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小鱼吃大鳝 >

第15章

小鱼吃大鳝-第15章

小说: 小鱼吃大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宣冲:“……”
  天下第三开道,势如破竹,宣冲带人包抄去了,宣凝跟在她后面打小怪,轻松得像散步。到了内堂,终于碰上听到动静匆匆赶来的山匪头子。
  头子爆喝道:“尔等何人?安敢动我云荒寨!”
  端静说:“坐落在云荒山上就叫云荒寨,这名字取得未免太没有诚意了吧?”
  头子一怔,端静操起手边的椅子朝他脑袋打下来,然后一套“疯癫乱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他打成猪头。
  宣凝继续在后面默默地收拾“小怪”,直到她动手解头子的裤腰带,才喊道:“你干什么?”
  端静说:“脱裤子啊。”
  ……谁家娘子会当着自己相公的面理直气壮地脱别的男人的裤子?!
  宣凝灭敌无数,却差点被自家男子气出内伤。
  端静意识到不妥,解释道:“我想把他绑起来,挂在山门口示众。”
  宣凝问:“众在哪里?”
  挂在这么一座深山老林里,风干了都未必能遇到路人吧?
  端静十分遗憾:“我以前都是这么做的。”
  “做过很多次?”
  “嗯。”
  端静掰着手指准备细数辉煌史,就听宣凝幽幽地问:“多少条男人的裤子?”
  “嗯?”
  “解过多少条男人的裤子?”
  端静眼睛眨巴眨巴,脑子转出了龙卷风:“就一条。”
  “一条?”
  “你啊。”无比乖巧的笑容。
  这时候知道讨好了?晚了。宣凝忍不住捏住她的脸,轻轻地扯了扯。
  端静瞄了眼头子的裤腰带,默默地忍了。
  连头子在内,山匪中有十几个二三流的高手,对一个边陲小镇来说,已是十分难得,怪不得当地的官府不敢管也管不了。但这群人落在端静的手里,也只是送人头而已。
  打完他们,端静还跟着宣凝在各处搜索了一圈,又找出几个小喽啰,才算将整个山寨清扫干净了。
  山匪被绑在一起送交官府,被山匪抢来的妇女孩子到了山下就各回各家了。
  端静跟着宣凝回家,走着走着,突然问:“今天几号?”
  “十二号,怎么了?”
  端静皱着眉头说:“总觉得好像忘记了什么。”
  宣凝落后她半步,似是想到了什么,但看着她的背影,又默默地闭上了嘴。
  回到家里,宣冲还没回来,宣统与宛氏也不在家,问了管家才知道去了宣老太太住的宅子。
  宣凝敏锐地问:“发生了什么事?”
  管家在宣家待了几十年,很多事都不被避讳:“听说北边来人了。”
  宣凝的脸色一下子凝重起来,转身要往外走,回头见端静站在原地,冲她招手道:“你也来。”
  宣老太太的老宅子挂了个“明心居”的牌匾,据说是宣老太爷在世时起的。因为老太太的闺名里带“心”。
  端静常来,明显觉得此次气氛不同。仆人一样晃来晃去,却带着几分警惕。
  他们来到正堂,几个忠仆守在偏房门口,见他们来,向里面通报了一声,过了会儿门才打开。宣凝带着端静进屋,刚进了门槛,就觉得站不下脚了。
  里面的人委实多了些。
  端静被宣凝挡住了视野,只好踮起脚,攀着他的肩膀往里看。一人身姿伟岸,背光而坐,颇有气吞山河之势,可惜狼狈地吊着胳膊,破坏了画面。她眨眨眼睛,看清楚来人的面貌,惊讶道:“抄家的?”
作者有话要说:  报告,周末可能不更。

  ☆、小镇不太平(九)

  ……
  和宣家人唠嗑半天才缓和下来的关系一下回到原点。
  延王爷胸口郁气凝结,简直要吐出一口血来。
  宣家这边却暗暗地竖拇指。
  宣家人从来忠而不愚。皇帝害得他们祖宗基业尽毁,宣准还差点死在半路上,想说几句好话就当一切没有发生过?呵呵。是王爷真的很天真很无邪,还是当他们真的很天真很无邪?
  “你可以称本王为延王爷。”延王爷硬生生堆出一脸笑。
  端静眉头一皱:“是抄家不够,还要人命吗?”
  延王爷继续“笑”:“延续的延。”
  端静说:“抄家一次还不够,追到这里继续?”
  延王爷笑不下去了:“其实我来是替皇兄向诸位道歉的。”
  端静小声地问隔着两个人的宛氏:“抄家的那些东西还回来了吗?”满屋皆寂中,声音小而清晰。
  延王爷一口血含在嘴里,欲吐不吐,半晌才说:“我今日来,除了致歉之外,还有事相托。”
  宣统立马说:“草民年事已高,病痛缠身,力有不逮。”
  延王爷瞪着眼睛:我还没说什么事。
  宣统满脸镇定:别说。
  延王爷深吸了口气道:“韬王勾结瓦靼,兴兵造反。京城已破!”
  满座皆惊。
  端静脱口:“这么快?”
  延王爷目光一厉:“什么意思?难道你早有所料?”
  端静大咧咧地点头:“皇帝这么昏聩,被造反是早晚的事吧。”
  事实证明一切,竟无言以对。
  “你是不是也被皇帝难看掉了?”
  延王爷下意识道:“还没有。”
  ……
  众人目光炯炯地看着他。
  延王爷无语:他刚才用了“还”?
  其他人用眼神点头。
  延王爷转移话题:“在皇兄面前构陷你的人,就是韬王。皇兄知道真相之后,悔不当初。若非他在移驾时受了伤,一定亲自赔罪。如今,天下陷于韬王之手,万民陷于水深火热,还请将军出山相助。”说着,竟是起身拜倒。
  只是屋子太小,动作太大,他一拜,其他人只好后退两步,看上去倒像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样子。
  宣统看着他的头顶,慢吞吞地道:“王爷客气,草民戴罪之身,是流放于此,不是归隐山林,不敢当‘出山’二字。”
  延王爷心很塞。有个做事不靠谱的哥哥,从小到大一直在擦屁股、背锅、擦屁股、背锅……以前还好,皇兄靠山大,擦背的时候也挺直腰板,这次太离谱,弯着腰也擦不干净。
  “韬王为人多疑,若他执掌江山,我与皇兄固然性命不保,宣家也难逃一劫。于公于私,将军都不能袖手旁观啊。”他咬咬牙,准备跪下去,被宣统托住了。
  宣统捧着他的双手,真心诚意地说:“地方太小,王爷就不要为难我们了。”没看到端静和宣凝已经被挤到门外去了吗?
  听到延王爷的耳里却不是这么个意思。
  当了半辈子的王爷,当然想不到以自己的尊贵身份,对方不给跪是嫌占地方。
  他立刻从怀里掏出圣旨,宣府全家赦免,宣统封定国公,领兵马大元帅,掌北疆宣家军,为表诚意,虎符也给了。
  宣统推辞了一会儿,实在推不掉,才勉为其难地收下来。
  看他手下圣旨,延王爷才算松了口气。
  宣家人以王爷舟车劳顿,不敢惊扰为名,前呼后拥地将他送到了当地一家破客栈,留下两个仆人听用,自己又回到这间小屋开家庭会议。
  宣老太太说:“这是机会。”
  一句话定下了宣家未来的走向。
  宣家其他人都没有异议。
  宣府百年基业自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毁于一旦。在这里落地生根重新积累起一份家业,是不得已的路,有更好的路自然要走更好的路。何况,皇帝将他们抄家流放,祸害一家,可韬王勾结瓦靼,祸害一国。两害相权取其轻,对比一下,也只能是皇帝了。
  宣绣说:“就担心皇帝过河拆桥。”
  宣统说:“没关系,我们这次牢牢地把持兵权。”
  吃过一次亏,还指望他像上次这么老老实实地指望皇帝开天眼?开玩笑,他连心眼都不长!
  宣净说:“二叔名为兵马大元帅,却只得了北疆军的虎符。皇帝显然还在忌惮我们。”
  宣凝说:“说明皇帝的脑子还在我们的意料之中。”
  他们商量了半天,一致决定出山可以,但这次他们不要做忠臣了,要做权臣。
  曾经傻傻的他们,已经被皇帝掐死在流放的途中了……
  讨论完毕,宣统还特意问端静有什么想法。
  端静想了想说:“不知道我爹怎么样了。”
  宣家人:“……”
  差点忘记端静还有个爹在京城。自从见过她师公之后,就以为亲家在衡山,原来是错觉。
  宣凝立刻派仆人去客栈向延王爷打听消息。
  端静说:“他不是在睡觉?”
  宣凝理直气壮地说:“国家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王爷一定睡不着!”
  睡得迷迷糊糊的延王爷被亲信叫起来回答问题。
  他坐在椅子上想了半天,才说:“礼部侍郎叫什么名字啊?”
  仆人愣住。
  大眼瞪小眼地看了半天。
  仆人回去问宣凝。
  宣凝与端静又大眼瞪小眼地看半天。
  宣凝忍不住捏端静的脸:“连你爹的名字都不记得?”
  端静很无辜:“见面就喊爹啊。谁见了爹喊名字的?”
  宣凝:“……”
  “你知道你爹叫什么吗?”
  “宣统。”
  “你怎么知道的?”好神奇!
  “……”宣凝竟然想不起来自己为什么知道爹的名字。
  他说:“我娘说的。”
  端静说:“我娘很早就过世了。”
  “旁人也会提到。”
  “我从小就跟着师公住在道观里。”
  “难道你师公也没又提到过?”
  “混蛋、负心汉、伪君子、小白脸……”
  “……”
  仆人到客栈回话:“姓鱼,长得白白净净,有几分姿色的。”
  延王爷:“……”
  要是他回答了,不就说明他认为这个官员有几分姿色?
  可问题是,他还真的想起了这么一号人。
  “鱼玉春?”
  

  ☆、小镇不太平(十)

  不能怪延王爷。
  鱼玉春本身就没什么存在感,还没被抄家,实在无法引人注目。
  延王爷想了想说:“皇兄移驾的时候,他没有跟着走,不是屈服于韬王的淫威,就是人头落地了吧。怎么?宣府与他有交情?”
  仆人说:“鱼侍郎是我们家小二奶奶的父亲。”
  连个名字都说不清楚,用“有几分姿色”来形容的父亲吗?
  延王爷原本懒得管别人家的闲事,却觉得小二奶奶兴许可以拉拢过来,便问:“小二奶奶是哪一位啊?”
  仆人说:“是小二爷的夫人。”
  “……我见过吗?”
  “您抄家那一日,正好是她嫁进宣府的日子。”
  延王爷:“……”一听“抄家”两个字,就觉得一口鲜血从胸腔冉冉升起。
  流放之地,通常都天高皇帝远。京城打得热热闹闹,岭西依旧平平静静。
  延王爷睡了一觉,推窗见山,忽感岁月静好,光辉荣耀如昔日烟云,消散远山的晨曦之中,心中生出疑问:
  我是谁?
  为何在此?
  将来如何?
  “王爷。”侍卫敲门,将他拉回现实,“皇上送来密旨。”
  延王爷打开门,指着床边的大箱子:“念完就丢到里面吧。”
  离开京城之后,皇帝就在路上养成了有事没事写张密旨的习惯。开始还会诚惶诚恐地跪接,后来就见怪不怪了——反正十有八九都是“早安”“晚安”“野花真美”“路人真丑”的问候和感慨。
  侍卫不是第一次干这大逆不道的事儿,驾轻就熟地读起来:“吾弟安否?一别数日,甚是挂念。昨夜起风,一地残叶,独看无趣,待你归来,共赏之。思你,念你。盼你归来。”
  延王爷:“……”一地残叶,独看无趣,难道两个人看就有趣了吗?不还是一地的残叶吗?
  侍卫将密旨放进快要溢出来的箱子中。
  延王爷纳闷地说:“没了?就这样?”
  侍卫说:“圣驾已经到了合邕……”
  延王爷瞪了他一眼,摆手说:“此处人多耳杂,小心为上。去宣府投拜帖,再探探口风。”
  虽然打定主意重新吃大户……给皇帝打工,但架子还是要有的。
  宣统给了延王爷几个闭门羹后,才赏脸把他请到家里吃饭——全家男女加一个延王爷,围挤一桌,对着孤零零的两碗野菜。
  延王爷:“……”这是吃菜呢,还是祭菜呢。
  宣家人“羞愧”地说,家里东西都给抄走了,实在张罗不出什么好东西招待客人。
  延王爷看着心酸,想到自己抄走的东西都落到了韬王的手里,更心酸。他忙说自己肠胃不好,这几日茹素,这些饭菜正合胃口。至于宣家的家财,等回京之后必然要还的,不但还,还加倍的还。
  宣老太太含蓄地说,被抄过一次家,心里不踏实,就算拿回来了,也怕再弄丢。
  延王爷指天为誓,表示自己和哥哥绝对不是忘恩负义的人。
  落难的时候,发的誓就和发的屁一样,闻着挺重口,转头就烟消云散了,宣家必然不能这么被糊弄过去。
  宛氏和柳氏掩面哭诉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宣绣提到两个女儿,眼泪落得货真价实。宣准、宣凌绷不住,跟着哭了。端静咬着筷子,看了看左右女眷,默默地缩了缩身体,用宛氏挡住延王爷的视线。
  美人落泪,让人心碎。
  延王爷顿觉自己说错了话,求助地看向宣统等几个男人。
  宣净隐晦地说,宣老太太爱看戏,听说戏文里有免死金牌,是给忠臣最可靠的嘉奖。
  延王爷十分为难,这东西前朝有,我朝没有。
  宣净笑眯眯地说,什么都有个开头。
  延王爷吃了两口野菜,心事重重地准备回去,到门口,就感到寒风袭来,侍卫大呼“王爷小心”“保护王爷”。然而,并无卵用。延王爷还是迎面一盆冷水,被浇了个透心凉。
  “有刺客!”
  明里暗里的侍卫叫嚣着冲了出去,宣家的人自发地围在他身边保护。
  延王爷定了定神,抹了把脸闻了闻,发现是水不是尿,心下稍安。他看着面沉如水的宣统,沉声道:“可能是韬王……”
  话没说完,就听侍卫们高呼“抓到了”。一群人围绕着一个少妇打扮的人回来,走近了,发现那少妇正是端静。
  端静单手提着人,健步如飞,走到门前,将人一丢:“喏,你的。”
  延王爷喝道:“你是何人?为何偷袭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