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妈觉醒后[七零]-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话的瞬间,胡秀莲下意识只有烦,看着她没好气回问:“你又想干什么?”
宁兰掀起目光看她一眼,很快又落下,“我报名参加高考了,我想专心复习准备考试。”
宁金生盯着她看,开口就是:“谁说让你考了?”
宁兰还没来得及说话,胡秀莲又说:“你还想念书呢?我劝你趁早死了这条心,赶紧找个人嫁了才是正经。你从小学念到高中,花了那多钱浪费那么多时间,有什么用?我们家什么情况你知道吧,没有闲钱再供你上学,你老老实实找个人家嫁了,别想东想西的。”
宁兰屏屏气,说话声音不敢高,抬起头来看着宁金生和胡秀莲,“我都问过了,上大学根本不要花钱,学费是不要的,每个月还给发放十几块钱的生活费补助。毕业以后百分百包分配的,都是铁饭碗。”
宁金生和胡秀莲嚼着米饭听她说,半信半疑。
宁兰看他们不说话,又继续说:“如果我考上了,我每个月省着一点吃饭,我本来饭量就小,一个月才能吃多少钱,省下来的生活补助我可以寄回家来。等到毕业分配工作,有了铁饭碗,给家里长脸不说,每个月的工资也多,家里的日子也能好过一点。”
这话说得宁金生和胡秀莲忒心动,心想天下还有这种好事?读书不花钱,每个月还能往家里寄钱,等毕业后就稳稳分配工作手握铁饭碗?
十来年了,全社会都在说读书无用,怎么一朝变天,读书人这么稀罕了?
这些都是真实的?
宁兰看宁金生和胡秀莲还是不说话,也不知道他俩在想什么,自己低下头又嘀咕了一句:“宁阿香都报名了,为什么我不能考?我可是正经高中毕业。”
宁香也报名了?胡秀莲眉心一蹙,“宁阿香?她连小学二年级都没上完,这高考恢复不恢复和她有什么关系?她又想出什么洋相?”
离婚闹得天翻地覆不够,和王丽珍搅到一起不够,这会又去学人参加高考?
二年级没读完的人去报名参加高考,也不怕被人笑掉个大牙,她自己不觉得丢人,他们当爹当娘的都觉得脸红。真的是养了个好闺女,洋相出完一出接一出。
宁兰回答道:“她报名了,许书记那边也通过了。”
宁金生和胡秀莲同时无语,胡秀莲挥一下手里的筷子,“我胡秀莲没养过这样的闺女,真是什么洋相都出,一天不叫人在背后说点闲话讲笑话,她心里就不舒服。”
宁兰自然也是觉得挺搞笑的,不知道宁香为什么会去报名。她不报名没人会把高考和她扯上关系,她自己这么一去报名,就真的是送笑话给人讲。
小学二年级没读完在这报名参加高考,想去上大学?可能吗?
她做绣活做的确实是不错,但高考可不考绣活呀。
她以为铁饭碗这么好端的吗?
她真的是自打闹着跟江见海离了婚,又和黑五类王丽珍搞在一起后,就感觉脑子一直不大正常,总是做一些奇奇怪怪叫人摸不到头脑的事情。
宁金生和胡秀莲的火力被宁香吸引走了,就没再多说宁兰什么。
吃完饭以后,夫妻俩各自出门转悠去,都是有目的地找人一起说闲话,顺便探听探听这高考恢复的具体情况。探听了一晚回来,夫妻俩在床上又交流一番。
宁金生说:“阿兰没有说谎,还真是她说的那样。如果考上了,学费不用出,每个月都有一些生活补助。等到毕业以后,国家包分配,工作根本不用愁。”
胡秀莲出去探问了一圈也没打听明白,现在听了宁金生的话,她震惊得微微睁起眼睛来,看着宁金生道:“还真有这么好的事?怎么突然读书又有用了?”
宁金生说:“中国这十年被四人邦祸害得不浅,D小平同志说,同外国的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国家想要大力发展科技,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这风向一变,知识分子又金贵起来了。”
胡秀莲听完了点点头,对于国家的政策没有太多的话可说,她也没有兴趣,只认真起语气问宁金生:“阿兰怎么办?那咱们让不让她考?”
宁金生毫无犹豫说:“读书不要钱,省着吃饭还能往家里寄钱,为什么不让她考?还有一个多月就考试了,让她在家复习一个月也耽误不了什么。村里好多初中生都报名了,阿兰正儿八经高中毕业,为什么不考?要是能考上,我们宁家在大队可就彻底扬眉吐气了!阿兰考上了再帮阿波阿洋,那咱家日子不就好起来了吗?”
45、第045章
这么一说; 眼前简直一片光明。
胡秀莲听得心里格外舒服,应和道:“那就让她复习一个月好了,反正她上工也挣不了多少工分。让她在家里养养鸡喂喂猪做做饭; 也省了我回来再忙活了。”
于是这话就这么说定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吃早饭的时候,宁金生和胡秀莲就说了; 让宁兰不用再跟着去工地; 留在家里好好复习就行; 顺便照看家里的牲畜。
看宁金生和胡秀莲支持她考大学; 宁兰自然很高兴。吃完饭洗了锅碗; 她又心情放松地烧了猪食把猪喂饱; 然后又用米糠野菜剁碎搅拌喂了鸡。
扫好地准备开始复习的时候,想起来自己以前的课本都被卖废品了。尤其前年毕业的时候她拿了家里的鸡蛋和粮食,之后所有课本习题本就全被宁金生卖了。
没有课本没有复习资料,靠意念可是复习不了的。于是宁兰坐着想了一会,赶紧出门往公社去了一趟,去找自己的高中同学,问她们借课本去。
她们毕竟毕业时间不算长,她同学的课本都还在的,但也都不大全。于是几个人凑在一起凑出所有课本来,然后一人分几本; 说好看完了彼此之间再换。
复习高考光看课本肯定是不行的,课本那都是最基础的。几个同学又在一起商量; 说每个人都想办法淘点资料去。老早有人八…九月份就开始淘资料复习了,她们也没跟上那个节奏。
宁兰能去哪淘资料,一来她手里没钱,宁金生和胡秀莲能答应让她在家复习就不错了; 让他们再出钱是不可能的,二来她认识的人也实在算不上多。
想来想去,她就想到了林建东。
在她们村里,林建东是最有可能拿出复习资料的人。
想到林建东以后心里就踏实了很多,宁兰也便没有多着急,先拿着借来的课本回家,坐下来准备先把基础知识复习一遍。
结果在她打开课本以后,她看着眼前那些几何图形各种数学题,瞬间就懵了。
她一直只想着自己是正儿八经高中毕业,却好像忘了,她在学校的九年,根本就没怎么认真学过习。而眼前这些基础知识,在她脑子里更是没有太多存在过的痕迹。
她从一九六七年开始上小学一年级,那时候正是文化大革M开始的年份,学校里全在停课闹革命。背着书包上学根本都不学习,不是在斗老师就是组织出去游…行。
七五年她高中毕业,七六年大革命正式结束。她小学读了五年,初高中各两年,整整九年,全部是在这样的特殊时期里,学校根本没有人正经学习,正经文化教学有但不算重要内容。
她看着课本上的知识,心里刷地一下凉到了底。
她一直在想别人初中文化都考,她高中文化更加没有问题。可在打开课本的这一刻才真正意识到,这哪是什么复习,这明明就是从零开始啊!
当然说从零是有些夸张了,对于一些简单的题目她还是没问题的,只要不生僻的汉字,大部分也全都认识,写点小作文也可以,但这些都是最基础的东西啊。
看着眼前的几何图形,想到复习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她眼睛开始发虚,脑子里嗡嗡直响,简直要一脑袋栽下去。很多东西只有想象的时候容易,真拿到手发现无从下手的时候才知道有多难。
但她没有栽下去,她猛一下吸住气,让自己稳住,不能还没开始就打退堂鼓。
要知道别人比她也好不到哪里去,大多也都是在学校没学习的,或者早早辍学的,还有那些个老三届,都毕业十年不在学校了,还不都是在这一个月里从头再开始复习。
大家都是一样,全是从头复习,她并没差在哪,她可以的。
这么鼓励完自己,宁兰又深深吸口气,手里捏紧铅笔,咬住牙齿,开始逼着自己看书。
***
从过完年以后,宁香开始做高档艺术品,平时又兼顾看书复习,所以到现在也就做出了两幅绣品来。报名第二天,她把做好的成品交给放绣站拿了钱,就没再拿新物料。
高档艺术品虽然做得很慢,但慢工出细活,每做出来一幅精致的绣品,那种成就感和之前都是不一样的。而且虽然好几个月才能做出来一件,但总体工钱比做记件那些还是多赚不少的。
绣品暂时不做了,宁香打算把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都用来复习,以最后冲刺的心态,把所有知识都再梳理巩固一下,并再钻研得深一点,确保考试的时候可以万无一失。
小燕和彩凤没有放下绣活,她们是一边做绣活挣钱一边复习。当然了,这时候多的是一边工作一边复习的人,因为还要吃饭,高考不一定能考上,但肚子一定不能饿着。
宁香按照答应了小燕和彩凤的,白天过来绣坊和她们一起复习。她们看她们的书,在一起讨论她们的题目,其他绣娘仍然绣花说闲话。
大概觉得会吵到这三个复习,也大概是说闲话有点放不开,傍晚其他绣娘在收拾东西回家的时候,红桃把绣坊的钥匙交给宁香,跟她和小燕、彩凤说:“明天我们就不来了,反正最近天气冷了,发的原料也不多,就在家做了,这绣坊就让给你们复习吧。”
宁香、小燕和彩凤还挺不好意思,但看红桃是真的想让她们好好复习,最后三个人便就拉着红桃几个绣娘的手说了谢谢,说她是个贴心好大姐。
红桃只笑着说:“报名了就好好复习,说不定运气好考上了呢。”
彩凤笑起来,“是呢,我也是这样想的。”
等红桃她们都走了,宁香小燕和彩凤都说先回家吃饭去。吃完饭带盏油灯再过来,她们要在一起挑灯夜战,抓紧一切可以用起来的时间。
宁香出绣坊回船屋之前,还去了一趟二队的饲养室。她是受小燕和彩凤的托,来问问林建东,每天下工以后,要不要到绣坊跟她们一起复习。
林建东听了宁香的话,笑一下就答应了:“好,我待会就过去。”
这话简单两句就说好了,宁香先回船屋做晚饭吃,做完饭拿了油灯再赶回绣坊,恰好小燕和彩凤也过来了,三人进绣坊点上灯,坐下来继续一起看书。
翻了两页书,彩凤想起来什么,问宁香:“林三哥不来呀?”
宁香也想起这事来,然后一抬头,便看到林建东抱着一大摞复习资料过来了。在小燕和彩凤的招呼声中,他满脸笑意地在桌子边坐下来。
坐下来问的第一句就是:“你俩复习到哪了?”
宁香他是不用问的,这两年她几乎一直在学习,他也是真的没想到,宁香突然发愤自学,并花那么多钱买书,到头来居然全部都撞到了高考上面。
要不是宁香,他自己现在也不会这么轻松。为了帮宁香学习,他之前就把初高中课本复习整理了一遍,还给宁香标注了各种知识的理解和用法,并指导她难的题目。
后来宁香又买了那套《数理化自学丛书》,他几乎全部都啃完了,虽然还有不少需要交流学习的地方,但他本身的复习进度,可以说基本没什么人能比。
接下来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只需要再把所有知识系统性地复习一遍,把该背的课文和时事政治各方面背一背,再集中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基本没什么太大问题。
当然了,宁香的进度跟他是一样的。
而小燕和彩凤被他问到进度,只不好意思地挠挠脑袋,跟他说:“昨天才发布的通知,我们昨晚回家找了几本书出来,今天才刚刚开始看……”
林建东不给她们压力,只说:“那先把课本基础知识复习一遍吧,等你们把初中课本复习完,我再给你们拿高中课本。今天找书的人多,我课本都被借走了。”
因为过去那些年读书无用,所以大部分人的课本也都不会特意存留,不是上学的时候撕了叠飞机叠小船或者叠纸包了,就是拿去卖废品了。
高考这么一恢复,许多人满世界找课本。
小燕和彩凤也就东拼西凑,凑出了几本初中的课本。她们冲林建东点点头,也就继续复习她们手里现有的几本课本去了。
而林建东和宁香已经不需要复习课本,两人在一起交流讨论《数理化自学丛书》里面难度较深的知识点和题目,把所有标注有疑问的问题,都一一解决。
交流一阵数理化,其他学科就着淘来的各种复习资料,也都有更深入的复习。
复习到晚上九十点钟要各自回家的时候,林建东跟宁香说:“明天我去同学那拿两套卷子回来,我们一起做做看,他说是他好不容易搞到的一套卷子,我就托他帮忙印了两套。”
宁香听了笑,冲他点头,“好的。”
于是第二天林建东吃完晚饭再来绣坊,就多带了两套卷子过来。他自己留一套,给宁香一套,然后就坐下来调整好呼吸心情,安安心心体验考试的感觉。
林建东和宁香一起做卷子,小燕和彩凤则继续吃课本。
然后宁香刚压着卷子在本子上做了几道语文试题,忽听到绣坊的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