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 >

第68章

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第68章

小说: 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自打冯昭上九岁,几乎就没怎么进过太皇太后的内室,就算是进,身边也多是围绕着太皇太后的人,或者干脆太皇太后自己就在屋。

    比如现在,她要回去换衣服,冯昭要跟着,太皇太后想了想,还是让她跟着了。

    说是内室,屋里的装饰,却比武国公府,姚氏那间屋子的宴息室瞧着还要大,还要富丽堂皇。

    冯昭对那些博古架上的摆设没多少兴趣,目光只隐晦的睃在太皇太后那张床榻的中央位置。

    墨姑说,太皇太后和平顺王往来的重要东西,都被太皇太后藏在了那张大床的中央。

    那里,应该有机关,或是暗阁。

    冯昭心里默默的盘算着,怎么能把那些东西拿到手?

    现在?

    不行。

    时机不对。

    但听太皇太后的意思,怕是这一两日就要送自己出宫了,下次等她进宫,可就不像现在这样随心所欲了?

    而且,能进太皇太后这间内室的机会,也不会更多了。

    那

    她心里不由暗暗忖度起来。

    这个空档,墨姑服侍着太皇太后换过了衣服,正帮着太皇太后整理着衣襟。

第149章 意会() 
因着太皇太后背对着冯昭,并不能看清她眉眼间的神色变化。

    反而是墨姑,站在太皇太后的前面,帮她整理肩头的时候,恰好与冯昭的眼神撞到了一处。

    也不知道是不是有所感,她微不可见的冲冯昭摇了摇头。

    极其轻微,甚至不易让人察觉的动作,可她还是谨慎的左右动了下头,微微退后一步,更是像在确认太皇太后的穿着,是否妥当一般。

    太皇太后浑然未觉,任由她摆弄,待她摆弄好,才笑转过身,看着眸光始终缠绕在她身上,带着几分依恋的冯昭,招手道:“晚上有什么想吃的,咱们娘俩议议。”

    冯昭顺着太皇太后的手势就朝她走了过去,嘴上应道:“姑祖母想吃什么,阿昭跟着吃什么就行了。”

    一边说着话,她一边扶上了太皇太后的手臂。

    原以为,太皇太后还会在内室逗留一会儿,只她的手被太皇太后把手一握时,人便被太皇太后带着往门口走,“姑祖母年纪大了,吃的东西太过素淡,你一个小孩子家家的,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哪能随着姑祖母吃那些清淡的,一会儿,让墨姑去趟御膳房,吩咐他们给你做道八珍鸭,粉蒸肉、蟹粉狮子头添菜,咋样?”

    都是方便咀嚼,又好咬的。

    冯昭笑着应了。

    如此,两人出了内室,去了正殿,墨姑也领了差事,只在离开时,太皇太后又交待她一句,“顺便去趟显阳殿,跟陶氏说,我的意思,指婚的圣旨既是颁下去了,阿昭明儿一早就出宫待嫁吧。”

    “是。”

    墨姑低头应了,站在殿里又等了片刻,见太皇太后没其他吩咐了,这才转身去了御膳房,顺道又拐去了显阳殿。

    佩霞迎了墨姑,“姑姑怎么有空过来?”

    对寿康宫的人,显阳殿一向在面子上做得极好。

    墨姑笑着问佩霞,“太皇太后让来问问,良姑去传旨可是回了,还有娘娘这会儿可得空,若是得空,太皇太后还有话要转变达给娘娘。”

    良姑的行踪,佩霞敢拿主意,笑着回了话,“良姑姑回来了,才进门不到盏茶的功夫,不过,娘娘那儿,姑姑还是稍候片刻,容婢这就去禀报,再来给姑姑回话,可好?”

    “去吧,去吧。”

    知道她不能拿陶太后的主意,墨姑极其通融达理的挥着手耐心等待。

    佩霞却不敢怠慢她,怕她回头到太皇太后那儿嚼舌根子,自己客气转身的同时,还不忘唤了殿外值勤的小宫女过来,“去给姑姑搬把椅子过来,看看再弄点茶水。”

    小宫女极其听话的福了下身领了差事,转头就去办了,佩霞安排了这边,不再逗留,抬步就进了正殿。

    殿里这会儿没有大臣回话,可陶太后也没闲着,正跟良姑打听着萧家那边的情况。

    “见着萧定坤了?”

    “见着了。”

    良姑颔首道:“挺爽直的人,请了我进去喝茶,跟我请教了郡主出嫁的规矩,还有萧家新置办的宅子位置都一一交待了。”

    “宅子办好了?”

    速度够快的?

    陶太后目带微疑。

    良姑瞧着她桌上的茶冷了,一边近前给她换茶,一边回话,“办好了,位置离文国公府不远。”

    “噢?”

    陶太后饶有兴味的勾了勾嘴角,“我要是没记错,文国公府那一带的宅子,都是嘉安帝在时,颁给功勋世家的,虽说这些年,功勋世家也有没落,可两代之内,到也沦落不到卖宅子的地步,萧家这是买的哪一处?”

    陶太后从小就在那一片长大,对自家周围的环境自是再熟悉不过了,墙头东住的哪户人家,墙头西住的哪户人家,隔了一家又住的是谁,闭着眼睛都能数出来,这会儿一说萧家的宅子买的离文国公府近,她还真就有点好奇,买的是哪一家呢?

    良姑说近,便不可能隔着街,望着道。

    “是已故陈王乔烨康的房子。”

    “是他?”

    陶太后的记忆仿佛被唤醒,儿时那位常带了点心、头花、珠钗、宝石、珍珠来看她们的伯伯,在嘉安帝过世之后,也因感染风寒,年纪大了,救治无效而亡故了。

    “说起来,他家不还有个小子吗?”

    这位陈王是个儿女缘薄的,正妻进门,两年怀三,从第一个怀孕五个月左右滑胎起,到第二个、第三个都是在孩子五个月左右滑胎后,便伤了心,损了身后,以至于后来的几年都没什么动静。

    陈王到也不是衷情的主,守着正妻四年,见正妻再无动静,就抬了两房妾室进府。

    没多久,到是传出两房妾室同时有孕的消息,大家虽说觉得这样下去,庶子就要生在嫡子的前头,多有不舀,可陈王妃前头的情况,到后面肚子又一直没动静,娘家人也跟着理亏,纵使心里也觉得这样不妥,却没有底气过来阻拦。

    就这样,伴随着茶余饭后的一道闲话,又过了四、五个月吧,两个妾室竟然也诡谲的滑胎了。

    若只陈王妃一个,这事儿还能说是女人的事儿,可一个两个三个都这样,大家便不由在陈王身上想得多了。

    一时间,关于陈王身体不行的消息闹得洛城满天飞,就是宫里也没逃出去,陈王觉得自己颜面扫地,极少出门,差不多关了自己一年多吧,大伙还不知道陈王府的正室什么时候怀的身孕,就已经听说陈王府的正室诞下了嫡子。

    “我还记得,那孩子生下来,还不到五斤呢。”

    良姑陪在陶太后身边多年,这些旧事,自然知道,听了一笑,夸了句,“娘娘记性真好。”

    陶太后失笑,“他们家的事儿,我娘没少跟我提,说那孩子生下来就瘦弱,体重也轻,还怕养不活,没想到,这孩子到是个命大的,竟然安安生生的活了下来。”

    既是活了下来,怎么想着卖宅子呢?

    陶太后实在纳闷的狠。

    就算陈王去了,可不代表陈王府就这么快没落了。

    百足之虫还死而不僵呢,作为王朝少有的异性王,陈王就这么一个血脉,不可能不留给孩子金山银山挥霍。

    陶太后是极其不解,良姑却是笑不出,苦下脸道:“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在背后怂恿,竟然拉了陈家独子抽那东西。”

第150章 出宫() 
“你是说土烟?”

    陶太后这下可真意外了。

    富家子弟沾染恶习着实不少,可大多都是吃喝嫖赌,惹上土烟的,还真不多。

    良姑也道:“可不是吗。”

    语气里,颇有些可惜的意思。

    沾了那玩意,金山银山也不够挥霍啊。

    陶太后想着那孩子,“年纪也不过十五、六吧”

    “娘娘好记性,过完年,正好十六。”

    “自作孽。”

    不比一般的女人,陶太后虽也有可惜之意,却并无可怜之心。

    脚下的泡都是自己走的,做错了事,承担后果,无可厚非。

    良姑又道:“那宅子急着脱手,平常怎么也能卖上一万多两,萧家只用了五千两便买到了手。”

    陶太后:“”

    这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陶太后失笑般摇了摇头。

    佩霞进来回禀,“娘娘,墨姑在殿外候着呢。”

    “想来是寿康宫那边有什么话传。”

    良姑猜测着。

    陶太后点头示意,“把人带进来吧。”

    佩霞曲了膝,退后两步,转身去了殿外,不一会儿,墨姑便随她进了殿。

    “给太后娘娘请安。”

    “起来吧。”

    陶太后只动了下手指,良姑已经上前扶了墨姑起身。

    墨姑恭敬的道了谢,便两手交叠着摆在小腹前,垂眸回话,“太皇太后想让郡主明天回武国公府待嫁”

    “正该如此。”

    不等墨姑再往下说,陶太后便截了她的话,并道:“还有别的事儿吗?”

    感觉,有点拿她当瘟疫似的。

    墨姑摇了摇头,“没有了。”

    “回吧。”

    墨姑曲了膝,缓缓后退。

    “奴婢送姑姑出去吧。”

    佩霞上前引着墨姑出了显阳殿,一路送她到了显阳殿门口,这才曲膝话别,“姑姑路上好走。”

    既是得了陶太后放行,冯昭便着手准备了回武国公府的行李。

    其羽馆。

    琼琚带着采蒿、采颦对着单子,册子,一样样的将冯昭在宫里用过的东西都装箱入册,指挥着有力气的婆子将一箱箱整理出来的东西都归拢到一间屋子。

    这一趟出宫,便不会再进来了。

    就算是进来,也是探亲,不可能常住了。

    “姑娘,这西间都摆满了,你看,要不要再开间屋子?”

    抬箱子的婆子袖着手过来回话。

    琼琚理所当然的说道:“把西间里面的门打开,东西往耳房摆。”

    这是连通的。

    只是耳房往常晚上都会住服侍冯昭的宫女,这要是摆过去,婆子问道:“那采蒿、采颦两位姑娘晚上就怕没地方睡了。”

    采蒿正忙着一件件的摆放冯昭用过的古董,听了这话,回身一笑,“怎么会没地方住,这院了里又不是只耳房,实在不行,我就在宴息室卷个地铺得了。”

    采颦也从行李箱里抬起头来,笑道:“就是,宴息室连着郡主的内室,晚上睡地上,也不觉得凉,我跟姐姐作伴,让琼琚姐姐在郡主屋里打地铺,咱们仨正好能倒着睡。”

    婆子原是想着郡主身边的人都娇贵,可这会儿一见一个两个都这么说,她便袖着手又开始招呼起其它几个婆子动手挪箱子。

    采颦盖拢的那一箱子都是冯昭夏季的衣裳,不怕磕碰,采蒿盖拢的那个箱子就金贵许多,看着婆子们抬起时,还不忘嘱咐,“落地时轻点。”

    里面是一对铜胎广口掐丝珐琅花瓶,夏季摆在屋门口,瞧着清爽。

    婆子们当然知道郡主的东西金贵,哪敢大意,忙小心应了,“姑娘放心,婆子有分寸。”

    这么一收拾,就收拾了大半夜,冯昭躺在床上开始还睡不着,后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睡了过去。

    等到第二天醒来的时候,用了早膳,辞别了太皇太后,又去显阳殿与陶太后辞行,这才浩浩荡荡的出了宫。

    刚到宫门口,冯昭的马车便围过来两匹坐骑。

    一匹马上坐的是冯思远,另一匹坐着萧深。

    不待萧深开口,冯思远已经隔着车窗帘子向冯昭报喜了,“阿昭,萧深又升了。”

    “啊?”

    不等冯昭开口,马车里,琼琚、采蒿、采颦都跟着惊讶起来。

    “不是大年夜才升了吗?”

    采蒿高兴的说道。

    采颦也连连点头,“是呢,这正月还没过,又升了,真是好事啊。”

    可不是好事吗,不逢大事,不逢变故,一个月内连升两次,这得多大的造化啊。

    马车旁,冯思远忍俊不禁的勾起了嘴角。

    琼琚虽说比采蒿、采颦稳重,可事关郡主的仪宾,听到他升官,她也高兴,“也不知道这次娘娘又封了仪宾什么官?”

    “河中府中郎将。”

    这次到不用冯思远开口了,萧深直接就在另一侧自己回了话。

    仪宾也来了?

    车里的三个丫头眼睛顿时就亮了,目光不由都觑向冯昭。

    冯昭被这三人看得失笑,“怎么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

    “替郡主高兴啊。”

    采蒿、采颦实话实说。

    两人相互交换的眼神里,更是写着欣喜,觉得仪宾很在意郡主呢。

    冯昭可不像她们那么兴奋,她觉得,萧深主动来接她,一定是有话跟她说。

    正好,她也有话问他。

    不过,到不是这会儿能问,等回头到了府里,看看能不能找个机会,单独跟他说说话。

    现下,她只好奇道:“河中府在哪儿?”

    马车帘子没掀开,车窗两旁的人却都仔细听着车厢里的动静。

    这次到不待冯思远开口,萧深便主动为她解惑,“河中府管着淮阳、泽州一带,府衙就在淮阳。”

    那不正好是她的封地吗?

    淮阳侯府也在那儿。

    还有,樊王府。

    冯昭眼睛闪过一道精光,如流星般一闪即逝,心里更越发的肯定,萧深此次来接她,绝对是带着目的的。

    马车行至闹市,这一行落在百姓眼睛,就显得壮观许多。

    不少街边行走的人都好奇的打量,顺便还不忘互相探讨着,这是哪家主人出门,竟然带了这么多的箱子,路上也不怕被抢了?

    只是,这样的议论声才起,还没来得及漫延,就有眼尖的人指着马车旁跟着的冯思远道:“那不是武国公世子吗?”

    “啊,那车里是武国公府的家眷?”很快就有人接了话。

    “可这来的方向”那人望向马车后面的来时路,小声揣测着,“好像是宫里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