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红楼长随 >

第13章

红楼长随-第13章

小说: 红楼长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宝珠听了李桂求人不如求己的话,本以为李桂拒绝了,可没想到李桂居然要秦可卿去求菩萨!

    “这……”

    她的眼睛里涌出了厚厚的疑云。

    时间太晚,李桂不想耽搁,看着宝珠疑惑不解的样子,心中想着:“毕竟是深闺的女孩子,听不懂话里玄机。”口中说道:“听说珍大爷出了大事,眼睛都瞎了一只,这一定是灾气所致,作为晚辈,不该进些孝心,多拜几天菩萨,为长辈、家人祈福吗!”

    “啊啊啊……”

    没想到还能这样利用贾珍,宝珠的眼睛刹那间睁大到了极致,嘴里也发出模糊不清的声音。

    但随即她就对着李桂屈膝深深一礼,起身之时,笑意像闪烁着银光的涌泉一般从她的眼睛深处迸射出来,像是一个小偷鸡贼!

    ……

    宝珠走后,李桂琢磨了一下,如果秦可卿这样做贾珍会有什么反应,在他看来,秦可卿这一连串的动作既向贾珍显示了勇气,也向贾珍展示了智慧,贾珍或许会打消对秦可卿的念头,但即使不打消,也应该忌惮一阵子。

    而在心里,李桂心里清楚以上只是权宜之计,所以她心里祈求上天让贾珍忌惮的时间长一些,如果忌惮到他科考之路走完,那秦可卿再有什么事,也与他无关了,或者说不会伤及他了。

    ……

    虽然已是午夜,但宁国府后宅依然灯火恢弘,特别是尤氏的三间大方处,大红灯笼随处晃动,照出了幢幢人影……

    不知是自感无面目见人,还是真的没有了面目,所有人都被贾珍拦在了外面,即使贾赦、贾政等来看望他。

    但是这并不妨碍其他人等来看望他,虽然他真的不希望人类。

    秦可卿的屋子里也是灯火通明,只是相较于尤氏那里多了一份宁静。

    此时秦可卿正独自坐下含章宝榻上,眉头微微皱着——她想静下心来,却始终静不下来!

    之所以心神不宁,还是因为她都性格,包括派宝珠去问策李桂。

    她是一个性格相对柔弱的女子!而世间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大多数女子遇到大事的时候没有主见,而且越是性格软弱的女子越是如此,越是本能的依靠男子。

    沉重的楠木门‘吱’的一声响了,秦可卿的螓首立刻抬了起来,“怎么样?”看到是宝珠,她立刻问道。

    “这人真是……他先说求人不如求己,婢子当时心都凉了;可是随后他又说可以去拜拜菩萨,婢子又觉的没头没脑;随后他说老、老爷如此,一定是灾气所知,作为晚辈应该多拜几天菩萨这人真是……”

    其中的机巧宝珠难以言喻,说到这里,宝珠眼里含笑,嘴唇轻轻抿了起来。

    如同一团明月突破云翳而出,听到这里,秦可卿本来幽弱黯淡的眼睛蓦然亮了。与此同时如同微风吹过空谷的幽兰,幽兰层层绽放,一抹笑嫣蓦然出现在她的玉腮之上,抿然之间露出了如雪的皓齿,整个人瞬间明**人。

    “少奶奶,你说这人怪不怪,好像不想搭理咱,倒最后又给咱出注意,少奶奶,你说他是什么心思?”

    看秦可卿心态好了起来,而且好像对‘李桂’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宝珠继续用李桂开导秦可卿。而且她也很感兴趣!

    “哦……他应该是个侠士,怪侠!”

    隐约明白着李桂的纠结,既不想得罪贾珍,又不想她受到伤害……可他毕竟还是偏向了她这一边,说着,樱唇微开,秦可卿无言的笑了。

    “哦,怪侠……少奶奶,我倒是觉的他像个志士。”

    “志士?”

    “是的,少奶奶,我去时怕人听到,和丰儿都走的很轻,到了他的院子,灯光亮着,我趴着窗一瞧,他正在屋里读书,这么热的天。”

    “哦……”秦可卿如画的黛眉猛的挑了一下。

    ……

    “宝珠,瑞珠咱们准备准备,明天就去白衣庵。”

    “嗯。”

    灯火恢弘,在茜纱窗上映出了三个晃动的美丽的倩影……

    ……

    当李桂知道这个消息时已经是三天后的事情了……

    傍晚时分,李桂抱着蓝布兜从西侧门近了荣国府。

    蓝布兜里是他从墨香轩买的朱子版的《中庸集注》,前一阵子买的《大学集注》也是朱子版本的,《易经》则是程朱传义版,《尚书》蔡氏传及古注疏,《礼记》以古注疏为主,《春秋》主要以左氏、公羊、榖梁、胡氏、张洽版本的。

    之所以用这些版本,是因为这些都是大虞朝开国皇帝太祖定下的,就像现代的教材一样,而太祖之所以会注意这些细节,道理很浅显,他的国家需要这些人去治理,他的旨意也需要这些人去执行。

    实际上自从开科以来开科取士在历朝历代都是国之大事!

    青砖小道的两侧茂叶繁花,只是却遮挡不了暑气,好在下午时下了一场急雨,让人觉的清凉。

    刚进入院子,李桂就看到春杏站在桂花树下,桂花树下的小桌上放着榻经常提的已经有些掉色的暗红朱漆食盒。

    “你怎么才来,这都多晚了!我正想回去呢!”

    春杏嗔怒了一句,随即打开了食盒。

    “买书去了。”李桂随意笑了笑。

    “那听故事了没?”春杏歪了歪头。

    “听了。”

    “那月底?”

    “讲。”春杏蓦的笑了。

    随后便从食盒里端出了盘碗,而当把玉梗米饭端出的时候,她突然‘哦’了一声,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说道:“李桂,你听说了嘛,东府有灾气。”

    “灾气?”李桂微微一愣。

    而这时春杏已经压低声音说道:“是啊,听说东府的少奶奶已经去白衣庵祈福了,祈祷家宅平安,两府里的人都夸少奶奶孝顺呢,听说东府的珍老爷听了很是激动,把腹中的淤血都咳出来了!只是府里有灾气传出去不好听,二奶奶不让乱说,我只给你说了,你可别乱说。”

    “嗯。”李桂重重的点了点头。

 第二十七章 初见

    春杏走后,李桂轻轻的喘了一口气……

    而再想想,突然间李桂觉得这事挺古怪的——他虽然出策虽然伤害了贾珍,但实质上确实救了贾珍,不过如果贾珍知道了是他帮秦可卿出策,那么贾珍一定会对付他!

    “这世间的事……”

    心里感慨了一下,把碗筷往桌上一放,然后进屋拿了《易经》集注和一个气死风的灯笼。屋子里闷热难忍,所以李桂只好到外面读书,至于桌上的碗筷,明天春杏自会收拾。

    ……

    随后的时间里,出了初一、十五的到学堂听听课,讲讲故事,其余时间李桂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进入了狂读模式。

    当然他也并非与世隔绝,外界零散的消息还是由春杏传了过来,比如二小姐过生日了,办了桌大席、二爷宴饮酒醉,老爷生气了、赵姨娘又嫌拿错了胭脂等等之类的小事。

    事不关己,李桂‘嗯哼’之间,随意而过。

    ……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八月初六,沉浸在其中,李桂感觉时间只是一晃,而在初六的晚上,伴鹤过来了,传贾政的话,让他准备准备,早起些。

    其实对于李桂而讲,他没有什么可以准备的,院试虽然是科考的起点,国家取士的起点,手续繁琐,审查严格,紧紧报名就需要三个有功名的秀才做担保,或者三个地方乡绅做担保,担保考生没有做过作奸犯科之事,祖上以及三代亲族没有大奸大恶,以及考生不会作弊等等。

    但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这样的杂事荣国府岂会让贾宝玉亲自去做,自然是由下人代劳,而李桂则是沾了贾宝玉的光,一切都由林之孝代办了。

    而林之孝去办,自然也不需要三个秀才、乡绅什么的了,宰相门前七品官,只他一个足矣!

    因此李桂所需要做的只是准备文房四宝以及早起。

    而李桂确实起的很早,实际上他是被鞭炮声惊醒的……

    早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考的峰巅不仅仅是个人风光的起点,在宗族血亲关系为主的封建社会里更是一个家族的骄傲,而这个骄傲是持久的,纵使百年、千年,其后人谈起时,也会骄傲的对人说,我家祖上出过秀才、举人、进士。

    也因此科考也从来不是考生一个人的事,更是一家、一族之大事,也因此去考试之前,考生要有一些程序要走,富贵大族之家一般要早起沐浴更衣,然后上祭礼,跪拜祖宗,祈祷祖宗保佑,然后拜孔子;中等、贫寒之家虽然祭礼少了些或者没有,但讲究个心诚,祖宗是一定要拜的,但不论是贫寒、中等还是富贵一串炮仗是要放的——驱灾避邪!

    即使是远来客居的学子也是如此!

    因此在半夜时分就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惊醒了,随后他赶紧起床,洗涮了一下,然后又去检查文房四宝。

    而就在这时院外响起茗烟的声音:“李桂,李桂。”

    “在。”

    李桂一边应着,一边走了出去。却见茗烟左手提着气死风的灯笼,右手提着一个大约二尺的小巧的朱漆食盒,正迎面走过来。

    “给你,快走,吃的、用在里面,二爷正去大门,老爷让早去些,不可拖沓。”

    说着茗烟把朱漆食盒往李桂手里一递,就去拉李桂的袖子。

    “又沾光了……”

    ……

    此时天色依然漆黑,不过拐了二门前的那个弯,到了大门的直道,李桂就看到前面火光彤彤。因为灯笼太多的缘故,前面的人李桂依稀能够看清,最瞩目的是贾宝玉,他的一身白衣在红光下特别耀眼。

    贾宝玉的右边看盘式头髻,暗褐长裙,李桂估计应该是王夫人。

    而贾宝玉的右边是一紫衣少女,发式只是简简单单的桃心髻,上面插着一根步摇,不过少女的身材纤弱,风吹裙摆,摇曳之间,仿佛带着江南烟雨大飘摇。这个紫衣少女,李桂估计是林黛玉。

    在这三人之后,从盘着的双螺髻,鹅卵心髻、桃心髻上看,后面三个应该是三春。

    至于旁边的,因为打着灯笼的缘故,李桂依稀能够看清,分别是袭人、鸳鸯、晴雯、金钏、麝月、银钏,两边还有几个,因为距离灯光远了李桂看不清楚。

    “这送考的场面可够大的,也够娘子气的!”

    看着前面花花绿绿的一群,李桂不由的感慨了句。

    而就在这时,茗烟已经跑到了贾宝玉身边,张口气喘道:“二爷,李桂来了。”

    随后李桂就感到几道目光向他射来,令他感到惊艳的有两道,一道是紫衣少女的,一道是贾宝玉身后鹅卵心髻发式少女的。

    两个少女引起他特别惊艳的是她们的,紫衣少女的眉毛又弯又细,灯火朦胧中,看上去像是远山远黛;而她的眼睛却并非明眸,而是含烟带雾,再加上明静如白娟的脸颊,乍看上去李桂仿佛看到了一副泼墨写意、远山远水的山水画。

    至于鹅卵心髻的少女,一双黛眉先粗后细,但却上扬着,往鬓角处渐远渐无,看上去有着说不出的英气。一双眼睛却明亮如秋水,高冷如远星,透露着说不出的高贵。

    “俊眼修眉,顾盼神飞。”蓦地这两个词从李桂的脑海里跳出。

    而李桂虽然惊艳,但众人对他却熟悉之极。不过因为封建社会的男女之防,李桂虽然是在府里长大的,最近又在内宅讲故事,松了些,但也仅仅只是松了些,这根弦在三春、黛玉等心里还是有的,因此转头之后,她们又迅速转了回去,只有贾宝玉对他点了点头。

    出了偏门,王夫人这才向李桂招了招手,然后交代了一番,不过是李桂和贾宝玉同去同归,考试后莫贪玩之类的。随后才让李桂退下。

    但随之又安慰起贾宝玉:“你莫要害怕,刚才呢老子爹不过是吓唬你的,他暗地里已经对我说了,宝剑锋从磨砺出,这次只是磨砺你的,你且宽心……”

    如此啰啰嗦嗦了一通,这才让贾喜、贾善鸣炮。

 第二十八章 世情

    进入车厢之后,茗烟和林之孝就静静的坐在了车厢窗帘边的小木墩上,这其实是荣国府的规矩,一般情况下,只有当主人问话时下人才能说话,这也是以前李桂在贾宝玉跟前变的沉默寡言,而贾宝玉不怎么怀疑的另一个原因——他已经习惯了下人在他面前的不语。

    李桂做当定之后,有意识的想试探一下贾宝玉听《射雕》后的感受——这都讲一大半了,他觉得贾宝玉应该有些感觉了。

    组织好语言,他刚想开口,谁知这时贾宝玉张嘴长长的打了个哈欠,然后身子往下一缩,斜靠在了车壁上,神态萎靡之极。

    见此,李桂恍然大悟,贾宝玉一定被贾政折腾惨了!

    ……

    马蹄哒哒,车轮骨碌,鞭炮的烟硝里越来越浓,撩窗而望,虽然依然是黑夜,但棋盘街的灯光已经零星的亮了,应天府衙门的位置更是灯火恢宏。

    而越是靠近应天府衙门,客栈门前鞭炮的红屑便越多,路上更是灯笼晃动,借着朦胧的灯光,李桂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身影走在鞭炮鸣后散发的硝烟里,偶尔有嘻嘻哈哈的笑声传来。

    几乎所有的考生都不是自己来的,权势富贵之家不必说,为防闪失,甚至都有伴考的,比如李桂就是。

    而即使是贫寒之家,只要有兄弟或叔伯兄弟的一般也会陪着走一遭,特别是年龄小的。不谈家族,对于陪伴者而言,能陪着走一遭也是一种荣耀,最起码如果他的兄长或兄弟考上了,以后在外就可以吹嘘那一年是我陪着兄长或兄弟去考试的。

    而实际上陪伴着的以后的利益是实在的,在血亲宗法的封建关系下,世人就是如此,如果张二十三考中了,那么世人也会对张二十四高看一眼。

    ……

    远处的红光越来越亮,像指明灯一样指引着学子前进的方向。而随着距离的拉进,渐渐的红光也显示出真形,原来是两根高高的木棒跳着两串长长的气死风灯笼。

    而与此同时喧哗声也渐渐的响了起来……

    喧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