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书生撩人 >

第71章

书生撩人-第71章

小说: 书生撩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宴提前派人来打过交代了,宅子里的奴仆将宅子里里外外彻底打扫了一遍,该换新的换新,该置办的置办了。

    “老夫人,现家里一共有两个粗使婆子,六个丫鬟,八个小厮。大公子送了信来,宅子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了。。。”

    赵氏边走边点头。

    赵氏是长辈,自然住正院,梁珩夫妻就住旁边的院子。

    行李也没有多少,都是些衣裳等物,梁珩的书多一些,很快就都收拾好了。

    等收拾好了,管家又来问可差什么。

    沈蓁蓁在江宁用惯了的东西,也都带来了,一时也用不着别的。

    赵氏取了银子给管家,让他给丫鬟小厮们发下去。

    这搬新家,自然要给下人们赏银,沈蓁蓁本来还担心赵氏不懂这个,而赵氏是长辈,中馈自然要由赵氏主持,沈蓁蓁不好给银子。没成想,赵氏竟然能懂得这些。

    次日清早,梁珩便进了那道高高的宫城,去吏部述职。

    梁珩验了身份,从东华门进了宫城去。

    梁珩来了宫城几次了,每次都是有人领着,这会儿自己进来,只看到满眼高高的宫墙,好几条路通往四面八方,不知该往哪走。

    梁珩顺着其中一条,走了一段路,前面出现了一些较宫殿低矮的院子,梁珩知道,这是到了某衙署了。

    梁珩等了一会儿,才见里面出现一个怀抱一叠厚厚文书的官吏匆匆出来了,梁珩连忙上前问路。

    那书吏一听梁珩是进宫述职的,便给梁珩指了路。

    原来梁珩到的是少府监,吏部还得往前走。

    梁珩道了谢,继续往前走,没多会儿,又出现了几栋院子,梁珩猜这应该是礼部,梁珩走至门口,果然见门楣上书‘礼部’。

    前面不远就是吏部,梁珩走至门前,门口有侍卫驻守,见梁珩面生,就拦下他问话。

    得知梁珩是来述职的后,侍卫便给梁珩指了路。这些天进京述职的官员很多,侍卫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梁珩进门后,沿着侍卫指的路,直走至一间大堂,只见大门正敞开着,里面有几个官吏正忙着。

    梁珩轻轻敲了敲门。

    里面人听见敲门声,停下来抬眼望过来。

    不等梁珩说话,里面就迎出来一个三十上下的吏员,冲梁珩笑了笑,问道:“大人是来述职的吧?”

    梁珩点点头,该吏恭喜了一番梁珩擢升,又让梁珩出示文书。

    “梁珩?!”

    那吏员翻开文书,一见他的名字,就失声惊叫了一声。

    梁珩感觉堂里的人都顿了顿,问道:“请问有什么不妥吗?”

    那吏员连忙摇头,“是下官失礼了,梁大人请别见怪。”

    梁珩道无碍。

    那吏员很快就将该办的章程办好了,又给梁珩发了官服和鱼带,还有笏板等物。

    鱼带还是金制的,没多大变化,官服却从绿色变成了绯色。

    “梁大人,您一会去御史台台院述职吧。这会儿,估摸着也下朝了。”

    “台院?”梁珩不由吃惊。

    “对啊,您不知道吗?您现在已经是御史台的侍御史大人了。”

    梁珩直到从吏部走出来,惊愕还是难消。

    这侍御史,梁珩是知道的,是从五品的官职。御史台不受三省管辖,直属皇上。台院掌纠举百官,推鞫狱讼。

    梁珩以为自己资历尚浅,进京可能会从一个闲官做起,没成想会进御史台。

    御史台监察一国之政,纠举百官,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

    梁珩又走了一刻,才到了御史台。正好碰到御史台的大员散朝回来,走在最前面的,正是上次奉旨下江淮稽查官员的徐恪。

    梁珩连忙见礼。

    “下官见过几位大人。”

    梁珩并不认识后面身穿绯色官服的官员,想必是御史台的中丞大人。

    徐恪看着梁珩,却皱了皱眉。轻嗯了一声,扔下句“孟大人,这是新上任的侍御史梁珩,你着人安排一下。”就走进去了。

    梁珩见徐恪一下冷下脸来,却不知为何。

    只见后面一个身材略胖的中年男子走上前来,对梁珩笑道:“梁大人一路辛苦了,进去喝杯茶吧。”

    梁珩连忙拱手称:“下官不敢。”

    孟大人伸手拍了拍梁珩的肩,面上笑意不减,让梁珩跟着他进去。

    其余人已经跟着徐恪走了,梁珩跟在孟恺后面,进了御史台的衙院。

    御史台衙院与其他衙院没多大区别,都是朴实无华的模样,在风雨中屹立了几百年。

    孟恺领着梁珩进了右边的一座衙署,进门前,梁珩看到了门楣上书着‘台院’。

    孟恺一边走,一边跟梁珩说着台院的情况。

    台院包括梁珩,一共有侍御史四人。另有主簿一员,录事两员,令史十五员,书令史二十五员,亭长两员,掌固六员。

    到了堂内,孟恺跟众人介绍了梁珩几句,就走了。

    四员侍御史中,梁珩最年轻,甚至在台院中,二十三岁的梁珩也是最年轻的。

    另三名侍御史,分别名为虞信中,黎丙仁,蔡农仲。虞信中年纪最大,约天命之年了,梁珩在与他们交谈时也看出来,似乎其他两个侍御史都十分尊敬虞信中。

    梁珩甚至在他们无意间交谈时得知,自己竟是刚擢升为御史大夫的徐恪大人跟皇上要过来的!

    梁珩不禁惊愕,徐大人不过是在江宁见过自己一面,何以会将自己要到御史台来,还是最重要的台院。

    梁珩回到家时,已是下午了。

    梁珩没想到自己会在宫里待那么久,早上稍微吃了点早点,回到家时,已经饿得头晕眼花了。

    沈蓁蓁心疼地看着埋头喝粥的梁珩。和畅见爹吃得香,也闹着要吃。

    沈蓁蓁叫丫鬟取了只碗来,给和畅盛了一点。

    “那夫君,你明天就要开始上朝了?”

    梁珩点点头。

    “今天如意他们来过了,菱儿都长成大姑娘了,梵儿也快十九了,该定亲了。”

    梁珩笑了笑,“菱儿十二岁了吧。”

    沈蓁蓁点点头,又不由忧心道:“如意今年都快二十了,还没找到人家,回头,我跟大哥说一声,让大哥留意留意可有适合的。”

    梁珩点点头,姑娘家二十岁了,是该嫁人了。

    “梵儿开了好几家酒楼了呢,今天还给我送了分红来,好几千两呢。我不肯收,梵儿一定要我收下。孙嫂子虽然将梵儿兄妹托付给我,我却没好好照管过他们,如今却是愧对他们兄妹。”

    梁珩抬起头来,看向沈蓁蓁,轻轻道:“蓁儿,你曾为他们兄妹做的,相信梵儿兄妹都明白。就算将他们留在身边,未必就是对他们好了,你看梵儿现在,已经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

    沈蓁蓁默然,低头看了看儿子,“夫君,畅儿一个人是不是孤单了点?”

    梁珩愣了愣,“蓁儿?”

    “再生一个吧,以后不管是兄妹兄弟,好歹有了伴。”

    梁珩默然,当年沈蓁蓁生和畅的时候,梁珩就决心不让沈蓁蓁再生了。

    沈蓁蓁也明白,梁珩是心疼她。可只有和畅一个孩子,他以后会很孤单,况且赵氏也不会同意。

    “这事以后再说吧。”梁珩想了想,道。

    沈蓁蓁看着低头和儿子说话的梁珩,这可能成了梁珩的心结,一时半会可能也打不开,沈蓁蓁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

    次日。

    不过五更,梁珩就起了身。梁珩不想惊动沈蓁蓁,但一点灯,沈蓁蓁就醒了过来。

    “夫君?”沈蓁蓁睡眼朦胧,撑起身来。

    “蓁儿,你再睡一会儿吧,我上朝去了。”

    沈蓁蓁闻言坐起来,下了床。

    梁珩正在穿官服,沈蓁蓁走过来帮他穿整齐了。

    沈蓁蓁取过腰带,梁珩张开双手,沈蓁蓁双手环住梁珩的腰,将腰带佩戴好。

    梁珩轻轻搂住沈蓁蓁。

    一晃,四年过去了。

    两人相伴走过了三年,没有了当年那种强烈的感情,日子却将两人磨合在了一起,两人骨血平平淡淡地同流。

    沈蓁蓁紧紧地抱着梁珩的腰,新官服有一股淡淡的异味,将梁珩原本的气息掩盖了。闻不到熟悉的气息,沈蓁蓁心里突然没来由地慌乱起来。

第一百一十一章() 
当值的小厮已经将马车准备好了;马头上挂了一盏灯笼。

    梁珩出了府门;上了马车。小厮就驾车往宫城去了。

    还未至宫墙;梁珩见前面堵着不少轿子、马车;便下了马车;打发小厮回去了。梁珩就着街灯;走到了午门前。

    午门前早已有不少官员候着了;正三五成群地说着话,此时不过五更,夜色还浓;虽宫门前挂了不少宫灯,但人影绰绰,还是看不清面容。

    梁珩初次上朝;不知自己该站在哪里;只好站在一旁。

    身旁的官员也不认得梁珩,更不会找他攀谈。只和身边相熟的官员说着话;不时传来低低的笑声。

    等候了约半个时辰;午门缓缓开启了;众官员皆整理了仪容;排成两排;肃穆而入。梁珩也跟着人流进去了。

    梁珩见百官似乎按品阶在调整着次序,自己却还是没看到御史台的人;只好低声问旁边的官员,“这位大人;请问你知道御史台是站哪吗?”

    那官员见梁珩着绯色官服;品阶比他高,轻声道:“这位大人,您的位置在前面呢,这里是低阶官员的位置。”

    梁珩道了谢,往前走去。

    梁珩正两眼一抹瞎地边走边找人间,就感觉有谁拍了拍自己的肩膀,梁珩转头一看,是徐大夫。

    梁珩看到徐恪不由一喜,正打算见礼,就见徐恪转身往前走去,梁珩只好跟了上去。

    果然往前走了一段,就看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

    虞信中朝梁珩招了招手,梁珩朝几人拱了拱手,就走过去,入了列。

    梁珩看向徐恪,他径直走到前面入了列。

    又等了快半个时辰,金水桥上传来一阵哄哄的声音。一些官员低声交耳交谈着,人数多了,声音也就哄闹了起来。

    梁珩知道正班、纠离班、语不肃者也是御史之职。可包括徐恪在内的所有御史都对这金水桥上的哄闹视而不见,梁珩不由困惑。

    梁珩看向前面肃立的徐大夫,他一直站得笔直,没有像旁的官员一样接耳低语。而梁珩身边的几个御史,除了虞信中,其余两个侍御史也不时交谈几句。

    天慢慢亮了起来,而前面也来了一个内侍,请众官员进殿。

    梁珩跟着众人往金銮殿走,这是梁珩第二次走进这个皇权之殿。

    按品级就班,梁珩站在靠后的位置,前面很多大员梁珩都没有见过,他们眼观鼻口关心,立着再不言语。

    梁珩没有多看,微低下头,看着自己脚下的汉白玉地砖。梁珩知道,所有人都在等着天子驾临。

    又等了近一刻,梁珩才听到外面传来一声高声唱喏。

    “皇上驾——到!”

    众官员立即跪下,迎接天子。

    齐策着一身绣满金龙的黄袍,头戴九旒冠,神色肃穆,阔步走进殿来,越过文武百官,走上丹犀,稳稳坐上那把髹金雕龙椅。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齐策双手微抬,沉声道:“众卿平身!”

    “谢皇上!”

    梁珩微微抬眼,看向阔别三年的皇上,隐在旒珠后的面容依然看不清,他只是静坐于龙椅之上,并不言语,听着下面大臣的奏言。梁珩却感觉今日的皇上,远非三年前了。

    梁珩认真听着大员们上奏的民生政要之事务,他也只能听听,除了弹劾,以梁珩的官阶,不能在金銮殿上向皇上奏言。

    后面小官们皆如梁珩一般,低头垂听,直到散朝。

    跪送皇上出去了,众官员站起身来,等面前大员们一一走出殿了,梁珩他们才能走。

    梁珩抬眼略看了一眼从他身边经过的大员,就看到了一个面熟的大员。就算他已经不再年轻,人也发福了些,面容有了些改变,梁珩还是一眼认出了他来。

    正是黄梵兄妹之父,黄原。

    一身大红官服的黄原跟着几个大臣边轻声说话边往外走,并没有看到梁珩,很快就出了殿去了。

    梁珩正发怔间,肩膀就被人拍了一下,梁珩回头一看,正是久阔三年未见的易旭。刘致靖也站在一旁。

    梁珩惊喜交加,正欲说话,易旭便对他做了个噤声的动作,拉了他一下,就往外走去。

    三人走出金銮殿,往承天门走去。

    “恭喜梁兄了,听说梁珩进了御史台了。”易旭笑道。

    梁珩笑了笑,“御史是个得罪人的官职啊。”

    梁珩又问刘致靖擢升到哪里。

    刘致靖进了户部度支司,做了员外郎。而易旭,依然还在翰林院做编修,还需三年,才能从里面熬出来。

    几人聊了没几句,就出了承天门,各自的衙署都不在一处,约好散卯再细聊,便分道了。

    梁珩回到了台院,台院如今的事务莫不都是审核大齐各地送进京来复审的狱讼。

    虞信中见梁珩来了,带着他到档案房领了档案卷,让他先熟悉熟悉。

    官员膳食有光禄寺太仓署掌,梁珩第一次在衙署里吃了官食。

    散卯时,梁珩走出午门,易旭两人已经在午门前等候他了。

    “劳二兄等我了。”梁珩不知两人在此等了他多久,便告罪道。

    易旭三年未见梁珩,此时见面,实为高兴。

    “说那些太见外了,今日我们兄弟好好喝一杯!”易旭搂住他的肩膀,往一旁走去。

    易旭还是那副明朗爱笑的模样,梁珩却是知道,易旭只有在他们面前,这明朗模样才最真实。

    两人虽然三年未见,但常有书信往来。

    易旭前几个月定亲了,姑娘是中书令丁魏家的千金,丁玥馨。

    易旭在信里已经跟梁珩说过了,梁珩当面又恭喜了易旭。只是没见易旭多高兴。

    刘致靖带着随从,梁珩又请刘致靖派个随从去家里报个信。

    几人随意找了一家酒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