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败家子-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俞德妃笑着站起来,想过去接过孩子。
每个孩子都贪恋自己的母亲,而奇怪的是这次赵昉竟然不愿意,而是缩在石小凡怀里非得让他抱着。
众人无不啧啧称奇,赵嫕笑着道:“小家伙,从来不肯在我怀里多待一刻钟的。”
俞德妃也笑了笑:“我抱着昉儿的时候他也是没有片刻安宁,不曾想对小凡却如此安静。”
曹皇后笑了笑:“我看昉儿长大了也不必找什么老师了,就拜在小凡门下,让小凡做个少傅吧。”
曹皇后原本只是说笑,俞德妃却知败家子之能。天底下做母亲的哪一个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俞德妃当即慌忙施礼道:“驸马文武全才,若是能教授昉儿功课,那自是再好不过了,还请陛下成全。”
赵祯一愣,不知该不该答应,石小凡却慌忙道:“陛下,臣行事乖张,这可不行。万一教坏了皇子,那可就不好了。”
这让赵祯心中咯噔一下,你个无恶不作的败家子,别把昉儿也教成了个无法无天的小败家子。
赵祯刚要开口,一太监急匆匆来报:“陛下,大事不好了,京郊出现蝗灾,朝中几位相公紧急求见。”
第六百三十二章 几个蚂蚱
蝗灾猛如虎,久旱必有蝗。在古代,蝗灾是最可怕的天灾之一,古人迷信,许多地方的百姓竟然都不敢去捕捉。
历史上蝗灾迭起,受灾区多集中于河北、河南、山东三省,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亦有分布,严重时可能遍及整个黄土高原。
《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古代对蝗虫认知不多,故有“蝗神”的说法,又有“蝗鱼(虾)互化”之说,如:宋代陆佃的《埤雅》:“或曰蝗即鱼卵所化”。潘自牧的《记纂渊海》:“有蝗化为鱼虾”。李昉《太平御览》〈虾门〉记载:“蝗虫飞入海,化为鱼虾。”。李苏《见物》记载:“旱涸则鱼、虾子化蝗,故多鱼兆丰年。”。
而石小凡所处的这个时代,上治文武百官,下到黎民百姓,鱼虾变成蝗虫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
一直到了大宋朝,也还是好不到哪里去。
蝗灾是大事,赵祯不敢怠慢:“文德殿,快!”
石小凡想溜,他不想凑这种热闹。什么事都找他,他有没有三头六臂。老子忙着呢,捕蝗虫这种事交给朝廷来做就是了。
败家子如此诡计多端,赵祯自然不会放过他:“小凡,你也来。”
石小凡垂头丧气,这事终究还是没有躲得过去。
文德殿,吕夷简几个老臣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渣猪一来,他们匆匆施礼,吕夷简便急不可耐的道:“陛下,京郊出现蝗灾,恐有愈演愈烈之势,朝廷速出策解决。”
“陛下,蝗神出现,乃是触动上天之兆。陛下理应天台祭天,以平上苍之怒。”说这话的居然是包拯。
就连范仲淹,他也跟着道:“陛下,蝗灾乃是天兆。包府尹说的对,由礼部和司天监亲办,陛下与宫外祭天告慰神灵方使上天息怒。”
宰相王曾已经因病辞官在家了,还有李迪也是赞成赵祯祭天。
如今天下太平,四海归一。赵祯还没去祭天以求上苍,众人这么一说,赵祯不由得心中大动。
石小凡本想袖手旁观的,几个蚂蚱的事,被你们整得热血沸腾的,这是要干什么。
还祭天,你咋不上天呢。终于他再也忍耐不住,大步站了出来:“你们能不能动动脑子,还上天震怒?山西震怒了,然后呢,死的可都是老百姓。百姓何罪?就算是上天发了怒,掉下几个蚂蚱来,为什么要去欺负几个老百姓呢。真要震怒,倒霉的也该是哪些狗官还有哪些无道的……”
石小凡膨胀了,他本想说还有哪些无道的昏君。可看的赵祯那杀死人的目光,慌忙改口道:“还有那些无道的狗官!”
众人面面相觑,败家子有办法?
没错,他应该有。这个世界上似乎没有什么事是石小凡解决不了的,正因如此,赵祯才把他也带到了文德殿。
“小凡,你有何妙策?”赵祯问道。
“臣没啥妙策,朝廷贴出告示,捕蝗。抓着蚂蚱,然后放油锅里炸了吃了,隔壁吕相公都馋哭了。”
吕夷简一脸黑线,这混蛋。石小凡这么一说,他登时怒道:“胡说八道,蝗神作乱,你岂敢捉他子孙。石小凡,你就不怕蝗神找你复仇?”
古人对蝗虫畏惧犹甚,他们认为蝗同皇,以至于蝗虫肆虐也无人敢捕杀。
跟他们普及科学知识是行不通的,既然他们迷信,那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石小凡“哼”了一声:“不敢捕杀?你们还不知道吧,我疾风病咋好的?”
众人突然想起,对啊,这败家子是有疾风病的啊。以前嚣张至极,逮谁咬谁。他这疾风病似乎已有痊愈之兆,已经许久没犯病了。
“怎,怎么治好的?”吕夷简忍不住问道。
石小凡一板正经的胡说八道:“自然是吃蚂蚱吃好了,我不但炸着吃我还炒着吃,蘸酱吃以及卷饼吃。”
败家子言语癫狂,炸蚂蚱?疯了吧他。
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唐朝时期朝廷捉了蚂蚱也得告祭上苍,以示罪过。这败家子居然炸了吃,天雷滚滚。
“你、你胡说八道,蝗虫乃是蝗神子嗣,我们捕杀埋了也算是将它子孙还给了蝗神。你,你竟然说炸着吃了他,你、蝗神不会放过你,你会带来灾祸的!”吕夷简大怒。
“唐太宗皇帝亲食蝗虫,可有灾祸?”石小凡反问。
还是唐朝时候,蝗灾对农业危害很大,但那时人们非常迷信,不敢去捕蝗虫。当时蝗虫肆虐,庄稼被啃食干净。李世民亲自抓了几只蝗虫吃了,以示灭蝗之心。
可他们毕竟还是畏惧蝗虫的,到了开元年间,山东地区蝗灾严重,宰相姚崇提出积极的治蝗办法,派使者到山东去督促灭蝗。汴州地方官反对姚崇的意见,说什么蝗虫是天灾,应当修德才能除灾。姚崇申斥了他,并说明大家齐心协力就可以灭掉蝗虫的道理。汴州地方官只好照办,结果,仅汴州一地,就消灭蝗虫14万石。
范仲淹心里没底,他看了眼包拯,包拯也是没了主意,不知道该不该听败家子的。
赵祯也在犹豫,石小凡又道:“陛下,实不相瞒。山西地动,也是臣吃了蚂蚱后才感知出来的。”
山西?这,众人这才惊慌起来。至今所有人还是不明白,败家子用的是什么方法得知千里之外的山西会有地动,且地动还是腊月这么巧的。
难怪,难道说真是因为败家子吃了几个蚂蚱,这才感应出来?
石小凡又开始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起来:“还有我那劣徒,穆青。榆木脑袋朽木不可雕也,临考之时我给他炒了盘蚂蚱,这才高中了头名状元。”
败家子越说越离谱,众人却越来越深信不疑。穆青后来他们知道的,资质确实平平能力也很一般。可奇怪的是他连中了贡元和状元,蚂蚱居然还有这等神效。
石小凡却想的是,回头就去找穆青,告诉他如是有人问起就说是他吃了一盘炒蚂蚱才文思如泉涌的。这厮对自己的话静若神明,自己就说是让他吃了屎他也会一口答应。
第六百三十三章 全民总动员
石小凡说的有鼻子有眼的,登时唬住了赵祯和吕夷简等人。蚂蚱,当真还有这等奇效。
“还有,小皇子黄疸那事,也是臣回家炒了盘蚂蚱。然后梦中在太祖皇帝的指点下,用蓝光治好了小皇子。”
“行了行了,你别说了。”此时的赵祯那里还有丝毫怀疑:“原来我们都错了,蝗神不足为惧。范仲淹,传朕旨意,朝廷贴出布告,凡是捉到蝗虫者,朝廷按斤收购。”
范仲淹慌忙附身领旨:“臣这便去草拟。”
“陛下,且等一下。”石小凡叫住众人。
众人一愣神,只听石小凡又道:“陛下,毕竟百姓对蝗虫畏惧日久。朝廷可以贴出告示,将吃蝗虫的好处多多写出来。”
这大概是史上最悲催的一批蚂蚱了,他们还没等成灾,很快就要成为东京城百姓餐桌上的一道菜。
出了皇宫,为防止夜长梦多,石小凡招呼来福:“去把穆青叫来,告诉他晚上为师在府上设宴,犒赏一下他。”
考中状元就是无上的荣耀,得到的利益也是最大的。一甲的前三名会进入翰林院,状元会被授予翰林院撰修的职位。
这个职位的等级是从六品,官职不高。但具体来说,前途确是无限,因为状元得到的最大利益就是称得上火箭的升迁速度。状元从一开始被授予从六品修撰,在翰林院修史书。他们是京官,在京城升迁速度很快。而且,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丞相基本都是翰林院出身。非翰林院出身基本做不到丞相这一步。
而穆青也因为中了头名状元,被赵祯封为翰林院学士。来福当下不敢怠慢,招呼俩狗腿子去了。
回到府上,赵嫕居然还没回来,想是在宫中看她的小侄子赵昉了。
俞妃是个聪明人,她知道石小凡的本事。自己母子的性命又是拜石小凡所赐,当下俞妃笑吟吟的道:“公主,等昉儿长大了,还请公主跟驸马说一声。能让驸马做昉儿的老师,那可是昉儿的造化了。”
赵嫕笑了笑:“这个还是听我哥的吧,小凡喜欢任性胡闹,可别教坏了这孩子。”
这确实让人担忧,石小凡能力是不小。可是作死的能力也是一流,要是把赵昉教成一个小败家子,那就麻烦大了。
曹皇后笑道:“俞妃妹妹无需担心,我会跟官家说这事的。”
曹皇后看得透彻,她们都没有孩子,如今只要真心对这个皇子好,则日后也能保证自己的地位。大宋朝是禁止后宫干政的,即便是俞妃是赵昉的生母,有那帮子谏官在,官家真有个不测她也掀不起风浪。
再者俞妃向无主见,并不擅长权利斗争。若是换做张贵妃的孩子,那曹皇后就得步步提防了。
张贵妃和郭皇妃也是一般心思,只要对赵昉好,以后自己的地位就会保住。就像如今的赵祯养母杨太后一般,赵祯对她依旧是敬爱有加。
“是啊,我们跟官家说,一定会让昉儿拜在驸马门下。”
“俞妃妹妹不用担心,驸马也是昉儿的姑丈,有驸马将来把一身本事教授给了昉儿,昉儿可就是大宋社稷之福了。”
俞妃大喜,慌忙起身施了一礼:“如此妹妹就谢谢几位姐姐了。”
穆青一听是恩师叫自己,那里还敢怠慢,慌忙与来福坐车去了石府,路上他还买了十条束脩。
束脩”就是一束肉干,又称肉脯,有点类似现在的腊肉。古时候肉是奢侈品,人们吃一次肉不容易。孟子生活的战国时期,只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才能吃上肉。因此,古时候把有地位的人称为“肉食者”,就是这个道理。
《论语·述而》中有这么一句话:“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个”束脩”就是十条腊肉,总的意思是,送我十条腊肉或咸猪肉,你就是我孔老夫子的学生了。
学生给恩师送礼,是送束脩。而穆青束脩买了十条,这是表达对石小凡的尊敬。
到了石府,穆青恭恭敬敬的将束脩双手敬上:“恩师近来身体可还康健?”
搞不好穆青这恩师年纪比他还小,石小凡有些尴尬,但这是礼数,他只好摆了摆手:“好好好,为师吃的好睡得好。穆青啊,在家里别来这些繁文缛节,今儿来就是一起吃个家常便饭。”
旺财过去将束脩接过,穆青这才恭恭敬敬坐了下来。然后上菜,菜品倒是很简单,正如石小凡所说的都是家常便饭。
可是有一道菜端上来的时候,着实震惊了穆青,一盘炸的嘎嘣脆的蝗虫。
恩师居然敢吃蝗虫,穆青大惊。石小凡却示意:“尝尝,炸蚂蚱。”
谁敢吃炸蚂蚱,可恩师的话不敢不从,石小凡先夹了一只自己吃了。穆青犹豫了一下,也夹起一只蚂蚱塞进了嘴里。
他不敢咀嚼,生生的咽了下去。这玩意儿太恐怖了,不止长相可怖,更是蝗神子孙。
“嚼啊,不嚼你尝出什么味道了,吃!”石小凡又吩咐。
若是换成别人,杀了穆青他也不会吃蚂蚱。可因为对石小凡崇敬异常,穆青二话不说这次夹起几只蚂蚱嚼了起来。
还别说,这一嚼居然觉得香脆可口,味道着实不错。
“知道为师为什么让你吃蚂蚱么?”石小凡自己也吃了一只问道。
穆青摇了摇头,放下筷子道:“学生鲁钝。”
“吃蚂蚱可明智,上次科考,我是把几只蚂蚱剁碎了放入你的饮食之中,你这才考中了状元。”
穆青一惊:“恩师、恩师的意思是说,学生以前就吃过这个?”
石小凡点了点头:“是啊,世人皆以为蝗虫不可食。笑话,那是因为知道能吃的人都已做了人上人。这蝗虫不但可食,还可清心明智,使人聪明智慧。来来来,吃,多吃一点。若是旁人问起,你便说你考中状元就是因为为师给你吃了蚂蚱。”
状元爷是因为吃了蚂蚱才中了头名,此事在东京城大街小巷迅速传开。开始还有人持有怀疑态度,可随着一些酒馆,比如樊楼率先推出油炸蚂蚱。
紧接着夜市不甘其后,烤蚂蚱,炸蚂蚱孜然蚂蚱轮番上演。人们的味蕾被刺激起来了,许多人认为孩子吃了可以便聪明。于是逛夜市的时候,经常看到某个小孩子手里拿着一串油炸蚂蚱吃的津津有味。
朝廷贴出告示收购蚂蚱,可是收效甚微,根本没人来卖。
因为市面上蚂蚱收购比朝廷出的价高多了,全民总动员。城郊,到处可见手里拿着网子捕蚂蚱的百姓。
一时之间,差点泛滥成灾的蝗虫,竟然被捕捉的岌岌可危起来。
第六百三十四章 猜忌
有的时候,谣言的传播速度和病毒一样快。石小凡也很无奈,但他也只能用这种办法来鼓励百姓捉虫。
“一只蚂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