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小郎君谦虚了。”李治呵呵一笑,又说道,“你虽是凡夫俗子,却是被文曲星君选中的凡夫俗子,只此一点,就足以名垂青史。”
裴绍卿心头便一凛,这话听着味不对啊。
按照语文老师教的,阅读题首先划重点。
这段话的重点显然是两个成语,凡夫俗子、名垂青史。
一价凡夫俗子也妄想名垂青史,这是在暗示我僭越了?这是在警告我不要助纣为虐帮助武则天制造祥瑞?
或者还有另一层意思?
暗示我只要拨乱反正,揭露祥瑞乃系伪造,再然后协助李氏扳倒武则天,这一来他就可以凭此勘乱之功名垂青史?
这些说来话长,其实就一转念。
当下裴绍卿道:“草民又岂敢有此念想。”
“诶。”李治一摆手道,“人嘛,还是应该有点念想。”
话说到这份上,裴绍卿就基本可以确定,李治就是在策反他,而且还暗戳戳的给出了保证,只要他能反水,就能像魏征一样当宰相。
对此,裴绍卿只能呵呵,差亿点就信了。
且不说他现在已经和武则天实现了政治捆绑,
就算没有捆绑,他也会选武则天而不是李治。
因为武则天的政治手腕更高超,性格上也是百折不挠。
而李治性格上就存在致命缺陷,怕麻烦,遇到困难一折就挠。
这从李治的执政经历就能看出,前期他能够坐稳皇位,靠的是长孙无忌的力挺,后来能一举扳倒长孙无忌,也是靠武则天。
他自己就从来没有跟人正面硬刚过哪怕一回。
这一方面说明李治政治手腕高,可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没担当。
这种软糯性格,一旦遇到困难,反手就会把自己手下给卖了。
当年的宰相上官仪就是这样被他给卖了,落个身死族灭不说,妻女还被充入掖庭宫当奴婢,那真叫一个惨。
所以反水是不可能反水的。
跟着武则天混,凭着从龙之功捞一份稳稳的幸福难道不香吗?
更何况,你这个狗逼还曾逼我净身进宫,这账还没跟你算呢。
当下裴绍卿不亢不卑的道:“回天皇的话,草民自幼没甚大志,这次侥幸蒙文曲星君选中,能捞得一份献祥瑞的微功就已经心满意足。”
听到这,李治的脸色便慢慢冷下来。
帷幄外,老太监的脸色也变得阴冷。
裴绍卿感觉寝宫的气温一下降下来。
第30章 论功行赏
就在裴绍卿担心李治会忍不住命令老太监动手杀人时,
大唐帝国的这位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却忽然微笑了下,说道:“知足常乐,裴小郎君倒不失为性情中人。”
“天皇谬赞。”
伴随着说话声,
寝宫的气温再度上升。
裴绍卿便知道,危机已经解除。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裴绍卿的判断是正确的。
李治这人真的有性格缺陷,不愿或者说不敢跟政敌正面硬刚。
因为现在世人皆知他是天后党,如果在清思殿中把他给杀了,那就是等同于跟武则天公然撕破脸,李治没这勇气。
果然,李治挥了挥手,又说道:“朕乏了,你退下吧。”
“喏。”裴绍卿恭应一声,赶紧带着青玄离开清思殿。
漫无焦点的看着裴绍卿消失在殿门外,李治幽幽问道:“茂淳,你怎么看?”
老太监沉声道:“裴绍卿此子虽年轻,但是从他处置太平公主绑架一案的过程来看,可谓是颇有大将之风。”
“而且还有谋略。”
“此子智勇兼备,颇似当年一位故人。”
“故人?”李治神情一凝,道,“何人?”
“率三千奇兵过阴山的卫国公,李药师!”老太监幽幽的说道,“天后能得此子辅佐,可谓如虎添翼,今后怕是更难以制约。”
“茂淳言过了吧?李药师是何等人物,裴绍卿焉能及他万一。”李治摇遥头,又道,“不过此子有决断有谋略,确实算得一把好刀。”
“可惜,如此锋利的一把好刀,竟不能为我所用。”
“都怪王德胜那个蠢货,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老太监目光冷下来,又道:“天皇,要不要趁此子还没成长起来前,趁早……”
说到这,老太监做了个切的手势。
李治却没有做声。
……
回头再说裴绍卿。
两人刚出清思殿,迎面又遇到一个老太监。
就是之前从建福门领着他进含元殿的那个。
老太监看样子来得挺急,没走两侧的回廊,而是直接穿过那片泥地,所以翘头靴上已经沾染了不少的黄泥巴。
这是担心他会出事?
看来大明宫的水很深啊。
二圣之间也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和谐。
看到裴绍卿好好的,老太监明显松了口气。
“裴小郎君。”老太监道,“天后正等你呢,你快跟咱家去紫宸殿吧。”
“喏。”裴绍卿答应一声,快步跟上老太监,“还没请教公公的贵姓。”
“残缺不全之人何敢妄谈一个贵字。”老太监道,“贱姓高,名凌松。”
“原来是高公公。”裴绍卿行了个叉手礼,又道,“你跟天皇跟前的余公公谁大?”
“哎哟,裴小郎君就别寒碜咱家了。”高凌松道,“余公公是咱们的老祖宗,咱家又怎么敢跟余公公相提并论。”
一句话,裴绍卿探出两个重要信息。
一是那个老太监的身份地位不一般。
二是现在太监总体上的地位并不高。
……
紫宸殿。
武则天正跟重臣们商量赏赐的事情。
文曲星君献祥瑞诗1024首,这可是亘古未有的圣瑞,这么重大的喜庆事件,肯定是要普天同庆的。
大赦天下是肯定的。
减免赋税也是用不着讨论的。
讨论的重点是京中官员的赏赐标准。
讨论结果是八品、九品赏赐钱十贯,六品、七品加十头羊,四品、五品再加十匹绫,三品以上再赏黄斤百两。
最后单独讨论的就是裴绍卿。
武则天道:“诸位爱卿,裴绍卿该如何赏赐?”
一众高官你看我我看你,最后目光聚集在刘仁轨的身上。
拄着拐杖的刘仁轨便颤巍巍的站起身,说道:“启禀天后,裴小郎君代文曲星君献诗一千余首,此亘古未有之祥瑞,怎么赏赐都不为过。”
“然裴小郎君毕竟年轻,骤登高位未必就是好事。”
“所以老臣以为,不妨先去国子监读几年书,多认几个字。”
“待他学有所成,或为郎将或为郎官,然后再委以重任也是不迟。”
听了刘仁轨这话,在场的不少紫袍官员纷纷颔首,都觉得言之有理。
“刘阁老此乃老成谋国之言。”武则天脸上并没有露出明显的倾向,又道,“其余卿家有没有不同意见?”
大殿中沉寂下来。
所有人都在猜测武则天心思。
片刻之后,一个紫袍出班道:“刘阁老此言,臣不敢苟同。”
武则天定睛看时,却是刚刚由黄门侍郎升迁为侍中的裴炎。
裴炎又接着说道:“方才刘阁老说裴小郎君年轻,霍去病19岁拜骠骑将军,也不过是与裴小郎君同岁。”
“甘罗更是九岁拜相。”
“既有此等成例在先,裴小郎君为何不可委以重任?”
在场的不少紫袍便再次点头,裴阁老这话也很有道理。
刘仁轨道:“裴绍卿也是河东裴氏子弟,裴阁老该当避嫌。”
裴炎说道,“下官是举贤不避亲,且不说代文曲星君献祥瑞之功,单凭裴绍卿在太平公主案中的表现,就值得朝廷大力栽培。”
朝中大员便分成了两派,争执不下。
这个时候,有大臣提议:“何不问问裴小郎君意见然后再定赏赐?”
“也罢,那就暂且不提。”武则天从善如流,又道,“再议突厥复叛之事,阿史那车薄率车鼻施部骑兵包围了弓月城……”
……
闲话之间,裴绍卿三人已经来到紫宸殿外。
今天的大朝会一直持续到未初时分,绝大多数官员吃过廊下食之后就散朝回家,但是一部份重臣却被留下来,继续参加紫宸殿的内朝。
紫宸殿的内朝才是决定帝国命运的最高权力机构。
武则天正跟大臣在议事,高凌松让裴绍卿先在廊下候着。
裴绍卿隐约听到有人提及了西突厥三个字,看这样子应该又是西突厥起兵作乱。
裴绍卿前世倒是也看过资治通鉴,知道东突厥、西突厥,还有后突厥降而复叛,叛而复降,几乎就没有消停的时候。
这游牧民族就像是韭菜,割了一茬很快又会长出一茬,永远割不干尽,在机枪没出现之前,游牧民族基本是无解的。
第31章 我只想当皇商
等了有一刻多钟,议事告一段落。
然后几个紫袍大员便从紫宸殿中鱼贯而出。
看到裴绍卿,几个紫袍大员脚下一定,然后叉手行礼。
现如今谁都知道,裴绍卿虽然是白身,但是就凭他献上了亘古未有的祥瑞这一桩,未来前途就已然不可限量。
何况这位小郎君本身就是个有手段的。
这点从他解救太平公主一桩就能看出。
所以说假以时日,宰执大唐都是有可能的。
面对这样的一位年轻新贵,没有人敢怠慢。
有句话怎么说的?不为自己打算,也得为子孙打算是吧?
看到一群紫袍向自己行礼,裴绍卿赶紧回礼,这种时候不能膨胀,一定要低调。
今后要在大唐这一亩三分地上混,就必须要跟这些大员搞好关系,所以礼数一定要尽可能周到,反正这又不花什么钱。
这种惠而不费的事,为什么不做?
礼毕起身,高凌松示意裴绍卿可以觐见了。
进殿之后,裴绍卿发现居然还有三个紫袍在场。
而且这三个紫袍他基本都认识了,一个是太子太傅兼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一个是中书令薛元超,一个是他的本家,侍中裴炎。
这三人就是大唐王朝目前的首辅次辅三辅。
武则天也换了常服,一袭圆领衫再加幞头。
“草民拜见天后。”裴绍卿照例长揖到地。
“平身。”武则天随意的摆了摆手。
又问道:“方才天皇召见你了?”
“是。”裴绍卿老实应道。
武则天:“天皇与你说什么了?”
裴绍卿:“就问了草民的出身,然后又勉励了草民几句,不过草民是个惫懒性子,只怕是要辜负天皇的好意了。”
裴绍卿这话,话里有话。
武则天深深的看了裴绍卿一眼。
很显然,武则天听懂了裴绍卿的言外之意。
当下武则天又说道:“你此番代文曲星君献上祥瑞,功劳不小,但是这样的事情又是自古未有先例,朝廷也不知怎么赏你。”
“所以,赏赐之前想先听听你的意见。”
“不敢。”裴绍卿忙道,“草民岂敢贪天之功。”
“说吧。”武则天哂然道,“你想要什么赏赐?”
裴绍卿感觉这时候再推辞就太过矫情,毕竟这事跟救太平公主不一样,救太平公主只能算将功赎罪,但是献祥瑞之事却是结结实实的大功。
更何况,他本身也不是真的无欲无求,他还是有所求的。
当下裴绍卿说道:“既然这样,不如天后赐给草民一个皇商的名义吧。”
“皇商?”武则天愕然。
刘仁轨三人也是面面相觑。
他们想到了很多种的可能,唯独没有想到这个。
武则天不解的道:“你为什么想当皇商?”
裴绍卿心说,你特么这不是废话么?
当然是因为皇商有特权,赚钱容易。
但说肯定是不能这么说,不然铁定完犊子。
“因为草民想替天后分忧。”裴绍卿道,“方才去清思殿的一路上,草民发现不少宫殿年久失修,国库用度怕是不足罢?”
“近些年国库用度确有不足,尤其是西陲和北境连年用兵,耗费极大。”武则天倒也没有否认,旋即又道,“不过靠你一个人,能赚得几钱?竟也敢妄言替孤分忧?”
“天后小瞧人了不是。”裴绍卿洒然道,“天后若能赐给草民皇商的名义,多了草民不敢说,每年上缴一两百万贯,供养一两卫府兵恐怕是没有问题的。”
裴绍卿还真不是吹牛,他真有这个把握。
因为大唐的商业潜力无比巨大。
而且完全没有开发出来。
武则天却愣在御座上。
每年一两百万贯?
底下三个紫袍也是瞠目结舌。
旋即刘仁轨便失声轻笑起来。
薛元超和裴炎也是苦笑摇头。
年轻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钱是那么好挣的?
除了布绢绵和粟米等实物,大唐国库一年也就收入两百万贯。
“大言不惭。”武则天根本没把这当真,摇摇头又问道,“你真就只要皇商的名义,不想当官,也不要求别的赏赐?”
“草民不想当官。”裴绍卿道,“至于说别的赏赐,只要天后赐给草民皇商的名义,挣了大钱,有什么奇珍异宝草民买不来?”
“所以草民真不稀罕这些,草民只求皇商的名义。”
“草民只想为天后分忧,为大唐分忧,为天下亿万黎庶谋福祉。”
“你倒是有志气。”武则天轻哼了一声,又问三个紫袍,“不知三位阁老意下如何?”
刘仁轨摇摇头说:“有功就该赏,职官可以不授,但是散官还是要授的,不妨授予正六品上的朝议郎,再让他去国子监读书。”
薛元超道:“臣也赞同刘阁老所言。”
裴炎坚持己见道:“臣以为该授职官。”
“而且从六品上的品级也未免太低了些。”
“天后已有懿旨,令秘书监暨翰林院抄录整理文曲星君所献之天诗。”
“臣以为,不妨实授裴小郎君为从五品上的著作郎或者秘书丞。”
“这一来,裴小郎君也正好可以担负起抄录整理天诗之职责。”
“不不不,草民实在不是当官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