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穿越福女:旺夫小农女 >

第15章

穿越福女:旺夫小农女-第15章

小说: 穿越福女:旺夫小农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娘不服气,又让张老帮着补了种子,总结了上次的失败经验继续种。

    这次,云娘把药地都画在了山脚下靠山的一边,还在山坡上开出几亩地专用来种药。

    这天:“闺女,闺女,咱快去看看,王工头说咱那一亩地的金银花有很多都卷了叶子了,说打开还有虫!”

    周大喜头痛了,这么多虫子,要让人抓到啥时候啊!

    卷叶虫?!

    云娘赶紧跟着跑到地里一看,有六成卷叶了,这是害虫病啊!

    “爹,快,快去城里把所有的烟叶子和花椒都买回来。越多越好!”

    出于对女儿这神仙弟子的信任,周大喜啥都没多问,叫了两个长工,套上牛车就去了。

    云娘回去让人架了锅,煮开了水备着,等周大喜回来。还让人砍了不少细长带着一个竹节的竹筒子,竹筒子砍回来,云娘又让人在竹节上刻搂穿一个像粗线一样细长的洞。然后找来比竹筒子还小一些的笔直的树枝,一头缠上烂布。

    拿着去试了试。把搂穿的一头放水里,提拉先塞入竹筒的树枝,吸入一竹筒的水,再提起把树枝往里推。水竟是像扁粗雾一样扁平地从竹筒散射出来。

    云娘试了的效果,让长工们看得一愣一愣的,不知东家小姐让做这个干嘛。不过他也知道,连东家平时也是听小姐的,让干啥,照做就对了。

    也许是干得急,半个多时辰周大喜带着一身的汗回来了。

    提着两个大包“闺女,我把药店和市场里能买的烟叶子和花椒都带回来了。”

    云娘也不多说,让人把烟叶子和花椒分份丢进早就烧开的大锅中。煮了一会,又让人灭了火晾凉,分装到大桶,挑着到了地里。

    云娘把带来的竹筒分好,人手一支。

    然后试范,反复用竹筒吸了烟叶花椒水,向着金银花喷。

    这下长工们可算知道这奇怪竹筒的用处了。

    只都还有疑问。

    “闺女,这烟叶子能治住卷叶虫?”

    云娘也不是特别确定:“我只知道烟叶子和花椒都能杀虫,能不能治这个,过两天就知道了。”

    “哎,反正照往常那样,用手抓没有十天半个月都别想完!试就试吧,要这能行以后地里再长虫也不怕了。”周大喜说完,又呦喝人赶紧仔细喷完。

    第三天,周大喜照例习惯地去地里转一圈,没多久就一脸喜气地笑着回来了。

    “闺女,成了,成了!掉了一地的虫子!呵呵,哎呀,以后抓虫子就轻松多啦!”

    这茬过了。后面补的药种子也成活了不少。

    云娘那两亩配料试种田也成了。

    周家的地,算是按照规划好的开始种经济作物了。

    种药可比种粮食来银子多多了,且开荒的地头三年是不用交税的。

    这样三年下来,云娘家攒了不少钱。有了钱就买地,买了地又能挣更多的钱再买地。

    云娘家现在严然已是双山村的最大地主了。

    除了反应快,早早搬过来的十来户人家在后西村买到了些荒地,和原本就住在后西村的几户人手里有的地,其余的荒地都被周家包圆了。

    现在宜兰县几家药铺都有进周家种出的药材,周家没种有的才去司药局进。所以周家的药材种植相当有规模了。

    一年前云娘研究出用香菇加入一些其它香料磨成的提鲜粉。和佟少华合作,在官道下去野树林的另一边上,买了一大块的地,盖了作坊,大量生产。

    这就需要大量的香菇,靠上山采已是不够用了。

    云娘又捣鼓出了室内种香茹,周家先起了两个大通房,种成功了,就带着村里不少愿意干的一起种。

    其实一开始,周大喜是想带着老周家的人种的,老周家借口没钱起通房,周大喜还给了他们三十两银子。

    架不住,老周家的人不信哪!

    拿了银子不想干了。银子不还不说,邹婆子还说周大喜想坑害他们老周家。

    气得周大喜说以后老周家有啥事也与他无关,再也别找他了。

    老周家的人没眼光,不想干。双山村有不少有眼光有想法的人啊!

    有不少人,尤其是从前东村搬到后西村看到周家发展起来那几家,听到风声就去找到周大喜,求周大喜带着一起干。

    于是,加上进厂上工的,这个调味粉厂也小富了双山村不少人。

    因为周大喜想让儿子都读书考科举,而这时代当官是不准私自做生意的,于是这厂的分成还是挂在云娘名下,得的利钱也算作云娘的私房。

    周皓月不只一次笑话云娘是个大富婆,以后嫁人都不用再准备嫁妆了。

第34章 考科举() 
周冬阳和周皓月两人虽然早已不再在周夫子那多学个时辰,但两人一点也没放松,除了练武,其余时间都用来抓紧学习了。

    才上三年学堂,竟是比别人学七八年还有成效。

    本来,去年周夫子就跟周冬阳说可以下场试试了,只是周冬阳说根基还浅,想多学一年。

    这的科考制度是:秀才每年可以考,每年初秋时考三场,每场半天。第一第二场过了就是童生,最后一场也过了才是秀才。考场设在各地县城。叫县试

    举人三年一考,每年中秋过后考,称之为秋围。秋围只考一场,却是一场考三天!考场设在各地州府,也叫乡试。

    进士也是三年一考,在秋围过后,来年的春天,各地举子赶到京城考。也是一场考三天。这是春围!

    考上的分三甲,第三甲是同进士,是没资格进宫面圣的,其它考上的进士出结果三天后进宫面圣时再考一场,选出一甲第一、二、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剩下的是二甲进士,这叫殿试!

    考秀才时全县第一叫会元,考举人时全府城第一叫解元,如果在昌文殿被皇上亲点的第一就叫状元。

    今年刚到秋天,张氏就紧张得不行!

    不为别的,只因她的两个儿子跟着周夫子去考秀才了。

    云娘看她坐立不安的,只能拉着他说话:“娘,你安啦!三年前大哥二哥要上学堂时的也紧张了一回。还不是白紧张,你要学会相信自家的孩子啊!你看这村里有几个比得过大哥二哥的。”

    “唉,这我也知道吖,但就是紧张嘛!你哥他们再厉害也只学了三年多啊,哪个不是七八年才下场的。你大堂哥可是今年都考第四次了。”

    “哎呀,咱哥哥是别人能比的吗?这三年多他们可是跟着赵大哥学了不少呢。赵大哥也跟着去了。指不定过几天咱这就多三个秀才了。”

    “但愿吧。”其实,就算没考上,张氏表示:只要孩子别像大房的那孩子那样,回来变得阴沉沉就好。

    敢情她紧张的不是孩子考不上,而是孩子考不上会变得奇奇怪怪的。

    这次双山村去考秀才的人不少,翠竹园里有二人,周夫子的私塾四个。

    十天后,送喜报的人进了双山村直行后西村而去。周大喜安又一次让双山村炸锅了!

    两个儿子第一次去考试,就双中了秀才!难得的是这兄弟两都只是上了三年多的私塾!

    什么时候秀才这么好考了?

    不是周大喜家的儿子太厉害了,就是他家的风水太好了!

    没看同去的也只有老周家大房那个考了四年的才考上个童生吗?

    又过几天,同去的人都回来了,只有赵子安和周家兄第还有周夫子没回来。

    因为今年碰巧是三年一次的乡试年。周夫子让人带了话,说是让学堂继续放假。他和三人起去仓州府城。

    周夫子三年前受了云娘那句学海无崖的刺激,准备了三年,决定今年再次下场冲激一下举人老爷的名头!

    之所以这么早去,也是听了周夫子这个有赶考经验的人说的。

    说是时间近了不好租客栈。早些时候去不只可以挑好的住,还可以熟悉环境,免得到时怯场。

    赵子安出门,李自成肯定是要跟着的。周家兄弟这里,周大喜让李二柱跟着。周夫子也带了一个书童。这一行人就有点多了!

    手里有钱,赵子安这土豪手一挥,干脆找了最好的客栈,包了一个独立的大院子。这样复习看书也清静。

    他们来得早,还有一个半月才会考,还有大把时间作好安排。偶尔还会看到他们悠哉游哉地上街走走。

    师徒四个还时不时的结伴,去参加一些府衙专为赶考学子组织的交流会,收益良多。

    考试这天,众人齐齐坐着周夫子家的旧马车到了考场。

    经过严格的搜身进了考场。

    三天后周夫子是被人扶着出来的。人都快脱形了。

    而赵子安和周家兄弟三人却没事人一样,除了外形有些糟蹋外,其它都还好。

    周夫子先出来,喝了一碗热汤,又歇了歇,才转过气来!

    看着三人先后没事人似的,上了马车很是讶异他们的体力。

    他年轻时考了四次乡试,虽然没有这一次吃力,但每一次也都感觉疲惫不堪。

    怎么看自己己这三个学生,这样轻松呢?

    他把疑惑问出来,才知道这三人这三年不止学业出息,竟然还同时不放松地习着武。

    周夫子想到自己读书时的吃力,周夫子不得不感叹:“真是后生可畏啊!”

    考完了回去,几人都尽可能地让自己放松,不去想结果。去玩的去玩,休息的休息。

    七天后结果出来了。

    周夫子得尝所愿,在晚年当上了举人老爷,他说了,他都这年纪了,也不打算继考了,也受不起那个累。至于那当官的资格,他也不打算理会。他还是守着他的私塾当个清闲的举人老爷就好!

    赵子安继当了会元后,又当了解元。而他却一脸淡然,好像觉得这没一丝值得高兴似的。连知府请的举子宴会上也是一路沉默。

    周冬阳成绩也不错,乡试第十名的举子,对一个还不到十六岁,学龄才三年的少年来说,这可算是创奇绩了!

    一行四人只有周皓月落榜。可他一点也不失落,他自己也知道,他读书没有大哥好,要不是一路有大哥管着,他还未必能上学堂三年就考乡试。

    吃过知府请的举子宴,几人推了后面这样那样的赏花宴。

    跟着送喜报的人一路,回到双山村。

    这次是从村头进村的,送报的人一进村就拼力地敲敲打打。分了一路送周夫子回去。还剩下四人继续敲锣打鼓地送人去后西村。

    这下,双山村不只炸锅,简直传疯了。

    这是双山村百年以来,第一次出举人。还一出就三个!其中还有个解元!

    这下,双山村在宜兰县周边,也算是独一份了!

    最出风头的非周夫子莫属了。他不但人到晚年还能发力考上举人,还三年时间一气教出了个解元、一个举人、一个秀才。这比翠竹园都还厉害了。毕竟,他的私熟一共也就十多个人而已。

    只怕以后去他家求学的人不会少!

    要说高兴,就要说到双山村的村长了。他管理的村子一下出了三个举人,这是多风光的事啊!

    昨天,先一步知道结果的县令大人还特意叫他去好好表扬了一番。

第35章 流水席() 
村长一高兴,心里就想这村里百年一遇的喜事啊!得好好贺一贺的。

    于是村长只想了一夜,第二天醒来,一拍床板,摆席,大摆宴席!

    于是,双山村的人都去坝子边大树下接到通知,四天后双山村摆流水席!

    当然银子都是乡绅们出的。周大喜家在双山算得独一份的了,三个举人当中又有他家的一个,他家还另外出了个秀才,所以这银子他家出大头。

    还有赵子安这个低调的解元,也出了小小的一份。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

    而事实上,周大喜所出的那份大头里面,赵子安又出了大头。

    云娘知道这家伙有的是银子,也没让周大喜和他争。

    村长其人还是很有办事能力的。三天时间,从人员安排到物件准备,再到采买、场地,一一安排得妥妥当当。

    第四天一早,被安排在第一班当厨的人就开锅准备了。

    临近午时开席,菜是以半刻钟的时间,一个个不间断地上。吃饱就离席,后面来的又坐下接着吃。

    被接拼成长长一条大长桌旁,人不断,桌上菜也不断。

    至于吃过的空盘脏碗,有被分成四班当值的人收。收到一边清水洗干净,接着让人拿用。

    到未时,又换一班厨子和当值的。接着出菜,直到戍时。

    却不是停了,而是又换上一班人。这时开始出的不是菜,而是甜汤、点心之类的。

    只要谁不睡觉,一整夜都有东西吃。

    桌上有人,灶下就不息火。

    过一夜又换一班人从早餐开始。要这样热闹三天。

    因为银子足,村长把这流水席办得一点不含糊!还请了宜兰县不少乡绅来揍热闹。

    村里从没经历过这样的好事,又新奇又热闹,还能大饱口福。

    所以村里的人大多喜逐颜开的,一片欢声笑语!

    唯一郁闷的就是老周家的人了!

    尤其是周金宝,本来他今年考上童生,也算是有点成绩,至少比他四叔考到头都还是白身好不是?(这时代里,如果考上了秀才就可以考科举到老,要是考到二十五岁还是白身就没资格考了,童生可以考到三十岁。)

    可惜,没等他高兴,就知道了以前那两土包子堂弟,以三年的学龄考上秀才了!

    他把自己关在家里(是觉得没脸见人吧?)脾气都还没撸顺。得!有一个竟是连考考个举人回来了!

    怎么自己觉得还遥不可及的事,人家考得那么轻松?周金宝都想吐血了!

    这几天的脸色黑得都可以洗出墨来!

    流水席办到第二天,双山村更热闹了!

    知道有免费的饭吃,而且还是油水足足的,不少人都拖着亲戚来。

    这下真是喧闹到天了!

    老周家的人都到坝子那吃饭去了,只有周金宝说什么也不去。

    现在只剩他一个人在家。听着外面的喧嚣,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