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妈觉醒后[七零]-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铅笔在挂历上留下一个个圈,在这些圈圈出现的时间里,其实高考要恢复的消息已经露了风声出来,只是一直还没有确切的官方消息。
有些嗅觉敏锐的人感觉到这个动向以后,八…九月份就开始了淘复习资料。
林建东得知消息后也是兴奋得一夜没睡着,然后他就跟他有意向考大学的同学一起,开始满世界地淘复习资料,几乎是有点时间就出去找。
找到资料以后,他也都会拿来给宁香看。那套《数理化丛书》他们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也就是碰在一起,把一些更深更难理解的知识点讨论消化一下。
他跟宁香说:“听说恢复高考后第一次招生,条件放得特别宽,上头开会说了,主要抓两条,一是本人表现好,二是择优录取,家庭成分不好的都可以报名。”
宁香早就知道这事,但在听林建东兴奋告知的时候,她还是表现出了适当的惊喜和高兴,然后她也发自内心问了一句:“那我可不可以考呀?”
林建东给她送复习资料的时候就想过这个问题,他看宁夏也想考,心里还挺高兴的,于是给宁香打气说:“这次条件放得这么宽,应该可以的。”
连家庭成分这么重要的事情都不限制了,又怎么会过分去限制别的?现在国家百废待兴急需要大量的人才,可供挑的人越多越好,反正最终都是择优录取,只有好处不会有损失。
宁香心里还是忐忑,而那些已经开始偷偷复习的人,看到了十月份官方消息还是没有下来,心里也同样不是十分踏实,害怕这事最后不会落实。
时间一天天过去,好些人都在忐忑等待。然后就在十月二十一这一天,高考恢复的消息终于登上了各大媒体,成为了确切无误的消息。
那时候宁香正在绣坊里做活,忽就听到不远处大队部上方的喇叭里传出许耀山的声音,喂了两声说:“发布一个紧急通知,大家把手里的活全部都暂时停一下。接公社转发的上级指示,中Y召开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决定,改变现有的招生办法,从今年起,恢复高考!”
从喇叭响起来的时候,宁香就停了手里的绣花针。听到许耀山说出最后四个字的时候,虽然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但她还是不自觉的微微紧张了起来。
绣娘们听着嘀咕了一句:“什么?恢复高考?”
喇叭里的许耀山还在继续说:“十月十二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的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
“不再根据政治表现和家庭成分限定考生资格……”
等通知全部读完,顿时感觉整个村子都被震动了。绣娘们在一起凑着头议论起来,只说:“意思就是,以后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上大学,是不啦?”
以前大学都是靠推荐的,然后各种政审,上的也都是工农兵大学,看的不是个人成绩,全是个人表现,只有表现好立过功的人才有资格被推荐。
如果家庭成分不好,小学初中有的都不让上,更别提上大学。
过去的十年国家教育全面废弛,不是说着玩的。
而就在绣娘们议论纷纷,宁香捏着绣花针心脏嘭嘭跳的时候,林建东忽出现在绣坊的门外。他气喘吁吁的,站在门口看着宁香就说:“确定恢复高考了!”
绣娘们看他激动成这愣样,全都笑起来,说他:“谁没听到呀?”
林建东不好意思地收了收情绪,平一下气息,又看着宁香说:“找许书记要报名表,一起去。”
听到这话,其他绣娘全部转头看向宁香,又好奇问了句:“阿香你也报名?”
宁香微微笑一下,把绣绷上的绣布拿下来,一边往包里收一边说:“试试嘛。”
红桃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她:“我记得你是没读过书的呀。”
宁香还是笑着说:“自己自学了两年。”
宁香收起刺绣物料跟林建东去大部队,红桃她们实在是好奇,索性都把手里的活暂时放下,起身锁门跟着宁香和林建东一起去了大队部,看热闹来了。
许耀山在广播室读完通知,刚回到办公室坐下来喝一口茶润喉,就看到林建东和宁香,后头又带着一大帮的绣娘往他办公室这边过来了。
不知道这是干嘛的,一来来这么些个人。
他盖好搪瓷茶缸的盖子,看着林建东和宁香进门,犹疑着问了句:“怎么了这是?”
林建东笑着说:“您不是说高考恢复了么,自愿报名,所以我们来拿报名表。”
许耀山一脸疑懵,指了一下后头所有的绣娘,“你们……都报名?”
玩呢?
有的孩子都快能考了,还跑过来报名呀?
红桃笑一下,“许书记,我们不报,是阿香想报,我们来看看。”
说到阿香,许耀山把目光转落到宁香脸上,说话也算客气,想了一下说:“阿香,我记得你好像没有上过学吧,你这都不识字,你来报什么名呀?”
宁香看着许耀山解释:“许书记,我上过学的,上到了小学二年级。而且我年初去苏城的时候就跟您说过,我现在识字,我看了很多很多书了。”
许耀山又想一下,然后拿起手边的《人民日报》,眯眯眼说:“可是这次考试也是有报名条件的,对学历也是有要求的呀,你这自学的可以吗?”
宁香还没说话,林建东在旁边出声:“许书记,能让我看一下报纸吗?”
许耀山看他一眼,伸手就把报纸给他了。
林建东接下报纸仔细看一会,然后指着报纸上的一行字给许耀山看,嘴上说:“可以的,这里写的非常清楚,考生要具有高中毕业或与之相当的文化水平,只要差不多的文化水平就行,这个条件放得是很宽的。报纸上也说得很清楚,本次招考严格遵照十二字准则:自愿报考、严格考试、择优录取。而其他报考条件什么的,都没那么严格。”
许耀山从林建东手里收回报纸,又低头仔细看了一会,然后慢慢点头道:“好像确实是这么个意思,年龄放得么也很宽……”
看许耀山这么磨叽,那边红桃忍不住了,开口说:“唉哟许书记,你就让阿香报了呗。我们这些人都可以作证的,她现在识字得很,说的很多话我们都听不懂。”
其他绣娘也纷纷跟话,“对对对,阿香这么聪明,肯定有高中文化,阿香可以的。”
宁香听了忍不住笑,两边嘴角都弯弯的,心想平时没白去绣坊教她们做刺绣。
许耀山往七嘴八舌的绣娘们看一眼,“哦,我这是明白了,你们是来撑场子的。我要是不让阿香报名,今天你们还不让我回家吃午饭了是不是?”
红桃笑一下,“那也不敢。”
许耀山懒得再跟她们说了,一群人叽叽喳喳的闹得很。他直接从抽屉里抽出两张报名表来,送到林建东和宁香面前,对他们说:“填好之后拿来给我,既然报名了,那就别跟我闹着玩,回去都给我好好复习。如果真考上了,我带着鞭炮登门发通知书。”
宁香本来还在紧张的,但看许耀山拿出了报名表并说出了这样的话,她心里蓦地松了一口气,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控制不住自己的嘴角应声道:“许书记,我会努力的!”
林建东在旁边附和:“我也是!”
44、第044章
从大队部出来; 差不多也到了各家做午饭的时间。其他绣娘看完热闹也没再回绣坊,彼此之间招呼几声,便结伴散往各个方向; 全都回家去了。
回去的路上自然说高考的事情,只说这世道还真是变了。她们之中有的念过书有的没念过; 有的完全与高考无缘; 有的也可以报名去考一考。
有两个年龄小一些的女孩子; 走在路上的时候商量着说——
“阿香姐姐只读了小学二年级都敢报名; 要不我们也去报名考考看; 你觉得怎么样?就像阿香姐姐说的,试试嘛; 难得有这个机会。”
“机会是挺难得的; 可是我学习成绩不太行; 初中都没读毕业,就算报名去考; 八成也考不上。你想想,多少人等这个机会啊,肯定很多人报名的。”
“大家还不是都一样?过去这些年; 有人在学校学习吗?再说好多人都毕业好几年了,学过的东西也不一定都还记得,那就看谁复习得好呗。”
这两个女孩子; 一个是初中毕业,一个是初中读了一年。刚才在听到高考恢复的通知时; 她们没有产生报名的想法; 但看宁香报了后,就也想试试。
两人就这样商量着,一路往家里去了。
***
宁香拿到了报名表; 心里的石头也算落地了。其实在她听说的这一年的高考故事当中,是有小学学历报名考上大学的,但她自己没真实经历过,所以忐忑。
现在报名表拿到手了,忐忑的一颗心也就安稳下来了。
回到船屋把报名表夹到书里放起来,宁香心情放松地炒菜做饭,吃完饭以后她又出门往公社去了一趟。跑到供销社买了一支便宜的钢笔,和一小瓶墨水。
买好钢笔和墨水,宁香从公社赶回来,回船屋拿出报名表,把钢笔插进墨水瓶里吸满水,然后在报名表上认认真真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
一笔一划填写完信息,她拿着报名表小心吹干,等到笔迹全部干透,她深吸一口气,一分一秒也不多耽搁,忙又跑去大队部把报名表交给许耀山。
许耀山拿到她的报名表,看了看说:“嗯?字写得不错。”
他隐约记得,两年前她和江见海来大队部闹离婚,签离婚协议书的时候,写自己的名字都还歪歪扭扭的。看来这两年没少用功,字都写得这么好了。
宁香看许耀山接了报名表,被夸了自然笑着,笑着和他寒暄了几句字的事情,寒暄完却没有出去,仍是站在办公桌没有要走的意思。
许耀山疑惑,又抬起头看她,“怎么了?还有什么事?”
宁香抿抿嘴唇,“许书记,您……能……能把章给我盖了吗?”
听完这话,许耀山蓦地愣了一下,然后立马笑出来,“怎么了?你还怕我黑了你的报名表啊,我可是当着那么多绣娘的面给你发的表,我能不给你盖章吗?”
宁香连忙解释,“许书记,我没这意思,我就是……”
“明白。”
许耀山打断她的话,拉抽屉拿出大队革委会的印章来,沾足印泥往报名表上“啪”盖了一个圆圆的大红章,盖好了再次看向宁香,“这下踏实了吧?”
这下是真踏实了,宁香重重点头应声“嗯”,“谢谢许书记。”
许耀山还是那句话,“报名了就好好复习。”
宁香再次点头,“好!”
***
出许耀山办公室大门的时候,宁香深深吸口气,又慢慢呼出来。就这么一瞬间,只觉得外面的空气都新鲜了好几个度,吸到肺里有种清甜的感觉。
然后在她走出大队部大门的时候,迎面忽又碰上绣坊里的两个绣娘,都是十七八岁的年纪。因为年龄小掺和不上家长里短,在绣坊里存在感很低。
但一个大队又常在一个绣坊一起干活,说不认识也是不可能的。
这两个绣娘,一个叫小燕,一个叫彩凤。
宁香和她们打了招呼,她们问宁香:“阿香姐姐,你是来交报名表的吗?”
宁香笑着点点头,“我已经交了,你们也来报名吗?”
小燕有点不好意思,“不知道行不行,看你报名也想试试,所以就过来了。”
宁香鼓励她们,“这么好的机会,努力考考看,考不上也没有遗憾。”
彩凤倒不像小燕那么不自信,点点头道:“反正尽力就是了。”
说完这话宁香就要走了,让她们去拿报名表去。但她走了还没几步,又被彩凤出声给叫住了。
她回过头,只听彩凤说:“阿香姐姐,你以后都来绣坊呗,我们一起复习。还可以让林三哥下工后过来一起,他是高中生呢。”
宁香笑一下,想想自己已经一个人埋头复习两年了,现在确实需要找个复习伙伴一起交流学习。人多想法也就多,思路广,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更有帮助。
于是她点点头,“好呀。”
小燕和彩凤很开心,这下便手挽手进大队部去了。
***
因为确定恢复高考的通知发的晚,而七七年这一年的考试就定在十二月,所以留给大家的复习时间非常少,满打满算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
复习时间短,报考人数非常多,这也就意味着,参加这场考试能考进大学的难度就非常大,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小燕和彩凤拿了报名表刚从许耀山办公室里出来,就又碰上了其他来拿报名表的人。在这迎面碰上的几个人当中,有一个是宁香的妹妹——宁兰。
宁兰自然也是上午听到消息,下午来大队部拿报名表的。那些只有初中文化的人都来报名,她一个正儿八经高中毕业的,当然更要来报了。
任谁都知道,这是一次所有人改变命运的机会,一次真正对所有人都公平的机会。它不看家庭不看户口,不看性别不看过去,只看这一次的考试成绩。
如果她能考上大学,她就可以彻底摆脱她厌恶的这个家庭了。
所以在晚上吃饭的时候,她就和宁金生胡秀莲提了这个事,只说:“姆妈,从明天开始,我不想去上工了,我想留在家里看书复习。”
听到这话的瞬间,胡秀莲下意识只有烦,看着她没好气回问:“你又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