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奇女子-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号场里怎么飞进了鸽子。明远有些疑惑,侧着耳朵听了听,没听到什么动静。
第二天明远比较轻松,把头天的草稿仔细的修改润色了一下,把需要避讳的地方都检查一番,在天黑前确保万无一失,就把稿子放好,准备休息,这时又听到了隔壁几声“咕咕”的鸽子叫声。
第二场考试的司法判案,明远答得中规中矩。第三场策论因为事先知道了试题,明远早就准备的妥当,也没费什么力气。
唯一有些异样的就是在此期间,第二场和第三场的第一个晚上和第二个晚上,明远都听到了隔壁的咕咕声,让人甚是不解。
九天的考试结束,明远出了考场。
即使做了充足的准备,明远还是觉得一阵阵的眩晕,外边的阳光让明远觉得眼睛有些刺痛,身上的衣服有一股馊味,胃肠中已经被这几天的干粮搞得直返酸水儿。看看周围的考生,一个个脚步踉跄,年老的几个出门后就走不动了,外边人赶紧把他们抬上了马车。听着外面的老百姓议论,说这九天中,已经抬出了五个,至今生死不明。
人群渐渐离去,明远和木川李厚德他们碰了面,五个人虽然都有些憔悴,不过好在精神头还行,就一起结伴往外走。
柳心带着两个侍卫,赶着两辆马车,正在人群中急切的寻找着几个人。
五个人看见自己的马车,也顾不上说话,赶紧钻进车里。
到了家门,明远还勉强睁着眼睛,其他四个人都已经睡着了。家里的众人赶紧把五个人都扶进了卧房。
明远在外边还能支撑,把他放到了床上,也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等再次睁眼的时候,早已经是天光大亮,原来已是第二天上午。
明远揉着眼睛走出了房门,碧玉看见他,高声的叫道:“大少爷也起来了!”
原来最先起来的是李厚德,是一个时辰前起来的,明远是第二个。
明远和李厚德相视一笑,真是困惨了。
一个时辰后,另外三个人也起来了,柳心让人熬的米粥和几碟清爽的小菜已经摆在桌子上,几个人这时才觉得真的饿了,狼吞虎咽把桌上的饭菜吃完,然后才闻到自己身上的这股味儿实在是太酸了,赶紧又回去,让家里的下人烧着几锅热水,把浴桶搬进了屋里,洗个干净,等到吃晚饭的时候,五个人才终于恢复了正常。
五个人来到书房,开始说起了这次考试。
在说起第一场的试题时,明远和李厚德都有些沉重,其他三个人这时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儿,这下五个人都沉默了。
原本因为知道了策论的题目,五个人都准备的很充分,这次应该是胜券在握,可刚刚听明远和李厚德一分析,大家都觉得太倒霉了,没准第一关五个人就得被评判的大佬刷下来,全军覆没。
木川生气地说:“难道我们就这么算了!”
明远说:“我这就去进宫,和太子说说,不管我们能不能取中,总得让皇上明白真相!”
明远也顾不上休息,连夜进了宫。
太子听明远说完,顿时长大了嘴巴:“明远,探花郎你当不上了!”
说完这句,太子马上反应过来,不仅仅是这么回事儿,于是大眼睛一瞪,气愤地说:“你等着,我不能让东林党他们得逞,你丢了这探花郎,我当那状元郎也没有什么意思!”
小正太急匆匆地找父皇说事儿去了,明远转回家休息。
等待着发榜是一个焦急的事儿,五个人趁着榜文还没出来,也出去闲逛了下。
这天,五个人走得累了,在一个僻静的酒楼歇了脚儿,找了个封闭的单间雅座,点上几道小菜,打算喝几杯再走。
今天酒楼里的人不多,静悄悄的,明远几个人进去后也没有大声说话,只是静静地吃着菜,想等一会填饱肚子再痛快地喝几杯。
就在这时,旁边的雅间一阵喧闹,一伙人吵吵嚷嚷地进来了。因为明远他们已经先进去了,所以来人也不知道这里还有人,索性在隔壁就大放厥词:“这地方肃静,一个人也没有,咱几个痛快地喝一杯!”
“哎,徐三,王大人家的小公子,这次应该能中了吧!”
“当然当然,不但王大人家的,就是张侍郎家的那个草包,这次应该也中了!”
“你说那信鸽,真的挺好用,居然能找到地方!”
“你不知道,他那鸽子都养多少年了?他家里有一个专门训练这东西的老仆,开始我也不信,他让我坐在那儿,把鸽子抓来闻了闻我身上衣服的气味儿,然后把鸽子送出了好几十里,结果一松手,鸽子就自己飞回来了,又站在我肩膀上,你说这奇了吧!”
“啊,通过气味就能找到,还没听说鸽子有这特殊本事呀!”“那是没人会训练,训练好了,传个信儿还不是小菜一碟,那边把试题写完,让鸽子给带回来,家里找几个前科的状元榜眼,还不是一晚上就能做出锦绣文章,再让鸽子捎回去不就行了。这次不就是帮上人家王大人和张侍郎家两个公子了,平时这两人都是草包,举人那一关就是这么通过的,这次又占了便宜。”
那边屋里说得热闹,这边明远的脑袋嗡的一下。
“信鸽!”明远想起了那几个晚上的咕咕声,心里暗惊,原来隔壁是在考场舞弊。
明远赶紧用手在嘴上“嘘”了一下,示意众人不要说话。
几个人也听到了隔壁的声音,这时候觉得发出声来,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也都赶紧不再言语,只是默默地夹着菜。
隔壁胡言乱语热闹了一大阵,过了一个多时辰,终于吃喝完毕,吆喝着出了酒楼。
五人看到这伙人没了动静,才长出口气,慢慢的从单间里出来,和小二结了帐,赶紧回了家。
回到家里,明远郑重的问另外四个人:“你们在考场里听到咕咕声了吗?”
明文和昌明摇了摇头。
木川想了想说:“”我似乎听到点儿声音,但离我有点远。”
李厚德说:“我有一天晚上听到过,但后来没听到,明远,你是不是有什么发现?”
“就在我隔壁,每一场考试的第一个晚上和第二个晚上都有鸽子的咕咕声,三场都没落下过。”明远认真地说。
“原来真的有考场舞弊,外面看守的人难道一点都不知道,这里面一定有猫腻!”木川气愤地说。
“科考原来也可以作弊,这水更浑了!”几个人同时叹息一声!
第170章 釜底抽薪()
京城贡院的灯光亮了大半宿,姜逢元揉了揉太阳穴,对面前几个同考官说:“名次都排完了?”
“姜大人,一共选出三百名,他们都是第一场答题颇有风骨的佼佼者!”一位同考官躬身答道。
“这次会试,朝廷很是重视,太子殿下那日把我叫去,似乎有所指,你们这次选士不可马虎,三百名外若还有才名显赫的,也要取上来。若是再出现前几年江南才子拒考的事情,我们就是罪人了!”姜逢元很是无奈地说。
上个月,皇上把他选为东宫侍班首席讲读官,做太子的老师,这是文臣值得吹嘘半辈子的事儿。要是太子登了基,那自己的地位更是得直线般上升,到时什么天下文宗都可能纳入囊中,姜逢元心里激动得发誓要好好教导太子。
可太子在宫中明显的对自己不满,而且那日把自己叫到东宫,简直是愤怒。姜逢元摸不清是什么缘故,他一直认为自己没有犯什么错,可难道太子是没缘由的耍小孩子脾气,仿佛也不像。
所以这段时间他一直在矛盾着,即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又想和皇上和太子拉近关系。
这次出题是他和十八个同考官一起研究的,第一场他本来出的是《尚书》中的完整论段,可几位同考官认为篇幅太长,就选择了前面几句,姜逢元知道他们的意思,想为东林党挽回颜面,因为这两年东林党被皇上出手打击了几回,有些伤了元气,只能趁着科举选些人进来,姜逢元也是东林党,他自然不能驳了面子,就睁只眼闭只眼同意了。
“姜大人,这次考生中还真没有名声太显赫的,京里的几次诗会没有太出彩的!”领头的同考官接着说。
“好吧,那就糊名吧,明早上把榜单发出去!”姜逢元点点头让那些同考官去录名。
“圣旨到!”一声高呼,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突兀。
姜逢元拿着誊好的榜单正要回内室休息,听见这一嗓子,手一抖,差点把榜单掉在地上。
转过头一看,贡院正堂挤进来二十多人,前面竟然是各个衙门的侍郎,后面还跟着翰林院和太子詹事府的人。
“姜逢元接旨!”
“臣接旨!”姜逢元直接跪在地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国举才乃国家大事,礼部一力承担恐有失偏颇,今令兵部左侍郎王洽,刑部左侍郎张延展、工部左侍郎……”
姜逢元已经听不下去都来了些什么人,他只知道圣旨最后说让这些人会同礼部一起为国家选才。
自己这些人已经搞了几个晚上,榜单都出来了,现在让他们掺和进来一起选,那自己这些人还有什么用,简直就是釜底抽薪,信不过礼部了。
不管姜逢元和十八位同考官怎么想,圣旨读完,以王洽为首的诸位新考评官已经在正堂上入了座,让校书递过考卷,一个个审核起来。
这些人没有礼部看得那么认真,不过都是重点看了第一场,只要第一场不过关的就直接甩了出去,这样数量就下了一大半,等到卯时就把几千份试卷看了个遍儿。
王洽看了看众人,沉声说:“各位都辛苦了,皇上的旨意我们要认真领会,现在按照各位的圈阅情况,排出前三百誊名吧!”
“我等身负皇恩,自当尽力为国举才!”
这些人虽然熬得通宵,但一个个精神抖擞,辰时三刻又一份榜单出炉。
“这,你们,这简直,岂有此理!”姜逢元拿着新榜单一看,顿时气的语无伦次,这新榜单和礼部的榜单根本没有重合的。
“姜大人,你看丙房二十三号这文章可能取中?”王洽递给姜逢元一份卷子。
“这,这文章也算通顺,可取!”姜逢元看罢点了点头,他也不能昧着良心说假话。
“姜大人,你看甲房五号这文章可好?”王洽接着又拿出份卷子发问。
“勉强入眼!”
姜逢元捏着鼻子认了,然后狠狠瞪了一眼旁边的同考官,心说你们做得也太过了,现在王洽就在啪啪打自己的脸,礼部这边落选的卷子,被人家录取上了,反过来还让自己表态,实在是很煎熬的事儿。
“王大人,你看丙房四号文章如何?”姜逢元旁边的同考官也用上了王洽这招。
“我没看出有什么出彩的地方,策论言之无物!”王洽可没客气,草草看了一眼就淡淡地给否了。
“你,这明明是好文章,你们粗俗!”同考官急了,心说轮到你们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我是二甲进士出身,可能学问真是不如几位大人,要不让邢部张大人看看?”王洽也没动怒,而是把试卷递给刑部左侍郎张延展。
“这文章,我看也是平平,我也是二甲进士出身,还真不是状元及第,比不上诸位!”张延展也是脸色臭臭地回应着。
“你们,你们!”姜逢元气的直扶胸口。
两边又争执了一会儿,就到了早朝的时间。
四十来人吵吵闹闹上了大殿,崇祯看着下面两派像斗鸡一样争了半天,缓缓开口:“既然争议颇大,就交给首辅抉择吧!”
在大殿旁边的议政厅,首辅温体仁把两份榜单拿出对比一下,发现真的没有重合的,心理一阵苦笑,这是皇上要和东林党唱对台戏,自己虽然不是东林党的骨干,可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头都不好得罪,要不这首辅也当不下去。
温体仁让人把两个单子上的六百份试卷都拿到议政厅,把几位内阁大臣找来,几个人共同把六百份试卷重新审阅一遍,最后几个人心领神会的在两个榜单上各取一百五十名,重新誊了名。
新出炉的榜单,姜逢元和王洽双方都表示可以接受。
皇上在御书房听到王承恩禀报,也是叹了口气:“朝堂积弊已久,我还是得忍这口气,也难为温体仁了,就说我同意了!”
午时,贡院外面贴出榜单。
秦明远位列第五名,李厚德位列第三十八名,秦木川位列第二百七十八名。秦明文和秦昌明落榜。
第171章 舞弊事发()
京城的举子陷入癫狂,取中的欣喜若狂,落榜的青楼买醉,也有个别举子酒醉后,在大街上愤世嫉俗,谩骂朝廷。
要是别人,锦衣卫早就上来动手抓人了,可现在别说锦衣卫看不着影子,就是京城的巡捕衙役看见了都绕道过去,十年寒窗实在是苦,都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其中的艰辛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衙门的人也不愿意再给他们雪上添加霜了。
明远五个人安静的待在秦家,除了发榜那天给报喜的差官及周围邻居撒了些喜钱,第二天邀请了徐冀、王天书、王洽及俞家的人吃了顿酒席,就一切步入正轨。
明远三个人一个月后要参加殿试,殿试只有策论一项,明远把在皇宫里跟随太子研习的讲义拿出来,这可都是经年累积的最上乘经世致用的文章,哪一篇都是精品中的精品,三个人就天天在一起研习这些文章。
秦明文、秦昌明这次虽然落了榜,不过两个人倒没有受到什么打击,因为年龄还小,而且读书时间也不是太长,能中举已经是万幸,这次到京城只是想见见世面,看到明远三个人居然上了榜,都觉得是意外之喜,自己取不取中都是无所谓,现在两人也和三个人凑热闹,听他们谈论策论,跟着长点学问。
秦家这边平平静静,可京城的春闱余波却不平静,终于有一个举子大呼:“天下无人识我才,唯有一死以明志”投入了护城河,虽然被别人救回来,但也染上了风寒,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