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果-第6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S:nbsp;感谢“Aionyoto”的打赏
:
第九百七十一章 天下支一网,诸贤隔世传()
“这是什么?”
从辐射过来的红光中,崔素井感到博大气息,将自己的意识体照得暖洋洋的,更生出玄妙之感,宛如红日初升,忍不住就朝虹光来处走去。
越是走,越是感到思路在恍惚与清醒间徘徊,种种景象在心里不住的交替,仿佛经历了许多,却有没有具体记忆。
崔素井却不知道,自己这是感受到了东华文与血狱文结合时的余波。
这种余波,是两座相对独立的文,在同一个意识的操控下,调整自身频率、结构,以方便融合,是文转变、变化时自然发出来的,携带有诸多信息。
余波,其实就是信息风暴
不过,信息风暴的冲击狂暴、霸道至极,一般人的意识根本承受不了,直面风暴,就好似孱弱之人站在狂风中一样,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吹得东倒西歪,严重的甚至会被吹得意识四散
不过,文自有规则,身处其中的意识体只要遵守规则,就受文保护,能从中得到护持,崔素井这样的凡人,在面对信息风暴的时候,并没有受到重创,反而被余波扩展了脑域。
这种扩展,不是学识增加多少,也不涉及具体的学问,等于是开发潜力,增加天赋,成效要待其人意识回归现世,才会显露出来。
后话且住,却说崔生迷迷糊糊间,沐浴余波,朝红光行走,倒也谨守一念,未将最近积累的文思、学识消耗,就这么一路前行。
周围景致慢慢变化,开始的时候是蒙蒙水雾,就像是大雾天走在乡间小路上,但走着走着,雾气缓缓散去,四周的景象也就分明起来。
这里。竟是一片风景秀丽的竹林。
满眼的翠绿,让崔素井一下子清醒过来,他游目四望,满眼的竹子的勃勃生机几乎满溢而出,仿佛实物,但事到如今,崔生又怎会不知。这文中的一切,其实都是虚幻精神凝结。
“从前所见。都是水雾之流,为何这里会有不同?”
这样想着,崔素井继续迈步,走入竹林,沿途在一根竹子上轻抚一下,从里面捕捉到阵阵文思,赫然是依循着某种道理、学说。
“嗯?这是……”
“来了?”
这时,林子深处传出一个声音,将崔素井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去。他便循声看去,在那林子深处,看到了一座小亭,亭子里坐着一名抚琴老人,这人衣着简朴,但精神矍铄,一双明亮的眸子看了过来。让崔素井生出无形压力,但心绪却越发清明、通透。
老人抬手指着身前一张座椅,说道:“来了就坐,你是第一个过来的人,但是否与老夫有师徒之缘,还要看接下来的事。若能领会老夫所学,才算的说,不过老夫死去许久,很长时间没有授徒了,还要适应一下。”
“师徒?死去许久?”崔素井眉头一皱,心中疑窦丛生,但没有抗拒。默默走了过去,他却不知道,自己这次遇上了多大的机缘。
师从大儒,在大瑞不是轻易就能碰上的,能如愿者,往往要经历重重考验,本身也有深厚的底蕴和积累,否则终究难以达成。
但眼下,随着血狱文与东华文相连,文蜕变,被困血狱的诸多大儒,能直接将意识投影过来
几千年的积累、几个星域的大儒、宗师集合在一起,人数众多,零头都要比东华在世大儒的数量多上许多,更不要说,血狱大儒来自星空各处的部洲,所在人道都不相同,论及广度和侧重,与东华也有不同。
这不是说东华大儒、宗师不如血狱大儒们,而是受地域和环境的限制,在东华成长起来的大儒、宗师,必受东华学术氛围的影响,肯定就有倾向,但其他部洲则有不同。
部洲之内的大概氛围多数接近,可部洲和部洲之间比起来,就有差异。
想要跨越部洲论道,在从前的话,只能靠士林等精神世界,门槛极高,可文的诞生,无疑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
即便如此,能得大儒讲学,依旧不易,也不是随便什么人入了文,就能碰上,里面还涉及邱言的布置——
就在崔素井坐于亭中,聆听老人教诲时,他现世的肉身也发生细微变化,那脑海深处,一点猩红光芒闪烁、扎根,随后整个肉身散发微弱波动,朝四方辐射,他的人似乎变成了一个支点,使得在闽地并不稳定、踏实的文,有了稳固迹象。
这个过程缓慢,但坚定。
与崔素井一样,念寄文,肉身生出微变的人,在闽地还有不少,但总数不多,至于闽地往西的岭南中央,就更加稀少了。
相反,从闽地往北,在江南道则有不少,好似一根根支点,使得文在江南道迅速稳固,并缓缓扩散,呈现重重文思。
至于江南道往北的北方,以及江南道往西的横断蜀地,文早就敦实,这时显现的一个个红点也颇为密集。
不过,若将红点全部算起来,放到整个天下来看,人数就太少了,几乎每百万个人里面,才有一点。
实际上,这每一点所代表的,正是将意识寄托于文之人,但并非全部。
血狱文和东华文,在黑煞半身的操控下,以超越常人理解的方式,跨越星空相连,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内部堪称风平浪静,能将意识寄托到文的人,并未因此受到排斥,还是能够遨游其中。
不过,在这些人里,有些对知行之道更有研究,对文也更为认同——对文的认同,从他们与文交换的知识、看法中,就能分析出来。
这些认同文之人,如崔素井等,在文的变迁中被邱言挑选出来,承担起了特殊的任务。
“有不少人,已经透过文,将意识投影过去,并从你挑选的人中,择取相应之人,传授各自所学。”
两交界之处,复合意志凝结出形体,他乃众多大儒、宗师意识集合,自是能够看出,这两的结合,是靠着一股黑煞联系,黑煞好像一个纽带,将两张大给系在一起,中意识想要在两张中穿梭,就必须要经过这个枢纽,隐隐受到制约。
不过,复合意志也不说破,他知道邱言建立文,不可能没有自己的考量,略做手段无可厚非,只要不突破诸多大儒、宗师的底线,就暂时不必担忧。
而在这复合意志的对面,正立着一道身躯,赫然是黑煞半身,他点头说道:“这些人,日后会成为东华文的节点,在短时间内,构建起完整的文形态,这也算是取巧之道,但他们助了邱某,邱某当然要有回报。”
这道半身,之前为将两相合,离开了血狱文的边缘,步入无人之处,就是为了防止合并时的余波波及文,现在两基本融合,没了顾忌,便重入中,主持起血狱文与东华文联合中的些许事宜。
这时,复合意志又道:“不过,你在东华部洲正在布局,似乎是要传播知行之道么,若是让我等把自家传承传播出去,岂非是夺了你的学派气运?”
邱言摇了摇头道:“知行之道,本不是狭隘的道理,未必要局限于一家一派或者一座院,再者说来,一座部洲,就算全数归于一个学派,放到整个星空中也算不了什么,知行之道只要正常传播,足够流传后世,就可维持学派不灭,就算更进几步,和其他学派争来夺去,终究是在一个规则内行动,万一规则变化,就是做了无用功。”
复合意志的身影微微一顿,深深的看了邱言一眼,说道:“看来,你真的所图不小。”
“这也是我最近才看透的事。”
说话间,邱言微微眯眼,察觉到两股气运,从两个方向汇聚过来,正是融合两后所得气运,这些气运,尽数被黑煞半身融合,支持着那根毫毛扩展。
之前的拦路气运,已被邱言所操控的气运渗透,再也无法阻挡,使得毫毛触角离劫煞核心又近了一步,获得更多的权柄,半身威能随之提升许多。
“文要面临新的威胁,半身的提升刻不容缓,不过,这具半身不是靠修行、闭关就能提升的,关键还在聚集各方气运,不断打破阻碍,尽快接近核心,毫毛牵引的意识距离核心越近,半身的神通就越强”
边上,复合意志发现了邱言的气势变化,但不及细查,就被另外的一连串变故,将注意力给拉了过去。
“哦?有人注意到两相合的变化了,应该是东华大儒、宗师,他们正在试图抢夺局部为文,寻找两相连的纽带。”
说着说着,复合意志眯起眼睛:“也好,正好让我会一会东华的大儒和宗师们。”
“东华大儒、宗师与其他部洲的人道贤人论道,这个机会千载难逢,不过,不该这般混乱,邱某正好借机整风,为诸位搭建合适高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S:nbsp;感谢“神守坤宫”的打赏
感谢“orisun”、“阿坝德”、“昆仑九天”、“啖蓝”投出的月票
:
第九百七十二章 百家学()
同一时刻,同一文,正有诸多事情发生着。
“后生,你说邱言是你岳丈?但据我所知,他并没有女儿。”在东华文一处,东都九渊院的周东义,正看着一名青年生说着话,脸上带着笑容。
生就道:“不敢欺瞒大贤,在下娘子虽非邱公亲生,但能够降世,实是赖邱公所赐,以父礼事之,故在下称为岳丈。”
“算了,这些事我没心思去管,不过,你身为东华儒生,岂能去拜异洲别学?更何况,此人所学本非正道……”周东义说着摇了摇头,将目光投向前方。
这里虽也是文一处,但风景与崔素井所在不同,乃是连绵深山,深处一座石台上盘坐一人,身上有阴阳气息流转。
这人看上去年岁不大,约莫三十多岁,但听了周东义之语,开口出声,声音却格外苍老:“兄台此言何意?我阴阳家,也是传承自上古,为人道正统,在下出身的太初部洲,更是由阴阳家演化出人道王朝,阴阳流转,世事清明,如何不是正道?”
周东义听了,笑道:“我也不说破你,但东华洲也有阴阳道传承,却限于自身着眼,早已沦为修士之流,只会微末小术,不修德行,自以为掌握天下大势变迁,居于幕后,挑拨各方,以为得计,说什么阴阳相交、五行始终,可惜都是心术之法,玩弄手腕,与人道又有何益?”
说着说着,他停下话头,转头去看那生,问道:“后生,听了这些,你还要与这人问道为学?”
生露出迟疑之色,想了想才道:“两位都是大贤,晚生入这文,实是为拙荆所迫。为能再见邱公一面,但入了后,才知天下广博、学海无涯,方才一步步探索,但凡学识,莫不一观,渐生欢快。但有所学,回去便以之下酒。别有滋味。”
周东义奇道:“哦?不知你学的,是哪家之学?竟是这般投入?”
生回道:“也不管是哪一家,但凡是我不知,而后知之,便令心中欢快。”
“这样可不成,”周东义摇摇头,惋惜道,“你这是不求甚解,各家学说看似相似。但所求不同,所得结果各异,这边看一点,那边学一块,东鳞西爪不成体系不说,也不能成就自身文心,甚至会扰乱自己的道路。最终庸庸碌碌,泯然众人,我观你之文思,晶莹剔透,当有七窍心,是个读种子。若这般糟蹋自己,未免太过可惜。”
生则摇头道:“晚生早已无心科举,自是不用顾虑许多,能以文思下酒,娇妻相伴,采菊东篱,悠然山水。此生足矣,便是文心驳杂那也无妨。”
“倒是无欲则刚,”周东义这才仔细打量起生,露出感兴趣的模样,又问,“对了,还未知晓你的名姓,不妨说出来。”
生听了,赶紧行礼,连称不敢,接着才道:“晚生姓游,单名一个醉字。”
“游醉,”周东义点点头,然后笑道,“不错,我很中意你,不知你在现世中,身居何方?可有意来九渊院为学?你这心思,做个杂学之家绰绰有余,若入得我门下,我也不逼迫于你,依旧让你随性为学,你看如何?”
他这就是出言招揽了,以周东义的身份,由他所请之生,多数要为亲传弟子,地位非同一般,这士林的儒生学子们,几乎没有人能够拒绝,或者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不过,游醉却摇摇头道:“晚生念入士林,身坐桌前,我家娘子尚且要每日等待,将那饭菜酒水备好,待我归去一同用食,这般日子怡然自得,实在没有远行的打算,贤人的美意,晚生只有心领了。”
周东义眉头微皱,说道:“你这有玩物丧志之嫌了,但人各有志,本不该多言,但还是要奉劝一句,莫要因儿女情长,而蹉跎光阴,年轻时多学一些,年老时再享太平盛世,更为妥帖。”
“是要多学的,”游醉点点头道,“从前还有疑虑,但现在有这文在,足不出户,便可求知,若是两位有心,亦可在此传学,岂不美哉?”
“在此传学?”听得此言,周东义冷笑一声,“如此看来,你没有看穿所谓文的虚实,此看似精妙,但内里花招不小,只是在我眼中,却是隐藏不了……”
言落,他心底文思涌动,凝结出两道圣贤精神,更唤起外界秩序汇聚一身,抬手一抓,那手探入四周,令周遭的景象如画纸般波动形成涟漪
“所谓人文之,其实流于表面,只要一扯,就会露出真实面貌,这点,我的那些弟子都已知晓,也绝了他们在文中寻找真知的妄想……”
与此同时,在广大文之中,也有其他部位泛起涟漪,如庞楚、许世、赵秉承等大儒位列各处,都在做着相似举动,他们无一例外的,都遇上了一道从血狱文投影而来的大儒、宗师。
以他们的学问水平,连士林都可步入,自是不难进入文,但碰上这样的投影,却堪称意外,要知道,在这从前,他们在文中可以说是来去自如,那文中的不少学识,都被他们强行掠夺,根本不去付出代价,但这样的局面,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