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的古代幸福日常-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咱们去衙门,让县老爷断断这官司,就算和离,也没有带孩子走的说法。”
周老爷子只看着王老头,“亲家,您也是这个意思?”
王老头却走到儿子面前,指着他的鼻子问,“我只问你,让杨家那女人住进来还是让孩子跟雪莲走,你选一个吧。”他也是没有办法,就是现在,儿子也是一天里大半天都待在杨家,前天夜里还半夜趴人家墙头,说是梦见她兄嫂要赶她出去,不放心非要起来去看看,整个村子里谁不笑话他们家。“不过,那女人住进来可以,但是名分别多想了,王家儿媳妇,我只认王周氏雪莲。”权当儿子多了一个人照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王富贵听这话丝毫没有迟疑地做出了选择,喜形于色,“爹,你同意小絮搬进来了啊?没有名分不打紧,她一直都说不在意这些的,只要能跟我在一起就好。她搬进来我就再也不用担心她爹娘和兄嫂对她不好了,日后也能好好照顾她。”想想人生不到百年,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才最重要,再不济,自己老了动弹不得,儿女还能撒手不管不成,也不怕他告他们不孝?丢下一屋子的人,他得意地出门找杨絮报喜,也只知道人家认不认为这是喜事。
杨絮想的是挤走周雪莲和大儿子,剩下的两个女儿早晚要嫁出去,也能得些聘礼,小儿子自己悉心教养,才七岁,总会养熟的。她口里说着不求名分,哪里又愿意不明不白地住进来,可惜她的名声早已经坏了,除了王富贵也没有更好的选择,至少王富贵是真拿她当天仙看待的。
☆、第17章 古代业难
周雪莲就这样带着孩子留在了娘家,虽然王家也会每年送了钱物过来,但她毕竟还带着四个儿女,将来还要娶媳妇嫁闺女,都要不少花费。而自己嫁出去后,家里就没了自己的田地,光靠着公婆两个种地卖粮食的几个钱,能糊口就不错了。虽然大儿子还能去后山打猎,但是那点野物再交了税到手就不剩多少了,自己也得想法子挣钱了。
这天,周雪莲跟爹娘提起要找活干的想法,“我想着我在家里待着也没事,还不如去镇上揽个活计,给人洗个衣服什么的,也能挣几个钱。”
“是家里谁说什么了?好端端的想起要挣钱。我跟你爹还没死,这个家我们还做得主,你就安心住着,别整些什么幺蛾子了。”一向是模范婆婆的周老太太忍不住疑心起儿媳妇了,担心是谁嚼舌根,让女儿心里不舒坦了。
周雪莲赶紧解释,“两个嫂子对我都好得很,大哥二哥更不用说,哪有人说什么,是我自己待不住,也想给几个孩子攒点东西。”不过周老太太虽然接受了女儿的说法,但是还不同意,“你一个女人家自己去镇上,吃住在那边也我也不放心,万一遇到点事可咋办?”
“但是不去镇上,在咱们这偏僻的村子里,还能找到什么挣钱的门路,哪家女人不勤谨?也没有要请人帮忙的啊?”周雪莲也犯了愁,她们娘俩也想不出什么,只能问问家里人谁有什么主意了。
周琳这时候才觉得自己终于发挥了穿越者的优势,兴奋地建议,“开个杂货铺呗!我早就想好了,咱们这附近几个村子里卧牛镇都不近便,平常买些油盐酱醋和日常用品,还得大老远跑到镇上。要是咱们自己开间杂货铺,肯定不少人来买东西。”
全家人都觉得这个想法很好,周老太太还连声夸赞,“还是小孩子脑子活泛,一屋子大人都没想出个有用的法子”。周雪莲却觉得自己手头银钱不足,“在家开杂货铺就算不用出店铺租子,也要不少本钱进货啊。没有十两八两银子恐怕不行吧?我手里也就剩下四两左右,还差不少呢。”
这时李氏双手一拍,想出了个主意,“咱们都掏点儿私房银子,凑个份子,到时候赚了钱按份子分成不就行了。雪莲就出三两得了,留下一两傍身,我和弟妹也出三两,娘那里再拿出一两,毕竟房子也算是娘出的,十两开个铺子足够了。”这个想法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女人们纷纷回屋找出钱匣子,拿出珍藏的私房钱,明摆着赚钱的生意,各家也都得了好处,也算皆大欢喜。
只是有了本钱,现在要解决的就是进货渠道了,于是周琳给兴奋的家人破了一盆冷水,“那咱们怎么知道去哪里进货呢?毕竟咱们不好比镇里卖的还贵,要是拿货的成本高了,咱们也赚不到什么啊?”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周磊开口了,“我这几年经常在镇上找工做,也认识了不少人,像王满仓他舅舅就是开酒铺的,应该知道一些,明天我去镇上问问。”周磊因为在私塾待了一年,也认得不少字,会些算术,在镇上找工还是很吃香的,认识的各行各业的人也不少。
第二天周磊就提了两盒子糕饼去了王满仓舅舅的酒铺,有事求人还是不好空手上门的。等说明来意后,王满仓舅舅张贵顺十分爽快,给他指点了几家镇上铺子的货源,同时还好心提醒他,“虽然你们铺子是开在自家,但是盐、茶都是官家经营,想要买卖还是最好去衙门立个契,按月交税才妥当。
周磊回家一说,周琳就吃惊了,没想到在自家开个小杂货店都要上税,不打点,连点盐都进不来。看到事情比想象的麻烦,周家这样的庄稼人想到要跟官家人打交道就犯怵,一时也犹豫起来。但是周琳难得想到一个赚钱的门路,并不想半途而废,极力游说家人,终于原本不坚定的周家人还是决定开这个铺子。
托张贵顺打听了开铺子立契的地方,周德全两兄弟心惊胆战地找到主事人,低声下气的说清目的,又塞了一包铜钱才办妥了事情。等到一牛车一牛车的东西拉回周家,杂货铺也渐渐有模有样了。这时候已经进了三月了,开个小小的杂货店前前后后墨迹了一个月,所幸最后还是开起来了,也算是好事多磨了。
正式开业这天,周家人放了鞭炮,按周琳的建议第一天所有物品打了九折。一时间周家的院子都被挤得满满当当,还有附近村子通过各种拐了十八弯的亲戚得到消息的村民,都揣着布袋,挎着竹篮赶了过来。毕竟都是平常用得着的东西,在哪里买不是买,在周家买还能便宜不少,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听说只有今天一天呢,万一买的人多了,周家人觉得不划算了,反口了,来得晚的不就占不到便宜了。
看着院子一角充当杂货店的杂物间,小小的门口已经水泄不通,里面负责收钱的周树林,拿物品的几个小的,已经开始手忙脚乱了。周琳连忙找石头哥去维持秩序,“你只要告诉大家不用担心,说了今天打折就不会食言,哪怕是子时前一刻买的东西,都给他打折。”周磊听完马上找了凳子站上去,对人群大喊,说清楚之后,村民就不那么急着往屋里冲了,在周磊的引导下,顺从地排起了长队。
看着排到门前大道边的长龙,村子里的人都围着看稀奇。
“周雪莲这个女人真是能干,一回娘家就张罗起这么大的事,王富贵真是瞎了眼,要是留住她,这挣的钱都不归他了?”一个女人满眼羡慕地说。
“她一个女人哪有这本事,还不是兄弟厚道,愿意帮衬她。听说全家都出了份子钱。”这是和周琳家亲近一点的,知道内情的。
“周德全家是要发了啊,这么多人来买东西,一天得赚多少钱,估计回头数钱就能数到手软,这晚上不用铺被子,就能枕着铜板睡了。”
“都是姓周的,真是同人不同命啊。”
也有不少人起了心思,也想开一个一样的铺子,只是一辈子都没去过几次镇上的人,也不知道哪里找门路,再说,不是每家都出得起本钱的,也只能眼看着他们家轻松赚大钱,心里不住泛酸。
一整天,周琳一大家子人从老到少都忙忙碌碌,等送走最后一个买东西的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但是等到看到一堆数目客观的铜板时,都笑得合不拢嘴,浑身像打了鸡血,瞬间精神抖擞起来。算了算,除去本钱,今天赚了三四百文钱,这还是打了折的。
李氏捧着一捧铜钱晕陶陶地说,“这要是没打折,得赚多少啊?”想着还有点肉痛。赵氏却笑自己嫂子不知足,“要不是二丫说打折,你看还会不会来这么多人,都是惯会占便宜的。不信你看,这买了一遭,估计十天半个月都没多少买东西的了。”
果然,一直到月底,一天里能有三两个来买东西的就算不错了。周家人也从开业那天的喜悦中回到了现实,尤其是周老太太,看着花了大钱买来的东西积在房里,总担心会砸在手里,花的银子打了水漂。
一开始出主意的周琳也只能一遍遍劝老太太,“大家买的东西总会用完的,还有一些之前不知道消息的,慢慢也会来的。到时候就能稳定下来了,一天赚个三五十文钱还不是轻轻松松?您就别着急了,耐心等着吧。”
☆、第18章 四月野菜鲜
等到周家杂货铺每天稳定收益三五十文钱时,全家人的心都放下了,就连周琳也松了一口气,毕竟她出的主意,全家大半的存钱都投进去了,要是真不赚钱,她还真有点承受不住这后果,所幸她穿越后的第一个赚钱计划还是成功了。
这时周琳才发现,已经三月中旬了,山野间、田地里、河沟边都长出了一丛丛鲜嫩的野菜。她想起小时候在乡下奶奶家采野菜的记忆,忍不住挎上小竹篮,拿起炒菜的铲子,约了梅子去后山采野菜。
周奶奶看着孙女的全副武装,笑眯眯地说,“自从咱家吃得上饱饭,就没几个人稀罕这剌嗓子的野菜了,可别摘回来没人吃了。”
那是你们做的方法不对,“等回来我自己弄,保准好吃,让你们吃了这多想下顿。”周琳信心满满地出了门,晚要是连个野菜也摆弄不好,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穿越人士。
虽然话说得很满,但是周琳和梅子到了后山却遇到了一个难题,谁都不知道哪些野菜能吃,哪些好吃。周琳除了一个前世常见的荠菜,别的都不认识了,梅子更是几乎没有出过村子,家里有她娘的嫁妆,还有她自己刺绣的收入,也不用吃野菜。
为了不空手而归,周琳厚着脸皮跟在同村的小姑娘身边,偷偷观察她们采的野菜都是什么样的。可惜没多大会儿就被人识破了。
为首的大妮挖起一棵跟麦苗韭菜都十分相似的野菜,十分热心地指点他们,“二丫,这个麦苗菜吃起来也不比荠菜查,你们摘点回去滚水焯了,拌点蒜泥,可好吃了,要是滴两滴麻油更好吃了!”说完还舔了舔唇,可惜她娘轻易不舍得买麻油。
对村里的小姑娘来说,常年埋头刺绣的梅子,一天吃得上三顿饱饭的周琳,是神秘又有点高不可攀的,因此难得有机会帮到她们,也忍不住有点小小的优越感,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指点周琳和梅子。
“这个是野剌菜,听名字就知道啦,有点剌嗓子,但是回家炸一下,晾干后放到冬天,炖上几块肉,也很好吃。”燕子指着周琳脚下的一种野菜腼腆地说道。
“还有马齿苋……”“蕨菜……”“清明菜……”
周琳第一次知道能吃野菜还有这么多种,眼里应接不暇,手下忙个不停,小铲子挥得呼呼作响,十分起劲儿。
梅子的表现比周琳还不如,她常年被许氏关在家里,这段时间才有机会多出几次门,可除了梅子,她也不知道要找谁一起玩,偏周琳最近家里事情比较多。采野菜对她来说更是新奇,又认识了几个小姐妹,激动得脸都红扑扑的,裙角都沾了泥土都没发觉。
等到回家时才发现,两个人采的野菜太多了,小篮子根本装不下。尤其是梅子,采了野菜回去也上不了桌,许氏是不吃这些的。最后还是把多出来的野菜分给了指点她们认识野菜的“小老师”,梅子则干脆直接留在周琳家吃饭,也好尝尝自己采的野菜是什么滋味。
赵氏看到小姐俩采回来的野菜,十分不相信她们,又仔细翻了翻,把其中和野菜相似的杂草挑了出来,才把野菜都择了洗净,“剩下的就交给你们俩了,我们今晚就等着吃现成了。”
周琳决定做个全野菜宴,挑了荠菜出来准备包个荠菜饺子,麦苗菜拌上杂粮粉上锅蒸了,还有嫩蓬蒿,蒲公英凉拌了就行。最后清明菜洗净切碎,打上两个鸡蛋,撒点盐,(可以没有别的调料做了粑粑,不然味道会更好),加点面粉搅成糊糊,煎成两面金黄的粑粑。
等到野菜全宴上齐,尝了几口味道后,就只见筷子挥舞,不见一个人出声。就连向来矜持的梅子都一直没停住筷子,自己采的野菜吃着就是香,当然,周琳的好厨艺也很重要。恰好,周琳也是这么想的,看大家吃得这么香,心里又得意又自豪,自己真是太能干了。
等到吃饱喝足后,周鑫摸着滚圆的肚子跟自己娘说,“还是二姐做的饭好吃,野菜吃着都这么香,娘你得跟二姐学学了。”
李氏笑骂了一句,“小兔崽子,也没见我做饭时你少吃一碗,不满意老娘我的手艺,就把吃我的饭吐出来。”回头又跟自己婆婆说,“还别说,二丫就脑子就是好用,光野菜就能整出这么多花样。”
“也别怪金子,就说我今天吃了二丫这野菜宴,明天轮到你们妯娌两个做饭都不知道能不能吃得下呢。”周奶奶也开起来玩笑。
只有赵氏微皱着眉头,“好吃也好吃,但也太不会过日子了,这一顿光油盐和面粉用下去多少,算下来不知道要花费多少。”
周琳这才想到现在是古代,自家还是刚解决温饱的二等农户,不免惭愧,都怪自己一高兴就忘形了,回头看才发现自己这一顿饭用掉的油都是自家半个月的用量了,更不用提还有精贵的面粉了。
看着小侄女霜打了的茄子一样沮丧,周德全看不过眼了,打着圆场说,“这不是今天新鲜嘛,偶尔这么吃上一次也挺好,也算打打牙祭了。再说家里的铺子每天都有不少进账,这可都多亏了二丫。咱们辛苦赚钱,不也是为了吃好喝好,过得舒坦吗?”
“你就是太仔细,东西都吃到肚子里了,又不是糟践了,孩子也是好心表现一下,你不夸两句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