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64章 坏消息()
听鲍里斯这么主动的介绍自己,安捷莉雅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尤其是在感受到周围同事们投过来的诧异眼神时,她心底的欢喜就更无法用笑容来表达了。
“喔,这就是安捷莉雅?”赫鲁晓夫严肃的脸上也在一瞬间浮出笑意,他主动上前一步,伸出手说道,“非常好,和鲍连卡的确很般配。”
“谢谢,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委员同志,”安捷莉雅可不敢用姓氏来称呼赫鲁晓夫,毕竟她跟赫鲁晓夫还没有那么熟。
“你们要好好相处,争取尽快完婚,”赫鲁晓夫同安捷莉雅握了握手,说道,“要知道,斯大林同志对鲍连卡的婚事是非常关注的,这一点,谢尔巴科夫书记同志恐怕是深有体会了。”
提到谢尔巴科夫,赫鲁晓夫又是一阵畅快的大笑,他和谢尔巴科夫之间的关系,可远远算不上融洽。
这回安捷莉雅倒是没有开口,毕竟她也要保持一份矜持。
有了安捷莉雅在场,汇报工作的事情就显得简单多了,带队来的中年人直接退到第二位,将介绍情况的任务交给了安捷莉雅。
而对于安捷莉雅来说,她显然也是早有准备的,而且,她也很享受这种成为众人焦点的感觉,因此,对整个彩排工作完成度介绍的很顺利。
鲍里斯始终跟在赫鲁晓夫的身边,不过,他的注意力可没在安捷莉雅的介绍上,而是集中在了会场中心的表演台上,在那里,来自列宁格勒国立师范大学的姑娘们,正在表演集体棒操。那一道道窈窕的身子,一对对笔直的大腿,都有看头的很。
就在安捷莉雅介绍到民兵方阵准备情况的时候,大会场的门口处突然冲进来几个人,为首的一个人是名苏军中尉,而紧跟在中尉身边的家伙,鲍里斯却是认得,正是赫鲁晓夫的私人司机齐宾。
守在会场入口的,是几名市委的工作人员,他们当然不会允许任何人往会场内跑,因此,齐宾和跟他同来的几名士兵都被拦在了门外。齐宾的情绪看上去很激动,被拦住之后,直接就与工作人员发生了争吵,不过动静却不是很大。
鲍里斯看到的很及时,他往赫鲁晓夫身边凑了一步,用尽可能小的声音提醒他,齐宾来了,很可能是有什么急事。
赫鲁晓夫愣了一下,顺着鲍里斯的目光看过去,正好看到齐宾在两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进来。
“好啦,情况先介绍到这里,”鲍里斯拦住安捷莉雅,微笑着说道,“委员同志还有些急事需要处理。”
安捷莉雅显然也察觉到了异常,她知机的停住介绍,在见到齐宾走进之后,还特意向一边退开几步,给赫鲁晓夫接下来的交谈提供便利。
鲍里斯并没有学着别人的样子往旁边让,因为他察觉到齐宾并没有避着他说话的意思。
“部长同志,”齐宾对赫鲁晓夫的称呼比较特殊,他用的“部长同志”这个叫法,鲍里斯判断,这表明齐宾应该是赫鲁晓夫担任乌克兰中央委员会组织部长期间跟着他的。
“出事了,列昂尼德出事了,”齐宾的表情慌乱,或许是因为赶得太急的缘故,说话的时候还带着明显的气喘。
“列昂尼德?他出什么事了?”赫鲁晓夫皱着眉头,问道。
“部队来人通知说,他驾驶的飞机在卡卢加上空被德国人击落,坠毁了。”齐宾用带着哭腔的语调,很急促的说道。
“人呢?人有没有跳伞?”赫鲁晓夫脸上的肌肉一阵抖动,看得出来,他的情绪有些激动,不过,毕竟是资深的政客了,他的表情掩饰的很好。
“这个……还不太清楚,军事委员会那边……”齐宾有些不知所措,估计他之前都没有确定这些消息是否准确。
“马上去军事委员会,”赫鲁晓夫没有再追问他详细的情况,而是果断的说道。
“我去总参谋部,”鲍里斯重新戴上军帽,直接说道。
“不,鲍连卡,先不要去总参谋部,”赫鲁晓夫先是点了点头,紧接着又想到了什么,摇头说道。
估计是看到身边人多耳杂,赫鲁晓夫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迈步就朝外走。
鲍里斯心领神会,朝不远处的安捷莉雅使了个眼色,紧跟在赫鲁晓夫的身后走向门口。
尽管这边的工作还没有汇报完,但赫鲁晓夫想要走,还真没人敢上来问原因,包括安捷莉雅在内,一干工作人员也只能一头雾水的送他们出来。
走出少年宫,赫鲁晓夫一刻也不停留,直接上了吉普车,鲍里斯犹豫了一下,也跟着坐到车里。
“你需要马上去克里姆林宫,鲍连卡,去斯大林同志的身边,”车子开动起来之后,赫鲁晓夫一只手扶着鲍里斯的胳膊,面色严肃的说道,“你需要找一个借口,嗯,合情合理的借口,不管是向他汇报工作也好,请求指示也好,务必拖延上一段时间,我会尽快赶过去的。”
鲍里斯明白赫鲁晓夫的用意,很现在,列昂尼德作为赫鲁晓夫的大儿子,他在前线出了事,其本身就不会是一件小事,必然会引来各方关注。如果说能够确认列昂尼德在坠机时已经牺牲了,那么对赫鲁晓夫来说,他需要忍受的仅仅是丧子之痛而已,反之,若是列昂尼德没有死,而是落在了德占区,那么不管他有没有被德军俘虏,这件事都将成为政敌用来攻讦赫鲁晓夫的把柄,这会令他所面临局面非常被动。
在前世的时候,鲍里斯曾经看到过一种说法,那就是赫鲁晓夫曾经为儿子列昂尼德求情,甚至不惜为此向斯大林下跪,那时候,他还对这个说法深信不疑,但是现在,他只能说那纯粹是胡扯。
像赫鲁晓夫这样的政客,为了保住自己成了叛徒的儿子,去向斯大林下跪求情,这是多么荒诞的剧情?斯大林是什么人?那是为了苏联的尊严,连自己儿子都性命都能忽略不计的强人,赫鲁晓夫的脑子里需要进多少水,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而且还是政治上的低级错误。最离谱的是,他犯了这么大的低级错误,在后来的一系列政治斗争中,他的政敌,包括狠人贝利亚、马林科夫,及至再后来的勃列日涅夫等人,竟然都没有拿这件事出来跟他清算……贝利亚这些人的脑子里又进了多少水?因此,综合来看,这就是一个将苏联三代领导人时期的政客们都看成是糊涂蛋的弱智传言。
再从人之常情来判断,赫鲁晓夫只有列昂尼德一个儿子吗?当然不是,他的后人很多,儿女成群,而在这其中,身为长子的列昂尼德,却是他第一个妻子所生。作为赫鲁晓夫这样的政客,他的亲情观需要有多么厚重,才会为了一个前妻所生的儿子,将自己的政治前途甚至是一家人的身家性命都搭进去?
流言终归是充满纰漏的,只要理智的分析一下,不难窥破,但问题在于,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即便是漏洞百出的流言,也会产生巨大的杀伤力。
赫鲁晓夫希望鲍里斯到斯大林那里去,就是担心有人在事实澄清之前,跑到斯大林面前去胡说八道,尽管这种胡说八道的效果可能维持不了多久,事实会很快澄清,可只要斯大林的心里有那么几秒钟的时间,对赫鲁晓夫产生了恶感,其后果都是很严重的。
中国有三人成虎的典故,其出处为《战国策》,而在政治上,三人成虎的情况则要复杂的多,它又很多变体,也能产生很多不同的效果。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人说这条街上有老虎,听人的不一定信;回头又有人说,同一条街上有狼,听的人可能还是不会信;第三回又有人说,这条街上出现了蟒蛇。听的人或许还不会信,又或者通过亲自调查,听的人确信了这都是谣言,但这种不令人心安的谣言听多了,听的人可能就会尽量避免到那条街上去。
给一条街造谣言,显得很无聊,但若是把这条街换成一个人,比如说,换成现在的赫鲁晓夫,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没敢乘坐赫鲁晓夫的车直接到克里姆林宫,鲍里斯先回了自己的公寓,准备换辆车直接去红场。
站在公寓外的路边,看着赫鲁晓夫乘坐的吉普车在夜幕中迅速远去,鲍里斯心中暗自叹息,从此刻的赫鲁晓夫身上,他能感受到做一名政客的艰苦——承受着丧子之痛,却不能首先考虑安抚家人和舔舐伤口,还得最先考虑这件事可能给自己带来的政治影响,这样的生活难道不累吗?这样生活一辈子,难道不是更累吗?
不过,鲍里斯也很清楚,人生的选择在很多时候是只有一次的,他已经走上了这条路,那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了。激流勇进或是一泻千里,登上山顶或是坠崖身亡,整死对手或是被对手整死,这一路走过去,他就只能在这样的选择题前做出选择了。
好吧,那些事情想的有些远,鲍里斯觉得现在自己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去完成赫鲁晓夫交代的任务。
skbshge
第165章 情报()
自从战争爆发以来,准确的说,是自从鲍里斯进入克里姆林宫工作以来,他察觉到斯大林每天都睡得很晚,有时一两点钟去找他汇报工作,他都还呆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因此,鲍里斯倒是不担心现在赶去克里姆林宫,会打扰到斯大林的休息。
不过真正的问题在于,赶在这么晚的时候去见斯大林,自己应该找个什么理由呢?难道见了斯大林之后,就说我来看看你睡没睡?说实话,鲍里斯还真没那个胆子。
必须找一个合适且恰当的理由,或者说是借口,鲍里斯才能顺理成章的在这个时候赶过去,这对他来说是一个考验,当然,也可以看做是赫鲁晓夫对他的考验。
为了保证有的放矢,鲍里斯还专门回到公寓里,将最近一段时间各方面汇总来的最新情报和各战线情况信息取了过来,手掌厚的十四个档案袋,让阿尔谢尼搬到车上。随后,阿尔谢尼开车,鲍里斯坐在车里,一边赶路,一边借着车厢内的小灯翻看归档的情报目录,他需要从中找出一个比较重要的事由,拿出来应付今晚的差使。
可恼的是,最近一两个月,处在对峙战线上的苏德两方都陷入了沉寂,就连列宁格勒的战事都平息了,用个词来形容目前苏德双方的战况,那就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没有战争,鲍里斯这个作战部部长拿什么向斯大林汇报,还是在这么晚的时候?
两页信笺手写而成的目录表,鲍里斯来回翻了两遍,却始终未能找到值得拿出来当做重要事情汇报的信息。
这可真是有点令人发愁了!
车子在漫漫的黑夜中行进,几乎没察觉到时间的流逝,便到了红场。
自从莫斯科战役结束,到现在,红场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尽管已经是深夜11点钟了,可在红场东侧的街角处,依旧有人应在晃动,鲍里斯明白,那是夜晚便赶来配给站排队等候的市民。他们在等第二天配给站开门,然后在第一时间抢到限量供应的肉食。
脑子里灵光一闪,鲍里斯想到了一个虽然有些越权,但他这个作战部部长也可以拿来谈一谈的问题,那就是战事军事经济的调整问题。
一想到这个问题,鲍里斯的脑海里就闪现出上一周他才从国防委员会筹备部得到的资料,这份资料上提供的,是进入43年以来,苏联工农业各部门的生产、运输、储备数据。
有了这个想法,鲍里斯开始将这些数据在脑子里统合起来,同时,精心构思说辞——谈话也是一门艺术,怎么起领,怎么接题,怎么深入细化,这些东西都需要事先考虑好,若是没有之前的准备,总是容易犯一些错误的。
路程给鲍里斯预留的时间不错,只不过十多分钟的工夫,车子便停在了1号办公楼的楼下,下车的时候,鲍里斯朝二楼看了看,只看到整层楼所有的窗户都亮着灯,这也是斯大林的习惯之一,主要是为了安全考虑。
看到鲍里斯的车停在楼前,一名负责警卫的内卫军少尉迎上来,帮他把车门打开,顺便还敬了个礼。
鲍里斯朝少尉点点头,快步上楼,到了这里,随处都是眼线了,聪明的人最好还是做出一副急匆匆的样子来。
顺着楼梯上楼,鲍里斯刚走到楼梯转角,迎面就看到波斯克列贝舍夫正从走廊里急匆匆的走过来。
“鲍里斯·阿尔希波维奇同志,你来的正好,”看到鲍里斯,波斯克列贝舍夫急匆匆的脚步顿时停了下来,他面带喜色的说道,“我正要去给你打电话,斯大林同志要见你。”
“哦?”鲍里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看来自己之前准备的托词完全没用了。
“知道是什么事吗?”跟在波斯克列贝舍夫身后,鲍里斯迟疑了片刻,小声问道。
“……”波斯克列贝舍夫诧异的扭过头,看了他一眼。
作为斯大林最亲信的秘书,波斯克列贝舍夫是很懂的规矩的,他从不会向任何人透露斯大林的任何信息,当然,也从没人尝试着向他打听这些事情。说句实实在在的话,像鲍里斯今天这样向他打听消息的,迄今为止……还是首例。
“如果不方便说就算了,”鲍里斯笑了笑,紧赶两步,走到与波斯克列贝舍夫并肩的位置,说道。
迟疑了一下,波斯克列贝舍夫觉得今天的事并不重要,最终决定还是破一次例,给这个不懂规矩的年轻人透露点信息。
“西南方面军半个小时前送来紧急情报,得到了德军可能在库尔斯克发动攻势的具体时间表。”波斯克列贝舍夫放慢了脚步,小声说道。
“西南方面军?”鲍里斯扬扬眉毛,问道。
“据说是第46集团军一部的侦察连,在库皮扬斯克附近抓到了俘虏,”波斯克列贝舍夫说道,“这个情报是从俘虏口中得到的。”
“在库皮扬斯克做侦查?谁的命令?”鲍里斯皱着眉头,继续问道。
这回波斯克列贝舍夫没有回答,估计他也不知道其中的具体情况。
走廊并不是很长,留给鲍里斯两人交谈的时间也不多。
“咚咚!”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