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大师-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默默转过身,往回走。
他对周青青其实是有感情的,当初在小茶馆里面,在那个只有他们俩独处的小池塘边,在那个他进看守所,周青青为他照顾师父的时候,其实感情就已经存在了。尤其是在最后分别的那个夜晚,在那个小饭店里面,周青青哭泣地一抱,更让他确信了这一点。
他对田佳妮也是有感情的,这段感情不知道是从什么开始的,好像是莫名的就有了,当他看不见田佳妮的时候,他会想念,会担心。就像《牡丹亭》里面写的那样,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不可否认的是,他一直没有跨出最后的那一步就是因为周青青,在他的心里曾经住着一个女孩,叫做周青青,他和田佳妮之间一直存在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腻歪感觉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而今天,他又看见周青青了,她一如当初美丽温柔,他在一瞬间便回想起了当初那一幕幕温情,脑海中满是回忆。
心里很温暖,可是却不见了当初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何向东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移情别恋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反正是没有当初的那种感觉了。
但那时候的温情脉脉还在心里,可这并不是爱情。也正是在周青青进门的那一刻,何向东才醒悟过来,或许自己之前一直以为的爱情,只是青春期荷尔蒙的萌动罢了。
田佳妮的身影却不知道什么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已然全部沾满了自己的心灵。最初的旖旎也早就排除出去了,可笑自己还以为那种的感觉还在。
何向东摇着头,慢慢踱步往回走,脸上有着复杂的笑意,周青青是个好女孩,她一定会有自己的幸福的……
三日后,苏小娅把策划书送过来了,但是脸色却不好看,把东西甩给了何向东,连茶水都没喝一口就走了,连郭庆她都不想理。
何向东拿起策划书,苦笑一声。
五日后,出差湖北的田佳妮回来了,她到向文社后台来看何向东。
没人的时候,何向东从后面一把把田佳妮抱在怀里,田佳妮脸色绯红,有些莫名,这是何向东第一次抱她。
……
自打上次回归专场的演出之后,向文社的生意上了一个台阶,来听相声的观众明显增多,尤其是在苏小娅的具体策划书的指导下,向文社弄了好几个传统相声专场,观众反响很好。
现在一天开两厢,观众加起来有上百人一天,换句话说他们一天的卖票钱能过千,这每个月就已经有剩余了。
可让何向东苦恼的是,向文社的演员不够了,俩老头说是整理失传曲目已经到了攻克的阶段了,这些天都不来剧场演出了,怎么劝都不听,逼急了就让何向东滚。
何向东都快被逼疯了,园子里的生意才刚刚起来,观众刚刚多起来,正是聚拢观众的最好的时机,俩老头居然来这一套,他撞墙的心思都有了。
也得亏是郭庆找了一个他在文工团里面一个处的比较好的朋友来帮帮场子,何向东也没人家白帮忙,每次都给钱,但是那人的水平一般,只能是顶个场子。
后来,何向东又腆着脸把薛果给找来了,两人搭档说了小半个月,算是勉强把场子给撑下来了,也幸好是何向东自己多才多艺,单口对口都能来,又能唱曲唱快板,否则他们的相声大会得要废了。
演员是真不够啊。
一直撑到两个老头子回归的那一天,刚进门的时候,何向东都给吓了一跳,才多久没见,这俩老头就没人样了。
头发跟吴萧的一样邋遢,脏的要命,两人的眼睛跟兔子似得,红的都不像是人眼了,里面全都是血丝,关键是眼珠子瞪得比铜铃还大。
何向东长大嘴,惊讶道:“我说二位老先生,你们这是要疯了吗?”
张文海扬着手上的一堆纸,往何向东面前一放,嗓子已经很哑了,说道:“你看看这个。”
何向东接过来一看,赫然见着这是一份曲谱,上面的第一句话便是:“一轮明月照西厢……”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西厢
“一轮明月照西厢,二八佳人莺莺红娘。三请张生来赴宴,四顾无人跳花墙……”再看了一眼曲谱,何向东惊讶抬起头道:“这是十不闲的西厢?”
张文海点点头,很兴奋道:“是啊,这就是大西厢,十不闲莲花落的曲目。”
西厢讲的是书生张君瑞和相府千金崔莺莺的故事,出自元朝杂剧作家,王实甫,从元朝至今一直是广为传唱。
故事很简答,张君瑞和崔莺莺普救寺相遇,张君瑞智救莺莺,两人暗许终生,却遭到崔莺莺母亲相府夫人反对,两人被迫结成兄妹。
后两人常有私会,在拷问侍女红娘之后,老夫人才发现这一点,但因门户之见,要求张君瑞考取功名才能迎娶莺莺,也就有了十里亭送别。
最后自然是张君瑞考的状元而归,迎娶莺莺,至于一直在故事里面充当搅屎棍的郑桓不提也罢。
《西厢记》原本就是为元旦的杂剧写的剧本,随着后世其他曲艺戏曲的发展成熟,也都有各自的艺术形式来演绎西厢。
昆曲、越剧、京剧、京韵大鼓还有东北的二人转都有改编唱过这个故事,传统曲艺里面也有唱过西厢记,但是因为这个故事可以用的曲牌不多,十不闲莲花落里面有大西厢的曲目,但是失传的太多了。
连十不闲莲花落这门艺术都快要失传的地步了,更不要说是其中的一些曲目了。
范文泉和张文海之前已经整理好几个月了,这一段时间又熬了好几个通宵了,俩老头身子都快虚的不行了,但是精神却亢奋地不得了,问道:“东子,你快给我们先唱两句十不闲的西厢,这个词儿是我们给改的,你唱唱看味道怎么样?”
张文海眼睛通红,但也把希冀的目光看了过来,如果单论柳活儿,何向东绝对是碾压他们所有人。
何向东也有点兴奋,十不闲的曲牌他最清楚不过了,虽然现在没有锣鼓镲配乐,但他的板眼在心里,稍微一顿之后,便张嘴唱道:“一轮明月照西厢,二八佳人莺莺红娘。三请张生来赴宴,四顾无人跳花墙。五鼓夫人知道信,六花板拷打莺莺审问小红娘……”
张文海和范文泉同时露出极为享受的表情,对视一眼都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意,再精心准备的曲目,如果落不到好的演唱者手上,那也只能是明珠蒙尘,何向东绝对把味道唱出来了。
十不闲的大西厢濒临失传了,二人转里面的大西厢倒是还有,现在在东北也还在演出,开头的词是相似的,只不过曲牌不同。
唱完这一段儿,何向东继续往下看,接下来是发四喜的曲牌,发四喜里面的原本的词是福禄寿喜,现在的曲牌没有变,但是把词弄成是西厢的了。
“姐儿在房中绣香袋,绣出西厢各色人儿来,这一边绣得是崔小姐啊,那一边绣的是张秀才啊。豆豆起豆起豆呛。”何向东没有继续往下唱,只是用发四喜唱了一句,然后抬起头惊喜说道:“好哇,真是好啊,用发四喜的曲牌唱西厢太合适了。”
张文海也点点头,老怀大慰道:“是啊,以前老先生们演出相声大会的时候,开场必唱十不闲莲花落,现在是没人唱了,连十不闲莲花落这门艺术都快要失传了。”
范文泉接过话头来,说道:“所以啊,我和老张两个人觉得既然我们已经恢复了传统相声演出了,应该也是要再把门柳儿加上的,所以我们俩把十不闲莲花落里面大西厢给重新整理了一遍,也算是多一个能唱的玩艺儿了。”
何向东没有立刻答话,反而很认真的往下看了,十不闲莲花落里面的曲牌有些是比较适合来唱大西厢,就像接下去的巴掌儿、架子曲、太平年都是非常合适的,张文海和范文泉两位老先生也把这个曲牌的西厢整理出来的。这里面说的太平年是莲花落里面的曲牌,不是单弦里面的曲牌。
何向东把纸上的词曲都看完了,也在心里默默唱了一遍,他是真心佩服这二位老先生,都一把年纪了,还不辞辛劳地把十不闲莲花落的大西厢给整理出来,太了不起了。
何向东把那一堆纸用双手揣好,真心实意对两位老先生佩服说道:“您二位受累了,这个大西厢非常好。另外莲花落里面的十里亭,唱的也是大西厢,这能加进去吗?”
张文海皱了皱眉,反问道:“你会吗?”
何向东点点头,道:“我会,莲花落的十里亭我学过,以前是艺人们开场先集体唱合苏大腔,十里亭唱的五更,然后是再是唱老夫人怒气冲冲,恶言相骂小红娘,大概有十几句的样子。再往下就是架子曲和太平年了。”
听到这里,范文泉也点了点头,说道:“好,你到时候把词谱都写下来,我们看看能不能加上,大西厢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下来的,曲牌配上去唱完了应该也是有一个完整的脉络的。”
张文海摇摇头,否决道:“我倒不这么看,首先一点,西厢记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流传很广,也有不少戏曲曲艺有这段儿,但是在传统曲艺里面真正合适的曲牌真的不多,如果要求把故事唱全就有点难了。”
“还有就是我们演出也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在门柳儿上花的时间太长,那后面的相声怎么办,应该要弄成可以整的唱,也可以掐着唱的那种。”
何向东和范文泉思索了一下,都点了点头,同意了张文海的说法。
顿了顿,何向东又道:“其实适合唱西厢的曲牌倒也有一些,只不过就不是十不闲莲花落里面的曲牌了。”
张文海和范文泉对视一眼之后,张文海立刻把目光看向何向东,说道:“没事,你尽管说,我们没那么死板,我们弄的大西厢这是要当门柳儿用的,越完善当然越好,或许这说不定这玩艺儿还能成为我们向文社的一个保留曲目呢。”
何向东也笑:“那敢情好啊,曲目的话,您二位看照花台如何?”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西厢专场演出
照花台是一个民间的小曲小调的曲牌,在北京一代流传甚广,包括北京小曲唱的其实就是照花台的调子,就像里面的探清水河、小寡妇上坟啊,满满的照花台味道。
张文海皱着眉头寻思了起来,照花台的曲牌他也知道,正在想到底适不适合用在大西厢上,范文泉也是如此。
半晌后,张文海松开了皱在一起的眉头,说道:“我看应该可行,不过这词要另外弄。”
范文泉也笑了,说道:“得,咱还得继续忙活。”
张文海道:“那我也高兴,现在说相声的可没唱大西厢的啊,咱们要是弄出来,那可长脸啊,累死我也愿意。”
范文泉大笑:“哈哈哈,说的是。”
何向东赶紧劝两人:“哎哟,我说二位老先生啊,你们可先休息休息吧,你看看你们都快累得没人样子了,这是多久没睡了啊。你们要是累病了,到时候你们家小子闺女跑过来骂我,我可不敢还嘴啊。”
张文海却道:“我们的身体你不用担心,强壮地跟小伙子似的,要不是你范大妈年纪大了,我能再给你生一个小的出来。”
范文泉当时就急了,怒骂道:“你生小的,跟我媳妇有什么关系啊?”
张文海反而还怪上范文泉了,不悦道:“你这叫什么话,再跟我这么见外,我要生气了。”
范文泉眼珠子都瞪大了:“我去你个死老头。”
“哈哈。”张文海咧开嘴大笑。
何向东也是无奈地摇摇头,这俩个老先生啊,也真是够了,他道:“您二位先回去休息一段时间,不然身体是肯定吃不消的,而且弄大西厢肯定也不会是三两天的事,你说这三两天弄出来的玩艺儿,能听吗?就算咱们把西厢弄出来了,到时候也要看观众的反响,肯定还得改。”
范文泉道:“是啊,曲高和寡不是艺术,咱们说相声的就是要贴着观众,一遍翻洗一遍新,不只是段子,这里面小曲小调也是一样的啊。”
张文海也道:“没错,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精雕细琢啊。得,慢慢来吧,我本来以为拿出这玩艺儿来能吓这小子一跳,结果还得补。”
何向东笑道:“我说张先生啊,您已经把我吓一跳了,您看您眼睛跟兔爷似得,要是再配上一句‘唐僧到哪儿了’,我指不定得吓死。”
张文海没好气道:“滚蛋,你才老妖精呢。”
何向东咧嘴一笑,然后道:“不开玩笑,说实话,您二位弄得大西厢是真好,把十不闲莲花落里面快失传的东西又给整理出来,这就是大功一件。而且您二位已经把大框架都弄好了,接下来就是修修补补的事情了,最大最难的活儿您二位已经完成了,这难道还不能吓我一跳啊。”
听到何向东这样说,范文泉和张文海心里都舒服多了,两人脸上都露出笑意。
张文海笑骂道:“你也别老干站着说我们,你怎么说也是方文岐的徒弟,会的老玩艺儿肯定比我们多。而且这么些年在民间奔波,学的小曲小调肯定有不少,也肯定有合适大西厢的曲牌,你也得出力啊,不能单指着我们俩老头子啊。”
何向东瞪大了眼,叫屈道:“喂,我说张先生,我可不止一次向你们问过你们在整理什么曲目,是你们一直瞒着我,一直对我卖关子的,我多问几句,还让我滚,现在还怪上我了,讲点道理好不好啊。”
张文海叉着腰,骂道:“我这么一大把年纪,我还跟你讲道理?开什么玩笑。”
范文泉大笑。
何向东被张文海的无耻震惊到目瞪口呆,不是都说这老头是个斯文人吗?
……
就这样,张文海和范文泉又继续回去整理了,不过这次倒没有再玩命了,他们也知道这是一个长久的活儿,急不来。
何向东也没闲着,他把他知道的曲艺里面关于西厢的曲目都整理出来了,尤其是单弦里面,还别说真有好些曲目适合唱西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