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17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17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通了?”张居正啧啧两声,“可惜我明日启程,看不到这场好戏了。”

    “狗咬狗一嘴毛,这算什么好戏?”钱渊摇摇头,“现在京城里倒是好戏连台,叔大兄此次入京还需小心谨慎呢。”

    张居正长叹一声,“你上次说的那句……嘿嘿,如今倒是挺适用的。”

    “哪一句?”钱渊呵呵笑道:“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是啊。”张居正低低讥笑,“你觉得……华亭如何?”

    “别说笑了。”钱渊面不改色,“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什么?”

    “去年我和徐г谒罩荽蠼稚虾莺荽蛄艘患埽旒业穆沓等梦阴叻耍还乙脖灰还鞔蛟危杳匀铡!鼻ㄐσ饕魑剩骸盎と绾巍惶宄还切飙'倒是和那独眼龙有相似之处。”

    张居正摇摇头,“你知道大洲公吗?算了,不说这事了。”

    大洲公……好像是赵贞吉吧,钱渊心里记住这个名字,但嘴上什么都不问,只笑着看向还在琢磨事儿的老农们。

    而此刻的张居正心里五味杂陈,自从夏言被杀,这几年朝中严嵩一手遮天,前年徐阶进位东阁大学士,今年初又晋柱国,位列另一位阁老吕本之前,仅次于内阁首辅严嵩……如今内阁一共才三人。

    在这种情况下,徐阶开始了试探性的进攻……至少在其他人眼里是如此的。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围京,跳出来大骂严嵩的是赵贞吉,这是王学门人。

    嘉靖三十年,弹劾严嵩的锦衣卫经历沈炼也是王学门人。

    虽然心学中派系众多,但总的来说,朝中是以聂豹、徐阶为核心的,他们这一脉爬的最高嘛。

    但结果呢,泰州学派的赵贞吉,浙中学派“越中十子”的沈炼都被当做弃子,前者被贬谪出京险些病死途中,后者被贬居塞外。

    还不仅如此,嘉靖三十二年正月十八,也就是钱渊赴杭的路上,徐阶担任国子监祭酒时的学生杨继盛上书弹劾严嵩,如今被下昭狱死活不知。

    一个也就算了,两个三个跳出来……每个都或多或少和徐阶扯得上关系,刚彻底搞死夏言还没轻松几年的严嵩现在是发了狠,更何况人家徐阶越迁为次辅,天生就是首辅的对头。

    在这种情况下回京,张居正心里实在是忐忑不安,这方面徐阶的名声实在不太好听。

    当年张居正就是怕成为弃子,才在徐阶、严嵩之间来回转圈,和两边关系都处的不错,到后来实在转不过去了就索性出了京。

    没辙啊,实在是怕了啊,张居正和徐阶之间的师生情分不多,只是后者掌翰林院事教导身为庶吉士的前者而已,哪里能和杨继盛相提并论。

    官场的师生关系错综复杂,其中最接近师生本分的也就是国子监祭酒、司业、讲师和监生的关系了。

    杨继盛都被忽悠得去弹劾严嵩……张居正曾经和钱渊聊起过这件新鲜出炉的大事,两个人都隐隐露出这样的心思,不管这是不是杨继盛自己想做的,他身后必定是有徐华亭的影子的。

    当天晚上一边吃着钱渊精心烹制的送风宴,张居正一边在心里郑重其事的对自己说……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这次回京就是去做哑巴的!

 第三十四章 志向

    不大的餐桌上满满当当,不过七八个盘子至少有一半都已经空荡荡了。

    张居正抚着饱腹在自斟自饮之余忍不住瞪了眼一旁伺候的张三,后者毫不客气的回瞪了一眼,前天把最后两个辣椒下锅难道不是你怂恿的?

    将最后一盘菜端上来,钱渊擦擦手无语的将张三赶出去,坐下倒了杯茶,“叔大兄,这回算是清了吧?”

    “哼!”张居正冷冷一笑,“说好是一个月的厨子,这几天你才下了几次厨?”

    “真让个秀才给你当厨子,你倒是好意思。”钱渊笑眯眯的看起来不以为意。

    倒是张居正有点尴尬,不管怎么说,秀才毕竟是有功名的,在这个时代下厨实在很罕见。

    不过张居正的嘴皮子很溜,“贤弟你还没去试过乡试,到时候这手厨艺是能顶大用的,里面实在是难熬啊!”

    “知道连中三元的商阁老吧?当年他就是练了一手好厨艺,才能……”

    “噗嗤。”钱渊忍不住笑喷了,连连摆手道:“我自幼就没什么爱好,就喜欢下厨,叔大兄不用介怀。”

    张居正嘿嘿笑了笑,拾起筷子又吃了几口,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杭州事毕,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搬家。”钱渊简明扼要的将接下来的抗倭形势说了一遍,“松江、苏州必定是重灾区,我准备举家迁至杭州。”

    “难怪盯上了金家那栋宅院。”张居正低低嘟囔了句,沉默半响后又问:“敢问贤弟志向?”

    钱渊手托下巴一脸无所谓的表情,努努嘴,“你先说。”

    很明显,张居正已经喝的半醉了,原本就是个话篓子,现在更是滔滔不绝,从如今朝中政争说到东南倭乱,从大明财政匮乏一直说到宗室……

    在钱渊的印象中,被誉为明朝第一政治家的张居正应该是个强硬如铁,不苟言笑的士大夫形象,顶多野史上说说其爬了龙床,收了西洋姬,最后死在海狗上。

    但钱渊看到的是一个,废话特别多,嘴巴特别贪,大部分时候显得有点天真烂漫的青年,倒是没看出来其有纵意花丛的心思。

    虽然张居正有着这样那样的局限性,比如他翻来覆去说的是天子被严嵩蒙蔽,而不像钱渊敢心里吐槽嘉靖本人,但其一腔报国的胸怀却令人敬仰。

    钱渊忍不住联想起了很快就会在东南粉墨登场的胡宗宪,他们虽然都有着难以抹却的黑暗一面,但他们始终都向往着光明。

    而他们的结局都说不上多好,“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胡宗宪还能一死百了,而张居正死后,张家女眷都被迫赤身裸体……

    “张居正。”钱渊喃喃道:“你以后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突然收嘴的张居正在椅子上摇摇晃晃,咧嘴一笑:“编修……翰林院里七老八十的编修多的是……”

    张居正伸出食指“笔直”的指向钱渊左边,“看看你吧……父兄惨死,孤身赴杭,巧使妙计,报仇雪恨,简直可以写进书里!”

    不像在王忬面前那样,这次钱渊没露出腼腆的笑容,而是点点头道:“这次运气不错,我也只是借势而为。”

    “运气?怎么可能是运气!”

    “借势而为?这才是能耐!”

    “所以,你以后才会是个了不起的人!”

    “十七岁少年郎……人家称我神童……你才是神童。”张居正晃晃脑袋又倒了杯酒,“我在北京等你,到时候咱们一起干一番大事……我们要匡扶社稷,我们要……”

    “且慢!”

    张居正一愣后洒笑道:“松江府的案首……不敢说一甲进士,金榜题名是应有之义。”

    的确是松江府案首,但特么那不是我考的……钱渊抹了把额头上泌出的冷汗,“听说过徐青藤吗?”

    “徐渭?”张居正眨眨眼,“知道,他和沈炼同为越中十子。”

    “你知道他赴乡试多少次了?”

    “不知道。”

    钱渊伸手比了个四,“已经四次了,去年他得大宗师赏识,但还是未能中举。”

    事实上,徐渭这个倒霉的,一生八次乡试落榜。

    张居正沉默片刻后嗤之以鼻,“八股文讲究规矩,而徐文长文才飞扬,你有那么强的文才吗?”

    钱渊张张嘴巴无言以对,特么说的好有道理,我都没话反驳……徐渭中不了举还真有这方面原因。

    好吧,我没文才,所以才有可能中举。

    睁开朦胧的醉眼,张居正仔细打量面前这个已经很熟悉,但实则很陌生的少年郎,对方似乎对那些士子天生就应该承担的重义没有任何兴趣。

    呃,这个时代的人在读四书五经的同时,世界观、人生观就被塑造成型,虽然在之后有着种种区别,但在最初时候并没有太大的分歧。

    而钱渊……人家是穿越者,讲究的是成本效益,讲究的是享受人生。

    叹了口气,钱渊小心翼翼的问:“之前你问……我有何志向?”

    张居正举杯一饮而尽,一言不发瞪过来。

    “保得家宅平安,然后多看看,多逛逛。”钱渊像被挤牙膏似的的慢慢说:“以后写几本游记、杂记之类的书。”

    “看什么?去哪儿逛?”

    “也不能这么说。”钱渊情不自禁的舔舔嘴唇,“比如扬州瘦马,大同胭脂……”

    张居正暗暗咬牙,特么这么年轻就是个色鬼!

    扬州瘦马不用多说了,大同的美女也相当有名气……相比较而言,钱渊对大长腿更感兴趣。

    “总不能只……”张居正吸了口气,尽量平静的说:“少年纵意花丛,寿岁不长啊。”

    “当然不会!”钱渊饶有兴致的将这半年心心相念的那些事儿抖出来,“据说俞大猷武艺高超,去踢过少林寺的场子……呃,就是上门挑衅!”

    “徐文长也蛮有意思,我准备去求几幅画,说不定流传后世那就是无价之宝呢!”

    “我喜欢升奄公填的那阙《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张居正面无表情的听着,什么滚滚长江东逝水……完全没听过,至于杨慎,也不知道现在死了没有。

    越说兴致越高,钱渊差点错口说出想去旁观旁观戚家军……见识见识大名鼎鼎的鸳鸯阵。

    张居正越听心情越是糟糕,他很清楚,虽然三年一次会试,一次上榜两三百人,但实际上其中一半以上都不会出仕,或者出仕几年就会归乡退隐。

    而留下来的人,又有一半以上都是那种不通世事的书呆子,真正有城府,有手段,有能力的人极少极少。

    在张居正看来,钱渊毫无疑问是那种有手段,有能力的,而且又年轻,一旦中了进士,日后必定是朝中的中坚力量。

    可偏偏这位一心想着风花雪夜……真是气死个人!

    听到最后实在听不下去了,张居正霍然起身,“刚才你说想看看《永乐大典》?”

    “是啊,当年明成祖令道衍和解缙编纂《永乐大典》,啧啧,历时六年,据说分装一万多册!”钱渊兴致勃勃,《永乐大典》后世散落无踪,全世界加起来也就几百册而已。

    张居正笑了,“真的想看?”

    “当然!”钱渊惊喜问道:“你有办法?”

    “没有。”张居正顿了顿才悠然道:“世间只有一部《永乐大典》,没有副本,如今这套书藏于文渊阁。”

    “文渊阁?”

    “朝中大学士有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张居正详加解释道:“以文渊阁命名大学士,你懂了?”

    钱渊张着嘴巴,“也就是说……”

    “中了进士都不够,被选为庶吉士或者入了翰林才有资格去翻翻那本《永乐大典》!”

 第三十五章 送别

    自从沥港覆灭,汪直东窜,整个浙江省都陷入一种奇怪的情绪中。

    说起来朝廷大军剿灭倭寇,驱逐不法商贩,但除了那些曾有亲人死在倭寇手上的个别人之外,剩下的……几乎都有着失落、沮丧的心情。

    这种情绪也普遍存在于浙江省上上下下几乎所有的衙门中,这些年那些大官小吏哪个不收礼收到手酸,而这些隐性收益如今全都被王忬一刀斩断。

    不过有一个衙门是例外。

    巡抚衙门上下喜气洋洋,上至巡抚幕府的幕僚师爷,下至马房的马夫,每个人都得了赏,甚至现在门房对门包的标准都变得苛刻起来。

    “还算不错。”来到杭州大半年始终觉得不适应的王世懋虽然神色淡淡,但脸上有着掩不住的喜色,一边把玩手上的碧绿色小砚一边问:“温润凝莹,虽然是仿品,但也颇为贵重……父亲真的给我用?”

    “哈哈,贵重与否要看用不用得到。”幸时笑吟吟的点评道:“此砚呵气成墨,日后二公子必定顺顺利利一举登科,父子三进士,可谓佳话。”

    王世懋是知道内情的,感慨道:“没想到那个把总手里还真有不少好东西,仿品……也不知道真品在哪儿?”

    幸时迟疑片刻后才低声说:“据说……呃,是钱家子前日提过一句,好像被严分宜收藏。”

    “真的假的?”王世懋眨眨眼,“他如何知道的?”

    这块砚台仿造的是北宋苏轼那块大名鼎鼎的天砚,这样极具名气可传史册的文玩向来为文人士子追捧,如果严嵩收藏了天砚,这种事外人都不知道,他钱渊是怎么知道的?

    呃,现在那本《天水冰山录》还没问世嘛。

    一阵乱七八糟的瞎猜之后,王世懋用带着佩服的口吻说起了钱渊,“真是话本中的人物啊,一个多月之前我还真以为他要放弃举业转而经商了,没想到……”

    幸时嘴唇微启想说些什么,但王世懋嘴巴一直没停,他直到昨天晚上才从父亲那知晓钱渊到底做了什么。

    孤身一人为父兄复仇,让和海商牵涉极深的张四维和杭州城内说得出来的重贾金宏家破人亡,这让自视甚高但相对单纯的王世懋很佩服那个同龄人。

    “大兄回京前曾经提过,钱家子不凡,当时我还不以为然……”王世懋啧啧赞道:“大兄真有眼力,不知道刘先生这次去京都告知,大兄作何反应。”

    刘涵是跟了王忬十余年的幕僚,和太仓王家还是姻亲,刚刚携带王忬的书信以及大量财物启程去北京,王忬能不能顺利从浙江巡抚这个火山口跳出来主要就要看刘涵此行成功与否。

    幸时犹豫片刻后才说:“大公子临行前让你和钱家子相交……”

    “的确值得相交。”王世懋用力点头,“对了,等杭州事了结,他应该要回松江守孝,幸先生到时候提醒我为他送行。”

    在明朝设宴送行,不是什么关系都可以的,至少说明王世懋将钱渊视为友人,也认为两人之间地位大致相当。

    对于年轻气盛不认为自己比兄长王世贞稍差的王世懋来说,这是很不容易的。

    “最好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