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相声大师 >

第83章

相声大师-第83章

小说: 相声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唱西厢。

    他以前和师父浪迹江湖的,就跟一些老艺人问过艺,他会的很多,单弦也学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对里面的曲牌了解甚深。

    现在细细一想,把里面合适唱大西厢的曲牌给摘出来了,像云苏调、胡广调、金钱莲花落、叠断桥,还有乐亭调,也就是唐山乐亭等等,都是再合适不过的曲牌了。还有其他的一些民间的曲牌应该也有合适的,完善的路子很漫长啊。

    何向东沉沉吐出一口气,也开始整理了起来。从这一天开始,园子这几位除了演出都把剩余精力全投入到大西厢里面了。

    何向东不仅仅是在弄曲子,他还在写相声的本子,西厢的相声段子,他打算弄一个大西厢的专场演出。苏小娅给的策划也是这样的,尽可能提高向文社在群众心目中的相声地位,多弄一些很有传统意义的专题,让人一想到传统相声就能想到向文社。

    这在后世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逼格,要尽可能提升向文社在人民群众中的艺术逼格。

    而大西厢就是一个特别好的话题,首先西厢记在民间的知名度太广了,真的可以说是老幼皆知,不只是传统艺术里面有这个段子,现代的电影里面也有,从20年代的时候就有拍过西厢记,后来又拍了很多次。

    而这次向文社第一次把大西厢的门柳儿给整理出来了,这在相声上是第一次,值得大肆宣传一下,再加上合适的相声段子,相信一定能取得不俗的反响。

    大概过了一个多月吧,大西厢整理完毕了,当然这只是第一版,以后肯定是会继续改的,艺术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大西厢的相声段子也创作完成了,何向东正直创作力巅峰的时候,写的本子又快又好。这一个多月里面,他们在表演的时候,就一直在宣传大西厢专场演出的事情,算是提前预热了。

    票是提前五天就开始卖了,一共卖了一百三十多张,相当不错了,为了这次专场,何向东还咬着牙花钱请了一支传统的鼓曲乐队来,肉疼地让他直抽抽。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六十九章 介绍介绍

    到了正式专场演出的这一天了,观众席坐了一半,人来的跟上次的回归专场差不多多,这已经是很不错了。

    薛果听说他们弄出了新的门柳儿,也抽空来看相声大会了,不过他不是作为演员来的,是当观众的坐在台底下。

    演员还是那四个人,二老二小,郭庆又来帮场子了。田佳妮和柏强也来了,他们是来当乐队的,柏强拉弦,田佳妮敲鼓,这二人反正不收钱,管饭就行,何向东又省不小开支。其他的乐师也都是柏强联系的,他人缘好,认识的人也多。

    何向东也托郭庆邀请苏小娅和周青青来看演出,可惜郭庆兴冲冲过去,人家苏小娅连理都没理他,弄得郭庆一颗纯情的少男之心濒临破碎。

    何向东也只是默默叹一口气,眼神黯然了不少。

    演出正式开始,演员全部到位,观众全部到位,乐师全部到位。相声说细了有十二门功课,其中一门叫门柳儿,也叫做开场小唱。

    像旧社会时候园子茶社里面演出相声大会必唱门柳儿,所有相声演员齐上台合唱,向文社恢复了传统演出,所有相声演员也都上台来了。

    可惜只有四人,太寒颤了。何向东当仁不让地站在最前面,逗哏的位置上,他是掌正,把持掌控着整个开场小唱。

    虽然现在园子只有三个演员,也没有明确什么职务身份,但所有人心里都有共识,何向东就是向文社的班主,他是向文社里面唯一的核心,所有人都要围着他转,必须力捧他。

    何向东出来站好,也不说话,先是微笑地看了一眼观众,含笑点了点头,然后侧过头看了旁边的张文海一眼,再把目光投向坐在边角的乐队,田佳妮和柏强也在那里。

    他心里头不由得默默叹了一口气,向文社的人太少了,加上郭庆也才四个人,旁边乐队的人都五个了,比台上说相声的还多,你说这跟谁说理去啊。

    为了看起来显得人多一点,他和张文海是站在最前面的,范文泉和郭庆虽然是在他们后面,但也岔开站的,好让观众都看见,显得人多一点。

    “等情况好一点,也是要扩充人马了。”何向东暗暗下了这个决定。

    何向东把头转过来,看向观众,他的台风很好,以前也上台唱过戏,身段站姿是怎么站怎么有味道,他对观众道:“诸位,又瞧见了。”

    观众席上也发出不少笑声,有些是老观众了,特别爱相声,一有空就来听,好多熟面孔,有几位何向东都跟他们聊过天,挺熟的了,就跟朋友似的。

    何向东也笑,开始说了:“您诸位买了票了,应该都知道我们这一场是大西厢专场,西厢记大伙儿都知道吧。这说的是张君瑞、崔莺莺还有红娘三人的爱情故事。”

    “仨人啊?”张文海惊讶道。

    观众也在笑,开场的迎头包袱抖的不错,响了。何向东心里也踏实多了,今儿这一场应该会不错。

    何向东继续道:“观众里面我也瞧见好几个熟面孔了,有认识的又不认识的,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叫何向东,相声界的一个小字辈。”

    “是他。”张文海也接着茬,捧着说。

    观众也鼓掌,都很捧场。

    何向东指了指张文海,介绍道:“这位是我们的老先生,叫张文海,以前曲艺团学员班开班第一科的学生。”

    “没错。”

    何向东又说了一句:“后来因为调戏女同学被开除了。”

    张文海不乐意了,道:“别老提那茬。”

    观众也在笑,又几位老观众更是露出会心的笑意,每次上台何向东都用这个梗来调侃张文海,他们都听了好多次了。

    何向东笑了笑,继续往后面介绍,反正演员才四个,他向范文泉那边伸伸手,介绍道:“这也是我们向文社的文字辈的老先生,也是我的师叔,叫范文泉。”

    范文泉向前两步,落落大方地给观众鞠了个躬,观众鼓掌,他起身再回到原地。

    何向东继续道:“这位范先生是我的师叔,他的艺术造诣非常高,可不只是相声,其他大鼓啊,曲艺啊,都非常好。”

    张文海点头道:“是啊。”

    何向东道:“这都是人家平时就积累的,日常就接触艺术的东西,不单是曲艺啊,人家还爱看电影呢。”

    张文海问道:“都喜欢看什么电影啊。”

    何向东道:“就那种外国的,两三个人演的,剧情很简单啊,演员穿着很节约,平时我师叔都躲起来看的,我让看他都不让。”

    张文海同仇敌忾道:“这么不是玩意儿啊。”

    观众放声大笑,连范文泉也是苦笑不跌。

    何向东坏笑着朝张文海看了一眼,这老头是够坏的啊,居然这么接话。

    他也没有多话,笑了笑继续介绍郭庆,手一指道:“这位年轻的相声演员叫郭庆,瘦高瘦高的,这是我的师哥,也是旁边那位爱看电影,热爱艺术的范先生的徒弟。”

    观众都绷不住笑了,哪门子艺术啊。

    何向东见现场反响不错,又继续道:“要不怎么说我郭师哥是范先生的徒弟呢,他也爱看电影,这都有传承的,而且青出于蓝,他还去拍电视剧了。”

    张文海接着下茬问:“什么电视剧啊。”

    何向东对观众说道:“有的观众可能看过啊,血战松云岭中第二十集,有一个狗腿子汉奸就是他演的,演完之后都不敢出门了。”

    “怎么呢?”

    何向东道:“怕挨揍啊,天生一副狗腿子样。”

    “哈哈……”

    “噫……”

    观众又是笑又是起哄。

    见反响很好,何向东决定加把火再翻一次,他道:“本来都轮不到郭庆去演的,人家导演都找了俩演员了,一个要三百,一个要二百。后来他给人家导演送了两千块钱,才轮到他的。”

    这是临时砸挂的包袱,张文海依然接的很漂亮:“嗬,他这是上杆子当汉奸去啊。”

    郭庆是哭笑不得,又说这事儿了。

    薛果也在台下看,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是第一次看何向东和张文海搭档,从刚刚的这一热场下来,这两人搭档是真默契啊,效果也出奇的好,后面观众都快笑疯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七十章 门柳儿

    何向东拢了拢袖子,也在那里咧嘴笑,待观众声音稍微小了一点,他才道:“我们这次大西厢的相声专场,是要恢复最传统的相声大会的演出方式。”

    “诶,对了。”

    何向东道:“在以前旧社会的时候,相声园子里面啊,茶馆茶社里面啊,一群说相声的要演出相声大会,开场第一个节目,就是所有演员上台给大伙儿来一个开场小唱,我们行话叫门柳儿。”

    张文海捧道:“没错,是叫门柳儿。”

    何向东继续道:“现在是没有人再演出门柳儿了,我们向文社应该是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唱门柳儿的相声团体,第一家恢复了最传统的相声演出方式,您诸位算是来着了。”

    观众们也来了兴致都在鼓掌。

    何向东也笑,指指观众,对身边的张文海说道:“很多相声演员都说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不被观众喜欢了,你看看这里,我们这还没唱了,观众的掌声就响起来了。”

    张文海也道:“这都是观众捧场啊。”

    何向东开始夸观众了:“我就说整个北京城会听相声的人就都坐这儿呢。”

    “好……”见着夸自己了,观众掌声比之前热烈多了,叫好声连连。

    何向东笑笑,观众气氛都起来了,他趁热打铁道:“我们唱的是大西厢,这是我们整理出来的快失传的曲目,然后我们也加了一些别的曲牌进去,这是第一次演出。今儿我们也把乐队请来了,都是最好的曲艺乐队,好,咱们话不多说,这就开唱,来第一个曲牌,十不闲。”

    何向东朝乐队那边看了一眼,见他们都准备好了,他把折扇拿在手上横放,右手一指便唱:“一轮明月照西厢。”

    乐队配上十不闲的曲调。

    “二八佳人莺莺红娘。”

    “三请张生来赴宴。”

    “四顾无人跳花墙。”

    ……

    从何向东一张嘴,现场观众就全都被吸引住了,一是何向东的嗓音条件好,无敌宝嗓,唱出来的味道简直是绝了,还有就是配乐,有配乐和没有配乐效果相差很大。

    更重要的还是这个曲目好,十不闲来配上大西厢,从一唱到十,朗朗上口,而且韵味十足。

    台下的薛果是专业的相声演员,他小时候就在曲艺团学员班里面学相声,长大就进了专业团了,虽然相声门柳儿中的一些曲目他也学过一些,但是真正演出到真是没有。

    这也是他第一次现场看演出唱门柳儿,以前在电视上见过侯宝林这些大师唱的一些小段儿,但真正的现场的这是第一次。

    他看的很认真,不得不说,确实非常好听,连他的这个干了这么多年专业的相声演员听了都不由得怦然心动,更不要说这些观众了。

    几乎是在一瞬间,他便断定了这个门柳儿大西厢一定会很火。

    “久有恩爱实难割舍吧,您呐。”

    台上其余三人都在喊:“怎么样?”

    何向东唱:“十里亭哭坏了莺莺就叹坏了小红娘啊。”

    一顿,配乐也停了,何向东对观众道:“刚才这个曲牌,是叫十不闲,接下来是发四喜,来。”

    发四喜的锣鼓镲配乐响了起来。

    待到板眼合适的时候,何向东张嘴唱道:“姐在房中绣香袋,绣出西厢各色人儿来,这一边绣的是崔小姐,那一边绣的是张秀才。”

    其余几人都在跟着板眼,喊:“豆豆起豆起豆呛。”

    所有观众都很享受地听着,有些老观众以前在园子里面听相声的时候就听过何向东唱发四喜,曲牌一样,词不一样。大西厢的词没有原本福禄寿喜那么喜庆,但是其叙述爱情故事起来非常的雍容和委婉,品起来意味深长。

    “倘若功名难得中,要见姑娘万不能哪!”

    “豆豆起豆起豆呛。”

    大西厢他们整理出几个曲牌来了,接下去要唱的就是传统的那一版了,何向东对乐师说道:“来,莲花落,十里亭。”

    莲花落曲牌响起,莲花落是旧时候乞丐唱的,在曲艺界,老艺人都称之为穷门手艺,奉郑元和为祖师爷。所用的乐器是节子板,就是快板所用的两块板中的那个小的五块板,还用钹鼓一起配乐。再后来和十不闲合流之后,也引用了十不闲的乐器。

    “郑氏夫人怒气冲,开言有语叫小红,昨夜晚你同小姐把花园进,一宗一宗,一件件,对我说明。小丫环闻听说断无有此理,夫人说我不打你你不应承。在墙上摘下马挽手,打人的家法拿在手中,皮鞭一落你的命倾,害怕的丫环忙跪倒,口尊夫人高抬贵手容我禀。”

    唱大西厢,唱的不只是味道,也是这个传世的爱情故事。何向东掌正,他是舞台的主角,一直在唱没有停歇。

    相声的各门功课他都掌握地非常好,但其中最出色的非柳活儿莫属,他的唱功已经不弱于任何人了。这本来就是非常好的曲子,再配上他的唱功,对于观众来说,真可谓是无上的艺术享受。也让那些甚少接触传统曲艺的观众,好好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做传统艺术的魅力。

    “不该借宿普救寺内绝不该在禅堂两相逢。这也是前世前因安排定,说话之时谯楼起了更。”

    “接下去是湖广调,来。”

    “一更一点,月影儿东升,张君瑞在房中跺脚又捶胸,细思量心中怨恨老诰命,改变了前言不哟咳哟,叫我们兄妹相称……”

    “张君瑞披衣唤醒了小琴童,你把那琴剑书箱安排定,打点行囊不哟咳哟,快奔十里长亭。”

    “云苏调,来。”

    “小琴童拉过能行马,张君瑞上了马走龙,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