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 >

第67章

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第67章

小说: 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配合着语言,他竖起了自己的大拇指,“就是那一个不竖的,见了萧大哥,也都规规矩矩的叫一声中郎将。”

    言语间满满的钦佩。

    萧深听得哭笑不得,觉得冯六这话,实在是夸张了些。

    别的不说,就是他升了这个中郎将,怕是就有许多人明面不说,心里却对他多有微词。

    只是他看出来,也当没看见罢了。

    不过,他人员好这点,到也不能否认。

    知子莫若父,儿子这才从自己身边放走半年不到,什么性情,萧定坤自然心知肚明。

    瞧着这冯门一副憨实的模样,心里暗赞了一句儿子会拢落人,而且,拢落到手的人,都这么死心塌地。

    这种与有荣蔫的感觉,再度膨胀了他想要表白的急切。

    只是,他的这些表白,却不适合冯六来听。

    他一边跟冯六闲话几句,一边将话题引到了劳累上。

    要说萧深身边的人聪明呢,短短几句话,就听出了萧定坤有意留萧深单谈,却又不好明着撵没眼色的冯六。

    高景早就瞧着他这副自来熟的劲不顺眼,逮着了机会,呼啦一下就从椅了上站了起来,故意抱着拳,大声的冲萧定坤道:“大人一路风尘仆仆的,这会儿精神也不济,不如咱们早些退出去,让大人缓缓精神,歇上一歇,有什么话,留到晚上,或者明天再说。”

    这话里的意思,就是说萧定坤这一觉下去,有可能今天晚上就不会醒了。

    也有可能醒也是很晚。

    那些想留下来套近乎的,趁早识趣走人,别等到他们张嘴撵人,就不好了。

    话里话外,其实都是嫌弃冯六。

    高景可知道,大人若不是说什么机密的事儿,是不会挡了他们听的。

    他这么一张罗,果然,齐石、胡九都起了身。

    站在周行身边的周康也动手去扶周行的手臂。

    三三两两的声音正跟萧定刲告辞,“高景提醒的对,大人赶路辛苦了,咱们先下去了,大人歇一歇,有什么话,等歇过了再说。”

    话都这么说了,冯六也不能再多留了,忙忙的冲萧定坤告了辞,还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萧大叔好好休息,等到改天我再跟萧大哥过来给大叔问安。”

    “好,子稽在洛城人生地不熟的,难为你肯跟他来往,若是闲了,就到家里吃饭。”

第147章 不足() 
冯六一走,齐石几个又退了出去,屋子里只留了萧定坤、萧深,周行。

    萧深便对萧定坤道:“爹,一会儿吃了饭,您也早点歇着吧。”

    “不急。”

    萧定坤大手一摆,浑身不介意这一路来的疲累与沧桑,这会儿转过脸,便笑呵呵的同周行说起话来,“先生”

    “大人有什么话交待,直说就是。”

    周行好像想起每次萧定坤目光专注看着他,偏脸上堆足了笑时,都是有事相商。

    果然,萧定坤哈哈笑了两声,极其畅快的模样,“我就喜欢和先生说话。”

    那意思,颇有几分推崇。

    萧深以为他爹是想跟周行打听接旨的事儿,原是想着明日再跟他细说的,不过,既然这会儿他兴头足,那就这会儿说。

    萧深索性拉了把椅子,挨着萧定坤身侧坐了下去,还不忘时不时的给他添茶置水。

    当然,周行那,他也没忘。

    添了一轮茶,周行润了喉,将茶杯落在茶几上,便笑看着萧定坤,等着他开口。

    他也以为萧定坤是想向他打听颁旨的事,哪成想,萧定坤一开口,便问,“郡主进门,这处宅子,实在是配不上,我想问问先生,咱们这会儿若是置办处大宅子,按什么规格的好,这洛城的宅子,又是什么样的价位,子稽这次成亲,虽说突然,但我还是把手里能调用的银子都换成了天下通汇的银票子带来,统统五十万两,比皇家比不起,但至少,这洛城里一般宗亲贵族嫁女娶妇的标准,咱们还是能撑一撑脸面的。”

    “爹”

    萧深想说,郡主出嫁后就要去封地,留在洛城的时间不会长,宅子不用预备。

    只这个念头刚在脑子时转了一下,到嘴的话,就生生的吞了回去。

    他想到了以后。

    康宁就算是去了封地,也不可能一辈子不回洛城。

    这处宅子,他当时刚来洛城落脚,买的时候,也没尽多少心思,一来够大,能住就行,二来,接近市井,让他的人能尽快的知道这里的市井民情,摸熟道路,以后办起事来方便。

    那时可没想过这处宅子要当新房的。

    更何况还让康宁以后回来在这里落脚,那简直就是太委屈康宁了。

    可也不能让她去武国公府,或者宫里落脚啊。

    那他这个当相公的,还不得被人戳脊梁骨啊。

    娶了媳妇,连给媳妇买个宅子的银子都没有?

    萧深顿时就懊恼的不得了。

    为自己的失算。

    瞧着儿子一双眉头都能夹死只苍蝇了,萧定坤就知道自己这话说到点子上了,更有种儿子再有本事,可还越不过老子的成就感。

    他宽容对萧深说,“子稽别急,这种事,你没经历过,能入了太后娘娘的眼,把郡主许配给你,就已经给咱们老李家争光了,宅子的事儿,爹也是这一路上眯眼歇脚的时候,才想起来。”

    他的意思是,他这个当老子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想到这些的。

    可周行却觉得有些惭愧了,“是我疏忽了。”

    原是想到宅子这茬的,后又怕这急火火的买不到衬手的宅子,再加上他寻思着宫里也不知道会不会赐郡主个宅子,再有别的事分散了他的精力,到把这事放到了缓办上。

    萧定坤虽然不知道周行他们原来有这个计划,只一见周行满脸惭愧,一副对不住他的模样,顿时就笑了,“先生可别这样,你身子不好,能陪着子稽在洛城一点点的摸爬滚打,操心劳力,出谋划策,已经让萧某感激不尽了,如今还能让入了太后娘娘的眼,萧某连感激的话都不知道怎么说了,你若这会儿惭愧,那萧某可真是要比先生还惭愧了。”

    他一脸真心实意的宽慰着周行,“来时,我也听说康宁郡主的名头了,那可是实实的高门贵女,虽然不是公主,可从小在两宫身边长大,这满朝下来,也就这么一位,先生能帮着子稽谋了这样一门婚事,让他稳住阵脚,没因这么件天大的喜事乱了阵脚,丢了脸面,已经足够让萧某人对先生起敬的了,哪能还让先生愧疚。”

    萧定坤这张嘴,只要他想哄人,就没有哄不好的。

    而且,同样是拍马屁,什么话一经他的口说出来,那听进人耳朵里,就格外的熨帖。

    不然,他一个大字不识的庄稼汉,怎么就从一个小兵丁,熬到现在的位置。

    当然,萧定坤对自己的优点也从不掩饰,甚至,还乐于教导儿子多向他学习。

    现如今,成果多明显啊?

    他虽然嘴里夸着周行,只心里却隐隐自豪,儿子到底是他教出来的,能说会道的本事一点也不输于他,甚至,比他还要出色。

    他可是实实在在的打听过了,那康宁郡主,真是这满朝里最受宠的女孩子了。

    这样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只狼眼巴巴的盯着呢。

    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他压根就没敢想,这月,竟然落到了他们萧家的水里。

    果然,当年儿子出生时,唤了这个深字,就没错。

    深旁有水,可不就是映月的。

    萧定坤越想,越觉得这事儿靠谱,神思间,竟越见澎湃,说起话来,也隐隐带着气势,“不都说有钱能使鬼推墨吗,我既是带了银子过来,明儿一早,你”

    他伸手指着萧深,刚想说你去寻了这洛城有名牙行的买办,又觉得这话不妥,忙改了口道:“你跟胡九打声招呼,让他寻几个有些名头的牙行买办,把咱们要置宅子的事儿跟他说说,只一条,快,精致,不拘银钱,只要看得上眼,进门就能住,跑腿的封赏,定包他满意。”

    豪爽起来的萧定坤,身上凝聚了浓浓的兵痞子作风,可这种作风被他发挥出来,又透出几分侠气。

    周行瞧着一笑,觉得这么安排就再好不过了,“大人心有成算,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对,爹,一会儿我就跟胡九交待。”

    想着怕洛城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宅子,萧深把要求不由放宽道:“若是城里没有合适的,我让胡九打听打听城郊,最好寻了戴庄子的,回头多种些果树,春赏桃,夏听荷,秋看桂,冬观梅,一年四季,景致变换,想来康宁住的也不烦闷。”

    “对,就是这话。”

    萧定坤没想到臭小子说起花前月下来,还一套一套的。

第148章 传旨() 
萧定坤到了洛城的信第二日一早就传进了宫里,连着关注着萧家这边动静的武国公府也得了信。

    随后,萧家又唤了牙行的买卖,要置宅子的消息,也被人递到了良姑的耳朵里。

    良姑等着陶太后下了早朝,又应付了几个有事回奏的大臣,才将这事儿说到了陶太后跟前。

    “到是个会来事的。”

    陶太后不咸不淡的语气里,听不出褒贬。

    可良姑陪伴她久了,知她愿意在这个事上说一句,便已然对萧家上了心。

    像陶太后这样当权的太后,一但对哪个臣子上了心,不是好事,就是坏事。

    于萧家来说,肯定好处多于坏处。

    呸

    压根就只有好处嘛。

    良姑在心里悄悄的腹诽一句。

    面上却笑得一脸和气,“娘娘压了这些日子的旨意,今儿可是打算颁下去了?”

    “嗯。”

    陶太后还有许多国事要理,本来早就想把拟好的旨意颁下去了,只听冯冀元跟她回了,大年初一,萧深去借隼的事儿,便把这旨意往后压了压。

    如今萧定坤都进了城,这旨意自然就要颁下去了。

    “你亲自带人过去。”

    良姑心中有数,不推不托的曲了膝,“奴婢吩咐佩霞佩锦进来服侍娘娘。”

    “嗯。”

    陶太后点了点头,良姑向后退走几步,这才转身出了殿,寻了佩霞、佩锦过来。

    交待好殿里的事儿,她领了宫里的内侍,亲自去了萧家治觥里的宅子传旨。

    且不说萧深这边如何接旨,宫里,良姑前脚才走,冯昭这边就得了信。

    太皇太后压着火气,告诉冯昭,“你看看,她这是什么态度,那天晚上当着群臣的面,说得铿锵有力的,可话说过了,连动静都没有了,本来做事都该趁热打铁的,她到好,等到热火褪了,铁都凉了,才想起来再往里加炭,有用吗?”

    太皇太后一副替冯昭抱屈的模样。

    冯昭听得耳朵都生茧子了,与她同仇敌忾也做了好几天了,自己有点腻歪,不耐烦配合她,便只嘟着嘴,靠着那儿不说话。

    只她这副模样,太皇太后瞧着就以为冯昭是把她的话听进去,又不反抗陶太后,所以才这么“闷闷不乐。”

    太皇太后就心疼的抹起眼泪,“阿昭啊,好孩子,你别难过,左右也就这些时日了,等良姑回来,我就让墨姑去显阳殿那边问问,你什么时候出宫,姑祖母实虽然无力阻止,可让你在嫁人前,再痛痛快快的,还是能做到的。”

    意思好像是说,她留在宫里,就不能痛快了,非得出宫,才好。

    不过,出宫至少不用天天来陪着太皇太后说话了,这点,冯昭挺满意。

    她摆出一副感谢的模样,可怜巴巴的看着太皇太后,“姑祖母,那康宁出宫了,你不就没人陪了。”

    唉哟,这孩子,这个时候,还一心巴火的惦记她呢。

    太皇太后就更加觉得,人啊,多留念想好。

    她忍着浓浓的“不舍”,推着炕桌上,康宁受吃的小点心,到她跟前,撑笑道:“你不在,姑祖母就可以天天偷吃我们康宁爱吃的这些种小点心了,到时候,姑祖母咬一口,就能多想想我们康宁吃的时候,那副小馋猫的样子,姑祖母就会觉得,康宁并没有离开姑祖母,姑祖母就不孤单了。”

    吆喝

    这老太太,到是挺会煽情的。

    若不是有前辈子的教训,冯昭估计一准就扑到她怀里抱着她的腰不撒手,一个劲的喊,姑祖母,我不离开你,我不离开你。

    可有了前世的教训,冯昭已经看穿了太皇太后的道貌岸然,这张看似和蔼可亲的面孔下,藏着那颗恶毒的祸心,自然不会被她虚伪的“深情”所蒙蔽。

    但,该做的戏,还是要做的。

    冯昭做出一副既感动,又想念的模样,扶着炕边站了起来,几步就跑到了太皇太后跟前,不管不顾的一头就扑进了太皇太后怀里。

    太皇太后被她撞得一个趔趄。

    压根没想到这么几步路,她扑过来会这么凶,上半身没有准备,一下子向后栽去。

    墨姑眼尖,顾不得失礼,忙伸了手去抓太皇太后的胳膊,“娘娘,当心。”

    还好墨姑有把子力气,这才将太皇太后,连带着扑在她怀里的康宁郡主双双稳住。

    太皇太后这一折腾,后背顿起一层薄汗,粘湿湿的难受。

    上了年纪的人,不比年轻人火力旺,这点薄汗,说会话的功夫就能干。

    太皇太后极爱重自己的这副身体,生怕有一点不好,这会儿有意推起了冯昭,“康宁乖,姑祖母身上出了汗,先去换件衣服。”

    “那康宁陪着您吧。”

    冯昭到是听话,被太皇太后一提示,便从她怀里站了起来,可说出的话,却像粘人的牛皮糖。

    太皇太后很少让康宁进她的内室,因为她总觉得,算无遗策,也难保不露破绽。

    而她和儿子平顺王往来所有的重要东西,都藏在她的内室。

    她虽然不觉得康宁会对她一个老太太内室的东西感兴趣,当然,康宁也不会做那鸡鸣狗盗之事,可有的时候,事若凑巧,真的被康宁看到了什么,那就不好了。

    所以,自打冯昭上九岁,几乎就没怎么进过太皇太后的内室,就算是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