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御侯门 >

第3章

御侯门-第3章

小说: 御侯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章 相请() 
窦成答应着,跟老苍头一起调转马车,朝城里走去。

    蒋诗韵当然不会在黑更半夜地去安国侯府,姑母不过是侯府的二夫人,她从未见过她一面,实在是不好带了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投奔过去。

    几个人还是找了家客栈先安顿下来。

    蒋家的门房听了半日,外头早就没了动静,想着这两车人定是走了,这才放心回屋里睡下。

    蒋诗韵要了三间客房,就带着慧儿和小坠子把王氏抬到了床上。

    按照那日在家时的法子给王氏神阙穴上塞了东西,过没多久,王氏就悠悠醒转过来。

    半天,她才有了些力气,拉着蒋诗韵的手笑道,“好孩子,娘这身子真是不争气,让你跟着日夜操劳。娘,心里真的过不去啊!”

    蒋诗韵只能好言相劝,心里却有些犯愁。

    今晚先将就一夜,等明儿再看了。

    虽然打着姑母的旗号不知道是否好使,但是她爹在信里说到她和安国侯府长房长孙定亲的事情应该不假,这里头姑母怕是操持了不少。

    大伯母这个节骨眼儿上定是不会让家丑外扬的,也许,这真的是大堂姐一个人的主意也说不定。

    第二日黎明,城东南八里坊的蒋家。

    蒋大姑娘蒋诗静穿戴整齐,同着妹妹蒋诗韵,带着两个丫头去正房给她母亲钱氏请安。

    钱氏这些日子许是操持家务有些疲乏,正披了一件外衣倚在床头上喝着银耳莲子羹。

    蒋诗静上前行过礼,一边殷勤地给钱氏拿捏着肩膀,一边把府里的事儿拣来说了,“娘,昨儿个半夜,门房来回说是门外二叔的家眷到了。”

    “这么快?”钱氏闻言一脸惊讶,“你把她们安置到哪儿了?”

    蒋诗韵羽睫轻覆,遮挡住了一双眼,“听门房说门外有两辆马车,还有两个赶车的男人,女儿想着二叔以前说过家中只有二婶带着堂妹,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话未说完,钱氏倏地扭头瞪着她,“这么说,你没让她们进门?”

    “黑更半夜的,有谁家这个时分赶着投亲?”蒋诗静有些委屈地嘟了嘟嘴,“父亲和二叔都不在家,我们又不认得她们,女儿不敢放人进来!”

    钱氏听了点点头,这样处置也不过分。

    就像女儿说的,哪有大晚上的跑人家投亲的?

    何况依照那个时辰推算,城门早就关上了,二叔一家非官非吏的,哪有那个本事进城?

    只是她还有些狐疑,就细细地问蒋诗静,“她们就那么走了?没说什么?”

    “听门房今早上回话,外头倒是有个年轻女子的声气儿说要到安国侯府找姑母去!”蒋诗静不明白钱氏是什么意思,一五一十地回道。

    “什么?当真这么说的?”钱氏一下子掀开身上的被子,就要下地,“快,找人到你姑母那儿去好生问问,人真要在那儿,我们就备车去接回来。”

    “娘,用得着这样大兴旗鼓的吗?”蒋二姑娘蒋诗语不满地嘟囔着,“她们想去姑母那儿住就让她们去就是了,一群乡下土包子,真要住在我们家,连带着我们姐妹名声也跟着不好了!”

    “你糊涂啊,”钱氏捶床大怒,“你姑母正撮合你堂姐和侯府的长房长孙,她这一奔了去,可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再说,万一被你姑母家的人知晓我们把人赶了出去,我们家的脸面往哪儿放?”

    听了钱氏的这一番话,蒋诗静也知道事不宜迟,得赶紧做一番姿态把事情圆回来才是。

    她今年已经十六,二妹十四,两个人都到了说亲的年纪,如今再不好好巴结姑母,她们哪里还有这样的机会?

    就该把堂妹拦在她们家里不让走才是!

    她急急地吩咐人赶紧到安国侯府悄没声地打听打听,看看昨夜里是否有人投宿。也不敢让她姑母知道,省得落个苛待堂妹的名声。

    去的人小半个时辰之后就回来了,却说侯府并没有二婶一家。

    蒋诗静不由纳闷了,她们在京中也就姑母和他们一家亲眷了,从他们这儿走的,不去姑母家,会到哪儿去?

    她一时没了主意,忙忙地去找钱氏。

    钱氏听了之后面上就有了笑容,“幸好咱们没有让人冒失地去问你姑母,既然没去最好!”

    沉吟片刻,她又道,“昨夜里不去保不住今儿去。这样,你赶紧让下人们到京中各个客栈打听去,看看住在哪家客栈里?”

    蒋诗静有些为难,“京中大小客栈那么多,该问到何时?万一,她们走了呢?”

    钱氏却摇头,“她们乡下出来的,定不舍得住那些大客栈的,你就差人专门打听那些小客栈去!”

    生姜到底老的辣!

    蒋诗静暗地里赞了一声,转身就吩咐人去了。

    到了后半晌儿,好容易打听着城中一家悦来客栈昨夜里酉末时分去了两辆马车,倒是能对得上时辰。

    蒋诗静放了心,既然人在那儿就跑不了了。她早料到了这一步,派了两个下人守在那儿了,一有风吹草动就赶紧来禀报。

    自己却带着人径自找钱氏讨主意去了。

    钱氏坐在内室的临窗大炕上,眸中自信满满,“既然昨夜里是你着人赶的,今儿还由你去把人带回来。我倒是不好出面!”

    蒋诗静明白她的意思。

    她在二婶面前是个孩子,犯什么错二婶都不能和她计较,她娘出面那就不同了。

    虽然心里很不乐意,但是她也是跟在钱氏身边管家一年了,还是有几分手段的,闻听忙起身,“娘说的是,女儿这就过去,务必要把二婶她们带回来。”

    见钱氏无话,她忽然又笑起来,“她们一帮乡巴佬,怕是盼着住在我们家的,想来只要我去,人就能过来了。”

    钱氏也觉得没什么问题,由着女儿带了人车出去了。

    可一等不来二等不来,直到天快要掌灯了,也不见大女儿带着人回来。

第六章 故意() 
钱氏这才着急起来,叫了丫头伺候梳洗穿戴了,坐了车就出了门。

    悦来客栈客房里。

    蒋诗静一脸怒容地站在门口,带来的下人都站在过道里,连靠近都不敢靠近。

    她本想着二婶和堂妹两个都是乡下出来,没见过世面的。虽然昨儿夜里她没让她们进门,但是今天她亲自带了车来接她们,给足了面子里子,她们总该欢天喜地的才是!

    只是事情远远出乎意料,她兴兴头头地过来,报上名号,却不防从客房里走出个小丫头,伶牙俐齿地告诉她,“我们家姑娘说了,不认识什么少詹事府的人!”

    她当时就傻眼了。

    昨儿夜里她们不眼巴巴地等在她家门口的吗?怎么这会子又装作不认识了?

    要不是害怕她们当真收拾了东西去投奔安国侯府,她恨得就要甩了袖子走人。

    可是跟着钱氏管家一年,她也知道此刻不是乱发脾气的时候。她娘一旦遇到了什么棘手的事情,总是停下来静静地想一想再做决断。

    她立在门外静静地站了一会儿,心里已是有了主意。

    二婶和堂妹定是咽不下那口气,这是想找个台阶下呢。

    反正多说两句好话又不会少长了二两肉,要是想听好话,她肚里有的是。

    抿了抿唇,她轻言细语地和那小丫头笑道,“你去告诉二婶和妹妹,就说家母病了,近来我们家的家务都是我来料理。昨儿夜里父亲和二叔都不在家,家里就我们一些妇孺,实在是怕有什么坏人混进来。”

    蒋大姑娘面上笑着,眸中却一点儿笑意都没有。

    蒋诗韵隔着窗子悄悄打量她的神情,早就看得个一清二楚。

    这是来哄乡巴佬来了。

    蒋大姑娘打量几句话就能让她们上钩是不是?

    小坠子本就是替蒋诗韵出来传话的,蒋大姑娘说了一大通,她也就勉强记住个大概。

    走进屋里磕磕巴巴地学给蒋诗韵听了,蒋诗韵有些笑不可遏。

    其实她早就听见了,这会子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

    王氏躺在床上早醒了,当然也听见这些话,忍不住就要起身穿戴。

    “秀姑,还磨蹭什么?赶紧收拾了箱笼,跟着你大姐回去!”

    蒋诗韵却不听她的,笑了笑说道,“娘忘了昨儿晚上他们家怎么对待我们的了吗?我们就这么好性儿,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啊?”

    王氏又心疼起银子来,“我们这一大家子又是吃又是住的,京里的东西又贵,这一天一夜可不得好几两银子的开销?到了你大伯母家自然能省下些。”

    那是,到时候吃住都不用花银子,可不是省了好多?

    蒋诗韵不由轻笑,“娘,你知道为何大伯家不待见我们吗?”

    见王氏疑惑,她只得坐近了悄悄地和王氏解释着,“我们就这样一窝一拖地过去,大伯母指不定怎么想我们呢?娘更不能有这种想法,我们手里有银子,自然要堂堂正正地到人家做客去,怎能还有打秋风的心思?”

    王氏被她的话说得面色通红,有些不好意思地低声咕囔,“都是一家人,哪里分得那么清?”

    “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呢。”蒋诗韵毫不留情地打断王氏,“我们又不是落难了要去投靠大伯家,实在是我们初来乍到,先借地方歇歇脚罢了。将来爹爹也是要做官的,不见得就比大伯父差!”

    王氏这种人虽然为人也精明能干,到底是小户人家出身,心里总是有一种莫名的自卑,这个时候若是不矫正过来,将来定要被钱氏拿捏。

    “京里的房子贵,娘手头的这些银子哪里够用?”说来绕去,王氏还是惦记着自己的银子。

    蒋诗韵无奈地苦笑,却不妥协,“娘,就算是我们要去,也得是大伯母带着人过来相请。她让大堂姐过来,这不是轻视我们吗?”

    何况昨夜里,一副打发叫花子的口气,今儿若是不奉了母命,蒋大姑娘哪里肯来?

    她心里说不定都恨死她们了!

    “都是血亲,哪里说得上轻视不轻视的?”王氏有些不忍,低低地呵斥着蒋诗韵,“说不定你大伯母真的病了呢。”

    病了才怪!

    蒋诗韵暗嗤,大堂姐昨儿夜里还巴不得把她们轰走的样子,今儿来了一个大变脸,这让人敢相信吗?

    就算大伯母病了,家里这些事情,大伯母应该还是知道的吧?

    她若重视王氏母女,哪里会容得女儿做出这样的事情?恐怕早就交代门房一声了。

    她不信蒋德章没跟钱氏说过这些。

    这样的借口,鬼才相信!

    蒋诗韵不急不忙地起身,见慧儿开始收拾箱笼,气得上前就踢了箱笼一脚,不满地白了慧儿一眼,“谁让你收拾的?”

    慧儿脸上欢快的表情立时凝注,小声辩解着,“是,是太太的意思。”

    “太太的意思你贯穿地还不错啊?”蒋诗韵在慧儿身前饶了几圈,这丫头一副娇滴滴软绵绵的小样儿,她怎么看怎么不上眼,还不如小坠子看着实在呢。

    本就是大家子出身,想来为奴为婢的也不甘心。一路上慧儿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痒的,眸子里望向王氏还会时不时地露出不屑的神情,打量她是个死的啊?

    要是本本分分的她也不想为难,怕就怕这人有了攀高枝的心思止也止不住了。

    她蒋诗韵又不是瞎子聋子,哪只耳朵听见王氏吩咐慧儿收拾了?

    她不过是随口一说,又没有指名道姓的,慧儿这是自作主张了。

    见蒋诗韵板着脸一脸怒容地瞪着她,慧儿眨眨妩媚的大眼,泫然欲泣,“太太,奴婢……”

    “好了好了,怪她做什么,她不也是一片好心?”王氏有些不满女儿为何独独针对慧儿,撑起身子坐起来,“你还是想着怎么应付你大堂姐去吧。”

    蒋诗韵见王氏一门心思地护着慧儿,知道一时半刻也不能奈何了她,也就压下了怒火坐在椅子上吩咐小坠子几句,小坠子就轻笑着去了门口。

    蒋大姑娘站在门外等了足足一刻钟,还没见着蒋诗韵和王氏两个正角儿,心里那股子火气腾腾地直窜,恨不得撞了门进去一人给一个耳光。

    她打小儿就有见识,钱氏虽然是个庶女,但是颇有心机,在培养女儿上丝毫不差那些大家族的嫡女。

    自打女儿及笄,她就有意识地让她打理家务,教导一些勾心斗角的心计。

    蒋诗静上手也快,往往能举一反三,颇得钱氏欢心。

    饶是她如此有本事有手段,今儿来这一趟却被蒋诗韵给耍得团团转。

第七章 磋磨() 
蒋诗韵早就琢磨透了,昨儿夜里恨不得叫人把她们娘俩给轰走,今儿一大早又巴巴地赶过来接她们。

    若说这不是大伯母授意的,打死她都不信。

    只是大伯母为何又转了念头?

    既然不喜她们,那就装作不懂不认识不就得了?

    难道怕她爹知道怪罪大伯母?

    蒋诗韵觉得没这么玄乎,都说长嫂如母,钱氏只要把这事儿往下人身上一推,借蒋德章一个胆儿,他都不敢去质疑长嫂的。

    那也就只有一个可能了。

    她昨晚临走时撂下一句狠话,说是要到安国侯府投奔姑母去。

    这么说,蒋大姑娘和钱氏为了这句话而来的。

    也就是说,她们怕姑母知道她们被赶出来了。

    确切地说,她们应该是怕安国侯府知道了。

    钱氏她们为何不想让安国侯府知道这事儿?难道仅仅是因为她就要和安国侯府的长房长孙定亲了?

    蒋诗韵纤细白皙的手指轻轻地敲着一边的小几,若有所思。

    蒋大姑娘今儿一见也是个美人胚子啊,虽然没见着钱氏什么模样,但听王氏讲过,蒋家的人都甚是好看,那蒋二姑娘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大伯父是正四品的少詹事,妻族又是赫赫有名的钱塘望族,一门两个皇后,一个太子妃。

    虽然钱氏不过是个庶女,但是出身门第也不低啊。

    安国侯府若是有意想和蒋家结亲,也该是蒋大姑娘和蒋二姑娘才是啊?

    哪里轮得到她这个乡下丫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