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周琳的古代幸福日常 >

第51章

周琳的古代幸福日常-第51章

小说: 周琳的古代幸福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怕是重量级的人物就要登场了。
  周琳也想不出什么法子解决这个问题,不说别的,单单一个“孝”字就能压得小三儿抬不起头来。这读书人,尤其是有功名的,这在名声上有了瑕疵,不但难以再进一步,就现有的功名都不一定保得住。
  “眼下说这些为时还早,等树林和小三儿回来了,咱们再一起商议吧。好歹树林也更了解王家族人的脾性,咱们也好一个个解决。”
  周琳就不信那些有话语权的族老没有弱点,针对他们的弱点各个击破。只要他们点头了,别人也说不出什么,就连王富贵都翻不起浪。
  “最坏的不过是姑姑回了王家,今非昔比,有树林和小三儿在,还用怕谁。”周琳也就这么一说,虽然等小三儿有了功名,王富贵和那个老白花肯定逍遥不起来了,但是看着也恶心不是?能不回去还是不要回去的好。
  等福生回来,周琳跟他说了王家这事儿,想听听他的想法。
  福生沉吟了一阵说,“小三儿是王家的孩子,名字在王家族谱上,这一点说破天也改变不了。而且现在的问题是,一旦小三儿考中了,就算王家老两口松口,不要他回来,王家族老也不会同意的。”
  一个秀才意味着什么,作为一个纯正的土著,福生比周琳更清楚。
  “不过现在也不用急,小三儿要是考中了,就是生员了,那是要去镇上书院读书的。只要姑姑不回王家,他们也拿捏不住小三儿。不过姑姑要是一直住在娘家,怕是要落人口实。到时候不如直接在镇上租了房子,就说照顾小三儿就行。”
  但是这样其实也经不起细究,毕竟周姑姑是因为王富贵太荒唐才和公婆协议后回的娘家。只要王家族人分开王富贵和杨絮,周姑姑就没有理由一直住在娘家了。
  又过了半月,树林和小三儿终于回来了。
  “是不是又病了?怎么不留在县里把身体养好再回来,这么急着回来干什么?”周雪莲虽然很想知道小三儿考得怎么样,但是她更关心儿子的身体,看他这一脸青白,就知道没少受罪。
  树林也是一脸无奈,“刚出了场那会儿精神还好,第二天睡醒就有些不舒坦。我找郎中抓了几服药,压着他吃了两天。才好转一点,他就非要回来。”
  小三儿有点羞赧地说,“刚考完的时候就想大睡一场,睡醒了就特别想家。郎中说了,我身体底子好,没有什么大碍。现在就是看着起色差些,回来歇上两天就没事了。”
  也许是经常锻炼的缘故,小三儿的身体素质比同场的人明显要好上很多。考试中途就有坚持不下去,被考官送走的。出了场更是倒下一大片,还有一个五十来岁的老翁更是倒下后就再也没起来。
  听到这里,周姑姑庆幸地说,“幸好听了你表姐的话,没有不让你插手家里的活计,还让你天天早起去跑步。”
  她原先为了孩子好好读书,什么都不想让他做,也是听了周琳的话才半信半疑地照做了。眼下看来倒是有用得很,不然孩子就算考了功名,身子却掏空了就不值了。
  等关心完小三儿的身体状况,周爷爷才紧张地问,“小三儿,这次考得咋样啊?有没有把握?”
  周奶奶听了就给了老伴儿一拐子,“问些什么话,孩子自己哪知道有没有把握!要是中了,过几天报信的衙役自然会来的。”
  说完又笑眯眯地跟小三儿说,“回来就好吃好睡,歇上十天八天的。不用想太多,就算没中,咱也年轻着呢,大不了后年再下场一次。”
  小三儿感激地看着外公外婆,“哎,我知道的。我没有多想,要是不中,就是我学问还不到家,我继续努力就是。而且,我觉得这次我考得应该还不错吧?”
  似乎有点不好意思自夸,小三儿说完脸红红的。
  李氏赶紧上前恭喜周姑姑,“雪莲你这次要大出血了,这打赏的钱和红封可都得备上啦。”
  周爷爷也高兴地跟周奶奶说,“你还说我,孩子自己都说了有把握。等报信的来了,我非得备上三天流水席不可。”
  虽然小三儿不姓周,但是周家人早将他当成了自家孩子。一时间,全家人都讨论起流水席怎么弄,还要请什么亲戚之类的。
  小三儿摸摸鼻子,只觉得自己把话说大了。这万一要是没中,这脸可就丢大了。
  看着在场的人都一脸喜气的样子,赵氏却隐隐有些担忧。怕是通报喜讯的衙役前脚刚走,后脚麻烦就上门了。
  不过难得大家这会儿都高兴呢,她也就没有上前泼冷水,也跟着讨论起来。
  王家的事儿,还是过两天再提醒他们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不管王家出什么招,他们接着就是了。没道理周家就怕了王家,光论族人的多少,王家就比不上了。

☆、第74章 中了

  四月十六这天,吃过午饭; 福亮和雪娥去鱼塘那边照看新放的鱼苗去了。周琳则和往常一样; 准备带着小鱼儿午睡一会儿。
  刚哼了半支摇篮曲; 小鱼儿的眼睛已经开始迷蒙了; 就被人打断了。
  “二姐; 二姐在家不?”周鑫兴匆匆地冲进院子,喊了起来。
  小鱼儿一个激灵,瞬间就清醒起来了。周琳有点生气; 这么大了; 都快当爹的人了; 还这么莽撞。
  拿起床头的外衣穿上; 周琳抱着小鱼儿一脸不悦地出来了; “什么事儿咋咋呼呼的?你不好好在镇上看铺子,这时候回来干啥?”
  周鑫哪里还看得见自家二姐的脸色; 只顾着兴奋地说,“二姐; 小三儿中了; 他现在了是秀才老爷了!”
  “真的?”周琳猛地提高声音问,把小鱼儿都吓了一跳。她这才发觉自己的失态; 赶紧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 给他顺顺毛。
  周鑫这时也冷静了一点儿; 不过语气还是十分欢快,“这还能有假?报信的差人还是我带回家的呢。”
  “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跟差人碰到一起了?”周琳好奇的问。
  原来周鑫今儿个照例在铺子里待着,刚好门前路过一队一脸喜气的差人; 拿着锣鼓边走边讨论着卧牛镇又出了几个秀才,还有今日能得几个赏钱之类的话。
  一听到这里,周鑫就怀疑是不是正好遇到了去学子家里报信的差人。他塞了几个钱上前问道,“几位差大哥辛苦,这点钱拿去喝茶。小人有个问题想问一下,不知几位大哥方便透露一下吗?”
  “小哥儿想问什么,咱们要是能说,自会告诉你。”看在几十文外快的份上,这几位差人倒也痛快。
  “刚听几位大哥说要去秀才老爷家报信,不知道今年的秀才可有一个名讳‘王树文’的?”周鑫按耐住激动的心情,试探地问。
  几位差人一听,就知道这位约莫是亲属了,脸上顿时笑开了花,“恭喜小哥了,我们眼下正要去王家报信呢!”
  周鑫一听差点没蹦起来,然后又抓了几把钱分给几位差人,劳他们等上一等,他这就关了铺子,带他们过去。
  有人带路,还有牛车坐,不用劳累,又有钱拿,几位差人自然乐不得的。就算周鑫临时又想起要买些鞭炮、糖果瓜子还有干果什么的,也都耐心地候着。
  在途中,周鑫略去了周姑姑和王家的龃龉,只委婉提醒报信的差人,王树文因为一些原因,暂时跟着母亲在外家居住。若是去王家,怕不会遇到秀才本人,所以送信还是去周家村的好。
  这几个见惯了市面的差人自然听懂了周鑫话里的意思,他们只管把信送到就成,至于送到本家还是外家,几个乡民还敢说什么不成。看在银钱和王树文秀才的身份上,他们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等到快到周家村时,几位差人就开始敲锣打鼓,通报树文中了秀才的消息。
  一时间,整个周家村都沸腾了。
  虽然树文不姓周,只是外嫁女的孩子,但是自打他上学都是在周家村居住,周家村的人自然也能沾上他的光。
  而且十五岁的秀才,谁知道将来会不会再进一步,谁能保证自己没有求人的时候呢。
  等周琳和福生到的时候,就发现周家老宅已经被街坊四邻围得水泄不通了。
  福生赶紧上前请门口的堵着的人让让,这边的人一回头,看到是周琳回来了,赶紧让开一条道让她进去,边挪还边恭喜她。
  “二丫啊,你知道吗?你家小三儿中了秀才啦!”——周琳:我当然知道,要不知道怎么会回来得这么巧。
  “你姑姑真有福气,居然养出了一个秀才老爷!”——这秀才还能养出来?
  “你家这祖坟风水就是好,这小辈儿的一个比一个能耐。”——说话这婶子,咱们祖坟还都在一起呢。
  “哎呀,打小三儿一来,我看他这面向,就觉得是个有出息的。”——感情您还会看相呢,怎么不桥头支摊儿去?
  。。。。。。
  周琳听着周围的人七嘴八舌的恭维,一面点头微笑,一面在心里暗暗吐槽。
  等进了屋,她才发现,里正和族老都已经来了,正坐在堂屋跟爷爷说话。小三儿陪坐在边上,笑得一副牙疼的样子。
  里正德书大叔还在那得意呢,“小三儿可是这些年咱们村第二个秀才了,都是祖宗保佑,赶明儿咱爷儿几个可要好好拜祭一下先人。”
  三太爷听了这话“噗”地一下把茶水喷了出来,“说的什么话,小三儿姓王,拜咱们周家的祖宗算个什么理儿?”
  不过转瞬他就跟周爷爷说,“七娃啊,回头咱们几个长辈去就行了,小三儿就孩子就不用去了。”
  您刚才不是还说,小三儿不姓周,无需拜周家的祖宗,但您撇下小三儿,就能掩盖去拜祭的初衷了吗?
  周琳只觉得今天光顾着吐槽了,不过长辈都在,未免失礼,还是赶紧跟福生上前问了好。
  “二丫也回来了?是知道家里的喜事了吧?”三太爷眯着眼看了看他们问。然后示意周琳把小鱼儿抱给他看。
  “唔,我看这孩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将来也是个有出息的,要好好教养。”他殷切地跟周琳嘱咐。
  “唉,我晓得,回头等他一会说话,我就教他认字。”周琳笑着俏皮地回了三太爷的话,这老人家,就是不太喜欢小辈儿太拘礼,越不见外他才越高兴。
  小鱼儿哪里知道周围的人在笑什么,只是看着自己娘笑了,也跟着乐了起来。
  三太爷抱着他笑得脸上的褶子都堆成了一朵花,“都说小孩子眼睛干净,这孩子见了我还笑,看来阎王爷还没惦记上我,还能再活几年。”
  不过再喜欢小鱼儿,三太爷毕竟也上了年纪,抱了一下就把他还给了周琳。
  “三爷爷,您才八十多,就按百岁算,这还有十几年呢。到时候德山家的宝儿指不定都成了老爷了。”周德书一句话拍了三太爷的马屁,还捎带着夸了一回宝儿。
  “哪里,宝儿还小着呢,谁知道将来是个什么光景。村里有出息的娃娃多着里,德书大哥家那个外孙子不也进了学,听宝儿说先生没少夸他呢。”说到了宝儿,周德山也谦虚了一下,顺便抬了里正的外孙子出来。
  这说到了孩子,屋子里的人话题就拐向了一个有点奇怪的方向。
  周琳和福生这会儿也出去帮着姑姑和赵氏招待来贺喜的乡亲。红封不要钱一样撒了出去,糖果瓜子更是随便吃。
  每个来道喜的也都不空手,有拿鸡蛋的,有拿了块尺头的,还有拿自家树上摘的果子的。。。。。。
  不管拿的东西多少,周雪莲都回了一个足足的红封,还不停地跟人道谢。这个自从丈夫离心后,就一直郁郁寡欢的妇人,今日好像换了一个人,精神泛发,生生年轻了好几岁。
  看得有些人心里直嘀咕,“这么好的一个媳妇和孩子,也不知道王家那个是不是瞎了眼,非要弄得妻离子散。”
  然而今天毕竟是人家大喜的日子,这些人也没说出来,没得让人心塞。
  “咿呀!”小鱼儿揉着眼睛开始抗议了,周琳这才想起他今日没有歇午觉。看着儿子泛红的眼圈心疼地不行。
  她赶紧跟赵氏和姑姑说,“孩子困了,我先带他回家睡会儿。这院里吵着,他也睡不着,一会儿该哭闹了。”
  等到小鱼儿睡醒,天都擦黑了,也是今天睡得太晚的缘故。
  周琳抱着小鱼儿去了老宅,看到门前已经没几个人了。一进屋这才发现族老他们已经和周家的男人喝上了,作为主角的小三儿自然要陪着,就连福生也被抓去陪酒了。
  “我就说外边怎么没人了,都吃上饭了?”周琳问院子里打水的赵氏。
  赵氏一脸疲惫,但还是笑容满脸地说,“做了几个下酒菜,让爷儿们先喝着。咱们这边还要等一会儿开饭。”
  男人占了堂屋的地儿,她们女眷和几个孩子自然就在东厢房吃了。
  “你爷爷说了,从后天起家里要摆上三天流水席,明天得去买菜了,这忙得还在后头呢。”周奶奶锤了锤腰说,“这个老东西就知道给人摊派活儿,感情他自个儿不用干。”
  虽然说着埋怨的话,周奶奶眼睛里却都是笑意。
  “要是这样的喜事儿多来几回,就算要我半条命也值啊,你说是不是,雪莲?”李氏笑呵呵地说。
  周姑姑想的却是这三天流水席下来,要花多少银钱。不过终究是给她儿子做场面,她自然也不好推辞。于是,想了想就说,“娘,等下我拿了钱给您,这流水席的菜肉钱,就从这里出吧。”
  不过这下好容易攒的几个钱又要花干了。
  周奶奶却没有接闺女的话,而是问两个儿媳妇,“我想的是这次流水席的花费,就从铺子的收益里出,回头小三儿跟雪莲都会记着你们的情。自家出了个读书人,以后有个什么事找他,也比找别人便利不是?”
  李氏和赵氏都不是差钱的主,自然没有二话,再说她们本来就没打算让小姑子出钱。
  “凑份子怎么能少了我呢?”周琳也知道姑姑的难处,也争着要出一份钱。
  最后,在周姑姑的再三推辞,流水席的花费还是由周家人一起出了。沾光的时候都有份,出力的时候总不能都缩着头吧,更不用说他们都把小三儿当成自家的孩子来疼了。

☆、第75章 麻烦上门(捉虫)

  第二天,树林赶着牛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