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宋朝败家子 >

第286章

宋朝败家子-第286章

小说: 宋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只蚂蚱嘎嘣脆啊,两只眼睛六条腿儿!两只蚂蚱鸡肉味儿,四只眼睛十二条腿儿……”

    酒桌上,这炸蚂蚱竟然成了猜酒令,也不只是哪个人才想出来的辙儿。

    现在吃了蚂蚱能变聪明,已经是大街小巷人们的共识。

    “憨娃儿,再吃两个,吃了考状元。”

    “娘,我不吃了,一点儿也不好吃。”

    嘎嘣脆鸡肉味的炸蚂蚱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了的,尤其是小孩子。他们不喜欢吃,往往被大人逼着哄着吃。这一切,只为换一个吃了真的可以变聪明的假象。

    谣言止于智者,可问题是没人有证据证明这是谣言。首先败家子吃了蚂蚱感应到了山西地震,还救了皇子。虽然石小凡嘴里说出来的话有待商榷,可状元郎穆青那是实实在在的吃了蚂蚱考中了状元。

    穆青的资质实在平平,当年的举人也是因为广西学子稀少而加上去的。他去京城赶考无非就是打个酱油滥竽充数,谁知道这厮居然高中了头名状元。

    据穆青亲口跟赵祯所言,他就是吃了蚂蚱然后文思泉涌的。

    败家子会撒谎,老实木讷的穆青绝不敢欺君。为此,满朝文武乃至黎民百姓都对吃蚂蚱考状元深信不疑。

    此时赵祯的桌子上就摆了一道炸蚂蚱,赵祯是不喜欢这种张牙舞爪的昆虫的。即便是油炸了,他还是感觉很惊悚。

    陈琳看出他的犹豫:“陛下,不若将这道菜撤下去吧。”

    赵祯摇了摇头,然后夹起一只炸蚂蚱,眼睛一闭放进了嘴巴。

    赵祯咀嚼的时候,很明显能感觉到蚂蚱甲壳的破碎,这让他寒毛直竖。不过,随即他又觉得,蛋白质的香味在挑战着他的味蕾,味道还挺香。

    赵祯吃蚂蚱,也是中了败家子的蛊,难道。这玩意儿当真这么神奇?

    蚂蚱的味道其实算不上多美味,但也绝不难吃。总之来说,是一种可食用的昆虫。

    重要的是可以捕捉了卖钱,郊外到处都是举着抄网提着袋子捉蚂蚱的百姓。很快,在京郊还没等泛滥成灾的蚂蚱被消灭的差不多了。

    赵祯的养母,杨太后好像不行了。赵祯是由两个养母刘娥和杨淑妃抚养长大的,刘娥临死之时请求赵祯册封杨淑妃为太后,赵祯答应了。

    杨太后已到了垂暮之年,曹皇后就是她给赵祯挑选的。对于这个养母,赵祯一向很尊敬。

    病榻前,杨太后握着赵祯的手涕泪横流:“皇帝,当为社稷先啊!我常闻祖宗法度不可改,皇帝实施新政这没什么,可你不该把祖宗的法度也不放在眼里吧。”

    赵祯一听大吃一惊,他跪在床前握着杨太后的手惊道:“太后何出此言,儿臣怎敢忘了祖宗国法。”

    “那、那我怎么听说范仲淹他们,逼迫宗室交出永业田。还说什么凡我大宋子民,无论皇亲国戚私人田产不可超过千倾。”

    自唐代起贵族官僚按照品级,领受永业田,世代占有。自一品至九品占有一万亩到二百亩不等的田地。

    唐中期以后,这种制度逐渐废弃。唐朝官员又有职分田一千二百亩至二百亩不等,五代时罢废。未初,无职田制。

    而宋代官员大量占有田地,主要是以剥削所得自行购置田产,不再有以官级占田的特权,也不再有占田数量的限制。宋太祖曾劝说石小凡的太爷爷石守信解除兵权,购置田地享乐,就是当时土地占有制度的一个事例。

    从文献中记录有如汜县李诚庄方圆十里,中贯河道,地极肥沃,有佃户百家。庄主李诚,是宋太祖时汜县的酒务官。雍州地主王纬,也占有良田数百顷,庄内建造宏丽的宅第。地主的庄田遍布各地。宋朝有统计数学的租赋田,除自耕农所仅有的小块土地,主要就是地主的庄田。

    大宋官员可以随意购置田产成为大小地主,地主通过科举也可以成为大小官员。官员、地主合为一体,占据有全国大部分的土地。自耕农的田地,一户多不过几十亩,少只有三五亩。

    太宗时,就有人指出:富人有着看不到边的田,穷人没有锥子尖的一点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太宗对近臣说:“杜绝兼并,抑制游情,前世难以做到的事情,朕应该努力去实行。”这说明太宗已经觉察到了地主兼并土地的严重性。

    这种状况一天天地在发展,皇室、贵族、官僚、地主兼并越来越多的田地。直到范仲淹他们实施新政,严禁官员兼并土地,违者直接罢黜。

    官员可以有土地,但是要按照品阶。超出的田亩必须无条件上缴朝廷,再由朝廷分配给百姓。

    就比如石小凡家,败家子加上石元孙还有公主。三个人以公主私有田最多,然后就是石元孙,再就是石小凡。他家田地总数不得超过一千顷,多了个,还给朝廷。

    这必然引起上下贵族阶层的强烈反弹,赵祯以一人皇权之力勉力维持着新政的实施。而这些宗室成员被剥夺了大量土地,他们自然不肯干休。

    于是宗正寺的这些宗亲王室成员纷纷到杨太后那里告状来了,杨太后怒道:“皇帝你别忘了,这天下终归是我赵家的。你为了所谓的什么耕者有其田。主意都打到宗室头上来了,你干脆都把他们的田地收回去,让这些王室子孙都流落街头吧。也好让世人看看,你这个为国为民的好皇帝!”

    杨太后言辞不可谓不激烈,赵祯紧张的擦了擦汗:“太后见教的事,只是朕并没有把田都收上来啊,而是按照爵位等级给他们留下了一部分。”

    “你!”杨太后更是恼怒起来:“这些宗室王亲那个不是拖家带口的,一家老小上上下下都是吃饭的嘴巴。你把他们的田给收了,让他们喝西北风去啊,你到底还是不是我赵氏子孙,你有何面目在先帝灵前祭拜!”

    “太后,田地朕必须得收!只是,俸禄朝廷可以多给一些,朕就是为了江山社稷才这么做的,有何不敢见先帝的。”赵祯的语气也严厉起来。

    杨太后气的几乎晕了过去,他她甩开赵祯的手指着他:“好好好,我是妇道人家不能干涉前朝,我管不了你。还有那个东京城的败家子,他虽然对我也有过恩惠,可此人太过聪明,皇帝你也不防着他么!”

    石小凡?赵祯心中一慌,更是吃惊:“不知太后此言何意?”

 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祸临头

    杨太后姜老而弥辣,功高盖主不是因为你有没有反心,而是你能力太大的时候往往身不由己。

    “皇帝我问你,驸马人品如何?”杨太后看着赵祯。

    赵祯无奈的道:“这个,小凡虽然胡闹,但为朝廷是忠心的。”

    杨太后点了点头:“驸马的忠心,我从未怀疑过。可是,这人会变的,他现在不贪慕权力,那是因为还没有尝到手握日月乾坤、马踏天下的快乐。他现在没有反心,不代表以后没有反意。皇帝,我的意思你能明白么?”

    赵祯想了想:“儿臣明白。”

    杨太后又是点了点头:“那就好,他救了昉儿,对朝廷立下无数汗马功劳。但有一点,君是君臣是臣,他立的功劳再多也是臣子,万不可乱了本分。”突然杨太后的目光冰冷起来:“必要之时,可当机立断!”

    赵祯不由得打了个冷战,坐上了皇帝这个位置,都是高处不胜寒。他明白杨太后的意思,石小凡若是有反意,哪怕冒天下之大不韪,也得杀无赦以绝后患。

    只听杨太后又说道:“古往今来,多少帝王霸业是踩在尸骨上堆砌出来的。就连太祖、”杨太后顿了一顿,还是说道:“就连太祖皇帝,不也是夺了柴家的天下么。当年柴家人可曾想过,太祖会被人黄袍加身?”

    其实杨太后这番话已经是大逆不道了,可她是为了提醒赵祯。当年赵匡胤也是夺了柴氏的天下这才做了皇帝,你能保石小凡以后不会反?

    赵祯只听得汗水涔涔而下,他伏地道:“儿臣谨遵教诲。儿臣日后自会提防,提防。”

    杨太后又叹了口气:“你这个皇帝宅心仁厚,这是社稷之幸。可有时候太过仁厚就是优柔寡断,当年太祖太宗何等英雄,可到了先帝就大为不如了。你想为天下百姓做点好事,实施新政,可也别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而不自知。宗氏王亲这都是咱赵家血脉,皇帝你好自为之吧。”

    ……

    仁明殿,曹皇后急得团团转,她吩咐身边小太监任秀才:“你去卫国公府,将驸马叫来,记住,一定要不可让外人知道。你告诉驸马,十万火急,身家性命般着急!”

    任秀才,被石小凡赏过金子的,他一听不敢怠慢,慌忙施了一礼:“娘娘放心,小人这就去。”

    这个黄门小太监任秀才心慌慌,从皇后的口中来看,宫中似乎将要有大事发生。

    刚走到门口,曹皇后忽然想起什么,不由得大为惊恐,就连衣摆都微微颤抖。她慌忙叫住任秀才:“慢着!”

    小太监任秀才愕然回头,曹皇后急得来回踱步,她一拍手:“不,你大张旗鼓的去卫国公府。让公主和驸马一起入宫来见我,就说、就说我找他们是因为昉儿拜师的事。”

    任秀才一愣,却不敢问:“奴婢理会得。”说完出了仁明殿,点了两个黄门小太监出宫去了。

    曹皇后这才稍稍的松了一口气,她身边的贴身宫女翠儿忍不住问道:“皇后娘娘,您为什么开始让秀才去叫驸马爷要秘密而行,突然又让他大张旗鼓的去呢?”

    曹皇后叹了口气:“我找驸马有十万火急之事,陛下身边皇城司无孔不入,若是让秀才偷偷摸摸去反而更惹人怀疑,倒不如光明正大的去请他们过来。”

    翠儿吓得脸色大变,皇后密谋召见驸马,还是背着官家。难道,她不敢往下想。

    带籽的蚂蚱,那是真的很好吃。石小凡吧唧着嘴,尽管好吃,赵嫕是不会动一筷子的。

    “小凡,别再吃这么恶心的东西了。”

    “公主,真的很好吃,吃了会变聪明,你尝尝。”

    尽管被许诺吃了蚂蚱会变聪明,赵嫕还是摇了摇头不肯吃:“不要,你自己吃吧。”

    “小公爷,宫里来人了。”正吃着饭,管事刘德旺进来说道:“皇后那边的,说是十万火急。”

    石小凡皱了皱眉头,如果说是赵祯找自己倒是正常。曹皇后,她为什么要来叫自己?

    正想着,任秀才带着两个黄门小太监走了进来:“回公主、驸马爷,皇后娘娘有请你们二位到仁明殿去一趟。”

    石小凡和赵嫕互相看了一眼,赵嫕疑问道:“皇后?叫我们去做什么。”

    “皇后娘娘说是小皇子的事,十万火急。”

    一听是小皇子,赵嫕立刻急了:“好,我们这便去。”

    石小凡却拉住赵嫕:“皇后娘娘还说什么?”

    任秀才有些尴尬:“这个,皇后娘娘说是小皇子拜驸马为少傅的事。”

    “告诉皇后娘娘,就说我才疏学浅,教授不了小皇子。且小皇子年幼,日后自会另有名师教授,我还是不去了。”

    石小凡在推脱,因为他已经隐隐感觉出来不对劲。赵昉年纪这么小,还在牙牙学语。这个时候皇后找自己入宫绝不是为了这事,如果正如任秀才所言是十万火急之事,他更不应该显得急躁。

    小心驶得万年船,石小凡知道自己已经带给大宋的东西太多。他一直不肯领受官职,就是怕顾虑太多。且皇城司无孔不入,谁知道任秀才带来这俩小黄门里面有没有皇城司的人。

    若是与后宫太近,难免招人猜忌。

    赵嫕却大为着急:“小凡你干嘛呀,你懂的这么多东西,我也想将来能让你教授昉儿,你快和我进宫,我想去看看昉儿。”

    石小凡转过身,背对着众人,他对赵嫕拼命眨眼:“哦,这样啊,公主你是说你想念小皇子。唉,既然这样,那我就陪你走一趟。”

    赵嫕一愣,她看到石小凡冲自己眨眼可并不明白什么意思,只好茫然的“哦”了一声。

    路上,石小凡面色沉重的和赵嫕坐在马车里,石小凡沉声道:“宫里可能出事了。”

    赵嫕一惊:“什么,出了什么事?”

    石小凡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咱们见了皇后自有分晓。”

    到了仁明殿,曹皇后笑嘻嘻的看着二人:“嫕儿、小凡你们来的正好。前日和我俞妃她们商量了一下,总觉得得早给昉儿找个业师。小凡你又忙,所以我就自作主张把这事揽了下来,以免你将来反悔。”

    石小凡唯唯诺诺,赵嫕却浑然不觉,她笑着道:“皇后娘娘放心吧,小凡一定会教昉儿学业的。”

    “那就好,还有你们两个也得抓紧,我和陛下还等着抱外甥呢。”曹皇后又吩咐左右:“你们都退下吧,我有话和公主交代。”

    一干宫女和太监慌忙退下,石小凡也要跟着走。只听曹皇后又道:“小凡也留下,你们都是小夫妻了,也不必避讳什么。”

    众人皆以为曹皇后是因为公主夫妻之间的事想单独聊聊,待众人都退下以后,曹皇后突然脸色大变,她低声道:“小凡,你要大祸临头了!”

 第六百三十六章 自黑

    其实石小凡已经隐隐约约的猜出一二了,曹皇后这么一说,他慌忙问:“皇后娘娘,是陛下么。”

    这下倒让曹皇后大吃一惊起来:“怎么,你居然早就知道了!”

    石小凡摇了摇头:“臣只是猜测,只是并未想到会这么快。”

    曹皇后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你猜测到了什么?”

    “功高盖主。”石小凡抬起头。

    曹皇后叹了口气:“难怪太后一心要动你,小凡,就连我,都不想容你。你太聪明,而没有一个帝王能够容忍一个太聪明的人在自己身边。”

    “什么!”赵嫕吓了一大跳:“太后要对付小凡?”

    石小凡心情沉重:“臣一直在低调,臣不领兵不为官,太后为什么还要对付我。”

    “不然呢,若非如此你十颗脑袋也掉了。”曹皇后冷冷的道:“我们不否认你的忠心,太后这一生见过了太多的勾心斗角大风大浪,她想动你也是为了大宋江山。小凡,你如鬼似魅,智似妖孽。若非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