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 >

第16章

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第16章

小说: 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下裴绍卿问道:“翰林院不是储相用来养望的清贵所在吗?”

    “储相?”高凌松噢了一声又道,“你是说刘学士、元学士他们吧?朝野倒是确实有这么一种说法,说刘学士他们几位学士早晚都会进政事堂。”

    “对了,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称他们为北门学士。”

    说话间,裴绍卿一行三人已经从右银台门出了大明宫。

    只见右银台门的南边,隔着宫墙夹道西边就是西内苑。

    而在右银台门的北边,挨着宫墙就是长长的一排公房,从右银台门北侧一直延伸到了北边的九仙门。

    少说也有几十个院子。

    这一整排公房都是翰林院的公廨。

    “裴司丞,到地头了。”高凌松带着裴绍卿两人进了前头一间公房。

    进门就是宽敞的厅堂,装修谈不上奢华,但是却有一等文章之气在。

    好吧,其实根本不是什么文章气,就是纸张、砚台以及墨水的清香。

    放眼望去,只见大堂上摆了十几张桌案,十几个抄录吏正在伏案沙沙沙的抄写,也不知道在写些什么?

    一个身穿绿袍的官员,在堂上来回巡视。

    时不时的,他就会停下来指出那些抄录吏的谬误之处。

    这些人办事极为专注,裴绍卿三个人的到来竟然没有惊动他们分毫。

    最后还是高凌松清咳一声,尖声高喊道:“天后有口谕,国子监博士兼弘文馆学士兼掌翰林院事,刘祎之刘学士接旨。”

    大堂上的绿袍官员及录入吏顿时被惊动,纷纷起身长揖。

    旋即一大群绿袍官员簇拥着几个绯袍官员来到大堂之上,跟着长揖。

    其中领头的一个绯袍官员大约五十出头的样子,朗声道:“臣国子监博士兼弘文馆学士兼掌翰林院事刘祎之恭请圣安。”

    “圣躬安。”高凌松遥对着紫宸殿一揖,又捏着嗓子唱道,“天后口谕,于翰林院下新设一司曰守捉司,掌边境守捉事。”

    “委任裴绍卿为守捉司丞,代行司正事。”

    “守捉司丞之品级比照尚书诸司员外郎,钦此。”

    “臣领旨。”刘祎之再拜起身,又率诸同僚跟裴绍卿见礼。

    “裴司丞。”刘祎之热情的道,“你能来翰林院,真让我等喜出望外。”

    其他几个绯袍还有一大群绿袍、青袍也来见礼,不过人数实在太多,裴绍卿只记住了那四个绯袍学士。

    一个是掌院事刘祎之。

    一个是著作郎元万顷。

    一个是中书舍人范履冰。

    一个是太子中舍人周思茂。

    四人还有两个共同的身份,翰林学士兼弘文馆学士。

    也就是说,他们除了在翰林院修史著书之外,还要到弘文馆去上课。

    看得出来,刘祎之他们对裴绍卿的到来确实是很欢迎的,不过裴绍卿严重怀疑,这是因为那1024首天诗的原因。

    因为翰林院也有幸参与那1024首天诗的整理及校对。

    这1024首诗是注定要载入到史册的,而参与抄录、整理以及校对的官员毫无疑问也会跟着名垂青史。

    喝水不忘挖井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裴司丞。”待裴绍卿与刘祎之等同僚叙礼之后,高凌松才笑着说道,“那咱家就回宫去跟天后复命了。”

    裴绍卿下意识的伸手一掏袖兜,发现空空如也。

    当下把青玄拉到大堂一角,道:“你身上有钱没?”

    青玄蹙了下秀眉,小声的问道:“你要钱做什么?”

    “少废话。”裴绍卿不耐烦的道,“赶紧把钱给我。”

    青玄翻了记白眼,没好气的回道:“我哪里来的钱?”

    “不借我钱是吧?”裴绍卿大怒,沉声说道,“信不信我现在就回紫宸殿,请天后把你赐给我当婢女?”

    青玄闻言顿时俏脸一白。

    她从昨晚就跟着裴绍卿,天后对裴绍卿是个什么态度,她比任何人都清楚。

    如果裴绍卿真的向天后提出要求,把她赐给他当婢女,结果还真的不好说,天后没准真有可能答应下来。

    师尊也未必反对。

    说到底她就只是个弟子。

    哪有天台宗的道统要紧?

    当下青玄只能肉疼的掏出一吊钱。

    “看你这小气样,回头还你十吊!”

    裴绍卿劈手夺过,再笑着走向高凌松。

    “高公公,一点小意思,您拿去买茶吃。”裴绍卿笑道。

    “诶呀,这怎么好意思?”高凌松嘴上谦让,下手却快。

    送走高凌松,裴绍卿又对刘祎之和同僚说道:“不好意思,改天领了月俸我再请大伙去平康坊乐呵乐呵。”

    刘祎之笑道:“这样的话,也用不着等改天了,就今天吧,不过去平康坊太远了,就兴安门外光宅坊吧。”

    “找家酒肆,一起喝几樽。”

    三个绯袍和十几个绿袍连声的附和。

    那些青袍却没上前凑热闹,因为这事没他们份。

    “啊?”裴绍卿却愣在那,啥意思?这是要逼着我请客啊?

    说实话请客倒是也没什么,关键是现在咱没钱,真请不起啊。

    刘祎之又笑道:“裴司丞不必为难,今日就是发俸日啊,呵呵。”

    “咦?”裴绍卿错愕的道,“我今天才刚刚上任,也有月俸领?”

    “那是自然。”刘祎之道,“按永徽疏律,官员上任当月便可领取月俸以及杂给。”

    说到这一顿,刘祎之又道:“你的品级是从六品,月俸及杂给合计五贯四百钱,赶紧到杨主薄那里支了,好去光宅坊。”

    只不过这顿酒终究没能吃成。

    裴绍卿刚从杨主薄那里支取了五贯四百钱的月俸,便又有天后的懿旨到翰林院,召刘祎之等四学士前往紫宸殿商议要事。

    刘祎之等四人赶紧进宫见驾。

    不过裴绍卿还是拿出三贯钱从光宅坊买一车糕点,不光是学士院的青袍有得吃,便是那些流外吏员和供奉院的能人异士也都有份。

    然后把剩下的两贯多钱递给青玄,道:“喏,给你。”

    青玄喜孜孜的接过钱收好,又哼声道:“这才两贯,不是说还十贯么?”

    裴绍卿的脑门上便立刻浮起三道黑线,这小娘们也太黑了吧,借一贯要还十贯,而且只借了才半个时辰!

 第35章 长安居

    “你这什么表情?”

    “不是你自己说的吗?”

    青玄白了裴绍卿一眼,说道。

    几番接触,青玄的话也开始多起来。

    “我说你就听呀?”裴绍卿哼声道,“那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的婢女,过来,给公子我捏一下腿。”

    第三条腿哦。

    “我呸,美得你。”

    青玄轻啐了一口,心下却有些纳罕。

    自己不是挺讨厌这登徒子的么?

    刚见面就直勾勾盯着人看。

    但现在似乎不再讨厌了呢。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讨厌呢?

    应该是在含元大殿上的吟诗之后吧。

    裴绍卿不再理会青玄,开始在翰林院四处转悠。

    转了一圈之后才发现,大唐的翰林院还真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

    大唐的翰林院原本只是用来供养能人异士,比如下棋的、弹琴的、绘画的、炼丹的甚至于唱戏的,养这些人的唯一目的就是专门陪皇帝消谴,一直到武则天召刘讳之、元万顷等四学士进入翰林院,这才有了变化。

    这下翰林院就分成了两个院。

    供奉院还是原来的那些翰林供奉。

    学士院就是刘讳之这些翰林学士。

    双方是互不干扰,一个修史著书,另一个折腾他们的奇技淫巧。

    比如说现在,裴绍卿就站在一个老家伙跟前,看着他雕刻玉石。

    老家伙眉毛都白了,胡子更是垂到胸前,看着随时都可能过去,但是一双手却仍旧稳得一批,刻刀落在玉石上都不带抖一下。

    “墨师,你这是在雕什么呀?”裴绍卿问道。

    “一颗玺印。”老家伙回答道,“太子册封大典要用。”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糕点的功效,老家伙的态度很和善。

    看了一会觉得无聊,裴绍卿又跑去看药王孙思邈录药方。

    孙思邈的年龄是个谜,有说活了101岁,有说活了120岁,也有说活了140岁,甚至还有人说他活了160多岁。

    裴绍卿决定解开这个千古谜题。

    “药王,你今年贵庚啊?”裴绍卿问道。

    “不敢当药王之称。”孙思邈起身作揖道,“老朽今年正好百岁。”

    “百岁?这可真是难得的高寿。”裴绍卿热切的道,“那个药王,您老有什么延年益寿的秘诀没有呀?”

    “有啊。”孙思邈笑道。

    “素食,禁欲,勤腿脚,不为俗事而烦恼。”

    裴绍卿听了只能翻白眼,这四条小爷怕是只能办到一条。

    那就是第三条,勤腿脚,别的不敢保证,勤用第三条腿还是可以保证的。

    一扭头,看到书架上摆满了一个个卷轴,裴绍卿便问道:“药王,这些都是您老著述的医学著作吗?”

    “是的。”孙思邈点头道,“上面记录了一些存世的药方,还有老朽行医多年的经验总结及心得体会,但愿对世人对大唐能有所裨益。”

    裴绍卿翻开其中的一卷,只见卷首上写着千金药方四字。

    千金药方?好像历史书上读过这个名字,挺有名的一本中医学经典专著。

    当下裴绍卿道:“药王,你这书应该刊印出来发行天下,让全天下的医者跟着学习,这样大唐的医学水平肯定能够提升一个大台阶!”

    “刊印?”孙思邈茫然道,“什么是刊印?不是抄录吗?”

    “抄录?”裴绍卿再次想起来,好像连雕板印刷都还没问世。

    而且现在的大唐也没有线装书,书籍的形制是一幅幅的卷轴。

    想到这,裴绍卿便立刻有了第一个赚钱的门道,刊印线装书卖!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书籍可是非常昂贵的,第一个是纸张昂贵,再一个就是抄录书籍的人工费昂贵。

    所以卖书肯定能大赚一笔。

    又在翰林院转悠了一小会,就到了下直时间。

    这时候,礼部把裴绍卿的正式告身也送过来。

    告身之中还有特别的一句——赐紫金鱼袋!

    ……

    武则天的赏赐并不只从六品上的守捉司丞。

    除了从六品上的守捉司丞以及赐紫金鱼袋,还授了从五品上的朝请大夫以及同样从五品上的开国县男,此外还赐了长乐坊的一栋宅子。

    此刻,裴绍卿和崔二郎就站在这栋宅子前。

    两人的身后还跟着青玄以及长乐坊的坊正。

    青玄是“跟定”裴绍卿了,除非武则天颁下新的旨意,否则她就只能一直寸步不离跟在裴绍卿身边。

    当然了,暖床是不用想的。

    “大郎,这就是今后咱们在长安的家了?”

    崔二郎看着眼前的这栋院子,一脸的惊喜。

    长安居,大不易,这话崔二郎可是听过的。

    普通人要想在长安有一栋自己的宅子,可谓难如登天。

    既便是靠近城南的几个里坊,要想置办一栋宅子也是大不易。

    可现在,他们居然在长乐坊有了一栋宅子,这如何不让崔二郎喜出望外,这简直就是天上掉胡饼啊!

    裴绍卿却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不过就是一栋普通的宅邸而已。

    就是普通的民宅,面阔三间,前后两进,一进大门就是前院,院子正面就是厅堂,左右两侧是厢房,过了厅堂就是后宅。

    后宅的后面还有一个小花园。

    通过坊正絮絮叨叨的叙述可以知道,

    这栋宅子的原主人是个从九品下的蒋仕郎。

    因为犯事被流放龙州,宅子也被收归国库。

    然后转手就被武则天赐给他这个新晋开国县男。

    嗯,现在他大小也是个贵族,可以在门头挂块牌子称裴第了。

    这宅第的位置倒是非常不错,长乐坊跟大明宫之间就隔了条承天门大街,今后无论是上朝还是去弘文馆上学都十分方便。

    对,没错,裴绍卿还要上学。

    这也是武则天赏赐的一部份。

    裴绍卿也大抵能猜到武则天心中所想。

    无非是担心他这个守捉郎才学太浅薄,配不上文曲星君凡间使者的头衔,所以希望他能在弘文馆多读点书,以免丢了文曲星君脸。

    今后半天上学,半天到翰林院里当直。

    倒是也有一桩好处,就是不用再上朝。

    这时候坊正上前道:“裴司丞,这栋宅子自封存之后,小老每隔数日便让仆妇前来洒扫一回,所以灰尘并不大。”

    “家具器物什么的也都是现成的。”

    “就是后宅的粮仓似乎有些小了。”

    “所以您看,要不要小老明日带人前来扩建?”

 第36章 人情世故

    对于大唐的官员来说,粮仓乃是必备的设施,用来装禄米。

    大唐官员的俸禄主要有三项,第一项是禄米,按照寄禄官也就是散官的官阶发放,裴绍卿的寄禄官是从五品上朝请大夫,年禄米160石。

    第二项是职田,这一项就要按照职官来发放。

    裴绍卿的职官是从六品上守捉司丞,授职田400亩。

    按照朝廷规定的每亩每年6斗田租,这一项收入是240石。

    第三项就是月俸及杂给,本月的月俸裴绍卿已经从翰林院领了。

    不过裴绍卿还有第四项,因为他还被授了开国县男,实封100户。

    可不要小看这个100户,因为按照大唐的租庸调制,每丁每年要缴纳的租庸调加起来差不多价值5石粟米这个样子。

    按平均数一户三丁计算,实封100户就是1500石。

    但这项就不是朝廷发放,而是要自己派人去催收。

    月俸不算,另外三项加起来一年收入就是1900石。

    唐代一石合现在90斤,1900石就是17万1000斤。

    这么多粮食需要一个5立方米的大容器才能装得下。

    这栋宅子的原主人只是个从九品,建的粮仓自然不可能有这么大。

    所以坊正才提醒裴绍卿扩建粮仓,要不然封户的田租收上来却没有地方放,到时候就会怪他没有尽到提醒的职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