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周琳的古代幸福日常 >

第26章

周琳的古代幸福日常-第26章

小说: 周琳的古代幸福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铡!彼叻叩刈缰渥拧
  “生不了孩子?这是怎么回事?”蒋大赶紧问自家婆娘,他怎么不知道这事?这要是真的,他倒有个想法。
  吴春华朝着周琳家的方向努了努嘴, “打量谁不知道呢,我刚怀上没多久,就见她成天喝药,到我快生了还在喝,这女人家不病不痛的却天天喝药,想也知道为了什么。那两个人好的蜜里调油的,让人都没眼看了,这进门快一年了还没动静,可不是生不了?”
  蒋大只觉得老天是公平的,就知道天上不会掉银子,要不是自家姑娘有问题,周家怎么舍得把闺女嫁给自家二弟。他恶意地揣测着,越想越觉得自己想得没错,这给二弟开铺子,估计也是不能生的事情爆出来了,拿银子堵他的嘴呢。
  可怜二弟,就算赚再多银子又怎样,百年后还不是连个摔盆的都没有。还是自己发发善心,让媳妇多生几个,回头过继一个给他,让他也不至于膝下空虚。到时候……嘿嘿……
  蒋大笑完就俯首跟婆娘说了自己的猜测和打算,听得吴春华眉开眼笑,想着二弟家的铺子,只觉得就是给自家开的,他们两口子跟自家的长工有啥区别。就让他们忙活去,就当银子暂时寄存在他们家了,要不了多久就让他们都吐出来。
  忙着铺子开业的周琳两口子怎么也猜不到,铺子还没开就已经被人当成囊中之物了。不过就算周琳知道,也只会笑这两口子戏太多,别说她还能生,就算生不了,也不会过继他们的孩子。有一对这样贪心不足的爹娘,过继孩子就等于把家业拱手送人了,她可不傻。

☆、第40章 开张

  不管蒋大两口子怎么想的,“福记木坊”还是如期开业了。
  为了打响名头; 周琳提前在镇上找了几个小乞儿; 一人给了十文钱; 让他们在街上散布“福记木坊”开业的事情; 跟镇上的人说; 当天只要进店消费,就送上一件精心准备的小礼品。消费满一百文,还可以加价换购指定的商品。
  本来她最开始是准备写点传单找人在街上散发一下就行了; 但是福生听了却不赞同。他说老百姓没有几个认字的; 发传单不但要费不少钱买笔墨纸张; 还没有多大的用处。最后两个人商量了半天; 才决定找几个小乞儿提前几天口头宣传一下; 既起到了打广告的效果,还能帮助一下这些可怜的孩子。
  其实他们送的赠品不过是些杂木做的不值钱的玩意; 但周琳深谙打折赠送对人们的吸引力,只要说有东西送; 肯定有不少人来。不见双十一、双十二; 多少女人为了折扣和秒杀商品彻夜奋战,最后买回的东西很多都派不上用场。多少姑娘买完喊着要剁手; 第二年又继续重复着去年的故事; 若是认真计较起来; 怕是千手观音也不够剁了。
  今天铺子开业,蒋家来的是蒋铁林和蒋大、蒋三两兄弟,陈氏则留在家里看顾孙子和吴春华。周家来的就多了; 周德山和赵氏,周德全父子三人还有王家的树林、树文两兄弟都过来了。
  等两家的人都到齐后,福生又等了一会儿,算着到了吉时,这才拿了挑杆把鞭炮点燃了。本来经过几天的宣传,不少人今天都早早等在了铺子外面,再加上听到鞭炮声过来的,乌泱泱的一大群人把铺子围了个水泄不通,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这新开的铺子搞得什么名堂。
  鞭炮声一落,福生一用力就把牌匾上的红布揭了下来,“福记木坊”四个大字就显露在人前,亲友这时都死命地拍着巴掌,带动得周围的人们也纷纷鼓起掌来。因为人多嘈杂,福生不得不提高声音,“各位乡亲,今天'福记木坊'开张,只要今天进店消费的,都有礼品赠送!买够一百文的,加上十文八文钱就能换购以下几种……”
  等讲完了所有的优惠信息,福生就让开了门口,让客人进店挑选了。回到媳妇身边,这才摸了额头,只觉得上面一层冷汗。媳妇非得让他上去说话,天知道长这么大,他还没有遇到过这种场合,实在是紧张死了。到了最后,他都不知道自己在讲些什么,只有嘴巴在一开一合机械地复述着提前背得滚瓜烂熟的稿子。
  周琳却觉得自家男人表现得太好了,真是个能撑起大场面的,一双眼亮晶晶地看着福生,好像眼里闪烁着无数的小星星。看媳妇的表情福生就知道自己没搞砸,放下心来冲着媳妇裂开了嘴。
  蒋铁林只觉得自己是在场最自豪的一个,福生再出息那也是他的种,儿媳妇再有钱有本事也是他蒋家的人了。想到这里,不禁庆幸自己没生闺女,不然养得再好,嫁了人就是别家的了,而儿子养好了,就能把别人家的好闺女扒拉回窝了。
  蒋大此时却像被灌了一坛子老醋,酸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在心里跟自己说了无数遍,二弟今天再风光也白搭,注定没有儿子的人,将来这诺大家业还不都是自己的?这样催眠了自己以后,他才觉得好过了一点,摆出笑脸帮忙招呼客人了。
  因为今天开张有活动,铺子里人挤的满满的,为了维持秩序,也为了防着有些拿了东西不结账就出门的,两家人有的在铺子里盯着,有的在门口看着,都忙活起来了。周鑫因为有能力有经验,就被安排帮着福生和树林在柜台结账。
  周琳因为是个年轻且长得还过得去的女人,两家长辈都不放心让她帮忙,省得人挤人的吃了亏,最后还是赵氏带她去了隔壁路掌柜那里。不过这会儿她还不累,就忍不住偷偷溜出来盯着铺子看,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让她十分有成就感。这个店从资金筹备到今天的开业事宜,可大多都是她经手的。虽然创业没有多少一帆风顺的,她还是希望能一次成功,不然要东山再起不知道还要多久。
  “我说这个大娘唉,不满一百文我们只能送这个,您手里那个可要八文钱呢,您买的东西才三文钱……”
  “一共九十三文,再买七文钱就能换购这排东西了,您要不要……”
  “……换七巧板加五文钱就行了……”
  “唉~那个小子,出门前把你兜里的那只大公鸡先结了帐……”
  整个铺子热闹得跟菜市场一样,每个人都忙得团团转。尤其是柜台里的三个人,嘴一刻都没闲下来过,不停地跟客人解说,提醒,直说得口干舌燥,嗓子都要冒烟了。
  周琳赶紧去路口的茶水摊子买了几碗茶水过来,不热不凉正好入口,招呼家人轮换着喝水。咕咚咕咚一碗茶水下肚,几个人又开始忙了起来。
  在周琳看来,柜台的三个人就周鑫最能说会道,你看他,三两句话就说得客人心花怒放,满意而归;福生是看着就老实,难缠的客人就偏喜欢找他结账,每每被人说得哑口无言,还得周鑫抽空来救场;但是树林就让人意外了,几乎没个客人到了他面前都安安生生的,没有几个会歪缠的。
  说起树林也是个不容易的,自从小三儿上了学,他打猎回来也跟着认了不少字,还跟着周鑫学了算数,跟着周磊做农活。娘弱弟幼,这个十几岁的男孩子仿佛在被父亲放弃的那一天就突然长大了。他竭尽全力汲取接触到的所有能立身的技能,试图把整个家都扛在自己肩上。
  周琳一是想帮他,二也是他有能力有上进心,特意请了他来铺子里做个掌柜,每个月给他五十文底薪,卖出了东西还有抽成可拿。毕竟福生做雕刻做木工都需要时间和空间,不可能耗在铺子里。让树林来做这个掌柜,不但解放了福生,也能给姑姑家添个进项。小三儿以后上学的花费只会越来越多,树林过两年也得成家,杂货铺的那点分红现在还够用,以后就不好说了。
  更何况,她听说家里的杂货铺生意并不太好,毕竟卖的东西没有什么特色,还有几家同行,又不能坏了规矩私自降价,优惠打折这些更不能天天搞。石头哥都说早知道还不如不来镇上呢,倒是周鑫不肯放弃,正在跟周琳商量如何解决目前的困境。她这段时间也忙着,这下铺子也开起来了,得帮忙想想辙了。
  一直忙到下午,从附近村子过来赶集的人不依不舍地回了家,铺子里顿时宽松起来。不过还是有不少住在镇上的居民,看人少了,就进来慢悠悠地晃荡起来。因为客人不多了,周琳就留了树林一个人看店,“树林,晚上别太晚关门,关了店别忘了吃点饭,累了一天了,晚上不吃点东西可扛不住。金子那边的杂货铺你也知道怎么走,回头跟他一起回去。”
  周鑫最近在镇上自己租了一间房子,他一个人住,现在树林来了刚好跟他搭伙,表兄弟两个在一起也有个照应。
  等蒋铁林和蒋大回到家,陈氏迫不及待地问起来今天开张的情况怎样,还顺利吗?东西好不好卖?虽然她不知道儿子在铺子上具体投了多少银子,但是想也知道不是少数。这一天她心里都不踏实,就担心万一没什么人来买东西,把铺子砸手里了就坏事了。
  蒋铁林向来是个笨口笨舌的,只能简单说几句“好得很”“买的人可多了”之类的话。蒋大赶紧上来描补,绘声绘色地跟陈氏描述了今天开张的盛况,简直要说出花来了。陈氏高兴之余还纳闷,这老二家铺子开张,怎么老大高兴得跟他自己的铺子一样?
  可不是,经过了一个白天的心理建设,蒋大完全把“福记木坊”当成了自己的铺子。瞧这名字,“福”记,回头等过到自己名下,连招牌都不用换,自己名字里可也有一个“福”字呢。真是感谢老祖宗制定的家谱,自己这可不是有福得很吗?
  等到陈氏回去之后,蒋大和吴春华两口子嘀嘀咕咕,有说有笑,得意得跟偷了油的耗子一样。此时臆想过度的两个人,在后来知道周琳怀孕后,登时就傻了眼。
  这边福生一回了家,就又一头扎进工作室了。今天一天就下去不少存货,再不赶工,恐怕要不了多久就没得卖了。周琳建议他多做点精品出来,哪怕卖得慢一点,但是赚得也多。这卖东西,越走高端路线,越是轻松又赚钱,要是只出大路货,哪怕薄利多销,但福生也就一个人,长此以往,活人也能累死,她可舍不得。
  不过精品更需要时间细细雕琢,好木头成本也高,买一棵香樟树的钱都能买好几棵椿树了。眼下还是多做些价格适中的椿树工艺品吧,也好让铺子多撑一段时间,到时候腾出手来,再做一批好东西。

☆、第41章 周鑫南下

  虽然树林管理铺子是个生手,但是周琳已经给每样货物都定了价格; 明码标价贴了上去。树林只要按价格结算就行; 省了不少事儿; 这也是他识了字的好处; 不然字不识; 数不认,周琳再同情他也不会请他来看铺子。
  所以说,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他刚跟着弟弟认字的时候不少人都笑话他; 问他是不是要考个秀才去。最后事实证明; 他到了镇上管铺子; 笑话他的人依然在家里守着那几亩地。
  铺子刚开业; 周琳放心不下,就隔几天就去镇上看看; 看着树林越做越顺手,就开始撒手不管了; 只在月底和福生过来盘帐兼上新货。
  自家的木坊是上了正轨; 娘家的杂货铺却成了周琳的心病,她还没想到怎样改革才能把半死不活的杂货铺重新焕发生机。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 周鑫做了一个让她震惊又意外的决定。
  “二姐; 我跟师兄决定跟着商队到南方贩货。去的时候带些咱们本地的货物; 一路卖出去,回来的时候再带着南货回来,家里的铺子以后就改成南货铺子了。”南货在本地一向吃香; 供不应求,过年的时候谁家走亲戚时带上两样南货,倍儿有面子。因此师兄一说要去南方,他就要求加入了。
  这个时候可不是现代,交通发达,坐个车天南海北的跑一遍也要不了多少时间。现在就算赶着牛车,去一趟南方也得十几天,要是路上再买卖货物,怕是一个月都打不了一个来回。这也是南货在北方吃香的原因,交通不便,物产交流就受限。
  “虽然现在天下太平,没有什么兵祸,但是路上也是有山匪的,万一发生点什么意外,你让伯娘怎么受得了?对了,你是不是还没跟伯娘说?”周琳这才感觉不对,要是说了,家里早闹翻天了,她肯定也会知道的。
  果然,周鑫嘿嘿一笑,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怕我娘不同意吗?我倒想留个信到时候直接走,她就是拦也拦不住了。可惜本钱得找她拿,用家里的牛车也得说一声,没办法,只能好好跟她商量了。”
  “所以你来是让我帮你说好话的?”看到周鑫点点头,她二话不说就拒绝了,“你再拿我当亲姐姐看,我也只是伯娘的侄女,我去劝她不太合适。还是得你想办法说服她,不管怎么都是亲母子,你好好说能跟她说通的。”
  这种事可不好好掺合,她要是拍着胸脯保证这是个好事,万一金子到时候有点差错,她可要被大伯一家埋怨死了。再说,她也确实担心金子,放到现代一个还没成年的半大孩子,要跑到千里之外做买卖,很难让人放心。
  周鑫却不以为然,他现在正是热血沸腾的时候,谁的话也听不进去,“想挣钱哪有不冒险的,再说了商队的人多了,路也是走熟了的,该打通的关节也都打通了,哪有那么多意外。”
  “既然你这么有本事,就自己跟伯娘说去吧!”周琳又气又笑,说着就要撵他出去。
  “姐夫,你就看着我这小舅子来一趟,水都没喝一口就被赶出去了?”周鑫扒着门框冲西屋喊着。
  正忙着的福生抬头看了看这姐弟俩跟小孩子一样玩闹,笑了笑没有说话。就算玩闹,他也不会拆媳妇的台呢。小舅子怎么了,有媳妇他才是小舅子,没媳妇谁认识他是谁。
  周鑫看这两口子一个鼻孔出气,只能耍赖了,跟个小孩子一样坐在地上不肯起来。看他为了留下来,这种贱招都使出来了,周琳只有投降了。周琳也就说说,没看一到中午,她就捉了一只嫩公鸡,和着晒干的山蘑菇,炖了满满一大盆小鸡炖蘑菇。
  炖好后,周琳没有先吃,而是挑了好肉捡了一大碗给公婆端去了。从分家开始,但凡做了好吃的,她都隔三差五给那边送点,不然,照婆婆那俭省的性子,一年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