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文唐 >

第392章

文唐-第392章

小说: 文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他自己要当爹,还有一件喜事,冯易找对象了。

    这太出乎岳山的意料了,他以为应该陈仲先结婚,没想到居然是放荡不羁号称不想受约束的冯易。

    而且他的对象身份还不一般,湖北道最大的世家俆氏嫡女。

    这徐家的女儿有什么魅力?专门驯服浪荡子的吗?

    李白为了徐家女差点入赘,自己这个徒弟才去湖北道不足一年就被勾走了。

    了解过详细情况之后也不得不说,缘分吶。

    冯易奉命去湖北修建书院,自然免不了和当地世家打交道,从而结实了徐家的许圉师。

    大家一叙旧发现还是同年,关系马上就不一般了。

    许圉师那叫一个热情,见天就邀请冯易做客参加宴会,还动用家族力量帮助修建书院,扩散影响力什么的。

    冯易能猜到他的目的,想通过自己巴结师父岳山。不过他也没有拒绝,只要没有坏心巴结就巴结呗。

    而且接触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许圉师也是个有真材实料的人,渐渐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觉,慢慢的成为了朋友。

    然后就认识了许圉师的嫡亲妹妹……徐家家学渊源,这个女孩从小就接受名师教导也是有名的才女。一来二去……就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

    岳山还能说啥,亲自写了一封书信感谢徐家的帮助,又置办了丰厚的礼品送给他们。同时还给孟家家主孟曜写了封信,让他当媒人去下聘。

    世家规矩多,就算情投意合想娶他们的女儿也不容易,大诗人李白不就当了半个上门女婿才娶了许圉师的孙女吗。

    凭冯易的出身,是不可能娶到许圉师的亲妹妹的。但他背后站的是岳山,现在又是黄鹤书院的院正,情况就反过来了。

    但人家毕竟是女方,身为男方该有的规矩是一点都不能少的,否则就成了侮辱人了。

    比如下聘,媒人身份低了都不行,起码也要是个名宿,最好也是世家出身。

    而且媒人还必须要以岳山的名义上门才行,冯易父母的身份都显得低了,冯易自己就更不行了。

    这两点才是最重要的,给多少聘礼反而成了次要的。要是岳山亲自登门替徒弟说媒,倒贴聘礼徐家都愿意。

    岳山自然不可能亲自登门,不是他拉不下那个面子,而是离的太远去不了。

    刚好新学名宿孟家家主孟曜就在湖北道任职,他的身份非常合适当这个媒人,岳山就给他写了封信让他出面。

    这种喜事孟曜自然不会拒绝,和徐家沟通了一下挑了个黄道吉日上门下聘,婚事就此定下。婚期被岳山订在了明年初夏。

    原本徐家怕夜长梦多想尽快完婚的,只是徐姑娘才不到十五岁,明年夏天才满十六。岳山一直提倡女子十六岁结婚生育,自然不会让自家徒弟带头违反。

    为此岳山还亲自写信做解释,涉及到政治理念问题,徐家也知道轻重同意了这个婚期。

    不管怎么说,通过这件事情他们家族终于和岳山搭上线了,这才是最大收获。

    冯易的父母得知自家儿子订婚了,还是大户人家的女子,那叫一个高兴。逢人都要显摆显摆,没多久四姓坪家家户户都知道这件事情了。

    然后就引起了另外一户人家的不满,那就是陈仲的父母。

    两家孩子同时拜师学艺,同时考中进士,同时去的两湖道做事,怎么冯易就突然和大户人家的闺女订婚了?

    陈仲你个混蛋在干啥?

    陈父陈母接连写了好几封信给陈仲,责问他什么时候结婚。

    两口子还跑到岳山家旁敲侧击的说这事儿,听那意思是让岳山帮忙催一催,或者直接帮陈仲介绍一个更好。

    岳山被闹的有些哭笑不得,耐着性子安抚了两人,然后就把这件事抛在脑后了。

    陈仲又不是小孩子了,为人也特别执拗,强迫他取个不喜欢的对谁都不好。

    还是让他自己碰去吧,碰到合适的了最好,实在碰不到过几年在给他介绍也不晚。

    时间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二月份,大唐不在隐瞒自己的意图,开始往北方调集大军。

    枢密院一道接一道的指令发出,先后二十个折冲府被调往幽州前线,棣州水师全员待命,申城也抽调了主力舰队北上。

    到了这个时候再傻的人都知道大唐要做什么了,高句丽的使节马上就慌了,一边往国内传递消息一边请求面见李世民。

    李世民已经决定要御驾亲征,自然没有和他们虚与委蛇的打算,直接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除了高句丽,慌得还有百济的使节,他们一直和高句丽不清不楚藕断丝连,生怕大唐把他们一起给灭了。

    同样是一边往国内传递消息,一边求见李世民。

    本来李世民出于求稳的考虑想安抚一下他们的,不过被李绩给阻止了。

    “百济不忠不义之辈,对我大唐缺乏敬畏之心,刚好趁此机会给他们一个教训。”

    “如果他们和高句丽勾结在一起对抗大唐怎么办?”房玄龄道。

    “那就搂草打兔子顺手把他们也一起灭了。”李靖霸气的道。

    李靖当了许多年的枢密使,因为地位特殊他一直低调隐忍。原本历史上属于他的活捉颉利灭亡东突厥的功劳都让给了其他人。

    现在他的任期已满,也不打算谋求连任,征讨高句丽算是他任期内最后一场硬仗。他也不在隐藏自己,锋芒毕露。

    从战略战术的制定,到军队的调派,再到将领的任命,他都积极参与。其他人也都知道他的想法,也没谁拖后腿,都权力配合。

    “好,那就趁机敲打一下百济。”李世民拍板道。

    “但契丹、靺鞨诸部要好好安抚,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圣人放心,此事就交由臣好了。”鸿胪寺卿唐俭道。

    李世民点点头,对唐俭这位头号外交官的能力还是很信任的。

    接着又问张鸿和李道宗道:“民夫要抓紧征用,后续粮草物资必须按时送到。”

    “圣人放心,臣等一定完成任务。”张鸿和李道宗一起回道。

    “为什么要征用民夫?”一旁从头到尾都未发一眼的岳山问道。

    “呃……”众人都愣了一下,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岳山会不知道征用民夫的用处吗?不可能。那他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搞不懂他的意思,自然没人敢回答他的问题。

    李世民顿了一下直接问道:“你想说什么?”

    岳山也知道自己的话有歧义,连忙道:“我们不是要往幽州等地移民吗,把那些移民中的青壮当成民夫不就可以了吗。”

    “以往大规模移民老幼病残是最麻烦的,这次刚好可以让他们乘坐运输粮草的车……”

    “等粮草运送到了民夫就地安置,这一来一回不光节约粮草,还节约了几十万民力。不是比直接征用民夫强吗。”

    众人陷入了思索,岳山的办法看起来很有可行性,但以往从来没有用过啊,必须要全面考虑得失才行。

    过了一会儿李绩道:“此法却有可行性,然军情紧急一刻延误不得。移民有老弱拖累行进速度会很慢,就怕粮草不能及时送往前线啊。”

    “去年我们往幽州一线运送了大量物资,足够三十万大军使用半年之久,有这个时间差在足以保证移民把第二批物资运到。”岳山道。

    “就怕战事拖延下去需要第三批第四批物资,到时候在临时征用民夫恐怕时间上会来不及。延误战期还不是最可怕,就怕粮草不足引起军队哗变。”李绩道。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赞同他的意见。

    正所谓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用兵没有谁敢保证百分之百的胜率,先考虑好失败后该如何收场,这样能让损失降到最低。

    高句丽不是小国,一次灭其国是很困难的,先考虑好战事拖延下去的对策是理所应当的。

    岳山却笑道:“高句丽拖延不下去,我认为最多一个月大唐就能灭其国亡其族。要不是求稳,第二批粮草我都不想让你们运送。”

    “不过多运点物资过去也没错,等打下高句丽治理也需要大量物资,刚好能用上。”

    “……”众人面面相觑,要不是因为说这话的人是岳山,他们一准儿把他撵出去。

    一个月灭亡高句丽?

    你让汉朝怎么想,你让隋炀帝怎么想,你让高句丽自己怎么想。

    李靖却没有认为他是胡诌,而是认真的问道:“岳候真有良策可以一月亡高句丽?”

    岳山笑道:“不是我有办法,而是你们太小看大唐的实力了,或者说你们太小看火炮的威力了。”

    “我曾经说过,自从火炮出现的那一天开始,战争的方式就已经改变了。英国公击败颉利的本部骑兵只是火炮的一次微不足道的功绩而已。”

    “这次讨伐高句丽,我也会随圣人一起出征,到时候我会让你们亲眼看一看火炮的真正威力。”

    李靖兴奋的道:“好,我一直都觉得岳候才是当世第一兵法大家,只是你一直藏拙不肯显露,这次终于能有幸见识到了。我拭目以待。”

    “……”这下轮到岳山无语了。

    什么大概是第一兵法大家,你让李世民怎么想?这位可是太祖钦定的‘自古能军者无出其右者’的大佬啊。

    他忐忑的看了眼老丈人,发现李世民不但没有生气,同样一副期待的模样。再看看其他人,差不多也都是如此。

    好吧,这下真是解释不清了。

    仔细想想别人有这方面误解也正常,看看他这些年都干了什么:

    创办军校、创立万骑,从根本上改变了军队的训练方式。后来又一手组建了棣州海军,创办了海军军校。

    更何况玄武门之变的全过程都是他一手策划的,又预言了梁师都政权的灭亡,甚至连梁师都会死在自己亲信手下都预测到了。

    这种人你敢说他不懂兵法?

    在别人看来,他不是不懂兵法,而是对兵法的理解已经深到了战略层面。但岳山一直说自己不懂别人也没办法。

    没多久文武分权,岳山当了文臣也不好在插手军事。再加上他在文臣这个位置上做的实在太出色,一手推动了大唐的变革。

    也就没谁在关心他军事方面的才能了。

    现在他说要随皇帝亲征,还说要一个月灭了高句丽。

    虽然大家保持着怀疑,但也不妨碍他们的期待,万一真成了呢。

    就算不能一个月灭了高句丽,半年也可以呀,只要这一波能推平高句丽那都是不世之功。

    被这么多大佬期待,岳山表示压力山大。

    但事已至此在解释也没用了,只能祈祷这次战事能顺利。

    不过他也不是一点信心都没有,他不相信这个世界有哪个势力能挡得住一千门大炮的轰击。

    战争的事情说完,众人正准备散去,岳山突然响起了意见重要的事情还没说,赶紧道:

    “诸位,最近书院造出了一个能改变时代的工具,明天就要进行新一轮的试验。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文唐

 第704章 火车

    军校,大校场。

    军校生和渭水书院的学生绕着跑道站成一圈,留下中间的巨大场地。主席台上李世民和几十位文武大臣站在上面。

    看着下方黑压压的学子,房玄龄道:“我现在愈发期待岳候所言的改变时代的工具到底是什么。”

    “岳候请了如此多人见证,必然会是你我无法想象的东西。”魏征道。

    “昨天他说的时候我还有所怀疑,现在相信了。在这种场合他不会故弄玄虚的。”长孙无忌道。

    “实在无法想象,什么样的东西会被他冠以改变时代的盛誉。难道又是一种兵器?”程咬金叉着腰道。

    “应该不是,要是兵器就不会在这种地方试验了。”李靖道。

    ……

    听到臣下们的讨论,李世民的期待感也拉满了,问岳山道:“你要让我们看什么东西,现在可以拿出来了吗?”

    岳山先是举目往前方看去,当看到一面红色旗帜来回挥舞才笑道:“可以了,我现在放信号让他们过来。”

    说完也举起手中的旗帜来回摇动。

    没多久一阵轻微“咚咚”声音在军校某处教学楼后面传来,随之而来的是一黑一白两股烟雾飘出。

    众人都忍不住垫脚往那里看去。

    没多久一个约两米高四米长的庞然大物缓缓使出,顺着校园主干道朝校场驶来。

    这个机器后面还拖着一个更大的四轮车斗,车斗上坐着十来个人。

    “这是……什么东西?”李世民疑惑的问道。

    因为离的太远看不清具体情况,众人都有些疑惑,这是个什么东西?好像还会动。

    没有骡马拖着,难道是人推的?可为啥还冒黑烟和白雾?

    岳山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揭晓答案,而是故作神秘的道:“说了就没意思了,等会儿走进了你们自己看就知道了。”

    正说话间庞然大物已然穿过主干道即将进入校场,此时众人才惊觉,这东西的速度貌似很快啊。

    等在走进一些大家才看清它的全貌,一个奇形怪状的黑铁疙瘩,下面带着六个宽大的轮子,后面的车斗有八个轮子。

    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他们看了又看,就是没有发现这辆车是怎么动起来的。

    一开始他们觉得是人推,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几十个人是别想推动。可怎么看,这辆怪模怪样的东西都藏不下这么多人啊。

    更何况还要跑的这么快,就更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连骡马都不行。

    下方的师生们也好不到哪去,一个个都目瞪口呆的看着从面前驶过的奇怪东西。

    尤其是书院的师生,他们早就知道院长和物理学院的人一起研究某种神奇的东西。

    但一直以来对工匠和科技的偏见,他们都把这事儿没放在心上,甚至觉得岳山这是不务正业什么的。

    今天听说要来见证这个工具的问世,不少人还很不乐意,认为是浪费时间。

    此时,亲眼见到这个岳山花费打半年时间打造的工具,所有的轻视和偏见都消失了,只剩下震撼。

    这辆车自然就是完全体的蒸汽汽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