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的古代幸福日常-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有话要说: 又忘了设置定时了……桂圆给你们咬一口,原谅我吧~么么哒~
☆、第72章 蔷薇鲜花饼
福生昨日喝了汤药,当天下午就退了热。因此第二天吃了早饭; 看周琳又要去煎药时; 就赶紧说; “我觉得自己一点事儿都没了; 你摸摸; 我这额头冰凉冰凉的,就不需吃药了吧?”更重要的是,那药汤子也太难喝了。
“你是大夫还是周叔是大夫?周叔可说了; 让你喝上三剂药; 你听话喝了就是。”周琳说着就拿了药包去煎药了。她是不想再看到福生病倒了; 必须得看着他好利索。
不过看福生这抵触的样子; 兴许是怕苦了; 要知道他平日里也是比较嗜甜的。周琳想了想也觉得好笑,不过并没有揭穿他; 还是给男人留点面子吧。
不过体谅他这几天吃药嘴里发苦,周琳压着福生吃了药之后; 就约了雪娥去后山。“你不是一直念叨着要跟我学做糕点吗?我前几天就看后山的野蔷薇开了不少; 咱们摘点回来做蔷薇鲜花饼吧?”
“是镇上卖的那种酥皮鲜花馅的糕饼吗?”雪娥不确信地问,在得到周琳的肯定后; 更是激动。要知道这种鲜花饼她可是在大哥成婚的时候才吃过一块; 后来的都被大嫂收起来了。不过那种滋味; 她至今都念念不忘。如今有机会亲自参与制作,更是高兴。
因为小鱼儿嫌弃家里的中药味,周琳煎药之前就把他送到婆婆那边了。所以她现在只需跟福生交代一句; 就提了篮子和雪娥出门了。
周琳手里提的篮子正是蒋大最近学会的新品,参照的是西游里七仙女摘蟠桃的时候,手里提的那种篮子。女眷拿来装个果子或者鲜花,又实用又好看。蒋大第一次去镇上卖的时候,还摆了两篮子插了玉兰花的样品在旁边,果然不少妇人都心动了,不大一会儿就抢光了。
还别说,两人提了这样精致的花篮子在路上,觉得自己都风雅了不少。可以想象装满蔷薇花回来的时候,又是怎样一副美景了。
走了约莫有两刻钟,两人就到了后山。雪娥刚嫁过来不久,对这里还不熟悉。她看着山脚一丛丛半凋的迎春花,夹杂在灌木丛中的,还有各色的野花迎风招展,就是不见想找的花。雪娥疑惑地问,“真的有蔷薇花吗?”
“你放心吧,这里我熟悉着呢。”可不是,周琳前几年为了挖野菜,这后山有几处没有去过的。哪里有蔷薇花,哪里开得比较好,她可是一清二楚。
听了二嫂的话,雪娥就放心地跟着周琳七拐八绕,直到来到一个小山包,转了半圈来到向阳的那一面,她就被震撼了:成片成片的蔷薇花依附着山壁,一朵朵红的粉的紫的花朵随风摇摆,真是大饱眼福。
“这,这真的不是有人特意种的吗?咱们过来剪花合适吗?”震撼之后,雪娥有点担心地问道。这么多花,感觉不太像是野生的啊,万一要是有主的,她们岂不就是偷花贼了?
“放心吧,确实是野生的。”周琳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也这么怀疑过,不过问了家里的人后,才知道真的就是野生的。也不知道怎么就生了这么一大片。不过有的吃就行,何必追根究底呢。
因为蔷薇花实在是太多了,她们不大一会儿就剪了两篮子。这还是特意挑了半开半放的花剪的,只要花朵,花枝一律不要。不过周琳也特意剪了几枝带着枝条的,回去插在瓶子里养着,也能美化一下室内环境。雪娥向来是喜欢跟周琳学的,看到也赶紧剪了几枝喜欢的。
两个人提着满满的花篮子就回了村子,路上遇到的村人都好奇地看着这妯娌俩。有人说,“这妯娌俩是闲得发慌吧,跑到山里剪这些野花干嘛?”
然后就有人很懂的说,“听说镇上的有钱人就是这样,小娘子都爱这些花儿朵儿的,插头上,摆屋里,说是好看哩。”
“山里成片成片的,有什么好看的?有钱人的日子,真是不懂。”
两个人却不管别人异样的眼光,一路欢乐地回了家。
回到家后,周琳拿出一个瓷瓶,装了水就把蔷薇花插上,放在里屋的桌子上,让福生一抬头就能看到。然后她就和雪娥一起把蔷薇花朵去蒂、摘瓣,用清水漂洗了几遍,晾干后腌上,最后拌上炒熟的蜂蜜,蔷薇花馅儿就做好了。
为了做蔷薇花饼,周琳早上就和了面团坐在烧了温水的锅里,这会儿已经发好了。她又取了半瓢面,跟雪娥说,“还要再和一团面,跟发好的面分层折叠后做皮,这样做出来的皮才会是一层一层的。”雪娥边听边点头,认真记在心里。
面皮和馅料都准备好了,剩下的就是简单了,把花馅放进面皮里包好,按扁成圆饼形。为了成品做出来好看一点,周琳又取了年节做花糕的红色颜料,在上面简单勾勒几下,一朵形神兼备的蔷薇花就出来了。
雪娥看着做好的花饼,羡慕地说,“嫂子就是手巧,这还没烤出来就这么好看了,做好了我看都舍不得吃了。”
“再好看还不是为了吃的?要是喜欢以后经常做来吃就是了,反正家里也有烤炉,做点心也方便。”周琳好笑的说。家里的烤炉是去年新买的,因为就家常做些点心,特意挑了小的,就这还花了好几两银子。这可不是前世谁家都能买得起的烤箱,在这里可是有钱人家才能用上的东西。
雪娥听了也觉得有理,反正春天里各种花儿多得去了,回头多拿几种花儿做来试试,也正好练练手艺。要是能跟二嫂一样,随手就能做出一炉子好看又好吃的点心就好了。
两个人把蔷薇花饼的面胚放进烤炉里,烤上半个时辰就行了。
这半个时辰,雪娥几乎是算着时间过的,终于等周琳说了一句,“成了”,她就不顾刚出炉的花饼还烫手呢,就拿起一个在手里颠了几下,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一咬开就觉得一股浓郁的花香扑鼻而来,入口甜而不腻,带着一点淡淡苦味,有一种类似杏仁的味道。
直到一个饼子下肚,雪娥才分了心神问,“二嫂,我怎么觉得你做的这个蔷薇鲜花饼比镇上卖的还好吃呢?要是你开了铺子卖这个,估计别家的糕点铺子就做不下去了。”
周琳笑笑说,“哪有你说得那么夸张。人家的糕点铺子可不是只卖一种糕点,而且这鲜花饼还有时令限制,又不能一年四季卖。再说,你觉得好吃也是因为咱们家常做,舍得放东西。人家铺子里卖的是赚钱的,哪舍得放太好好东西啊。”用料少了味道差一些,用料好了,成本高,卖不上价。镇上也有那用料讲究的,都是几十上百年的老铺子,新铺子是竞争不过人家的。
不过,她又对雪娥说,“你要是闲着没事,趁这阵子花儿比较多,做了糕点去镇上卖也行,多少也能挣几个钱。”她早就看出来了,这个小弟妹也是个吃货,就爱捣鼓些吃的。而且也极有天分,跟着她学上两次,自己就做得有模有样了。看来等福亮的鱼塘挣了钱,干脆在镇上给她盘个铺子卖吃食得了。
难得有闲心做了糕点,自然要给婆婆他们送点,正好也接了小鱼儿回来。周琳拿了平日装蒸饼的小筐子,捡了二三十个鲜花饼就和雪娥一起出去了。
看到儿媳妇拿来的点心,陈氏一点也不惊奇,这个大儿媳就是比别人过得精细,好东西用起来一点都不手软。不过反正他们家也供得起,就随她了。陈氏拿了一个吃了,觉得味道不错,就端了盘子装了一盘子拿给淘淘吃。
淘淘接过来没有先吃,而是把院子里晾衣服的吴春华叫了过来,“娘,二婶儿送了好吃的,一起吃。”淘淘已经习惯了这个对他好,跟他一起玩一起睡的娘,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不忘先跟娘分享。
吴春华一听有好吃的,眼睛一亮,手都没擦干就要伸手去拿,被陈氏呵斥了也不生气,乐呵呵地擦了手,跟淘淘坐在一起你一个我一个的分吃起来。
周琳怀里的小鱼儿一直伸着头盯着那边的两个人看,小手伸着,嘴还吧唧吧唧的。淘淘一看弟弟这馋样,就认真说,“你还小,不能吃饼饼,等你跟我这么大了就能吃了。”
陈氏也看着直笑,对周琳说,“你家这个可是个小馋猫,中午喂了小半个蛋黄,三两口就吃完了。告诉他没有了,还不高兴地咿咿呀呀直叫唤。”不过小孩子爱吃能吃是好事,只要能吃能跑,没有几个身体不好的。
“上个月就开始给他喂吃的了,天天眼巴巴地盯着大人吃饭,看着怪可怜,我就弄点米糊和蛋黄喂他,这才好了点。这会儿大概是看淘淘吃得香,又忍不住了吧,”周琳看着这个馋得“无齿下流”的儿子,只觉得无奈,又是一个吃货。
接下来几天,雪娥天天在家里倒腾各种鲜花饼,这味道闻得小鱼儿这个小吃货天天口水流老长。周琳没有办法,只能试着喂他一些有滋味的鱼汤,偶尔还喂点加了青菜炖成糊糊的面条。
每次不管盛多少小鱼儿都吃得精光,周琳都估计着他吃得差不多了,就不敢喂了,怕撑坏了这个不知饥饱的小吃货。
但是奈何这小子会卖萌,看他那可怜的样子,福生和雪娥两口子总是忍不住喂他点东西,天天吃得肚子溜圆。周琳每天都担心他吃撑着了,一再告诫家里人,不许惯着他。不过也许是小鱼儿好动的缘故,倒也从来没有出现过消化不良的情况,也总算让她放了点心。
☆、第73章 隐忧
最近这段时间雪娥正热衷于尝试各种鲜花馅儿的酥饼,一炉又一炉的试验品自然都是蒋家人处理了。其中作为雪娥的男人; 福亮更是没少吃。
“这些小东西吃上一回两回倒还不错; 天天这么吃; 真是有点受不住。”福亮皱着眉头咽下一口饼子; 对雪娥抱怨; “我现在都觉得自己一张嘴,就是一股又甜又香的味儿。”他一个大男人这样,像什么话。
“吃腻了?怎么会啊?我觉得这么好吃的东西; 让我天天吃都不腻。”雪娥真是不理解自家男人的想法; 鲜花饼明明很好吃啊。
周琳看得想笑; 在吃货眼里哪有不好吃的东西。为了给小叔子解围; 她就对雪娥说; “你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不用再练手了。回头再做的就可以收着; 等集了拿去卖。”
“明天就是寒食节了,家里不生火; 这些鲜花饼也可以留点咱自己吃; 多的拿来送人也好。”周琳提醒雪娥把剩下的鲜花饼处置一下,再让福亮去采些艾草; 回来做些青团。
除了青团; 今儿晚上还得提前煮了粥面; 再蒸上一笼面燕、枣饼等。有些是留着明天吃,还有的是后天清明上坟用的祭品。
等福亮和雪娥割了一篓子艾草回来,周琳刚要动手; 就见赵氏提了个小竹篮来了。
“囡囡,你去年不是说自己做的青团不如我做的味道好吗?我今儿个就多做了点,给你拿点,你就别做了。”赵氏掀开篮子上的粗麻布,里面正是是一个个碧绿可人的青团,煞是惹人喜爱。
周琳不成想去年随口说的一句话,就被赵氏记在了心里,今天还特意做了青团送过来。若是先前,她大概不会觉得有什么,只会心安理得地接受。但是也许是自己做了娘亲,才更明白父母对孩子无私的关爱,这会儿她的心里潮乎乎的。
周琳接过篮子先问了她和爹爹的近况,又问,“家里现在都好吗?我爷奶身体咋样?”
周爷爷周奶奶都是六十来岁的人了,这两年身体已经渐渐走下坡路了,也不怪她老是惦记。
“你爷身体还好,就是你奶腿脚有点不太灵便了。老两口都是闲不住的人,你爷爷一个看不住就自己下地了。你奶奶前天还早起做饭呢,她不是腿脚不好么,就跪在地上烧火。你伯娘一进灶屋就吓坏了。。。。。。”
说起自家公婆,赵氏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放着福不知道享,天天闲不住。
周琳自然也知道劳作惯了的人,突然让他们歇着倒该浑身不舒坦了。想了想跟赵氏说,“娘,您回头跟我伯娘商量一下,买上几头羊,让我爷没事去放放羊就行。我奶就让她帮着伯娘带带孩子,有人闹着她也不无聊。”
“而且这羊奶补得很,大人小孩每日里喝上一碗,对身子骨好着呢。”不说爷爷奶奶,就连赵氏和周爹也是小四十的人了,都要保养身体了。
赵氏怀疑地看着自家闺女,“羊奶那膻拉巴几的玩意,怎么喝得下去?”
村里也有那没有奶水的媳妇,看自家羊下了崽儿后奶水挺多,就挤了点煮开后喂给孩子,结果孩子饿得哇哇叫也不肯喝。
周琳这才意识到,羊奶去膻的法子这时并没有流传开来,就跟赵氏说,“家里不是有杏仁吗,煮羊奶的时候放点一起煮就没膻味了。”
想了想大嫂家快出生的孩子,她又提醒赵氏,“太小的孩子就要当心一点,有些孩子吃不得杏仁。”弄不好过敏了可怎么办。
“小三儿这去了有些时日,不知道有没有消息?”等了解了娘家人的近况后,周琳想起了去县城小试的小三儿,只盼着他今年能得偿所愿。
赵氏高兴地说,“前两天刚托人带了信儿回来,说是县试已经过了,名次还算靠前,这次应该能中了。”算算时间,现在应该快考最后一场了。
周琳听了也笑起来了,“姑姑这回总算熬出头了。就是王家那边,有没有什么说法?”
上次就因为听了几句闲话,觉得小三儿有可能考中,王富贵就舔着脸上门了。这次要是真中了,怕是又是一场风波。
说起这事儿,赵氏也笑不出来了,“王家那边怎么没什么说法,小三儿他爷奶前几天就过来了,说是族里答应了,只要你姑姑带着孩子回来,就把那狐狸精赶走。还说王富贵要是再犯,就打断他的腿什么的。早怎么不见他们管这事?”
都是一群墙头草,那头得势就往那头倒。这村子里要是有了一个秀才,不仅仅是面子上好看,还有利可图呢。要知道秀才就可以免去赋税徭役了,只要给几个钱把自家田地挂在秀才名下,就能不交赋税了。
王家的族人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这好处落在了周家,这也是小三儿的前途未定,才撺掇了王婆子老两口打头阵。要是真中了,怕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