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珍玩-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具体什么事儿?”唐易直接问道。
“也没什么大事儿,咱俩算不打不相识,正好我有件东西吃不准,想让你帮忙掌掌眼,正好中午我请你吃个饭,赏个脸吧?”呼风笑道。
“好,先看看东西吧。”唐易知道,呼风所谓的“吃不准”未必是真的,而且就算吃不准,让呼文成帮着看看就是了。他看呼风的样子,估计突然决定,想拉拉关系,套套近乎。
但是,听到有东西看,唐易还是很有好奇心的。
呼风走到了停在停车位的一辆路虎揽胜旁边,“滴”的遥控解锁,却又好似突然想起来似的,“对了,你开车了吗?”
“我没车。”唐易说着,已经拉开车门,坐到了副驾驶上。
“没考驾照?”呼风扎上了安全带。
“大学时就考了。就是还没买车。”唐易淡淡一笑。
呼风有些惊讶,他之所以问没考驾照,是因为他知道唐易这种人肯定不缺钱,起码不缺买车的钱,但是没想到唐易有驾照,“抓紧买啊,还是有车方便。”
“嗯,没车确实有点儿不方便。”唐易点点头,心想这事儿得抽空办了。
呼风开车,很快到了距离明水湖不远的一处高档封闭式小区。
打开厚重的防盗门,唐易发现,呼风住的地方是一处两室一厅,陈设极其简单。“我租的,刚到山州半年年,还没买房。”呼风说着,便向其中一间卧室走去,“进来吧,这件卧室被我当成储藏室了。
唐易走进去,只见卧室里南面是窗,背面是门,东西两面墙处各有一个带格子的大柜,房间中间有一个圆桌,角落里还有两个保险柜。
就在圆桌上,平放着一个很大的锦盒。
“来,看看。我早晨出门前还好好看了看,都没收起来。这小区安防很好。”呼风打开锦盒,从里面拿了一对瓷瓶出来,小心摆到了桌上。
唐易凝视了一会儿,心里不由先暗自吃了一惊,品相这么好的一对官窑器,这呼风够有能耐的啊!
“怎么样?”呼风见唐易沉吟不语,不由问道。
这一对瓷瓶,造型是很少见的,乍一看像是个亚腰葫芦。洗口,束颈,球形腹,高圈足外撇。白釉做地,青花与粉彩花样浑然一体,花样密集,祥云、蕉叶、莲花什么都有。
就在瓶子腹部,绘制了八宝吉祥纹饰:轮,法螺,伞,盖,宝瓶,鱼,莲花,盘长。别的纹饰都好理解,“盘长”的形状就是个幸运结。
第190章 八宝贲巴
唐易拿起了瓶子,翻看了一下瓶底。瓶底落青花六字篆书款儿:大清乾隆年制。
“这东西,你吃不准?”唐易心里早就觉得不对了,呼风的专长就是瓷器,这么一对开门的官窑瓷器,呼风怎么会吃不准?而且他也没道理找唐易来看,让呼文成来看岂不是更方便?
“乾隆官窑我看没问题。不过,我是真没见过这种器型的实物,只是听人说过叫贲巴瓶,也大体查了点儿资料。都是圈里人,我也不瞒你,这是有人专门要求寻摸的,听说对藏地感情很深,所以特地想买这么一对瓶子,我也是找了好久。找你来就是再确证一下。”呼风大致解释了一下。
呼风这么一说,唐易也基本相信了。
艺术品经纪公司是干什么的?一方面为那些高级客户服务,寻找好东西;另一方面,又和古玩圈里紧密联系,顺道帮人出货。说白了,和行里的“拉纤的”差不多,但是档次高一点儿,也经常参加拍卖会和展览会,而且既然是公司,自然比个人更有排场,更善于市场运作。
这一对瓶子,想必是呼风“赊”来的,也就是说,极有可能是买主看了满意之后打款,他收到款子再给卖家钱,这中间的差价,自然落进呼风的口袋,基本上是空手套白狼。
而且,既然他把瓶子放在家里,又让唐易看,那就不是走公司的账,自然也不用考虑交税什么的。
说白了,这是一个私活儿,所以,呼风未必愿意找呼文成帮着看。
呼风的瓷器鉴赏水平虽然不低,但是这个造型在市场上的瓷器当中,确实很少见。他能确定是乾隆官窑,但是因为没见过实物,所以心里总是没底,既然正好碰上了唐易,所以让他来看看,顺便加上一道保险,也是合乎常理的。
“乾隆青花粉彩八宝吉祥纹贲巴瓶。”唐易准确地说出了瓷瓶的名称。
呼风愣了一下。他虽然早就知道这是一对什么东西,但是如此准确地把全名喊出来,这样的人真是不多见了,起码他呼风的水平就不低,但是仍不能完整地喊出来。
唐易又看着呼风笑了笑,“这样价值一两千万的重器,我要是看了,还不得抽你赚头百分之十的红利啊?”
呼风没想到唐易会直接开口说这个,虽然他看唐易的样子是在开玩笑,但是,总不能不不回应啊!
“你想要多少,直接开个数,完事了我给你!”呼风也不是省油的灯,稍一停顿便把皮球踢给了唐易。这种事儿若要真的给钱,那都是看着给,意思意思。来帮忙的,哪好意思开口报数要钱啊?
“开个玩笑!”唐易顺了一下头发,继续看着瓶子说道:“八宝贲巴。八宝好说,佛教八宝。你知道这贲巴是干什么的么?”
“贲巴语出藏地,俗称藏草壶。”呼风道,“基本的资料我都查了,你就说这东西为什么值钱吧?”
“藏草壶你知道是干什么用的么?”唐易又问道。
“这个我还真没留意,这和价值有关系么?”呼风直接反问道。
唐易看了看呼风,心说这小子真是掉钱眼儿里了,“藏草壶,原来是沐浴用的,冲水的壶,后来演变成一种祭祀用品。在藏地,就算是祭器藏草壶,一般都是金银铜铁所制,根本没有瓷制的。而其他地区,也不会将这藏草壶作为祭器。”
“噢,我明白了。”呼风脑子反应很快,“藏式造型和宫廷艺术的完美结合!而且还是祭器!宫里用的东西,少见的造型,还是祭器,这么多关键因素加到一起,所以,市场价格那肯定低不了啊!”
唐易离手,站直身子问道:“你收来的价格也不低吧?”
“不瞒你,这是我在英国的一个拍卖会上拍的,那种小公司的小规模拍卖会。这不,昨天上午刚运到,昨天我不是着急去饭局么?也没仔细看。”呼风说着,不知从哪里拿出一本拍卖图册,递给了唐易。
图册上全是英文,拍品的介绍都很简单。不过,图册上的图片倒是很清晰很全面。
果然是小公司小拍卖,拍品只有四五十件儿,而且很杂,有点儿像赶大集,什么中世纪的贵族盔甲,读不出名字来的画家的油画,玛雅人的预言笔记,看不出材质的面具,大块的鱼类化石,镶着红宝石的怀表······这一对八宝贲巴瓶是第二十六件拍品,起拍价两千英镑。
这么低的起拍价儿,看得唐易目瞪口呆。这可是一对瓶子,不是一只瓶子!凑成对的东西一般身价都会暴涨,何况还是这一对出自宫廷的官窑瓷器。
这一对瓶子如果上了大型拍卖会,一千万的价格应该不难拍出来,拍好了或者遇上财大气粗又中意的买主,两千万也不是没有可能。这即便是换算成英镑,也是一百万两百万啊。
但是,这个什么扯淡的小拍卖会,给这对贲巴瓶定的起拍价,居然只有两千英镑,就连那个什么狗屁不通的面具,起拍价都是三千英镑。
“你这漏儿捡的真不错,还是在拍卖会上捡的······”唐易把图册放回到了桌上。
“你别看起拍价儿低,但是花得可不少。别说,还真有识货的,有个老娘们,看起来像东南亚一带的,一直和我较劲,最后我是27万英镑拍下来的!”呼风说道,似乎又想起了那个老娘们,眼中泛起一丝恼恨。
唐易心想,这都赚了这么多了,你还想怎么地?便话锋一转,没有再去说捡不捡漏的事儿,“你路子够野的啊,有人想找,你就能找到。”
“这是我在燕京的时候有人让我寻摸的,时间很长了。后来到了山州,打听到有这么个拍卖会,而且有这么一对儿瓷瓶,我才过去。都是赶巧了,哥们是真缺钱啊。”呼风一副天天吃糠咽菜的样子。
唐易心想,哭什么穷啊,我又不跟你借钱!便说道:“东西看完了,这时间还早,我看吃饭的事儿就改天吧!”
“别啊,还有一件东西让你看哪!”
第191章 七孔玉刀
嗯?唐易一听,还有一件?
“说实话,这一对瓶子我还有点儿谱儿,不然我也不敢拍回来,让你看就是帮忙加一道保险。但是,没看的这一件儿,我还真是一点儿都吃不准!”呼风说着,弯腰打开了一侧的柜子。
唐易心想,这小子东西还真不少啊。
呼风拿出来的,是一个长方形的木匣,长约六七十厘米,宽约十厘米。你说要是装刀剑吧,小了一些;要是装扇子吧,又大了一些。呼风倒是一点儿没停顿,直接打开了匣盖。
原来是一把玉刀!自然就要比正常刀剑小一些。
这把玉刀呈现深绿偏青的颜色,长约六十厘米,宽约九厘米,很薄,最厚的地方也没有超过半厘米。说是玉刀,其实就是个长条形的玉片子。唯一有点儿工艺的地方,就是刀背上,有四组雷纹纹饰,还有并排横向的七个孔洞。
七孔玉刀!
唐易像是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立即又拿起了那本拍卖图册,在排在最后的几样拍品里,找出了这七孔玉刀的图片。上面的英文名称翻译过来竟然是:玉石刑具。
唐易心里暗骂了一声。在发现了八宝贲巴瓶的图片后,因为其他的拍品乱七八糟,所以这拍卖图册的最后几页他只是草草翻了翻,再加上这七孔玉刀的排版位置不佳,是以竟然没有过多注意。
现在看来,这把七孔玉刀是呼风从这个拍卖会上一并拍回来的。
“玉石刑具······你说这拍卖会的主办方,从哪里看出来这是刑具?”唐易皱了皱眉,对呼风说道。
“中原省出土的那把七孔玉刀,华夏这边也有专家说是刑具。”呼风告诉唐易,这把玉刀因为很便宜,他顺手就拍了下来。起拍价五百英镑,最后拍下来的价格连带手续费,一共才花了不到八百英镑。
“要真的是夏朝的七孔玉刀,那就赚了。即便是件仿品,也损失不了几个钱,这玉石材料还能值几个钱哪!”呼风拿起了玉刀,“说实话,玉器让我看战汉以后的还行,这高古玉,我实在是吃不准。这玉刀和八宝贲巴瓶不一样,纯粹是我私人拿下的,要是你帮着看明白了,出手后分你一半的利。”
唐易笑了笑,不置可否,拿起玉刀仔细看了起来。
七孔玉刀这个称呼,出现的时间不过四十年而已。
四十年前,在中原省的中西部一处遗址,出土了一把夏朝的七孔玉刀,墨绿色,形制和这把差不多,背部钻有七孔,刀刃处磨制得十分锋利,刀身两面也有一些简单的纹饰。
七孔玉刀出土后,对于其用途,学界一直没有统一的观点,有人认为是礼器,象征权力和地位,因为刀身两面有纹饰。
还有人认为是武器,因为刀刃很锋利,并进而推断那七个孔是绑绳子用的。
另外,还有一种刑具的观点,就像英国那个小拍卖会图册上的观点一样。为什么会有刑具这种观点呢?因为当年出土的那把七孔玉刀上,有一些黄色的沁,有人认为这是血液长期渗透的结果。
同时,大部分专家对武器的观点持驳斥态度,因为玉质毕竟偏脆,当做武器太容易损坏了,而且没法修复。
但是呼风拍回来的这把七孔玉刀上,虽然明显是出土的东西,整体有风化膜,也有深浅不一的土沁,却没有类似的黄色沁。
“看来,你不看真?”唐易把刀放回了木匣,不过并未盖上盖子。
“从玉质,土沁,形制,打磨痕迹来看,应该是高古玉,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呼风摇了摇头,拿出来一把卷尺递给唐易,“这七个玉孔居然是等距的!我拍的时候没太在意,回来才发现。所以这怎么可能是夏朝的?”
呼风说的,的确算是一个问题。一般认为,在夏朝这样生产力极其落后的年代,做到打孔大致等距就不错了,要做到细致等距,那太难实现了。所以就有可能是仿品,是机器定距打孔。
“谁说这把七孔玉刀是夏朝的?”唐易的嘴角突然露出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看得呼风心里有些发毛。
“真的是仿品?”呼风瞪大了眼睛。
“这是商朝的玉刀。不过,即便是夏朝的玉刀,七孔等距也不是没可能。”唐易道。
“四千年前,有这样的技术?这误差,可是控制在一毫米之内!”呼风是真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这需要什么技术么?”唐易看了看呼风的样子,“误差控制在一毫米之内,并不是很难。我给你讲个实例吧。”
呼风的脸上带着狐疑,但是没有说话。
唐易道:“爱迪生曾经雇了一个物理学博士为其工作。有一天早上,爱迪生拿了一个梨形容器告诉博士,尽快测量出容积。结果,大半天之后,博士还在草稿纸上用各种公式在计算着。爱迪生看了之后,笑着说道,有这么复杂么?说着便将梨形容器注满水,然后将水倒进量杯,指着刻度对博士生说道,这就是容积。”
呼风恍然大悟,“噢!只要有工具就行了。比如,一条木片,上面有两个孔,依次定位,完全就可以实现等距打孔了!”
“现在有些人把古人想得太弱,很多事儿都是在臆想。四千年?在八千年前,中原省的某处遗址,就出土了一批十分精致的笛子,用骨头做的,上面的孔更加精致,达到了可以按音准吹奏的水平。”唐易笑道。
呼风忍不住叫道,“你真是太猛了!这事儿我这学考古的都不知道。”
接着,呼风不等唐易开口,便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