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星-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冬天村里人本来就很少出门,狼又出现在村子另一头出口处,整个过程不过五分钟,村子里其他的村民终于听到异样的声音,全都陆陆续续的赶来了。哭声,叫声,吵闹声。苏继秋全都彻底屏蔽掉,只能听见耳边元宝小声的叫着他。
“秋秋……疼”
苏继秋心里止不住的狂跳终于安定下来,他跪在地上好一会,感到后边有人抓了他一把,将他从地上拽了起来。
小豆哭的满脸泪花,抽抽噎噎的查看着苏继秋和元宝的伤,然后招呼自己爹妈把受伤严重的三伯抬走了。小豆掀开元宝的衣服,用干净的穴擦了擦元宝腰间的伤口。
“呜呜……幸好元宝哥穿得多没什么大事儿……呜呜……炳望哥和嫂子他俩……哇!!!”小豆突然哭开了,鼻涕都流了出来。
苏继秋攥着元宝的手,扒开他腰间被公狼抓伤的棉衣。他多么万幸自己给元宝穿了一层又一层,多么万幸那只该死的带毛畜生没有用嘴咬,而是挥了爪子。
元宝腰间漂亮的小五星上边,多了三条斜斜的还在流血的爪印。
苏继秋看看元宝没什么大碍,扭头看了看地上躺着的尸体。
第二十二章 善后 (1442字)
是炳望。
其实苏继秋在看见狼的时候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炳望的媳妇生下儿子的时候,村子里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女人营养不够,就没有奶。炳望看自己儿子每天饿的连哭声都小了,天天着急的四处借奶。但是村里这个时候没几个能喂的,炳望就经常上山去找正处在哺乳期的动物。
炳望一开始想找一只山羊的。可是大概是运气不好,怎么也找不到。那天炳望溜达了半天,居然发现了一窝小狼。
炳望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一时间鬼迷了心窍,将几只小狼弄死了。然后等着母狼回窝。
母狼回来以后看到自己惨死的孩子,发出像狗一样呜呜的低语,炳望看准时机将母狼困住,封住了它的嘴,将它扛回家。
处于哺乳期的母狼,在自己孩子死去,没处喂奶的情况下,终于被炳望如愿以偿的当成了自己儿子的奶妈。
当村里的粮食收了,炳望媳妇儿奶水终于充足的时候,炳望为了杜绝后患,居然将那匹母狼宰杀了。
三伯劝过他,不该杀掉小狼崽。更不该杀掉这匹母狼。
狼是一种报复性心里极强的动物。炳望之所以将这几只狼杀干净,也是抱着侥幸心理,以为自己能摸除掉这件事情。
但是公狼还是找来了。
公狼目的性极强的钻进炳望家里,先咬死了坐在床上的炳望妻子,又跳出门追上跑出来的炳望,一口咬断他的气管。
三伯当时正在屋里,公狼一开始没有伤他。三伯看公狼追着炳望出了门,赶紧抱起床上的孩子,想趁着机会跑出去。
三伯刚跑到村口,还没来得及叫人就被公狼一口叼住了大腿,并且将三伯一路拖到了炳望家门口。三伯死死的抱着孩子,一直抱着。
就在公狼犹豫要不要杀掉三伯和孩子的时候,元宝冲了出来,抱住了三伯。
这大概就是存在于淳朴山间所谓的生命轮回。炳望杀了公狼的妻子和孩子,公狼也反过来要杀掉他全家。
在这个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山间,没有什么所谓的法律规范。大家本着最基本的信念,尊重生命和自然,享受着山野的馈赠,付出着艰辛的劳动。对于生命的漠视,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村民们默默地将炳望和他媳妇埋葬了。就在后山的一个平坦的山坡上。死亡对村民们来说,大概就是一种回归于山野的途径。人终究是要尘归尘,土归土,也许生活虽然贫瘠,甚至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但是能看到明天的太阳,是多么温暖的事情。
苏继秋默默地跟着人群祭拜了这对夫妇,便匆匆回到家中。
家门口围了几圈人。三伯算是村里唯一的一个医生,他受了这么严重的伤,大家几乎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苏继秋有些后悔为什么没有跟三伯学习医术,他只能将一些止血的草药用石杵碾碎,然后对上三伯以前和好的药水,黏糊糊的敷在三伯的伤口上。
元宝并没有什么大碍,此时正抱着炳望的孩子坐在床边,看着昏迷的三伯默默的流泪。
怀里的孩子细细的哭了起来,元宝双臂抱着他,口中“哦哦”的摇晃了几下。站在外边的几个妇女把孩子接过来看了看,好像是尿了。几个女人很勤快的给婴儿换好了尿戒子,又有几个妇女张罗着去苏继秋家的厨房给他们做好了饭。
孩子很小,还没有名字,前几天刚刚断奶。有些轻微的营养不良,瘦的像个小猴子。在这样条件的山里,能活下来的都是精壮强健的,这个孩子,一看就是底子不好的样子。村里有好几对搭伙过日子的光棍,都犹豫了很久,虽然即使孩子是这样的体质,他们也很想要过来养着。但是毕竟是三伯拼了命救下来的,谁也没好意思开口。
第二十三章 一些过去的事儿 (1156字)
元宝倒是很喜欢这个孩子,哦哦啊啊的不放开,一直紧紧抱着。孩子瞪着大眼睛看着元宝,吐了几个泡泡。
苏继秋抱过孩子,让元宝好歹吃了几口饭,然后烧了热水洗了洗孩子身上的血迹。孩子很乖,也可能是因为太饿了,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山里的孩子断奶早,这个娃娃才四个月大,就已经开始喂米糊了。苏继秋给孩子热了几口米糊糊喂了,哄着元宝和小娃娃两个孩子上床睡了觉。
苏继秋一夜未眠。
苏继秋的父亲临死的时候,也是这样一个冬天。母亲嚷嚷着想吃肉,父亲只好在漫天大雪的天气里上了山。在山上冻了整整一天,却什么都没有带回来。
村里的人一到了冬天,家家都是米饭,大白菜。冬天能吃的东西只有这些,能保证人不饿死就很不错了。
父亲从山里回来的那天晚上发起了高烧。苏继秋才五岁,就知道烧着开水给父亲擦身子。而母亲只是躲在里屋睡觉,甚至还在抱怨父亲为什么空手而归。
父亲得了很严重的伤风,然后咳嗽不止,最后咳出血来。
三伯就是那个时候开始不停地往苏继秋家里跑。不停地熬一些很苦很黑的药草给父亲喝。
但是父亲的病太重了,那年的冬天又格外的冷,他终究是在吊了几天的气以后丢下苏继秋走了。
苏继秋已经记不清楚父亲临死前跟他说过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了。村子里每年冬天都会有人得了伤风而死去,但是本不应该是自己父亲这样身强力壮的男人。父亲临死前用力摸了摸苏继秋的脸,他的手心很硬,有很硬的茧子。
苏继秋隐隐觉得是母亲不好。一整个冬天,娘俩没有过什么交流。春天河水刚刚化开,苏继秋的母亲就没了踪影。
从村里的人窃窃私语中得知,她大概是跑出山去了。回到了她来时的地方。至于她究竟有没有回去,是不是在半路就被野兽吃掉,或者饿死。苏继秋都不去想了。
三伯在苏继秋母亲走后就收拾了自己的家当搬到了苏继秋家里。苏继秋是幸运的,如果没有三伯的照顾,那村后的山包上,大概又会多了一个小小的坟包。
三伯已经快八十多岁了,这在山里是很长寿的年纪了。苏继秋一直以为三伯会安静的走,哪怕是跟自己父亲一样,得了病再走。
失血过多的三伯脸色苍白,岁月刻在他脸上的细纹更加明显的显现出来。三伯躺在床上,呼吸微弱的好像没有了一样。苏继秋一遍又一遍的给他按摩经络,擦拭身体,用湿毛巾给他敷着额头降温。
也许是终于撑不住了,苏继秋黎明前沉沉的睡了过去。
梦中好像是父亲的大手,有力又迟缓的抚摸着自己的头。躲在父亲身影下顽皮了才五年的苏继秋不想这么早的醒过来,趴在双臂间的脑袋缓缓蹭了蹭,突然想到发生了什么事情,猛地抬起头。
三伯笑盈盈的眼睛慈祥的望着他,苏继秋差点落下泪来。
“三伯……”
第二十四章 三伯走了 (1575字)
二十四章三伯走了
三伯赶紧挥挥手,让他别说话。苏继秋才看见,元宝正坐在旁边,跟苏继秋一个方向的趴在三伯床边,还在睡着。第一次看见这个脑子里没装事儿的孩子睡得这么不踏实,眉毛拧的紧紧地。
苏继秋闭上了嘴,站起来轻轻地扶着三伯靠在床上,然后出门烧开水。
水烧开了以后,苏继秋就听见屋里元宝呜呜的哭声,一边哭还一边胡乱的喊着伯伯。
三伯倒是被元宝逗笑了,让元宝上床坐在他身边,然后狠狠的拍了两下元宝的后背。
“男子汉大丈夫,哪那么多金豆豆可掉的!你看看三伯,让狼咬了那么长一条大口子都不哭,你就让它挠了一下痒痒,就哭成这样了?”
苏继秋断水进门:“这您可误会元宝了,他哪是疼得哭,他是哭您。”
三伯一瞪眼:“哭我干啥?我还没死呢!还能再活好多年,看着这个小娃娃都长大了呢!”
三伯已经大致猜到,这个孱弱的孩子大概变成了家里的一份子了。他看着那个孩子细胳膊细腿,经过这一夜的折腾和昨天的惊吓,还有了微微的咳嗽。脸色都成了地里土豆一样的颜色。感觉马上就要不行了一样。虽然一切情况都不容乐观,但是这孩子毕竟活着。活的过今天,就能活的过明天。
三伯知道自己经历这么大的一个劫难,大概是时日不多了。强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跟苏继秋开着玩笑,安抚着元宝。
接下来几天,三伯开始像立遗嘱一样慢慢地教会苏继秋一些东西。
姜黄,延胡索,活血化瘀;丹参,红花,益母草,妇女调经;土鳖虫,马钱子,活血疗伤去肿;水蛭,穿山甲,祛瘀。
这些药虽然都是“活血化瘀”,但是都有不一样的作用。三伯将多年以来自己一点点积攒的经验,慢慢的叙述给苏继秋听。苏继秋隐隐明白三伯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也只是默默的记下。
喜阴的草药多张在酸性土壤里,性味,微寒。甘;归胃,肾经,在后山哪里哪里可以采到。
喜阳的植物最适宜在哪种季节采摘,如何保存。
同样的病可能是不同的内里,有人是阴虚导致的,有人则是内火。
哪种药草可以敷治,哪些煎服效果更好些。
苏继秋在这几天每天都陪在三伯床前,一点点用心记着三伯这一辈子总结来的经验。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力度十足的打在自己胸口上。
尤其是那句:“你要是早点儿学,就好了。”
苏继秋从出生到现在,从来没有这么用过脑子。晚上三伯睡下了,他还要蹲在厨房角落里,不停地仔细学习着每片草药的外形,性状,熟悉每根药草的功能。
不知道是不是因祸得福,元宝在经历了这次劫难以后,好像是成熟了那么一点儿。不再那么爱哭了,稍微懂了一些事情。每天知道抱着夏末,喂给他苏继秋提前做好的米糊糊。
夏末是苏继秋给孩子起的名字。向前倒了四个月,正好是夏天的末尾。苏继秋给孩子起了一个跟自己名字差不多寓意的,或者说毫无寓意的名字,叫苏夏末。
夏末像是元宝的新玩具。元宝一刻也不想离开夏末,每天都抱着孩子哦哦的玩着。抱着孩子看看三伯。有几次三伯睡得很熟,还被元宝害怕的给摇醒了。
三伯知道这个傻孩子是害怕自己一觉过去,不再醒来。所以每次被元宝摇醒,都要故意很夸张的叹一口气,然后大声训斥他。
其实三伯每次大声的说一句话,都感觉自己身体里仅剩的精气神,就会多流走一分。
到了后来,三伯突然间不再每天絮絮叨叨的跟苏继秋说一些医术方面的事情了,而是拉着他坐在床边,教给他一些做菜和打点生活的技巧。
三伯说,秋子哇,你要好好的待元宝,好好地待小末,好好的过日子。
三伯说,秋子哇,你以后有机会,一定要走到山的外边看看,外边可大可好了。
三伯说,秋子哇,秋子,我舍不得你们啊。
三伯终究没能熬过这个冬天。
第二十五章 送行 (1044字)
那天早上,三伯突然醒了,然后很有精神的坐了起来,对苏继秋说:“继秋,我死了以后可把我跟孙寡妇的坟埋远点儿,我没救活她,有愧啊。”
老人家身子骨虽然一天不如一天,但是最近精神慢慢好了,苏继秋就当三伯说了句不吉利的话,小声埋怨了一句三伯以后就去乡亲家看诊去了。
现在三伯的活儿,都被苏继秋揽了下来。大家多多少少还是信服的。
天突然就阴沉起来,然后迅速的飘下了雪花。苏继秋有些着急,赶紧从村东头往家里赶。还没来得及进家门,就听见家里的狗发出一阵阵泣血般的长啸。
苏继秋从来没有听过,原来狗可以发出这样的叫声。
看着自家不远处的小房子,听见狗凄厉的叫声,元宝和夏末一起的哭声,昨天,前天,无论什么时候,一直能回去的家,好像突然就回不去了一样。
苏继秋终于落下泪来。
苏继秋重重的跪在雪地里,对着自家的小房深深地磕了个头。手中抓满了雪,用力的攥了攥,然后扬上天空,分不清哪些是新下的,又覆盖在被手抠出来的痕迹上。
苏继秋选了一个大晴天,给三伯擦洗干净身子,给他穿上了三伯从外边带来的,一直没舍得穿过几次的衣服。苏继秋仔细的给三伯掖好每一处衣角的褶皱,然后把三伯安葬在后山的缓坡上。
出殡的当天全村人都去了,小辈们恭恭敬敬的磕头,长辈们默默地擦着泪。没有人大声哭号,没有人吵闹。乡亲们给苏继秋家里送去了粮食,肉,明年的种子。苏继秋带着元宝和夏末挨家挨户的登门感谢,刘婶子也经常让小豆送过来一些细面,偶尔帮忙带带夏末。
每次回到家,苏继秋都感觉家里格外的冷。元宝不知道是不是发现了最近这阵子苏继秋的气场不是很对劲,不怎么闹他。很乖巧的跟着苏继秋忙东忙西,虽然不会带孩子,但是夏末一直是他抱着哄着。
快过年了。
每年村子里的年都过得格外热闹。忙碌了一年的村民们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完全放松自己的日子,孩子们最高兴的是又可以看到现场宰猪了,大人们热热闹闹的每家准备出一道拿手菜来,放在村口的流水宴上,除夕夜的时候全村都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