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奋斗日常-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几年不着家了!”
裴清殊好笑地说:“行了,朕知道,前两年你是辛苦了一些。今年朕不再派你出去了。”
襄亲王以为自己终于能悠闲一年了,刚要磕头谢恩,就听裴清殊笑呵呵地说道:“今年是武学正式推行和武举改革之后,第一年正式实行新的武举制度。年后你就去礼部报到,准备一下,做今年武举的总考官吧。”
老七闻言腿一软,差点没站稳:“皇上……”
他是知道裴清殊对选拔武官有多看重的,这份差事可不好做。
“嗯?”裴清殊似笑非笑地看着老七。
襄亲王含泪说道:“多谢皇上信任,臣一定竭尽全力,不辜负皇上的厚望。”
“那就好。”裴清殊笑眯眯地说道。
第73章
说完正事儿,兄弟俩顺便闲聊了两句。
“皇上; 都说巡盐御史是个肥差; 可您看八弟; 这两年可是瘦了不少呢; 看起来没少操心啊。”
裴清殊睨他一眼,道:“怎么,老八不想干了,让你来探朕的口风?”
所谓的肥差,说白了其实就是可以利用职位之便收取好处的位子。
景郡王因为之前同那个谋逆的三皇子交好,这些年来一直都是夹着尾巴做人,哪还敢做什么贪赃违法的事情?
他战战兢兢地做着裴清殊交代给他的差事; 一点都不敢懈怠。
许是因为在福建吃住都不习惯; 加上压力大的缘故; 他不仅没像之前那些巡盐御史一样发福,还瘦了一大圈。
襄亲王听了忙道:“没没没,没有的事儿。皇上给他这么好的差事,那是老八的福气!”
“行了吧你; 少来这一套。”裴清殊好笑地说:“原本各地的巡演御史; 就是要经常调动的。等今年春天会试结束之后,他的位子就会动了。不过朕暂时还是需要他在地方做事,所以一时半会儿是回不了京的。”
“行行行,只要不是在福建就好!”襄亲王终于跟裴清殊说了大实话:“那地方离京城太远,而且多多少少残留着一些曾家留下的痕迹……老八成日里提心吊胆的,吃也吃不好; 睡也睡不好……若是能换个地方,那就太好了!”
襄亲王说的,裴清殊自然能理解。
这几年来,老八的表现都非常不错,所以裴清殊也愿意给他一些优待:“老八回来一趟也不容易,你和慎娘娘若是想他,就让他在京城呆到正月十八再走吧。”
襄亲王赶紧替弟弟向裴清殊道谢。
“正月十七是冬儿的生日,去年这个时候晴姐儿生了病,朕都没好好陪他过。今年朕打算办个家宴,为他庆贺一下,你和老八都带着王妃和孩子过来吧。”
宫里头不兴给小孩子过生日,怕“地下的小鬼”知道了小孩子的年龄之后就会缠上来,致使皇嗣夭折。
所以每年皇子和公主们的生辰,都不会大操大办,只会在其生母的寝宫里摆一两桌酒席,邀请和他们走得比较近的亲朋好友来吃席。
席间,所有人都绝口不提小孩子的年龄。
既然今年裴清殊打算办得稍微大一点,邀请几位兄长的话,再在皇后的坤仪宫里就不大合适了。
所以正月十七当天,襄郡王、景郡王还有毅亲王等人,都按照裴清殊的指示,携带家眷来到了乾元殿。
毅亲王在延和年间平叛的时候丢了一只手臂,一般的小孩子都有些怕他。面对他时,或多或少都会露出一些异样的表情。
不过敬坤从来都没有。
他总是像对待平常人一样,礼貌地叫毅亲王大伯,向他行礼。
毅亲王见他懂事,不禁大笑起来,想要像对自己儿子那样拍拍侄儿的肩,却又怕敬坤太瘦了些,会承受不住他的力量,便收回手,在自己头上抓了两下。
“哈哈,哈哈,大殿下快免礼吧!”毅亲王自己排行就是老大,过去向来都是别人叫他大殿下的。冷不丁这么称呼别人,毅亲王还真是有几分不习惯。
敬坤乖巧地说道:“大伯不必客气,您就像父皇一样,叫我冬儿吧。”
“这,这怎么好意思呢,哈哈,哈哈。”毅亲王说着,把自己家的几个儿子叫了过来,对他们嘱咐道:“你们年纪大些,在长华殿读书时要多照顾大殿下一些,知道吗?”
毅亲王的长子今年都十五岁了,等过了年之后,就要随毅亲王到军中历练。
毅亲王这话,是对他的次子和三子说的。
几个孩子听了,都乖乖地点头。
敬坤去长华殿的时间虽然不长,还没有和其他堂兄们一起上过课,不过他也听说过毅亲王的长子敬章和次子敬武,知道他们都是长华殿里年纪最长、武功最好的,可以说是长华殿里的孩子王。
一旦他们两个调皮捣蛋起来,就是长华殿的夫子都要皱眉头,却不一定有法子能治得了他们。
不过可以看得出来,毅亲王这个父亲,在家中很有权威。
平日里十分威风,甚至有几分霸道的敬章和敬武,在毅亲王面前就跟两只小绵羊似的,乖巧得不得了。
等敬坤和毅亲王说完话之后,跟敬武他们一起转身离开的时候,就听敬武像个大哥一样地对敬坤说道:“你是叫敬坤是吧?放心,以后在长华殿里,有我罩着你。”
毅亲王的长子敬章和敬武都是嫡出,只有三子敬松是侧妃齐氏所出。
听敬武这么说,敬章只是笑了笑,敬松却是忍不住提醒道:“二哥,大殿下乃是皇子,你……”
敬松本是想提醒敬武,对敬坤这个皇长子说话时不能像对待其他堂兄弟一样随意,可敬武看起来完全不想听,很是不耐烦地打断了敬松:“啰嗦什么,就算咱们不是一个娘肚子里爬出来的,但大家都是裴氏的子孙,分那么清楚做什么?”
敬武说着,看向比自己小许多的敬坤:“你说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敬坤只能点头。
……
裴清殊听不清敬坤和敬武他们在说什么,只知道儿子看起来和他的堂兄们相处得挺不错,这样他就能放心了。
其实今天裴清殊制造这个机会,多少也有些让敬坤多和他的伯父、堂兄们熟悉一下的意思。毕竟敬坤才刚去长华殿没多久,有大孩子带着他的话,多少能快一点适应新生活。
不过这样的优待,目前只有身为嫡长子的敬坤才有。
敬坤的生日之后没几天,就是谢嘉妃的儿子敬翊的生辰了。不过裴清殊并没有像给长子过生辰一样,专门办一个家宴,只是亲自去了一趟毓秀宫,陪嘉妃母子吃了顿饭。
谢嘉妃知道裴清殊重视孩子,今日肯定会来,便刻意打扮了一番,穿了身修身的衣裳,把身段勾勒出来。
裴清殊每回来她这儿,就有种唐三藏进了盘丝洞的感觉。不过偶尔体验一下这种被人缠着捧着的感觉,倒也不算太坏。只要嘉妃不像过去的南乔那样,有事儿没事儿地就往乾元殿跑,裴清殊就能容忍她的存在。
因为敬坤和敬翊的生辰离得实在太近了,裴清殊怕谢嘉妃会多想,在敬翊面前乱说,临睡之前,他便顺口解释了几句:“不是朕不疼翊儿,只是翊儿年纪还太小,让他见人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刚好冬儿才进长华殿没多久,需要堂兄们的照拂,所以朕才安排了一下。你放心,等翊儿五六岁大的时候,朕也会为他好好办一次宫宴的。”
裴清殊猜得没错,对于这件事情,嘉妃心里是有些不满的。
不过当着裴清殊的面,嘉妃向来表现得十分善解人意。所以不管她心里多么嫉恨皇后母子,嘉妃还是嗲声说道:“皇上放心,臣妾不是那么不识大体的人。您说什么,臣妾都听您的。”
裴清殊满意地点了点头。
……
天气一日暖过一日,会试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这几年来,裴清殊除了让人对武举进行改革之外,文举的考试形式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会试从考察四书五经为主,到现在强调“经世致用”的原则,并且加大了算学和法学的考察比例,尽量多为朝廷选拔一些能做实事,而不是只会满口之乎者也的官员。
让宋皇后有些失望的是,这次会试,她的兄长还是没有考中。
倒是谢嘉妃的哥哥谢三公子,在几次落第之后终于考取了功名。虽然只是二甲,不过也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了。
这给了谢嘉妃更大的决心,去挑战皇后的位置。
不过谢嘉妃也知道,一口吃不成个胖子,这种事情是急不得的。她想坐上皇后之位,就得一步步来,稳扎稳打地往上爬才行。
她本以为等自己的兄长考上进士,入翰林院为官之后,谢家的地位多少会提升一些,裴清殊应该考虑给她晋位贵妃才对。
可是让她没想到的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钟灵宫竟然传出了娴妃有孕的消息。
谢嘉妃是真没想到,就娴妃那副风一吹就倒的样子,竟然还能怀上孩子!
这下子剩下的那唯一一个贵妃之位,还真不知道会给谁了。
虽然娴妃出身低,但她有宠爱,还能生啊!
想到这儿,谢嘉妃就感到气愤。她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自从生下四皇子之后,月事就来的不是很规律。短时间内想要再怀上孩子,恐怕是很难了。
她现在只能祈祷,希望钟娴妃这一胎能生个女儿。那样的话,她还有机会和娴妃一争。
嘉妃不知道的是,就连钟娴妃本人,也希望这一胎能生个女儿。
“皇上的儿子已经不少啦,我知道他一直都想再要个小公主。”寿昌宫里,娴妃对宁太妃说道:“要是我这一胎,能生个像云儿一样可爱的女儿就好了。”
第74章
裴清殊的三皇姐昌仪长公主,乃是太上皇与其原配皇后朱氏所出的嫡出公主。
延和十四年; 朱氏因涉嫌谋害后妃和皇嗣; 被囚禁在了坤仪宫内。
当时皇后的儿子、三皇子裴清睿; 为了登上帝位; 救出朱氏,狠下心将同母所出的妹妹昌仪远嫁到了南疆,让手握重兵的曾剑成为其妹夫。之后裴清睿还通过科举舞弊,收取贿赂,在南疆偷偷地养私兵。
事情败露之后,裴钦睿便逃去了南方,与曾家一起造反了。
当时的大皇子、现在的毅亲王; 就是在平定那场叛乱的时候丢失了一条手臂。
不过同时; 他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叛军的主帅曾剑; 也就是昌仪公主的驸马,是被毅亲王亲手斩杀的。
曾剑身死之后,这场叛乱的局势便陡然间变得明朗了起来。
不过因为这件事情,毅亲王一直对曾云这个外甥女多有愧疚。毕竟不管怎么说; 都是他亲手杀了她的父亲。
但毅亲王只是经常送些东西来寿昌宫; 并不敢亲自来面对已经被太上皇改名为裴婉云的曾云。
因为在延和二十五年南巡之时,钟氏和裴清殊曾经为宁妃和曾云出头的缘故,这几年来,钟氏和宁太妃她们一直走得比较近。
娴妃时不时就会像今天这样,来探望宁妃和曾云祖孙二人。
“云儿头上这朵珠花可真好看,五颜六色的; 在太阳底下还会反光呢。”娴妃笑着夸赞道:“是宁娘娘给你选的,还是你自己挑的呀?”
婉云腼腆地笑道:“是大舅舅送给我的。”
娴妃听了,不禁一怔。
婉云口中的这个大舅舅,除了毅亲王之外,别无他人。
娴妃一直很小心地不在婉云面前提起毅亲王,却没想到婉云竟然可以毫无芥蒂地,戴上自己“杀父仇人”送的东西……
突然之间,娴妃就不敢把她当成一个小孩子来看待了。
说来时间过得也快,当年婉云刚来京城的时候,还是个连话都说不利索的小娃娃。
现在一眨眼,她都长成了十岁出头的小姑娘。说亲嫁人,也就是过几年的事儿了。
宁太妃含笑看了看婉云,再看向娴妃:“这孩子爱美,像她母亲小时候一样,总喜欢亮晶晶的东西。都这么大的人了,晚上还怕黑,不留点光亮还睡不着呢。”
“祖母!”婉云不依地扭了扭身子,“当着娴妃娘娘的面,您就给我留点面子嘛。”
宁太妃笑了笑,慈爱地点了点头:“好,我不说了。你啊,以后也要学着一个人睡才好……”
宁太妃话音刚落,就听宫人过来通报,说是安郡王次子来找婉云郡主玩儿了。
敬安显然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寿昌宫了。宁太妃听了也不惊讶,只是嘱咐了婉云几句,出去玩儿时要注意安全,就由着他们去了。
娴妃见了,不由笑问:“怎么,敬安这孩子经常来找云儿玩儿吗?去年还是什么时候,我好像看到过一次,他们两个在御花园里头玩雪。”
宁太妃苦笑着点了点头:“这两个孩子,可以说是宫里头最命苦的了吧。他们两个年纪相仿,能玩儿到一块儿去,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娴妃想了想,沉吟道:“敬安这孩子,我也是很心疼的。只是有件事,妙珠不得不多一句嘴。”
宁太妃忙道:“你只管直说便是。在我这里,不用顾忌什么。”
“那我就说了,您可别生气。虽说云儿和敬安现在都姓裴,可您别忘了,云儿原本姓曾,是太上皇格外开恩,赐她的皇族姓氏。归根结底,云儿和敬安不是堂兄妹,而是表兄妹。现在两个孩子都大了,尤其敬安,翻过年都快十四了。多多少少,还是得避忌一些的。”
宁太妃心中一惊,心脏突然狂跳起来:“你是说云儿和敬安?这怎么可能……”
“当然有可能是妙珠想多了,只是像您说的,这两个孩子共同点太多,而且可以说都是在别人的非议中长大的。两个孩子惺惺相惜,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宁太妃刚开始觉得这种猜测十分令人难以接受。一来是因为她总觉得婉云还小,是个需要她陪着才能乖乖入睡的小女孩儿。二来是因为敬安和婉云现在名义上是堂兄妹,如果他们两个真的有点什么的话,会让人有一种乱伦般的不适感。
不过娴妃提醒的没错,现在敬安也不小了,很多事情,是需要注意一些了。
“妙珠,你说的是,是我欠考虑了。以后我会注意,尽量避免让他们两个多接触的。”
其实关于婉云的未来,宁太妃早已考虑过了。
她觉得裴清殊这个皇帝心里头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