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清明上河图密码(1-5册):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阴谋与杀局 >

第194章

清明上河图密码(1-5册):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阴谋与杀局-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雷珠娘虽然让栾老拐住到自己宅子里,但她自己都这么节省,自然不会在栾老拐身上花费多少。可今天曾小羊竟说栾老拐变得极阔绰,还请他到正店清风楼吃酒。汴京七十二家正店,颜圆只在每天经过时,闻过孙羊店里飘出的香气,哪里敢进去?

    难道是栾老拐住在雷家,偷偷寻见了雷老汉藏的那些钱?可前两天,颜圆还见到过栾老拐,他虽然换了身新衣裳,但瞧着也并没富到什么地步。难道是曾小羊在说谎?可他平白编这个谎做什么?

    颜圆想,我为这事花费了那么些气力,还发善心,没把雷珠娘和栾老拐设计谋害雷炮、曹厨子、王哈儿、付九四条性命的事说出去。栾老拐若真的找见了那些钱,无论如何,我也不能放过那老油棍。

    石守威决意从崔家客店店主娘子入手。他磨缠着那伙计贾小六,又套出了些内情。店主名叫崔三桥,他娘子名叫石瑞娘。两口儿是从河北逃荒来的。崔三桥原是黄河边一处乡里的二等富户,石瑞娘比丈夫小二十来岁。她原是个佃户家的女儿,她家佃的正是崔三桥家的田。崔三桥前妻病亡后,要续弦,石瑞娘的爹娘贪他家的田产,就把女儿嫁给了崔三桥。石瑞娘仗着年轻貌美,处处挟制崔三桥。有天下着大雨,她硬逼着丈夫一起进城,去买绸绢裁新衣裳。谁知道那天下午黄河决堤,田地尽都被淹没,人蓄家财也都被水冲走。只有他两口儿在城里,侥幸保住了性命,却也只剩了身上带出来的十两银子。

    崔三桥想起汴京城有个伯父,两口儿便靠着那十两银子,一路节省,来到京城。到了伯父家,伯父却抵死不认他这个侄儿。两口儿流落京城,只能替人帮工度日。崔三桥没啥气力,不会说话,又生了张塌眉塌眼的哭丧脸儿,哪里都不愿要他。好不容易找着家棺材店,倒是用不到笑脸,便让他在店里看门守夜,做些杂活儿。

    石瑞娘则去人户里做仆妇。她当了两年富户的娇妻,再受不得劳苦。到了人户家里,便用自己姿色勾引主人,希图些钱财。主家娘子一旦察觉,自然容不得,立即撵她出去。哪家都做不久,连牙人都不敢再替她作保。过了几年,不知她如何攀附团拢到一个财主,竟让那人出钱给她典买了这家客店,变作了店家娘子。

    石守威又反复缠着贾小六问那财主是谁,贾小六却始终说自己真的不知道,问到后来都快哭着要下跪了。石守威这才作罢,估计贾小六是真的不知。

    石守威躺在床上想,那财主恐怕正是陷害梁兴、藏尸抛尸的正主儿。他这么做,自然是和梁兴有仇。梁兴的仇人便是我的朋友,只有找见这人,才好相机行事。看来,只能从店家娘子石瑞娘下手。

    石瑞娘虽然已经是中年妇人,但瞧那涂涂抹抹、妖妖艳艳的装扮,自然是戒不掉那风流瘾儿。她那丈夫年事已高,又一副哭丧相,哪里能遂得了她的意?昨天我嚷骂煮的面不好吃,其他人都没敢答言,她却笑着过来软软甜甜地赔不是,估计是瞧着我这堂堂样貌,动了情。

    石守威想到这里,心竟然猛撞撞地跳起来。不过,他随即为难起来,自己虽然生了一副豪雄相,但这些年只顾着在兄弟间闯出爽快威名,于女色上实在生疏。虽也不时被朋友们拉去妓馆,会过些营妓,但心里只想着如何在兄弟伙面前更显爽快,营妓劝酒,他从不推拒,也不懂得如何调笑,只知道放大声量哈哈大笑。每回都大笑着醉倒,其他兄弟如何玩乐,一概不知。而这个石瑞娘又是风流场上的老将军,不知道征战过多少男人?我哪里对付得了?

    他心里原本热烘烘的,这时,顿时冷却下来。沮丧了好一阵,他忽然想到一个人——邓紫玉。

    他曾和朋友去过几回剑舞坊,剑舞坊那时的头牌是“剑奴”邓红玉,名列汴京念奴十二娇,身价太高,他们见不起,便退而求其次,会过两次邓紫玉。邓紫玉话语锋利、任性挥洒,很有些豪侠气。石守威很是赞赏,但在邓紫玉面前,他不知为何,始终有些畏怯,不但多年练就的爽快气立刻萎了三分,连酒量、笑声也比常日减了不少。让他意外的是,邓紫玉对别人肆意笑骂,对他却格外留情。有回更说要拜他为师,学习刀法。他忙一口应承,两人随即定下日子。

    到了那天,他早早赶到剑舞坊,邓紫玉欢欢喜喜把他迎到后院,恭恭敬敬奉茶,真的拜起师来,弄得他手足无措,脸都涨红,接过来猛咂了一口茶,响声大得像放屁。这更让他窘到极点,邓紫玉却呵呵笑起来。随即让丫头取过自己的刀让石守威相看。石守威接过一看,是西夏冷锻的月牙弯刀,刀柄上镶着几颗紫水晶,刀锋寒光流动,刀体轻巧灵便,是一把上品好刀。他这才忘了羞窘,连声赞叹。邓紫玉听了,也大为得意,便要他立即教刀法。

    他便认认真真从身姿、步法教起。可这武艺,起步最苦最闷,才学了不到半个时辰,邓紫玉就嚷起累来,说要歇两天。他大为扫兴,却一个字不敢多说,只连声说“好”。

    之后邓紫玉再没请他去教过刀法,他等了一阵,虽有些失望,却也渐渐就忘了,继续去兄弟间树他的爽快威名。这时想起来,自成年以后,邓紫玉是他唯一一个如此接近过的女子,邓紫玉又是风月场中的女豪侠,于男女之事自然精通。我与她虽只有小半天,却毕竟有过师徒名分。眼下这事我毫无知识,厚着面皮去向她请教一二,便应该足够应付那个店家娘子了。

    他立即起身,离开崔家客店,赶往剑舞坊。穿出客店院子,经过前面酒店时,扭头一看,那个店家娘子石瑞娘坐在里面,正直直瞅着他,那对细长眼中似乎透着些迷离色诱之意。他不禁打了个寒战。

    游大奇躺在那船篷里,那个船主娘子桑五娘慢慢跟他说着话。“我不死了,你也莫要再寻短见。我似乎有些明白了,上天给咱们一条性命,就好比白得了一笔钱财。既然得了,就该好好花用,不该这么白白丢进沟里。和钱财比起来,命自然要贵得多,与其丢掉,不如做些积公德的事。我就用我这条命,继续寻我的儿子,不管寻不寻得到,都算是没白做一场母子。你呢,就安心养你的伤。我给你涂的药,是个道士传的生肌消疤的偏方,里头有水蛭、桃仁、红花、伸筋草。水蛭这季节出来的不多,不好寻。不过你算福气好,我儿子去年大约也是这个季节跌破了脸,到处寻死了才捉到几只。到夏天,我狠捉了一些,晒干留着防备呢。至于其他的,你就莫操心了,你在我这里,就当替我看船,抵你的药钱和饭食钱——哦!药滚沸了!”

    桑五娘急忙钻出船篷,在船尾忙活了一阵,端着个碗,又小心钻了进来。“这是给你熬的药汤,道士那方子,外敷、内服才是一服整药,你坐起来,趁热把它喝掉。算了,你脸上的药泥不能乱动,我扶着你。”桑五娘将碗搁到旁边小木桌上,小心扶起游大奇的头,用左胳膊弯稳稳托着,这才伸出右手端过药碗,吹了吹,才伸到游大奇嘴边。游大奇自从十七八岁离了家,跟着一班游手,开始在杭州厮混以来,到处遇见的,不是奸,就是狠,哪里被人这么善待过?他的心肠原已一片冰凉,这时却涌起一阵阵暖,眼睛一热,险些涌出泪来。他忙尽力忍住,微微张开了嘴。桑五娘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喂他,那药汤极苦,还散着一股腥臭。可他却毫不觉得,竟隐隐尝出一丝甜来。

    蒋冲略略能动弹一些了,但只要那个年轻仆人凌小七在,他一丝都不敢动。凌小七或许已经认出了他就是上回来念经超度的僧人。若真是这样,他们为何要救我?还这般悉心照料我?这其间难道有什么险恶用心?他越想越怕,但瞧着凌小七那耐心淳朴样儿,又根本看不出他会藏着歹毒。他焦了许久,忽然想到,又不是我寻上门要来他家念假经,是老何在半路追到我,请我替他家大官人超度。我念假经,他们应该并没有察觉。我离开时,他们还送了银两。这回被他家狗咬伤,更是意外。他们就算认出我就是那念经的和尚,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碍。至于我谎称是烂柯寺僧人,也并不算全然说谎,他们若去打问,我也的确在那里寄住。

    要担心的只有两件事:一是那张写了“救我”的字条,不过当时应该没有人察觉,否则他们不会轻易让我离开;另一件才真正该担心,龙津桥下那两个贼军汉,他们认出了我。他们若真是和楚家人一伙儿,我又正落到楚家动弹不得,那我只有任他们处置了。不过,看起来,至少眼下那两个贼军汉并不知道我在这里,否则楚家人哪里会这么善待我?也或者,两个贼军汉和楚家并不是一伙儿。这样就更不必担心了。

    细细想了一通后,他才终于心安了一些。这时,那个凌小七端了一碗肉粥进来,放到桌上。又小心扶起他的头,用枕头垫高了些,而后端过碗,用汤匙舀了一些,笑着送到他嘴边:“看你的身量体格,只吃些粥,怕是不济事。可你的嘴又不能大动,只能先将就两天。等嘴能动了,就给你干饭吃。”

    “多谢!”蒋冲费力说出这两个字。“你能出声了?”

    “我是那僧人。”蒋冲想,与其让他疑心,不如自己说明。“哦?”凌小七一愣,随即笑起来,“果然被我猜中了。你真是烂柯寺的僧人?”

    “只寄挂了两天,熬不住,只得还俗了。”“难怪。也是,佛门那清苦,有几个能熬得住?我跟烂柯寺的弈心小和尚说过两回话,他都熬得有些疯癫了,张嘴就是诗啊文的,再熬下去,不知他会说出些什么古怪来。你替我家大官人念经超度,如今又被我家狗咬,这难道是佛门说的有缘?只是这缘分也太恶了些。果然是信不得。”

    蒋冲一直盯着凌小七,见他听自己说出来后,神色如常,话语轻松,又放了一些心。

第174章 脚趾 病容(。com) 
仁者,爱人悯物知勤劳也。

    ——《武经总要》

    洪山来到开封府大狱,看着高大门墙,他不禁有些胆寒。虽然一样是青砖墙,牢狱墙面的每条砖缝都似乎渗出冷森森的逼人寒气,这寒气比百万刀兵战阵都更摄人心魄。洪山虽从未上过战场,但身为禁军,时常忍不住会偷想,自己若真的上了战场会如何?他自小就不善与人争斗,一想便会怕。但这怕与望着牢狱的怕全然不同。敌军若真的掩杀过来,再怕,也能挥刀举枪拼杀一场。而这牢狱,一旦将你囚禁,便没了丝毫抵抗之力。

    多年故友程得助便囚禁在这牢狱之中,而且难逃一死。洪山不禁想起十年前,初入禁军时,他们这些新兵头一回在校场上列队,他们这一都的都头拿着本花名册,一个个呼名认人。那都头不知是哪里人,将程得助的姓读成了平声,听着像是“撑得住”,连都头在内,大伙儿全都笑了起来。从此,程得助便得了个绰号叫“撑得住”。程得助虽不善言语,却为人随和,听了也只笑一笑。这些年来,他遇事从来都尽力忍,尽力自家化解,的确一直都能撑得住。包括洪山和十七娘的事,他竟也咬牙撑住了。

    洪山和十七娘在茶肆有了那事之后几天,程得助到广武营来探望洪山,洪山见他仍是那般诚朴笑着,看来毫不知情,心里才大大松了口气。两人在营外小酒肆里吃酒谈天,程得助照旧话不多,偶尔还会走神叹气。洪山又慌起来,忙问缘由。程得助苦笑一下,说只是在营里遇了些不顺心。洪山心又才放下来。他知道军营之中,将校节级仗势压人、兵卒之间恃强凌弱的事太多,程得助又一向都随和退让,自然被那些人视为懦弱可欺。他忙寻了些话,开解了一番。程得助只是照旧点着头,没再说什么。多年来,两人都是如此,洪山便没有在意。吃过酒,程得助临走时,竟说了句:“多谢大哥。”随即笑了笑,便转身走了。那笑容虽诚朴依旧,却含着些苦涩。洪山顿时愣住,心里纳闷不已,却不好追上去问。

    过了几天,有个小厮到营里来找见他,给他捎带了一句话:“针眼巷口茶肆的刘婆请您去说句话。”他听了又是一场纳闷,问那小厮,小厮也不知道。他猜测良久,也猜不出那刘婆为何要寻他,难道是和十七娘有关?

    那天见过程得助后,他发誓自诫,再不许想十七娘。那几天,好不容易才把心思强抑住一些,这时像是按在水底的葫芦,微一松手,便又浮了上来。这一冒头,想再按下去,则千难万难。他犹豫再三,终于还是忍不住去了针眼巷。

    到了刘婆茶肆的街对面,他顿时停住脚,不敢再靠近一步,眼睛却直直望向里面,急急寻找十七娘。茶肆里有几个客人,并不见十七娘。他又望向后边那间小屋,一看到那低矮昏暗的门洞,心又猛跳起来。既盼着十七娘能从里面走出来,又生怕她出来看见自己。他正在忐忑,一个身影从那门里走了出来,他的心顿时急剧狂跳。然而,不是十七娘,是那个刘婆。

    刘婆一眼就瞧见了他,顿时迈着碎步颠颠朝他走过来。他想逃开,可双腿被胶住了一般。眼看着刘婆过了街,走到自己面前。

    “你和十七娘的事,那天我就立即察觉了。”刘婆压低声音,盯着他说。他的脸顿时涨红,从没这么慌窘过。

    “这里不好说话,咱们到桥边去。”他不知道刘婆要做什么,心里万千兵马交战一般,却仍跟着刘婆走到了桥边,腿都有些抖。

    刘婆仍盯着他,神色有些古怪难测。虽然左近无人,她仍压低着声音:“十七娘的丈夫也知道了。”

    洪山听了,几乎连头皮惊飞。

    “是十七娘跟他说的。你那天逃走后,我气得站都站不稳,抓起扫帚就要把十七娘撵走,并要告诉她公婆去。我家里容得下贼,藏得了匪,单单不许有这些脏云臭雨、败坏门风的污秽事儿。十七娘却哭着跟我说了她家的事,我听了,这心才不由得软了。你知不知道那事?”

    洪山早已心昏神乱,只茫然摇了摇头。刘婆把声音压得更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