研究过斗彩的,其实很少。
满打满算,只有两位。
一男一女,都在二十七八岁的样子。
一位是出自燕京大学,一位出自清华大学。
二人得到唐顺的示意,再征得日国方面的同意,便是戴好手套,起身上手。
两人都是很谨慎,看得十分认真专注。
一番鉴别,二十分钟就过去了。
二人才恋恋不舍的放下器物,坐了回去。
“都看好了吧?”
日国使团负责人询问了声,随即示意道:“如果都没问题的话,那么,这回合可就开始了。”
第一千零八章 斗彩之说
唐顺微微颔首,欣然赞成。
身边的培训班成员,皆都正襟危坐起来。
一双双目光,看着日国使团,神色肃然,格外认真。
日国使团负责人打量了唐顺一眼,随即笑道:“这回合既然由我国奉上的文物,为了表示公平,就由贵国先行开始鉴赏吧。”
“好!”
唐顺毫不推辞,欣然赞成,随即看向先前鉴赏过的二人,道:“你俩谁来?”
“我来吧!”
二人之中的青年,起身应道:“我跟随导师研究斗彩,已经有些年头,对这方面的知识,应该还有把握。”
唐顺看了那位女生一眼,略带询问。
女生见状,微微点头,没有争抢反对。
“那便你来!”
唐顺这才应承下来,示意青年来阐述。
青年向唐顺微微鞠躬,这才看向日国使团。
稍作沉吟,便是开始讲道:“贵国这件文物,是我国著名瓷器‘斗彩’之中的珍稀品种‘天字罐’。因其它底部用青花楷书‘天’字而得名。”
“提起‘天字罐’,自然免不得需要提起斗彩。这个品种的瓷器,跟斗彩是形影不离,息息相关的。”
“斗彩,创烧于我国明朝成华年代。传承于青花五彩,是根据青花五彩的工艺,从而进行变革,衍生出来的新品种。”
“因此,也有说法,称斗彩始于明朝宣德年间。因为青花五彩的创烧时期,便是宣德年间。这个知识,在先前就已经阐述过的。”
青年侃侃而谈,信心十足的讲述:“据明清文献记载,斗彩也称之为‘窑彩’或‘青花间装五色’。”
“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入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种,最后入彩炉低温烧成。”
“按照业内专家陈万里先生的意见,成化斗彩又可以分为点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几种。”
“成化斗彩除个别的大碗外,多数造型都是小巧别致的。如盅式杯、鸡缸杯、小把杯等。其中最为稀珍的品种,便是‘天字罐’。”
“天字罐有大有小,小的高8厘米左右,大的高18厘米左右。它的配盖有平盖和宝珠顶盖两种。”
“天字罐的纹饰除了常见的龙纹、海兽、缠枝瓜和缠枝莲外,还有葡萄纹和人物纹等。除了用斗彩装饰外,还有用青花和杂彩装饰。”
说到这里,青年略作停顿,随即补充说道:“有关斗彩,有一点需要注意。斗彩这个名称,其实并不是明朝时期开始定义的。”
“在明代历史文献中,是没有斗彩这个名字的。那时候有关斗彩的称呼,一直是延用的‘成窑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
“比如,明代文学家沈德符在《敝帚轩剩语》中说:‘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
“还有明末清初的历史学家谷应泰在《博物要览》中称:‘成窑上品无过五彩葡萄撇口扁肚靶杯,式较宣杯妙甚。五彩宣庙不如宪庙。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故不甚佳,而成窑五彩用色浅淡,颇有画意。’
“以上二例记载了明代宣德与成化时期有‘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与‘五彩’的瓷器都很名贵。”
“虽然‘青花间装五色’和‘五彩’是什么样的瓷器,其特点如何,说得不够明确。但结合传世品及近年的科学考古材料分析,明人沈德符、谷应泰所述应是宣德青花五彩,而记载中的‘五彩葡萄撇口扁肚靶杯’则是成化斗彩中的名品。”
“由此不难推断,在明代时期,当时的人们是将青花五彩和斗彩统称为五彩的。”
说到这里,青年略作停歇,接着补充道:“有关这点,在乾隆时期唐衡诠《文房肆考》中也有记载:‘成窑以五彩为上,酒杯以鸡缸为最,上画牡丹,下画子母鸡,跃跃欲动。’”
“民国前辈许之衡先生所著的《饮流斋说瓷》也有记载:‘成化五彩人物,其工细者,系以蓝笔先绘面目衣褶,继乃加填五色。’
“以上三例记述表露,明人、清人、以及近代的人士,在著书立说时都将明成化斗彩瓷器称为五彩。”
青年越说越得劲,神色越自信,口吻越从容不迫起来。
“有关斗彩这个名字定义,据现目前发掘的历史文献记载,最早出现是在一本著于清朝雍正或乾隆年间的《南窑笔记》之中。”
在众人瞩目之间,他娓娓道来:“据《南窑笔记》记载:‘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日斗彩。”
“‘填(彩)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
“这本书将斗彩、五彩、填彩做出了细致划分,为我国后续彩瓷相关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番阐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无论是故宫培训班的学员,还是日国使团的青年才俊。
亦或者颜知礼、董春华这些老古董,又或是日国使团的研究者,以及外交部陪同的官员,都是听得津津有味。
一个个仔细认真地样子,宛如专心听课的学生一样。
唐顺听着青年的讲述,也是频频点头。
有关斗彩的知识,他自然是了解的,且十分熟悉。
作为古玩商人,或多或少,都会对国内外各类知名的文物,进行研究和了解的。
什么古玩最值钱?
当然是最具研究和收藏价值的文物最值钱了啊。
所以,为了赚钱,任何一位古玩商人,都会对青花瓷、斗彩、珐琅彩、五彩等举世盛名的文物有所了解。
只是唯一不同的是,了解得深浅多少罢了。
唐顺作为宗师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