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小日子-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停下了脚步,憨厚地笑着,问了声好。
从村西头到村东头,打招呼的不断。
叶先生是未语先笑,而林美华却昂着头,连正眼都不瞧一下。
徐甜甜心说,叶先生可真受欢迎啊。
难怪爹这么大方,愣是把一个外人给请进家来。一路走来,瞧那女子的做派,
与乡间却是格格不入,这真是给家里添乱啊。
而章存林也意识到了不妥。
他本是个精明人,对这位女学生不过是爱屋及乌罢了。
可人已经请来了,那就受着吧?
心想,反正也呆不了几天,好好招待一下就打发走了。
*
(2)闹别扭
林美华跟着叶抒文进了章家院子。
见院里栽着两棵槐树,郁郁葱葱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地面夯得平平整整
的,看不到浮土,也看不到鸡鸭粪便。
屋子里更是干净整洁,透着一股乡村所特有的质朴气息。
她里外转悠了一圈。
心想着,果然像抒文说的那样,是个讲究人家。住在这里,至少比去镇子上住
客栈要强些吧?
于是,心情也好了起来。
她娇声笑着,让抒文先去工作组,千万不要耽误了工作,她这边听章大叔一家
的安排就好。
叶抒文这才松了口气。
他朝章大叔和凤芝笑了笑,客气地说道:“章大叔,凤芝,美华这一住进来,
给大家添麻烦了……”
章存林呵呵笑着,也客套了几句。
临到安排房间时,他本想让美华和凤芝住一间。可瞅着这位女学生,与叶先生
的性子截然不同,心知自己给闺女找了麻烦。
于是,让凤芝把西厢房让给了美华。
而凤芝呢,则搬进了老大屋里。
叶抒文自然是看见了。
他嘴上没说什么,可眼里却带着一丝歉意。
临出门前,他在桌子上放了一万元(一块钱),客气地说道:“章大叔,这钱
您先收着,不够的话,我再添补一些……”
“叶先生,乡里人家哪用得着那么多钱?”章存林死活不肯收。可叶抒文一再坚
持着,说多退少补。
他知道乡里人家过日子不容易,而美华在吃食上一向挑剔。
他太了解她了。
就这些钱,指不定还不够使呢!
*
叶抒文忙工作去了。
林美华在西厢房里,安顿了下来。
她打开小皮箱,取出随身物件,洗漱了一番。接着,又把凤芝叫进屋里,娇滴
滴地说了几句。
吃饭嘛,想单独在自己屋子里吃。
吃食嘛,那高粱面饼子、玉米面馒头自然是咽不下去的,顿顿得是细米白面,
外加几个小青菜和鸡蛋什么的。
当然,如果能再加个荤菜就更好了。
凤芝一听,不禁变了脸色。
这人和叶先生相比,咋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未出阁的闺女在屋里吃,还勉强说得过去。
可自家点饭点菜,算什么?
家里面,甭管是爹还是冬娃,从来都没搞过独食。可这人,咋就大喇喇地提出
了额外要求?
本来,她想直接呛回去。
可一想到对方是客人,又把话给咽了下去。
“哎,凤芝妹妹,我有点饿了,一会儿饭做好了,就给端过来吧?”林美华是享
受惯了的,顺嘴就说了出来。
凤芝“嗯”了一声,扭头就走。
心说,这是把咱当丫鬟使了?
*
凤芝垮着脸回了灶屋,气得把锅把子摔了两下。
徐甜甜见了,又好气又好笑。
看来,那林美华摆起了小姐款儿,瞧把凤芝给气的。她上前拉着凤芝的手,笑
道:“凤芝,赶紧收拾收拾,弄点饭吃吃,识字班那边马上就要开课了!”
“可……翠翠姐……”凤芝压低嗓门,把刚才的事情叨叨了一遍。“哎,凤芝,咱该
咋吃就咋吃,甭理她那么多……”徐甜甜捂着嘴笑道。
“可叶先生那边……”凤芝有些担心。她一直忍着,是看在叶先生的面子上,可这
人和叶先生的差别咋这么大?
“凤芝,你就放心好了,叶先生那里自有办法……”
徐甜甜相信叶先生的为人,不会因为这些而计较什么。搞不好还会和林美华谈
谈,让她稍微注意一下。
做饭时,考虑到家里有客人,就熬了一大锅大米粥。
又把昨晚剩下的几个高粱面饼子和两个玉米面馒头馏了馏,顺便煮了三个咸鸭
蛋。接着,又炒了一盘韭菜鸡蛋,拌了一盘脆萝卜和一碟咸菜丝。
她给林美华单独分出来一份,又专门找出一只细瓷碗,盛了一碗大米粥,在粗
瓷碟子里放了一个黄澄澄的玉米面馒头和一个青皮咸鸭蛋,用一只托盘端着,送进
了她屋里。
她放下托盘,客气地说道:“美华,今儿时间紧,这白面饼子来不及做了,你
先将就着吃点吧?”
林美华的确是饿了。
见白米粥冒着热气儿,韭菜炒鸡蛋闻着香喷喷的,还有咸鸭蛋。
一时食欲大开,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徐甜甜轻轻掩上屋门,返身回了灶屋。
冬娃和爷爷也从后院回来了。
他一直在猪栏外,看爷爷喂那两只小猪娃子。还有那一对小羊羔子,也圈进了
羊圈里,正在吃草。
有鸡有鸭,有猪有羊。
现在后院里可热闹了。
爷孙俩就着瓦盆,洗了洗手。
冬娃就乖乖地坐在小板凳上,准备吃饭。
章存林也注意到了西厢房那边的动静,倒是没说什么。
既然这闺女把自己当成了客人,那就客客气气地打发好了。
只是让自家闺女受累了。
想着以后,不如每天去镇上买几个芝麻烧饼,专门给她备着。明儿一早,再去
集市上割一块猪肉,包顿饺子啥的。
人家既然来了,也不好慢待。
顺便把叶先生也请过来,改善一下生活。
*
吃了晌午饭,徐甜甜顾不上收拾,就解下了围裙,洗了洗手。
准备和凤芝一起,带上冬娃去上识字班。
章存林也正学得起劲,自然不想缺席。
只有林美华留在屋子里,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她坐了一天一夜的客船,实在是
休息不好,也的确乏了。
一家四口,搬着凳子出了门。
到了章家祠堂,见叶先生已经开始上课了。
就在后面找了个地方坐下来,听叶先生讲课。
下课后,叶抒文又向章大叔道了声谢。
说等他这边忙完后,就去家里坐坐。
章存林便请他来家里吃饭,也好陪陪那个女学生。可叶抒文却摇了摇头,说:
“今儿派饭已经安排了,不去不好。”
完了又补充道:“章大叔,一会儿我给崔大婶子说一声,明儿不用安排我的饭
了,我去章大叔家里吃……”
章存林听了,连连点头。
觉得叶先生考虑得很周到。庄户人家做饭俭省,一般都是可着人头来的,做好
了的“派饭”不去吃,的确不好。
凤芝和徐甜甜在一旁,也只能在心里感叹一声。
叶先生的修养的确很好。
那人咋就不知道向叶先生学学呢?
*
这天,叶抒文过来时,已是黄昏时分。
徐甜甜搂着冬娃已经上了床。
娘俩照例要在帐子里玩耍一会儿。她教冬娃数数,唱儿歌。冬娃玩性虽大,可
睡得很快,不会儿就歪在床上呼呼去了。
这时,她听到院子里,爹和叶先生的说话声。
接着,又听到林美华出来,和叶先生撒娇。叶先生想去看看小猪娃子和羊羔
子,俩人就去后院散步去了。
徐甜甜有些犯困,就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睡得正香呢,忽然被一阵争吵声给惊醒了。
听声音,隐隐约约的,像是从隔壁传出来的。
那边正是凤芝的屋子。
林美华在和叶先生在吵架?
她侧耳听了听,像是林美华想让叶先生赶紧回去,可叶先生不肯。
徐甜甜心说,这人是来拖后腿的?
可这事,谁也劝不了。
后来,隔壁没了动静。
接着,听到一声门响。
叶先生向爹告辞后,就听到启康去关院门的声音。
随后,外面便安静了下来。
天色,渐渐暗了。
徐甜甜眯着眼睛,心说早睡早起身体好。
这乡村生活,正是如此。
*
第二天一早,爹去了镇子上。
买了几个热烧饼,还割了一块肥瘦相间的猪肉。
回来后,徐甜甜剁了小半盆肉馅,和鲜嫩的韭菜拌在一起,调了大半盆饺子
馅。凤芝舀了两瓢白面,早早就和好了,放在瓦盆里醒着。
看看面醒得差不多了,便动手包起了饺子。
凤芝擀饺子皮,她负责包馅子。
俩人动作很快,不一会儿就包了两大锅拍。
冬娃起床后,也钻进了灶屋里。
他坐在一旁,看娘和小姑包饺子。
一时手痒,就想玩面。
徐甜甜哪肯惯他这个坏毛病?
她板着脸,死活不肯答应。
冬娃起初还想耍赖,嘴里一直哼哼着。可见娘不理不睬,也没了辙。
“米面不可抛洒”这是自来的传统。
糟蹋粮食,就等同于犯罪。
她可不想让冬娃养成这种坏习惯。
*
快晌午了,林美华才懒洋洋地醒来。
她洗漱之后,正好赶上吃饭。
而叶抒文早已经过来了,正在院子里和章大叔说话。见了美华,就笑着打了声
招呼,像昨日的争执从未发生过一样。
见她这个点才起床,眉头微微皱了皱。
虽然知道她还保持着城里人的作息习惯,可还是太晚了。
而林美华呢,也是笑意盈盈,跟没事人似的。
这时候,大锅里的水饺已经下好了。
徐甜甜站在灶台前,用一只大捞罩,先捞了满满两大碗,又盛了两碗饺子汤。
考虑到林美华喜欢单独吃饭,就把叶先生的那一份和她的那一份,一起端进堂
屋里,摆在了桌上。
她招呼着俩人赶紧坐下,趁热吃饺子。
而其他人,包括爹和启康在内,都是在灶屋里吃的。
这是徐甜甜来到这里后,吃得最好的一顿。
这饺子鲜的,都舍不得咽下去。
而冬娃坐在小板凳上,也吃得正香。
他年龄虽小,可吃饭都是自己来,一点儿也不用她操心。
这孩子养着,还真省心啊。
*
吃了晌午饭,灶屋里还没收拾好。
就听到院门被拍得山响。
徐甜甜赶紧过去开门。
原来,是一群大闺女和小媳妇,在门外嘻嘻哈哈地笑着,说是来看洋学生的。
她只好把人让进院里。
心知,乡里人瞧啥都稀罕,还特别喜欢看热闹。
可林美华和叶抒文正在堂屋里说话,死活不肯出来。倒是叶抒文听到外面的动
静,走出来和大家客气地打了声招呼。
那些大闺女和小媳妇一见,也只好厚着脸皮说:“叶先生您忙,我们下次再来……”
一会儿功夫,人都走了。
林美华在堂屋里,鼻子里哼了哼,继续谈笑自若。
叶抒文见了,心里不大舒服。
可也不好说什么。
入乡随俗,这个道理还用他来教吗?
(3 )起争执
自从家里养了猪娃子,圈了小羊羔子。
徐甜甜又忙了不少。
另外,老母鸡也在鸡棚子里孵蛋,准备抱一窝小鸡。
预计下月初,就出壳了。
大伯家炕了几十只鸭子,爹还准备去换几只回来。
村头不远处就是青溪,家家户户都会养一群鸭子。
鸭子识路,每天排着队去水里觅食,晚上再排着队回来,养起来特别省事。
几个月后,鸭子就开始下蛋了。
家家户户,都有鸭蛋吃。
而虎头村的特产之一,就是咸鸭蛋。
由于鸭子吃的都是小鱼小虾,下得蛋也格外好吃。腌出来的鸭蛋黄,都是金黄
色的,透着一层油,口感更是绝佳。
家里去年腌的鸭蛋,还剩下半坛子。
有客人来了,就会煮上几个。
家里人也跟着吃上半个,尝尝味道。
冬娃就爱吃那咸鸭蛋黄儿,她常常把自己的那份儿让给冬娃吃,好让他以后长
成个大个子,就像他爷爷那样。
林美华来了之后,也喜欢上了咸鸭蛋。
顿顿都要吃一个,还专剜那鸭蛋黄儿吃,把那壳里的蛋清子剩着。叶抒文发现
后,只好把蛋清子都给吃了,把自己的蛋黄儿留给她。
因为美华的缘故,他也在章家吃饭。
一日两餐,灶屋里都是单独给他俩做的,细米白面的,换着花样儿来。每天一
大早,章大叔还跑到镇上去买一点猪肉或活鱼回来,让冬娃娘做一两道荤菜端上来。
叶抒文开始不肯。
他意识到这是把他俩当客人来对待。可美华在吃上太挑剔了,还嘟嘟着嘴,
说:“这乡里实在没什么好吃的,也就凑合着吃点。”
搞得他一时无语。
他知道,这是乡里最好的饭菜。
庄户人家,平时吃得都是红薯干子和高粱面饼子,除了逢年过节哪见过细米白面?
更别提荤腥了。
可美华的性子,他也了解。
即便说她,也不大管用。
只好将就着她,想着再过几天她就回城了,能忍就忍着吧?
*
叶抒文想尽可能让美华高兴一点。
他带着她去镇子上赶了趟大集,让她也感受一下乡村风貌。
可美华却觉得集市上乱哄哄的,嘈嘈得她头疼。
在街上还没走几步,就不想多呆了。
倒是回来时,在河堤上站站,看看青沙河和水面上的帆船。在田野里走走,摘
朵野花之类,还能露出个笑脸来。
见美华喜欢,叶抒文也尽可能地抽出时间来,多陪她在外面走走。
想和她一起开开心心地度过这段乡村时光。
可三天不到,美华又提出和他一起回省城的事情。
这个,他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
识字班开课还不到两个月,正赶到节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