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朝演义-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御医还未离去,听到夏正平这么一说,他便是道:“不用看脉象了,看看侧妃南山夫人的脸色就知道了,她也是一个双身子!”
“真的?”
夏正平兴奋的有些不敢相信。
“您老会有这么好的医术?”
“我这医术算啥,我的师弟,他的医术才是神了!”
第154章 双喜临门()
夏正平闻言,却是一愣,他已经将刚刚御医所说,关于南山客和许千言情况的话,抛却到了脑后,而是注意到了他的师弟。
“御医大人,您的师弟,现在在哪里?”
夏正平很想去了解御医的师弟,听御医所言,他的这位师弟,医术可以说是出神入化,连御医自己都无法和师弟相比。
如此看来,御医的师弟,说不定是个人才呢。如果将其收入到自己的麾下,那么在这之后,行军打仗的话,缺医少药的条件,也许会得到改善。
当初陈庆之如何残废的,夏正平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正因为治疗陈庆之的军医水平不高,且又是缺乏草药,而导致了陈庆之留下了残疾,从此再也不能够随同夏正平四方征战了。直至得到现在的御医,御医见过陈庆之之后,便是坦言,如果当时有足够多的药品,陈庆之也不至于残废。
正是抱着对于国舅陈庆之的惭愧,夏正平才会认为御医的师弟,对于自己,有着极大的助力。至少在将来是这样子的。
“王上,我师弟现在应该在吴越之地,民间行医呢!”御医写好安胎的方子后,交给了夏正平身旁的黄安,黄安便是走开了,前往其余地方抓药了。
夏正平听得明白,御医的师弟在吴越之地,也就是楚王封地——吴州和越州,靠近海边。自己乘船从济州前往巴州的时候,还路过这两个州府。
“不知御医师弟姓名?”夏正平问道,“改日之后,我将会去拜访楚王,寻找一些人才,以助我大汉崛起。既然是前往楚王封地,那自然是要去吴州越州等地,不妨顺路去拜访一下您的师弟,这也是极好的一件事情!”
御医点了点头,拱了拱手道:“诚然如此,那我便是谢谢主公王上了,这是我师弟的幸运啊!师弟姓刘名病已!“
“这我便是知道了,回头去往楚州的时候,必定会前往吴州或者是越州,打探一番您的这位师弟刘病已的!”夏正平点了点头,蓦地看见床上许千言幽怨的眼神,便是改口,“既然如此,先到这里吧,回头我再去找您,详细了解一下您的师弟!”
御医见着夏正平的神色古怪,又是见到了床上的许千言,以及南山客同样古怪的神色,方才明白自己有点不合适呆在寝宫,当下他拱手作揖道:‘王上暂且要多多爱护两位娘娘啊,都是双身子的人,房事不可过多啊!下官告辞!“
这一番话,直说的夏正平、南山客与许千言三人面色羞红,竟是不知该说些什么,一时间你看看你,我看看我好不尴尬。
最终,还是南山客打破了这一寂静的场景:“王上,您也是听说了,如今我也身怀龙种了!”她一边说着,一边朝着自己微微隆起的小腹摸着,一脸的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夏正平咳嗽了一声,又是看了看许千言,再看看南山客,他同样是心中充斥着幸福。两个妃子同时有了身孕,意味着自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这之后的压力,算得上是可想而知了。
当然,身为帝王的夏正平也是有着自己的苦恼,他有些愁眉苦脸的盯着南山客,道:“南山,刚刚你也听说了”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刚刚自己已经当着南山客的面,对许千言承诺了一些事情。或者说,的的确确已经答应了这样的事情,那就是许千言的孩子,如果是个男孩,必然会被立为王世子。
甚至可以这么说,不管许千言什么时候生下儿子,他的儿子始终是王世子的身份。这个和宗法制度没有任何的联系,只是夏正平答应过许千言的事情罢了。当初在雍州雍南郡,和雍王杀马盟誓,歃血为亲的时候,就将这一条写到了帛书之中,以此为凭据,夏正平也不得不这样子对待南山客。
实际上,夏正平若是狠得下心来,大可以不决定设立王世子的,而是在等到他们长大以后,进行一番考校,再决定也是不迟的。
南山客看出了夏正平的心思,又是看了看许千言哪一种幽怨的眼神,便是赶紧带着愧疚的神色说道:“南山客原本就不是什么高贵之人,出身乞丐。蒙王上看的起,方才留在了您的身边侍奉于您。仅此一点,我哪里敢奢望,王上能够将王世子的位置让给我的孩子呢?更何况,王上如果为了这一件事情,而毁了您和千言姐姐之间的感情,那我就成了罪人了!”
“如果真的是那样子的话,那么南山客我情愿头撞铁柱,身死寝宫之中,再也不愿意活在这世界上了!”
“当我落难之时,是主公给了我生命和生活,我感激主公还来不及呢!主公不必自责,到了我孩子出生的时候,主公能够赏赐给我一座庄园,一处田亩,让我与儿子安稳度日,便是比那王世子的位置,都好得多!”
南山客这一番话说的情真意切,她甚至是双膝跪下,两行清泪,竟是不由得流了下来,说话的声音,甚至是带着些许的哭腔。
夏正平显然是有一丝的感染,摸了摸南山客的额头,叹息了一声:“你能够理解就好!”
“好了,咱们不说这些了,今日双喜临门,着实让我有了个好心情!”夏正平不再去纠结这些事情,而是转移了话题,“说说看,你们想要怎样的庆祝?”
这是一件大喜之事,两位妃子,同时被诊断出怀有身孕,怎能不让夏正平欣喜?这就意味着,夏正平后继有人了。他相信,自己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自然能够守得住自己所创立的一些基业的。
这个世界的人们,普遍寿命都不是很长,就像自己的祖先那样,很少有活到六七十岁的样子。正常人四五十岁就入土为安的,多了去。夏正平虽然身为穿越之人,但是他的身体却是这个世界的。如此看来的话,夏正平也和普通人一样,有着正常的寿命。
将巴州发展起来,至少得二十年的时间,然后征讨天下,又是得十几年的时间。如此算下来,夏正平真正统一整个天下的话,岂不是得五六十岁了?那个时候,跟随在夏正平身边的谋士,也早已是死的死,亡得亡。
六十多岁,算得上是这个世界上比较长寿的存在。若是不出所料,到了那个时候,夏正平也就走上了暮年。如果能够有结伴之人,那自然是极好的一件事情。当然,这个接班之人,必须是能够守得住自己创立下大汉神朝的基业的人。
基业四十年,几乎和太祖陛下创立大夏神朝一个时间。当年太祖陛下,创立大夏神朝,共计用去了四十一年的时间。四十一年时间里,他东征西讨,南伐北战,最终奠基了大夏神朝数百年的基业。太祖陛下离开人世的时候,也是六十多岁,他选定了自己的太子,太子果真不出他所料,守成有余,开拓发展,将整个大夏推向了巅峰时代。
创业的艰难,夏正平自然明白,他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会败坏自己的基业。三代以内,自然是这个要求。三代以外,谁知道后来会是怎样的呢?夏正平自然不敢多想,三代之后出现什么状况。他所能够做的,就是要教育得法,好好照顾自己的下一代,让它成为大汉合格的接班之人。
许千言听着夏正平的言语,望了望南山客,南山客便是点了点头,两人竟是异口同声的说道:“王上连日以来,只是操劳政事,却从未享受过与后宫妃子在一起的乐趣。今日不如放下政事,再也不要管其他事情,与南山妹妹和我一同前往田间地头,参观一下金秋的风景如何?”
二人说的情真意切,脸庞上也是显现的出幽怨神色。夏正平见此,倒是有些过意不去了。他自然明白,自己的这两位妃子,为什么面露幽怨神情。
大概是自成亲以来,自己每日沉迷于政事,而无暇顾及后宫。哪怕是吃饭的时间,夏正平都不曾和自己的两位妃子一同用餐。
想到这些,夏正平不由得一脸的愧疚,虽然他是一个好的帝王,但是他未必是一个好的丈夫。这是夏正平对自己的结论。想要做好的丈夫,谈何容易,更何况,大汉神朝的事情那么多,怎么可能让夏正平有时间,去做好丈夫这个职责呢?
“两位爱妃,这一切都是本王的过错,你们就不要埋怨了。”夏正平一脸的歉意,笑着说道,“大汉根基还不曾稳定,更何况,又有着诸多的改革事情,忙都忙不过来,两位爱妃,还请体谅一下本王啊!”
“至今天一日如何?”许千言自然明白,夏正平身为一名帝王,工作繁忙自然没的说,“王上,也该注意一下自己的休息时间吗!”
“大喜之事自然要庆祝。这样子吧,我把事情交代一下,今天下午就出发,前往郡城周边,逛一逛如何?”夏正平闻言,自然明白两人的幽怨,已经消了许多,“两位爱妃,你们这样子可好?莫要生气了!”
第155章 岁月如流水()
平静的日子,很容易就过去了。经历了科举的巴州,也是呈现出了人才爆发的样子,大多数隐藏在民间之中,并且超越士族之人的有才之人,走上了巴州官职体系内。
这是一个好现象,使得夏正平集中了民智,从而让巴州更好的发展。以集中的民智去治理整个巴州,自然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随着科举的结束,官员的任命也展开了,与此同时,普查巴州人口职业,也已经结束了。
夏正平根据职业之间的比例,划分了六种户籍,称之为六籍制度。最初这一种制度,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在这之后颁布的依照户籍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程度的征税,却引起了诸多人的议论。
六籍,士农工商杂兵,其中兵籍之人,免征税,家中有兵籍之人,一缕算作军户,被统一集中安排居住,进行三丁抽一的策略,集中屯田。虽然说兵籍是免于征税的,但是却要交粮食。也就是说,兵籍之人,以粮食冲抵税务。
当然,这一条不仅仅适用于兵籍之人,对于农籍的人来说,同样适用。农籍征税,采取一九征税,巴州郡城府衙,取其收入的一成,作为税收,其余交给农民处置。而农籍之人,可以用粮食进行冲抵税收,以免除其在财力上的不支。
接下来的,便是关于工籍和杂籍了。工籍和杂籍之中,人数最多。不过,夏正平采取的,却是二八征税,工籍、杂籍同样能够使用粮食,对赋税进行冲抵。
第三种,自然是轮到了士籍和商籍之人了,这两类户籍,征税的额度是最高的,达到了四六征税,最为关键的是,这两类户籍之中的人们,是无法用粮食,进行冲抵税务的。
虽然是这么规定的,但是在划分的时候,以主要职业为根据,这一点也是在后来公布出去的。
实际上,自对巴州之民进行职业普查的时候,就已经悄然进行户籍划分了,以至于公布出来的户籍归属,令许多人产生不满情绪。
这种不满情绪,自然是弥漫在商籍、士籍之人的中间,毕竟这两者户籍之人,征税的力度最大。
并不是夏正平重农抑商,而是夏正平要通过这种方法,控制巴州的税收局面,消除不同职业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这些人虽然表达不满,但也是无可奈何,毕竟夏正平已经命令一些军队,驻扎在距离郡城附近不远的地方。、如果那些人想要闹事的话,这些军队里面的人物,自然不可能手软的。若是手软的话,招来祸端,必然会导致夏正平勃然大怒的。
夏正平很欣慰,宣布这种制度建立起来,没有太大的反抗,这足以证明,巴州之民,是认可这个方案的。毕竟,在他们心中,士籍、商籍之人还是非常少的。甚至是可以这么说,出门一趟几乎难以见到这两类户籍之人的面目。
前者还能理解一些,毕竟前一阵子夏正平宣布废除了士族之人世代为官的消息后,大部分士族之家,已经无法维持下去,逐渐走向了平民化。至于商籍之人,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个农耕社会,商人只不过是临时性的。直到现在,夏正平和南蛮之间,签订了协议,开通镇南关为通商互市的地点,才导致了商人团体的出现。即便是因为如此,大街上还是难以见着商人。
这里的商人,自然指的是,专门从事商业的人们,而非大街上那些叫卖出售货物的。
行将年关,巴州似乎出现了一片大治的景象,百姓和睦,也没有什么大的灾害。夏正平在处理政务的同时,也会抽出自己多余的空闲时间,陪陪自己的爱妃。
自从那一次之后,夏正平也是觉得,自己太过于勤勉政事了,以至于自己无法尽到一个作为丈夫的职责。更何况,现在的南山客与许千言,已经是双身子的人了,哪怕夏正平身为帝王,也应该有着作为父亲的责任。
汉王七年四月,身为正妃娘娘的许千言,产下一子,夏正平取名字为夏封,立为王世子;同年同月,但在月底的时候,南山客也产下一子,夏正平取名字为夏禅。两者名字结合起来,喻意封禅。这个四月,可以说是双喜临门,夏正平有了两个儿子,后继有人了。
一年多来,天下的大势,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夏正平自然关注着这些事情。他的心中,终究是装着天下的,在他眼里,一切事情的起点,都是以天下为主要目的的。
就好比,夏正平在巴州进行各种旧制的改革,赢得了九成九的民心,这些事情,自然是冲着争夺天下而去的。只有掌握住了新的制度,让民众解放出来,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可利用价值,让巴州的民众,为他夏正平卖命。
民心就是兵源,就是源源不断的财富,就是争夺天下的资本,这是夏正平告诉自己的。
整个天下,虽然归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