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少帝成长计划 >

第5章

少帝成长计划-第5章

小说: 少帝成长计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国候,王陵!

    只是

    安国武候,不是在去年就已经逝世了吗?

    谥号都已经上了的啊!

    只见那老人微微睁开紧闭的双目,侧目对身旁同样发鬓斑白,正躬身搀扶着自己的老者道:“取刀笔,将此间之事记下。”

    回身转向陈平所在方向的过程中,老人还装作不经意的嘀咕了一句:“万不可叫陛下误会了去,以为老夫在此,与此间魍魉密谋叛逆呢”

    言罢,王陵面向立于堂内左侧最里的陈平,面色如常道:“曲逆候授谥之恩,老夫还未及相报,不知曲逆候何日得闲,老夫当上门以谢之!”

    哄!!!

    一语出而满堂惊,所有人都将匪夷所思的目光移向陈平,满脸震怖!

    授谥之恩

    众人只觉得,大脑最近接受到的信息量有些大!

    饶是为相多载,陈平也没想到王陵会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将那么隐晦的秘辛直言道出;闻言,顿时尴尬不已。

    见氛围再度陷入窒息的边缘,周勃只好硬着头皮,扶地而起。

    站直身,严肃的整理了衣冠,深深一揖:“晚辈勃,谨拜老大人在上。”

    见周勃这幅模样,堂内坐着的众人也只好站起身,拜道:“末学后进某某,谨拜老大人在上”

    王陵见此,却丝毫没有客套的意思,坦然受之;拒绝了周勃让出的主位后,跪坐在了一旁。

    见氛围再度沉寂下来,陈平又在一旁尴尬的低着头,周勃只好顺着王陵的话头接道:“丞相之举,亦是思老大人安危而不得不为,是时吕氏乱权”

    “太尉慎言!”

    没等周勃说完,王陵便出口打断道:“县官年幼,太皇太后垂帘,敬拜老夫为皇帝太傅,老夫何来危难一说?”

    听着这段陈年旧事,堂内众人都是竖起了耳朵,全神贯注于二人的对话中。

    太尉之前可是说,王陵是因为阻止吕后封吕氏子弟为王,所以才被明升暗降,从丞相升为皇帝太傅;随后心生不满,挂印归隐

    现在看来,貌似不是这么一回事?

    就连周勃也是一脸懵逼,看向王陵的眼中满是问号:什么情况?

    短暂的寂静被一道微弱的自语声打破:太尉言,丞相拟安国候诈亡乃思其安危,以免遭吕氏迫害;安国候怒驳,曰:太尉慎言。

    循声望去,就见王陵身后那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正奋笔疾书,一边用手中刀笔在竹条上刻写,一边在嘴中小声嘀咕。

    直到此时,满堂朝臣才对王陵先前那句将此间事记下的嘱托正视起来,连坐姿都不由端正了些。

    老家伙看来是玩儿真的,万一在给刘弘地奏折里记下一句安国候怒斥某某不为人臣,刘弘再一信,那可真就是天降横祸了。

    老者适时停笔,依旧保持微微躬身的姿势,等待着二人接下来的交谈。

    见王陵一副言之凿凿的模样,周勃心中都有些摇摆起来,疑惑地望向左侧的陈平。

    见陈平也是一脸痴呆,周勃只好小心翼翼的开口道:“老大人这是?”

    闻言,王陵看着周勃恭敬的面色,不由长叹一口气,向身后的老者微微一摆手,老者便放下手中单笔,在王陵身后跪坐下来,低头不言。

    待等老者坐下,王陵缓缓陷入回忆之中。

    “想早年,高祖皇帝幸沛县而恶丰县,绛候还曾据理力争,方使丰县亦受高祖皇帝雨露恩泽”

    听着王陵呓语,周勃也不由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中。

    汉高祖刘邦,四十七岁起兵抗秦时,身份是沛县泗水亭长,在各路起义军中以沛公自居;但实际上,刘邦的籍贯并不是沛县,而是沛县隔壁的丰县。

    在起义之前,刘邦只是个老懒汉,没什么钱粮聚集起义兵马,自然就只能寻求老乡们的帮助你们出钱给爷们儿招兵买马,打下天下爷们儿再报答你们!

    结果,丰县豪族纷纷对这个大放厥词,却没什么能力得流氓报以鄙视!

    反倒是邻居沛县的乡民们愿意追随刘邦,甚至从丰县拉着亲戚朋友出来,一起追随刘邦起兵。

    其实也没谁,也就是萧何啦曹参啦樊哙啦

    带着这帮虾兵蟹将,老流氓刘邦最终击败西楚霸王,得以鲸吞天下,位登九五。

    得了天下,土包子刘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回家摆阔他也确实这么做了,流水席连摆十五天,还差点撑死好几个人!

    可问题就在于,刘邦的流水席摆在了沛县

    作为刘邦真正的老家,丰县却没有从刘邦得天下这件事上捞到一丝利好;反观沛县被纳为从龙之地的待遇:永世不用交税,后代子弟全部是禁卫备选,政治待遇比照天朝老红军比山东复!

    丰县百姓悔不当初,只能找与刘邦共同打天下的丰县人周勃做中间人,去劝说刘邦雨露均沾,让丰县百姓也感受一番圣恩甘泽。

    被老乡们找上,周勃也不好拒绝,只好委婉的劝刘邦:大哥,左右都是乡里乡亲,这么干,不太符合皇帝的气量啊

    无可奈何之下,刘邦只能忍着恶心,把前倨后恭的丰县也纳入比山东复的从龙地。

    而那个找上周勃,请周勃为丰县求情的地主老财,就是王陵。

    所以说起来,两人之间还是有些故交的,甚至可以说,王陵欠周勃一个不小的人情。

    但在吕后欲遍封诸吕为王一事之后,原本相交甚笃的二人间,再也不复过去的和睦。

 第0011章 安国武侯

    唏嘘着,王陵突尔一笑,语带调侃道:“绛候当年可是说,全社稷、定刘氏之后,老夫比不上绛候与丞相。”

    说着,王陵余光微微瞥向一旁的陈平:“不知今日,二位可还有颜面,敢言称安刘氏之后邪?”

    听着王陵如此直白的讥讽,陈平早已是羞愧的低下了头;而周勃看向王陵的目光,也逐渐飘忽起来。

    八年前,惠帝驾崩;托孤之臣、左丞相王陵遵遗诏,尊太子刘恭继皇帝位,以嗣宗庙。

    刘恭登基时年不过七岁,吕后从而得以女身垂帘,政策律令皆出于长乐。

    在孙子坐上皇位之后,吕后心中按捺已久的盘算涌出,便向当时把控朝政的左丞相王陵试探道:如果封吕氏子弟为王,会不会坏了祖制呢?

    憨直的王陵直言道:高祖皇帝白马誓盟,非刘氏,不得王!

    没有得到理想答案的吕雉大怒,以皇帝年少为名,将王陵打发去教导皇帝刘恭,又叫来右丞相陈平以及周勃,问出同样的问题;总算是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高祖皇帝得天下而封刘氏宗亲,今太后掌天下,遍封诸吕自是应有之理。这,就是陈平和周勃的回答。

    吕后闻言大悦,随即任命周勃为太尉,并开始大刀阔斧得给吕氏宗亲图谋诸侯王位为了给吕雉的兄弟子侄让出王位,刘氏诸侯王几乎死伤殆尽历史上到刘恒继位时,刘邦诸子除刘恒外,就只剩下一个淮南王刘长

    见此变故,王陵怒气冲冲找到周勃和陈平,质问道:你们这么做,死后还有脸见高祖皇帝吗?

    周勃则回答道:要论忠言直谏,我们不如老哥;但要论起安定天下,保护刘氏后代的能力,老哥是不如我们的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安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自此,王陵对周勃的感官急转直下,二人之间几乎不再往来;再之后,前少帝被吕后鸠杀,王陵愤尔归隐,二人便不再相见

    在旬月之前,得知朝臣们打算迎立代王刘恒为帝时,王陵也只能是哀叹时移境迁,自己或许是老了

    直到刘弘死而复生,沉浮宦海数十载的王陵意识到,朝堂格局将会迎来一次剧变就那日在北阙的事情来看,刘弘已得其祖刘邦至少八成的暴脾气!

    而此时的汉家,已经经不起一场大规模的政治动荡了

    遥望北方长叹一口气,王陵让身后的老者扶自己起身,便缓缓来到陈平面前。

    “高祖皇帝大行之时言:曲逆候有才而无断,当多历练方成大材,丞相以为然否?”

    陈平闻言,如蒙大赦般点点头,拜道:“闻老大人言,晚辈如梦方醒,只是不知”

    没理会陈平未尽之语,王陵继续来到上首的周勃面前,问道:“尚书曰: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太尉以为然否?”

    周勃闻言,却是陷入一片沉思之中。

    过了良久,才拱手挤出一句:“受教”

    坐在回家的马车上,王陵疲惫的揉着额头,脸上满是愁苦。

    身旁的老者关切一番后,顺势打开话匣:“王公方才所言,是否矫枉过正了些?”

    闻言,王陵将微微颤抖的手从额头移开,视线移向窗外,语气中满是萧瑟。

    “老夫何尝不知,太皇太后欲至老夫于死地?”

    “老夫又何尝不知,若非太尉与丞相,今刘氏恐将临绝嗣之灾?”

    见身前老者欲再问,王陵抬手打断,上半身微微前倾,压低声音道:“朝中诸臣欲迎立代王者,乃惧县官孝太皇太后,而报前时诛杀诸吕之仇也。”

    “陛下尚年少,今欲掌权,亦必当以前时之事做文章!”

    老者闻言眼睛猛然睁大,手呈刀状向下一切:“王公之意?”

    王陵沉沉点头,便再度唏嘘起来。

    “汉兴不过二十余载,天下困顿依旧,百姓民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北方匈奴率兽食人,亦虎视眈眈以窥神州。”

    “值此内忧外患之际,朝堂经不起县官杀人立威啊”

    听着王陵唏嘘之语,老者不由点了点头,面色也逐渐沉重起来。

    “那依王公之见,此局当如何解之?”

    微叹口气,王陵自嘲般笑道:“为今之计,唯有老夫倚老卖老,劝谏陛下稍息雷霆之怒了。”

    闻言,老者却孤疑道:“擅而掺手天家之事,恐祸及王公啊?”

    王陵望向窗外的黑夜,看着尚冠里冲天的亮光,呓语道:“嗨老夫已是死过一回,又何惧之有?”

    “怕只怕县官,不是那么好劝说的啊”

    言语间,北阙下那道持剑而立得身影再度涌入王陵脑海中,迟迟不散。

    “不愧为高祖血脉啊”

    在绛候府正门处,周勃和陈平望着王陵离去的方向,久久不能收回目光。

    宾客早已散去,门前拥挤的马车也都尽数离去,仿佛未曾停留在这里。

    “丞相以为,安国候此何意?”

    听到周勃的询问,陈平望着空无一人的宽大街道,感叹道:“安国候乃是要吾等收手,以大局为重,以天下为重啊”

    “可代王已至未央,此事当如何向陛下交代?”

    听闻周勃焦急的询问,陈平缓缓回过身,戏谑道:“太尉莫不以为,代王此刻仍在少府?”

    周勃面色一阵变幻,似乎想明白什么事,脸一沉,对未来更加迷茫起来。

    二人就这么双手抱腹静立在大门前,全然不顾身后的奴仆下人被冻得双腿打颤。

    “丞相在看什么?”

    持续良久的安静再度被周勃打破,引得陈平一阵轻笑。

    “太尉又在看什么?”

    闻言,周勃面上再添一分愁苦:“那老者?”

    陈平却并未言语,只淡笑着向周勃拱手告辞,便负手走下台阶,向尚冠里之外走去。

    没注意到陈平所走的方向并不是曲逆候府,周勃再度望向王陵远去的方向,眉头郁结在一起。

    “张苍吗”

    ps:这里需要说一下:周勃为什么对王陵执晚辈礼?

    首先,周勃的具体出生时间没有定论,假设他跟刘邦打天下时30岁左右,他现在就应该是60出头;至于王陵,同样无法考究具体的出生时间,但是有一个重要线索可以参考:在王陵死后,张苍侍王陵妻犹如亲母。从这一点来看,王陵的年纪怎么着都是比张苍要大一些的,不然张苍不可能不要脸到把一个比自己小的人的妻子,当做母亲来侍奉;这件事在舆论中也不会变成佳话,而是变成笑谈了。

    张苍的年纪可考,此时为76岁左右,那王陵就应该是80岁左右了;60岁的周勃对80岁的王陵执晚辈礼,没有毛病;而且在汉朝,80岁和60岁的地位天差地别哪怕是寻常百姓,活到八十也会被县中官员豪族所尊敬了,还有机会获得三老的政治地位;所以周勃对王陵执晚辈礼合情合理,并不是作者yy。

    如果非要杠:也许周勃也80岁呢?我只能呵呵,50岁开始打天下,真当谁都是刘邦那个老流氓?古代职业军人很苦的不科学的训练方式、糟糕的口粮、约等于无的医疗条件以及艰苦的作战环境下,军人大都不得长寿,但凡伤筋动骨到了晚年就是生不如死,就更别提饱一顿饿一顿的寻常百姓了。这也是汉人但凡活到八十就可以被纳入体制,成为三老的原因能活到八十的人,足够少。

    王陵能活到八十,可以理解为人家家里本来就是豪强地主,从小锦衣玉食;周勃则是苦了前半辈子,打仗打了小后半辈子,这样还能活到80,那才叫不合理。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此时是公元前180年,但实际上王陵在公元前181年就病逝了,此处出于情节需要,强行给王陵续了一年命,不过王陵被吕后讨厌是真的,希望“王陵假死”这个解释不会让大家觉得太牵强

    书中引用的关于王陵与陈平、周勃之间的事,引自司马迁著史记:吕太后本纪当中。

 第0012章 代王刘恒

    正如陈平所猜测,刘恒的确已不在少府内。

    准确的说,在刘弘带着数千北军将士涌入未央宫的片刻间,刘恒便已带着奴仆随从,悄然搬回了长安城内的代王府。

    此刻,刘恒正颓然躺靠在书房的卧榻边沿,满目萧瑟。

    “竖子累我啊”

    打心底里说,在见到周勃派往代地的使者时,刘恒心里其实是忐忑不安的。

    莫名其妙就让去长安,鬼知道是周勃要立刘恒为帝,还是吕后看中了代国呢!

    拿不定主意,刘恒便派了舅舅薄昭到长安,摸摸情况再做打算。

    薄昭自长安出发不过半个月,便传回了消息吕后确实驾崩了,朝臣也确实有意迎立刘恒为君。

    更让刘恒瞠目结舌的是,刘恒原本的封国并不会被收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