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生于望族 >

第268章

生于望族-第268章

小说: 生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远不会来了,即使文慧嫁了个极体面的人家,以后风光无限,从娘家亲人身上得到的,恐怕也多半是打了折扣的真心吧?

    文慧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的,轻笑一声,瞥了文怡一眼:“你还真会说好话,其实你心里比别人都明白。若不是碍着我们长房在族中势大,你没有兄弟,却又还有祖母要赡养,恐怕早就不耐烦应酬我们家了吧?其实你就是习惯了做个好女儿、好晚辈,总想着要好名声,不然,凭你男人如今的体面,还有你母亲家的钱财,自个儿过逍遥日子就得了,何必还要勉强自己到我们家来奉承老太太?我实话告诉你,我们老太太待你们祖孙如此亲热,那都是有目的的,不过是看见你男人官做得越来越大,你们夫妻还认得不少大人物,想着要借势得些好处罢了。我虽被关在家里这许久,但母亲常来看我,有时也跟我说说家里的事。我猜想我们家近来必定有些麻烦,应该是老爷在朝廷上遇到难题了,不然,以二老爷正儿八经的进士功名,还有老爷的脸面,何至于一个七品官位跑了几个月还没跑下来?闹到这个地步,事情肯定不小,你还是少来我们家吧,省得叫我们连累了。”

    文怡有些惊讶地看着她,想了想,也稍稍减了几分戒心:“六姐姐既然如此直率,我也不好继续虚言以对了。外头确实有传闻,不过麻烦不在顾家,而在柳家,大伯父应该也是受了连累而已,麻烦并不大。我们夫妻还担心同样会受到连累呢。其实我家相公虽比往日略长进了些,有了官位,也认得几个人,但仔细论起来,在京城其实没什么份量。大伯祖母与伯母们若真的开口让我们帮忙,我们却是有心无力的。朝廷自来文武分家,我们家既是军队一方,自然不好与文臣之家多有来往,惹得上头猜忌。今日实在是因为恰逢重阳佳节,大伯祖母又下帖请我祖母来,我们敬着长辈,顾念着族人情份,不敢推辞。只可惜,我们家念着这份情份,别人却不在乎,我看着实在是有些心凉啊”

    文慧翘了翘嘴角:“也罢,既然你心里有数了,我也不再多说。”言罢果然闭了嘴,静静地延着抄手游廊,欣赏起院中的景致来,偶尔伸手去拈一朵盛开的菊花,左挑右挑,最后折下一朵开得极盛的来,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然后回过头来冲文怡笑笑:“九妹觉得这朵怎么样?可衬我今儿穿的衣裳?”

    文怡看了看便道:“颜色是好的,花也开得好,可惜略开过了些,若是簪到头上,只怕不到一个时辰便要败了。六姐姐若要戴,不如挑一朵含苞待放的好。”

    文慧笑说:“开得过了才好呢,我如今可不就是这个情形么?正好人花相应和了。”说罢果真把那朵菊花簪在了鬓边。

    文怡听得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便劝道:“六姐姐还是放宽心吧,其实……大伯祖母与大伯父虽说恼了姐姐,但从前还是很宠爱你的,只要你改过了,他们仍旧会象以前那样待你好,再说,还有大伯母呀,大伯母可是一直很心疼你的。”

    文慧扯了扯嘴角:“是呀,只要我乖乖听话,他们自然会原谅我的,只是再也不可能象以前那样疼我了。因为我的名声坏了,再也不能嫁入高门大户,给他们挣脸,或是换取权势利益,而母亲……”她收了笑,眼中蒙上了一层雾,“她是真疼我的……不管我做了什么,她再生气也是疼我的……可是她做不了什么,她不敢违了老太太和老爷的意思,因此,她也就是为我哭而已……”她吸了吸鼻子,低下头,过了一会儿重新抬起头来,已经是笑脸了:“我不该抱怨,到今时今日,还有人为我哭,真心疼我,我就该谢天谢地了。至少,母亲不象别人那样,只把我当成工具。她只是有心无力而已。”

    文怡分明看到她眼角滑落了一小滴泪水,心里刺刺地,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最终只能挤出一句:“大伯母一直担心六姐姐。”

    “有什么好担心的?再怎么折腾,也就那样了。”文慧淡淡地转过身,心不在焉地扯着菊花的花瓣,“他们想赶紧把我的婚事订下来,最好嫁得远远的,门第差一些不要紧,最好还是低嫁,那以后就算人家听说了我的事,也不敢随便休了我,害得顾家名声受损了。但我好歹也是顾家的嫡女,他们怎甘心随便寻个寒门发嫁了我?自然是希望找个富贵些的,好歹也能得些聘礼,让家里少费些银子。等把我打发了,他们就可以专心给底下的弟妹们说亲了。小七破了相,说不得什么好亲事,只能把庶出的提上台面。真真可笑,我从前就没把庶弟庶妹放在眼里,如今反倒要为他们让道”

    文怡皱皱眉,想起罗明敏,心道莫非长房还没死心?便小心试探地问:“姐姐说的,可是罗家那门婚事?大伯母曾跟我提过,罗家是皇商,罗大哥又无功名在身,似乎与姐姐并不匹配呢。更何况,他自打两个多月前离了京城,便至今未归,父母又远在归海,如何能说亲呢?”

    文慧漫不经心地看了她一眼:“是了,我记得他与你表哥是同窗,我也见过,性情为人倒不错。若真是嫁给他,我兴许能过几年清静日子吧?我倒希望这门婚事真能成呢,可惜,他在京城这么久,对我的事必定一清二楚,谁会乐意上门提亲呢?老太太倒是几次叫母亲去暗示罗四太太,可人家又不是正主儿,我母亲暗示再多又管什么用?若是直接跟人父母提,他们为了二叔的官位,又一直待在京城不肯挪动,隔着上千里远,说哪门子亲去?不过是拖着罢了。”

    文怡从头听到尾,心就忽高忽低地,到最后稍稍松了口气,干笑道:“这样确实是没法说亲,其实他家也未必适合姐姐,还是另寻一家好的吧。”心中却在暗暗祈祷,蒋瑶若真有心,还是赶紧请她父亲跟罗家把事情定下来吧,免生枝节。

    文慧眨了眨眼,歪头问:“九妹妹,我是不是想多了?我怎么觉得你好象不大乐意我结成罗家这门亲事呢?”

    文怡一惊,忙笑道:“没有啊,姐姐为何会这么想?”

    文慧盯了她两眼,移开了视线,似乎没打算寻根问底,只是继续说道:“昨儿母亲向我抱怨,说是一位新近在北疆大战里立了功的黄参将,是太子跟前的红人儿,正巧有个侄儿尚未娶妻,老太太与大老爷打算把十一丫头推过去呢。想着参将的侄媳妇,庶女也未必做不得,大不了记在母亲名下,听说那个侄儿在黄参将夫妻跟前挺受宠的,说不定还能借借人家的势。可惜,盯着这门亲事的人太多了,十一丫头又是庶出,若是事情不成,只能退而求其次,找那新近立了军功又门第不显的年轻武官。偏偏十一丫头年纪又太小了,这样的武官,未必愿意等她长大,所以仍旧是把黄家的亲事放在第一位,为了早日把这门亲事抢到手,我的事就顾不得了。若是有人拿长幼有序说嘴,我兴许就要被随便配人,活象家里的丫头似的……”

    文怡闻言,才知道原来那曾与她有过一面之缘的黄淑人家里真是太子那一边的人,那上回自己进宫晋见皇后,又顺便见了太子妃的事,也就难怪会有人报给太子知道了。长房的大伯父果然好盘算,若真的攀上这门亲,就等于借得了储君的势,别说他跟柳家只是姻亲,即便他与柳二叔一道被人参了,也有了依仗。只是,文雅毕竟是庶出,大伯父官位又不稳,人家为何要选顾家女儿为侄媳呢?

    而长房那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想必就要借助柳东行的人脉了吧?

    文怡明白了长房的热情态度,露出一个微笑:“六姐姐不必太担心了,想来顾家虽也是名门,但在京城算不得什么,十一妹又是庶出,这门婚事,未必真的能如大伯祖母与大伯父所想呢。姐姐被随意发嫁这种事,更是不会发生。”再怎么说,文慧也是名声在外的,嫁得太糟糕,顾家脸上也无光。

    文慧嘴角露出一个有些诡异的微笑,回头看了文怡一眼:“九妹妹这么说,我就放心了。”接着又收了笑,神情冷淡地转过身,“我回去了,这饭不吃也罢。妹妹若真的觉得委屈,不想来就别来了吧,老太太高高在上久了,听不得人家说不情愿的话,你这回应了,下回有事不能来,她反要生气你摆架子呢,吃力不讨好再说,都已经是官场上的人了,说话做事自然不能随心所欲的,老太太以为这会儿还是她年轻那时候呢,什么都不知道,只当自己最有道理”说罢一甩袖子,气冲冲地就走了,文怡看着她的背影,有些反应不过来。

    这时葛氏回来了,言道已经备好了宴席,请众人移步花园赏菊饮宴。听说文慧回房去了,除了蒋氏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与担忧,其他人都仿佛无事人似的,仍旧说说笑笑地簇拥着于老夫人往花园去。文怡扶着卢老夫人跟随在后,心叹人情冷暖,莫过于此。

    园子里,菊花开得极好,酒好,菜也美味。只是文怡始终记得文慧的话,提防着长房的人开口提要求,一直没放下戒心。果然,酒过三巡,于老夫人便笑着朝她招手:“九丫头,过来,咱们娘儿俩说说话。大伯祖母有好些日子没见你了呢”

卷一 望族孤女 第三百零五章 大打太极

    第三百零五章 大打太极

    文怡心中暗道一声“来了”,脸上却没露出异色,站起身,却没离开原位,伸手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端起来含笑道:“大伯祖母这是问罪来了,侄孙女儿在此敬您老人家一杯,向您陪个不是吧。前些日子,实在是因为相公出远门了,侄孙女儿在家一要照顾家务,二要侍奉祖母,三嘛……不怕您笑话,相公不在家,侄孙女儿怕人说闲话,也不敢时常出门,因此才误了到您跟前讨您的欢喜,还请大伯祖母您老人家不要见怪。”

    于老夫人怎会“见怪”,只能笑说:“你这孩子,都是自家人,有什么可怪罪的?你所虑者也是正理。”又冲卢老夫人笑道:“六弟妹啊,你这孙女什么都好,就是太小心了,什么大不了的事,也要特地陪个不是。”

    卢老夫人笑笑:“这原是她知礼处。大家子有大家子的规矩,总不能小辈们为了某些缘故怠慢了长辈,过后还要装没事人吧?大嫂对小辈们素来是慈爱有加的,谁都知道你不会怪罪,但总不能因为你不怪罪,她就不来赔不是了。你就安心受了她这一杯酒吧,若不然,她还当你心里仍旧恼她呢。”

    于老夫人呵呵笑道:“敢情你们祖孙俩今儿是约好了要来灌醉我的?那可不成,我的酒量可没那么小”说罢真的命丫头把文怡手上的酒传过来,接过便要喝。

    蒋氏忙拦道:“婆婆,今儿这酒烈,不比我们家平日吃的温和,您只吃一口吧?”

    卢老夫人笑说:“瞧瞧,大嫂子还没喝呢,你家媳妇就护上了。行啦,意思意思就好了,嫂子年纪不小了,若是把这杯酒喝下去有个好歹,岂不是我们九丫头的罪过?”

    “你听她胡说呢”于老夫人瞪了蒋氏一眼,“我虽老了,年轻时的酒量也好,这一小杯算什么?堂客席上喝的,也配叫烈酒?”一口气干了。众人忙赞叹不已,连连夸“好酒量”。

    卢老夫人满意地笑了,但酒一下肚,便觉得胸口烧得厉害,有些闷闷的,心知方才是喝得急了,脸色立时便白了几分。如意察言观色,赶紧奉上热茶,又小声吩咐小丫头去熬参汤来。结果蒋氏瞧见了,不敢大意,忙叫儿媳葛氏上前侍候,自己也嘘寒问暖的,倒闹得整桌的人都知道有问题了。

    文怡见状忙露出关心的神色:“不要紧吧?都是我的不是。大伯祖母若是觉得醉了,还是暂且回屋歇一歇吧。吃两口热参茶,再洗个脸,兴许会好些。”

    卢老夫人本来打算说不用的,蒋氏却忧虑地劝她:“还是依孩子们的意思吧,横竖这酒席也吃得差不多了,您老人家暂且回屋里歇一歇,一会儿我们收拾了就去您跟前侍候。”

    卢老夫人也道:“就这么办吧,大嫂子,你觉得不好,大家心里担忧,也不敢放开了玩笑。上了年纪还当谨慎些,都是我多嘴,方才要是不劝你喝就好了。”

    “哪儿呀?是我自己要喝的,怎么能怪你呢?”于老夫人心里原也有几分埋怨卢老夫人与文怡,但嘴上自然不能明说的,而且她心里一想,觉得回房歇一歇也好,身体要紧,一会儿众人去了她房中,她要叫文怡一人到跟前说私房话,可比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要方便多了,便笑道:“那我就暂且失陪了,一会儿可要过来呀”眼见所有人包括文怡在内都笑着点头了,方才满意地扶着如意回房去。蒋氏也带着葛氏赶过去侍候了。

    如意回过头来看了文怡一眼,眼珠子转了一转,转头继续往前走。

    席间的人立时空了一半,但文怡的心情却挺好,只是面上不露出来,慢慢地吃着菜,偶尔与文娟聊几句高兴的事。文娴仍旧是一个人坐在席边,闷声不吭,径自低头发呆。

    段氏抿了一口酒,微笑着转向文怡:“九丫头,行哥儿的封赏还没下来么?可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旨意?”

    文怡不明她的用意,便微笑着回答:“这个么……想来也快了吧?北征的大将们都还未得封赏,我们底下人自然要往后靠了。”东行打听到消息,说是近来圣上生病了,因此朝政大都是太子在料理,有些军国大事,他还不敢自作主张,这封赏之事牵涉到朝中几拨人马的角力,便也拖了下来。

    段氏笑道:“说来你们家也不是头一回接圣旨了,不过行哥儿在家接旨还是头一回吧?这有没有正主儿在,规矩还是不一样的,你若有不懂的地方,尽管开口,我们还能帮着参详参详。”

    文怡笑着道了谢,心里却想:若是大伯母蒋氏这么说倒也罢了,二伯母段氏……几时接过圣旨来着?更何况,这接旨的规矩礼数,闺学里原是教过的,只不过教得粗浅些,她要找人请教,直接找自家祖母就好,何必非要找段氏?

    段氏却不知道文怡心里吐嘈,反而一步步地引出自己的话题:“说起来行哥儿真是少年英雄,怪不得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