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红楼长随 >

第195章

红楼长随-第195章

小说: 红楼长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想到这里丁贯九到嘴的话又被他强行咽了下去。不过他的这番动作还是落入了雍元帝的眼里,雍元帝随即说道:“丁爱情你有何话要说?”

    雍元帝这么一说,丁贯九就不得不答了,起身回道:“回皇上,微臣在想该向谁的土地收税。”

    还是那就话,“摊丁入亩”里已经隐藏着士绅一体化纳粮,这点众人心里都有,因此闻言雍元帝一挥龙袖,说道:“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凡有土地者,一律收税。”

    雍元帝这句话一点也没让众人奇怪!但是这句话由他口中说出来还是在众人心里引发了万丈波澜!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往今来,官宦士绅都是不交税的!这一条下来实际上是把这一阶层最大的福利待遇给没收了!而且这一基层还是历代封建王朝统治的基础!

    同时没收了这一阶层的这个特权,让他们与平民等同,更会重创他们优越的心里!

    因此在坐所有人都感觉到了这后面的惊风骇浪,即使李桂也不例外,他甚至比余姚、沈正阳他们感觉的还要深刻,因为他明白雍元帝让他回来绝对不会只是让他提一提摊丁入亩的事!

    剩下的事情几乎是兔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

    然而一切按照胸中腹案进行,雍元帝心里却很高兴,他又是兴急之人,随即满含笑意的说道:“这事该如何推行还需要弄个章程出来,最起码天下田亩总数要有一个数目,每亩收取的赋税也要确定,嗯,这南方和北方还不尽相同……余爱卿、沈爱卿、丁爱卿、李爱卿回头你们可以商议一下,递个折子我看看,还有明天庭议此事,还望诸位爱卿讲明此事之重大……”

    雍元帝越说越兴奋,本来冷峻的脸上都似乎有红光冒出,而众人却听得愁眉苦脸。

    不过雍元帝的话还是让水静、郑淳、许寿心里又多了一层暗惊——雍元帝居然让李桂与余姚、沈正阳、丁贯九一起共事了——这几个可都是国之栋梁!

 第四一六章 兵权

    说完之后,夜色已经上来了,心情大畅之下,雍元帝留宴。而或许是心里太高兴的缘故,一项冷峻的雍元帝居然召来了歌舞……

    歌舞宴罢,雍元帝才把众人放了回去,此时明月已经高悬在中空了,而或许是因为事情的沉重,出紫禁城的路上,余姚、沈正阳、水溶、郑淳、许寿等默默不言。

    李桂也是默不作声……他自我感觉有些话想对沈正阳说,但不知为何,又感觉没有……

    而出了紫禁城众人拱手道别之后,沈正阳却对着李桂召了召手,说道:“我估计明天皇上将招你上朝议政,倒时你尽量少言。”

    沈正阳的这个交代其实是拳拳维护之意,毕竟这事不仅谁说谁倒霉,而且谁说的多谁也倒霉!

    闻言李桂心里不由得一热……而这时他也把心中可说可不说的话说了出来:“学生省的。不过学生还是以为先生可以托疾,先生以为如何?”

    李桂现在是真的不想沈正阳再参与此事了,这老了老了,再被人唾骂、疏远,连翻盘的机会都没有……

    而沈正阳闻言轻轻一叹道:“为天下谋太平,士之愿也。我学儒多年,若因此事退缩,岂不更是自毁名声。”

    李桂闻言心中黯然……

    ……

    而李桂、沈正阳等人虽去,但赵虎臣却没有走,被雍元帝留了下来——此时赵虎臣依然是雍元帝的谋士,只不过多了一个太子太保的虚衔。

    “你以为水溶他们对此事如何?”烛光之下,雍元帝阴沉着脸说道。

    水溶、郑淳、许寿那一刻的游移让他不放心。而作为经过激烈争斗才上位的帝王,雍元帝对“兵”的重要性有着极深的理解。

    当然这是让他不放心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帝王的猜忌之心,高处不胜寒,历代帝王的猜忌之心都比常人要重,而雍元帝的猜忌之心又可以称的上是历代帝王中的佼佼者!

    而赵虎臣可以说是最了解帝王之心的一个人,最起码对雍元帝是这样!同样的对于这件事,赵虎臣也认为雍元帝的猜忌是对的。

    因此微微一思索,赵虎臣说道:“回皇上,几位郡王都是福禄之人,府里广有田产,此策一出,令彼伤筋动骨,所以这几人有可能口是心非。”

    雍元帝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朕也有此忧,故觉兵事不可以尽揽于这几人之手,你以为该如何行事?”

    雍元帝说这话之前,赵虎臣就察觉到了雍元帝的意图,为使“摊丁入亩”政策不出意外,她要剥脱这几位郡王的兵权。

    但赵虎臣认为这样做太匆忙,这样猛然给他们一棒子,可能会引起他们过激的反应。

    因此赵虎臣微微沉吟了一下,说道:“回皇上,老臣以为不如徐徐图之,先可以分散几位郡王的兵权,京营节度使与山西大营掌管京畿门户,不可让北静王尽管,臣以为可以擢升裘内相之侄裘良为京营节度使,而金陵十二卫也不可尽附与南安王,可以起复原太子太保王子腾,此人在军中素有威望,足以制衡南安郡王,他又是李大人之亲戚,以后对李大人也必然鼎力支持;至于西边,战事虽平,但人心未附,不宜换将,但未附之人心也正可以缚住西宁王之手脚,至于东平王,原破虏将军之子……”

    赵虎臣深知雍元帝的心里,知无不言。而之所以提出裘良、王子腾,原破虏将军之子潘猛,则是从水溶等人的身份去考虑的,寻常身份的人是不太好掣肘这几位王爷、郡王的!

    而裘世安站立在一侧,则是呆了,欢喜的呆了……

    ……

    而雍元帝和赵虎臣深夜长谈的时候,水溶、郑淳、许寿也是一路走,一路交谈着,三人利益相同,又已是名副其实的同盟,因此三人独处时倒是彼此吐露了心迹,那就是骑毛驴看唱本——走着瞧。

    实际上这一招见风使舵的本领也是四王荣华百年,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之一。

    ……

    进入后宅时,隔着花墙,远远的李桂就看到王熙凤的房间里灯火通明。

    “她们两个还没睡……”

    心中想着,李桂烦乱的心里突然涌出了一股暖意。

    而进入院子里,还没走几步,王熙凤与玉钏就迎了出来,玉钏的怀里还抱着兴儿,一双眼睛在月光下亮着童真无邪的光芒。

    ”还没睡?!”李桂破口而出,而这时兴儿已经在玉钏怀里挣扎着双臂。

    王熙凤倒是知道李桂这句话绝对不是对她与玉钏说的,一边礼节性的、随意的对着李桂曲了下膝,一边抱怨道:“这孩子今天不知怎么了,就是不睡,或许是等你,你看见你欢喜的。”

    王熙凤说话之间,李桂已经报过了兴儿……亲昵了一阵子,兴儿的小肥脸上沾满了李桂的口水之后,玉钏提了砂壶走了进来,一边倒水,一边说道:“快洗洗吧,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

    玉钏并不是想问李桂的外事,这样问话也只是随口一说,李桂却想到明天可能还要早起,于是再次在兴儿脸上亲了一口,然后点了点头,含糊的说道:“来事了,以后要忙了。”

    王熙凤闻言接过兴儿,一边拍着,一边说道:”什么事?”

    “赋税的事儿。嗯,明天皇上可能回让我早朝。”

    “哦……那赶紧休息。”

    ……

    而和沈正阳与李桂所猜测的一样,才是三更天,哒哒的马蹄声便踏破了街道的宁静……

    传旨这么早,按照所知的雍元帝的性子,李桂猜测雍元帝一定很激动,甚至可能一宿没睡。

    而在李桂和秦无器一起离开的那一刻,紫禁城外余姚和沈正阳也一前一后的走了过来,这两位作为百官之首,所到之处,百官自然纷纷行礼。

    而或许是长期在官场培养的敏锐,习惯的察言观色,今天给余姚行礼的官员隐隐感到余姚和以往有所不同,似乎有些无精打采,有些有气无力。

    ”老头儿怎么了?难道昨晚用功了,这么大年纪了,行不行的?!”

    众官心里纷纷猜测。

 第四一七章 庭议

    正当众人心里各种幻想之时,一声轻轻的咳嗽声响起,忠信王走了过来……

    忠信王到西南办差刚回来没几天……雍元帝当然不可能让他参与讨论“摊丁入亩”之事,只是这事雍元帝也没有特意防范他,这一是因为这事本来就是要挣个对错,却得共识,然后才好实施,因此在雍元帝想来与其让忠信王等背后捣鬼,不如放之于明。

    而第二点则是因为雍元帝要考验忠信王对他的态度。

    自从雍元帝登基以后,国库紧张,外事频繁,他并没有时间与精力抽出手去收拾忠信王与忠义王,只是借事小小的刁难了他们一下罢了。

    其实此时雍元帝并没有什么对忠信王、忠义王大下杀手的想法,这是要是因为一来他们毕竟是他的兄弟,杀之恐天下人非议,即使杀,也必须有必杀的理由。第二点则是因为忠信王在士林里还有点名声。

    当然不对忠义王、忠信王动手的前提是他俩不能和他对着干,而且要服服帖帖。

    所以说雍元帝夜要借此事考验他们的态度。实际上雍元帝是不会对他们掉以轻心的,当然他对所有有资格身登大宝的人都不会掉以轻心!

    不过现在忠信王与雍元帝的胜负已分,又看到雍元帝对的刁难,因此百官也都是有意疏远忠信王了,所过之处,百官只是微微一行礼,全无以前的热忱!

    忠信王最近过的本来就不如意,百官这个态度,让他心中愤懑之气不由自主而升……

    而就在忠信王快到紫禁城门前时,“咯吱吱……”镶嵌着厚厚铜钉的紫禁城的大门缓缓的打开了。

    而这时李桂也正好赶到……

    “皇上吩咐今天太和殿朝会。”而后小黄门的声音传了过来。

    太和殿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金銮殿,早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的那个堂!但实际上平时朝会都在乾清宫,单独召见大臣,要么在养心殿,要么在御书房。

    简而言之,金銮殿并不是皇帝平时办公的地方,除非是有大事发生或者有重大的礼仪需要进行。

    因此听到小黄门的话,除了李桂、沈正阳、余姚等昨晚参与与雍元帝议政之人,其余百官都是心头一惊!

    ……

    到达金銮殿时,东边只是露出一抹鱼肚白,夜色依然在飘荡,但是在这辰与夜的交替里,光与暗的互换中,金銮殿的明瓦在夜影中反射着晨曦,反而让金銮殿更显的巍峨厚重。

    抬眼看了眼金銮殿,李桂心里突然有些感慨……他想起了他最初的理想,这金銮殿就是他的理想!为了摆脱奴仆的身份,为了在这充满枷锁、登基的社会中出人头地,活的自在,这金銮殿就是他的理想,他为此努力过、坚持过,也动过心机,比如他的那篇殿试的文章。

    但昨晚与王熙凤云雨之后,他却突然想逃的远远的,带着探春、秦可卿、薛宝钗、王熙凤、晴雯、鸳鸯、玉钏还有三个儿子逃的远远的,去建一个他理想中的大观园……

    但最终他认为这只能是他的理想……他现在若是走了,只怕天涯海角雍元帝也会把他揪出来,而且现在妻妾成群,又有三个儿子,只怕逃时也带不动!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心里感叹了句,李桂随着百官进入了太和殿。

    太和殿很深广,两旁廊柱林立,足以容纳好几百人,李桂虽然在做过待讲,在紫禁城里办过工,但太和殿还是第一次进来不由的多看了几眼。

    同时他很自觉的站在了右侧的最末位——五品紧紧具有入朝的资格而已,而他现在还是个外官,所以他有自知之明。

    众文武百官各就各位后,立刻小声议论了起来,互相打探有什么事情发生,但这种事情,雍元帝不先提出来,不论是余姚,还是沈正阳、水溶、许寿等谁也不会先透露出去的,因此其余官员只能漫天盲猜。

    而如此一阵子,裘世安的声音响了起来:“皇上驾到。”

    随着裘世安这一嘹亮的公鸭嗓,整个大殿顿时平静了下来,随后便是参拜,三呼万岁。

    而当雍元帝说完众爱卿平身,百官各就各位之后,因为预感到有大事要发生,整个太和殿竟然出现了短暂的平静。

    而既然在太和殿议事,小的、缓的政事是不用放在这里说的,因此随后雍元帝整理了一下思绪,直接开口说道:“今天召集众爱卿来此,是为一件大事。诸位爱卿俱知国库日渐空虚,至朕登基之时,堂堂大虞朝国库仅余银八百万两!后朕虽然多方筹措,但国库始终不丰,国库者,国之根本者也,国库不丰,无以御外敌,无以赈灾厄,无以理政事,长此以往,大虞危矣,故而国库之事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幸而我大虞朝人才济济,李桂李爱卿更是才华绝伦,提出解决此事之根本之道,李爱卿在殿试文章上曾言,天下人口有变,而土地不变,故赋税可改人头为田产,朕深以为然,故决定实行“摊丁入亩”之策,以丰国库,余爱卿,沈爱卿你们以为如何?”

    雍元帝毕竟是急性子,一口气就把话说完了,而此时毕竟在昨晚已经给余姚、沈正阳等打过气,这次提问也只是要他们重申他们昨晚的立场而已,因此讲完这段话,雍元帝反而气定神闲了起来。

    当然他暗中还是紧紧盯着余姚、沈正阳的。

    而闻言余姚心里叹了口气,然后原话的回道:“回皇上,皇上高瞻远瞩,老臣并无异议。”

    而沈正阳则出列道:“此定国安邦之策也,臣赞同。”

    沈正阳回答的比较直接。这与他耿直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

    而这时雍元帝已经按着昨天的剧本,向水溶、郑淳、许寿问道:“三位爱卿以为如何?”

    水溶、郑淳、许寿昨晚已经是出口赞同此事的,但他们三个却没有儒者的铮铮风骨,雍元帝这么把他们推到台前,他们却不想一下子得罪这么多人,于是按照一项圆滑的行事风格,纷纷出列说道:“微臣唯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