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拼搏年代 >

第98章

拼搏年代-第98章

小说: 拼搏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条鸡腿干掉,两杯酒落肚,老四发现这老七太对他胃口了,所想所说直接到他心坎里。

    他们谈的都是正事,比如打兔子捞鱼掏鸟窝,扯网下套子挖陷坑……

    吃的玩的,有说不尽的话。

    老四还多少有点自惭形秽,越说越觉得老七厉害!

    三杯酒下去,老四拉着老七胳膊,说道:“老弟,老哥就住在这村里,外胡同18号,有啥事就过去找我,没得说!”

    老七三杯酒下肚,脸不红心不跳,说道:“老四,我和俩徒弟经常出来打牙祭,一般都在这个地,你隔着不远,见这边有烟就过来。”

    “行!”老四开心得笑:“下回老哥请你喝好酒!”

    他又跟老七俩徒弟说了句话,晕乎乎出院墙,骑上摩托车往回走。

    “师傅!”小光提醒道:“时间差不多,咱该回去了,别耽误下午上工。”

    老七说道:“稍微收拾一下,把火埋了,咱走!这生活,有酒有肉才叫爽,别学你们那大师兄,酒就喝一点,烟都不沾,整天光知道干买卖,活着有啥乐趣。”

    他往外走:“下次再来,记得叫上老四,这人挺有意思。”

    …………

    哐当——哐当——

    有个小孩拿着搪瓷缸子从市场前经过,吕冬被响声吸引,朝那边看一眼,小孩穿得破破烂烂,过河的一条鼻涕快垂到下巴上,使劲往上一吸,呲溜溜又钻回鼻子里。

    然后,鼻涕又一点一点往外落,落过嘴去,小孩再吸。

    吕冬赶紧回过头来,捏了捏自个发红的鼻子。

    这是门需要天赋的技术活,一般人真玩不了。

    对面,乔卫国站在卤肉烧饼摊子后面,抓着铁秤砣,也不嫌冰手。

    吕冬今天才发现,秤砣下面用铁链子接上个铁疙瘩,份量更重了。

    几个月下来,乔卫国天天如此,这份毅力在普通人中也算罕见。

    李文越从北边过来,先跟乔卫国打个招呼,去水桶洗把手,坐在吕冬旁边,拿竹签子穿大头菜,说道:“黑蛋让我跟你说,今天晚上她有健美操课,不过来了。”

    吕冬好奇:“她新报的?”

    李文越说道:“黑蛋托我在省大图书馆借了本书,我刚去给她送,聊了一会,黑蛋新报的付费的课,说是一门从国外新传进来的健美操,一个老师借学校场地开的,将来找不到好工作,像她那样教这些也能挣钱。”

    吕冬笑:“她想的挺多。”

    李文越说句大实话:“黑蛋脑子活泛,比我想的多。”他转而问道:“听我爸说,咱村开始砍树了?”

    “是。”吕冬简单说道:“咱村未来几年急等用钱的地方多,三爷爷想发展副业,树砍了卖掉,当启动资金。”

    李文越说道:“我班上有个南山过来的,人村里做铝合金,非常富裕,一年光分红就不少,咱村起步有点晚。”

    吕冬大概知道李文越说的哪里,笑着说道:“不算晚,抓住机会,咱村一样能发展起来。”

    李文越问道:“我能做点啥?”

    吕冬想想:“好好念书,拓展视野,学好本事,等将来给咱村出谋划策。”

    “嗯!”李文越很认真。

    吕冬停下手上的活,思维有点发散,曾经的吕家村毁于洪水,他已经扭转了吕家村的命运,吕家村未来会走向何方,属于未知数。

    人都希望自个的家乡越来越好。

    帮吕冬穿了一个小时菜,李文越说道:“我得回学校,晚上要去图书馆。”

    吕冬点点头:“行,你回去吧。”

    李文越离开,吕冬收拾好菜,冲对面说道:“卫国,咱拿个手腕!”

    乔卫国放下秤砣,甩胳膊放松,坐吕冬对面,右手搁在桌子上。

    焦三黑跑过来:“我当裁判。”

    吕冬伸出手,握住乔卫国手,做好准备。

    焦三黑看看吕冬,又看看乔卫国,喊道:“开始!”

    乔卫国猛然发力,想要掰倒吕冬的手。

    这段时间,乔卫国在锻炼,吕冬也没放下,不说别的,每天力气活就一大堆。

    吕冬也发力,将乔卫国的手掰过去,压在桌子上。

    “力气见涨了。”吕冬上次掰乔卫国特别轻松。

    乔卫国摸着光头笑。

    焦三黑说道:“冬子,咱俩也掰一个!”

    乔卫国晃晃手:“三黑,你赢了我再说。”

    忙到晚上八点半,麻辣烫摊子的东西基本卖光,吕冬收拾好回村,经过村头的时候,发现村头的大树没了,剩下个光秃秃的树墩子。

 第139章 公司成立(求订阅)

    早上,吕冬吃过早饭,拿上本子专门去了趟河边,隔着老远听见电锯声音,还没看到电锯和人的影子,又闻到一股葱臭味。

    大冬天里,零下五六度的气温,都压不住河里的烂葱臭味。

    这年代的河流,不是一般倒霉。

    河水吃了死狗子烂猫子,再吃生活垃圾,工业污染再给注射一针带颜色带气味的兴奋剂。

    生活在两岸的人,包括吕冬在内,谁也不用指责谁,这条河臭气熏天,大家伙都是罪魁祸首。

    来到河边,吕冬没上河堤遭罪,站在路边看了一会。

    四五个工人正在这边干活,刚刚放倒一棵老榆树。

    这在青照,属于顶好的木材,能上房当大梁用。

    李半山动作很快,河岸边的下沿道上,已经放倒了二十多棵大树,以杨树、槐树和榆树为主。

    往前走,紧挨着河堤,一棵俩人手牵手才能环绕过来的国槐,专门用绳子做了围栏,上面挂着个牌子,写着“此树不砍”的字样。

    吕冬看字迹,是二爷爷的手笔。

    这是吕家村最粗最高,年岁也最长的一棵树。

    村里有些传说,这棵树下面镇压着一条大蟒蛇,树倒则蛇出!

    可惜,吕冬知道这传言的来历,好多年前七叔编的。

    不管如何,这棵号称百年,实际有六十多年的大槐树,都不会砍。

    村里的砍树规划中,也会留下最老的一批树,大概有二三十棵。

    吕冬转过一条街,来到小学校,隔着院墙看,里面树少了很多,再看看土坯房子的校舍,估计孩子们还要再等一到两年。

    上面不给支援,重建这样一座学校,吕家村很难。

    领导一换,很多事都要推倒重来。

    调到大学城,杨烈文做了不少实事,比如推动泉南公交开通大学城的公交,站牌最近都竖上了,阳历年后就运营。

    学生们不用坐车就挨私人老中巴的宰。

    宁秀这边,很多事却没理顺。

    吕冬也能理解,县里和镇上条件比吕家村小学差的有很多,像吕家村小学这样的,属于普遍情况,能凑合就先凑合着用。

    如果县里自个搞学校危房改造,估计还没搞完,财政就垮了。

    县属企业一个接一个破产,老师工资月月扣,谁家日子都不好过。

    拐上集街,吕冬进大队院子,原先栽满树的大院子里,只留下三棵单人合抱不过来的。

    吕冬进办公室,来得稍微有点早,办公室里只有吕振林和李会计。

    打了招呼,吕冬把本子给吕振林:“三爷爷,我想的都写在上面了。”

    吕振林翻开本子看,先是皱眉,又戴上老花镜,看了眼,说道:“冬子,你这字,得好好练练。”

    吕冬脸皮厚,说道:“以后有空就练。”

    李半山和铁公鸡一起进来,没过多大会,吕建国和吕建武也进来。

    后面又进来俩六十多岁的老一辈,一个从烟草局退下来的正科,当然是临退提的正科。

    另一个在汽车配件厂当过车间主任。

    在村里都属于有一定威望的人。

    人坐好,关上办公室门,吕振林直入正题:“这三天,我周边县城和周边乡镇都跑了,老五那里去了,老伙计们那里也去了,冬子说的情况很实在,我根据实际情况,昨个考虑一下午,就目前来看,卤煮是最现实的,风险也最低的。”

    李会计接过话,详细说道:“我也去了,问了很多人,问了很多店,买了不少卤煮,咱不是王婆卖瓜,其他店的卤煮比起咱吕家村的,有些差距,比起建军家里做的,差距更大。”

    铁公鸡说了一句:“建军嫂子要是早点出来卖卤煮,程立峰算啥。”

    话是这么说,但前些年这么做不现实,前几年谁乐意干个体户?何况是个带孩子的女人,就连村里都没考虑发展副业。

    这两年社会形势变化快,人的思想有较大幅度转变。

    吕建武这时说道:“我也专门看了,问了,程立峰的影响并不像咱们想的那么大,这人的忘性特别大,一个事发生了,当时可能引起人关注,但人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转移到别的事上,程立峰都快叫人忘光了。”

    吕建国想了想,说道:“我问过五叔,建筑公司这边早已规划好今年的福利预算,卤煮下货仍然是每个工人一桶,采购价与中秋节时相同。”

    吕振林说道:“老梁拐过年就退,不想管事,其余公家单位咱就不用管了,民间市场这块就不小。”

    吕冬接话:“咱没必要搞歪门邪道。”

    烟草局退下来的那位接话:“冬子说得对,堂堂正正赚钱,这钱赚的也安心。”

    铁公鸡说道:“三叔,咱干吧!”

    吕振林的两道直眉,尽管染上点点白霜,却仍旧浓密,连在一起仿佛利剑一般:“这个事干系到咱吕家村的前途命运,不得不慎重!跨出这一步去,咱有进无退!”

    包括吕冬在内,所有人都在等吕振林做最后决定。

    这幅千斤重担,现阶段只有吕振林这个领头人才能挑起来!

    吕振林没有让众人等待多长时间,缓慢而坚定的说道:“好,咱们做卤煮!开店!开分店!”

    众人都出了一口气。

    吕振林似乎有意为之,专门点名:“冬子,你考虑的很多,最近做的也是跟卤煮有关的买卖,咱这些人里,你做食品生意有经验,又常年给你妈帮忙做卤煮,说说吧。”

    在场的人里,真正做食品买卖的,也只有吕冬一人。

    说起来,他勉强算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

    众人都清楚这点,也知道吕冬变得很靠谱,都没意见。

    吕建国早不用老眼光去看这个侄子,这时鼓励的冲吕冬微微点头。

    虽然很多东西吕冬记在那个本子上,但出于对鬼画符字体的担忧,李会计拿起笔,准备记录。

    在座的人,都爷爷辈叔伯辈的,吕冬年纪最小,辈分也最低,这又不是洪水时火烧眉毛,说话多少要注意点。

    吕冬说道:“我是做了点小买卖,但我年纪小,社会经验也少,咱们一起讨论。”

    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这些东西,谁也不能小看,有时候非常管用。

    后面,吕冬说,大家伙各抒己见,李会计负责记录。

    首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没钱啥都干不了。

    李半山那边已经联系好了买家,等解成木料,立即就能出手,顶多十来天资金就能到位。

    砍掉树的地方,明年补栽新树苗。

    人手方面,虽然村里有很多壮劳力在大学城工地上干活,但留在家里务农的人同样不少,吕家村一千多口子人,刨除掉老的小的,仍然有的是人手。

    吕振林提前开过会,做了动员,吕家村主要由吕李两姓人组成,人心相对比较齐,大家伙看着宋家村跑铁贩铁挣钱,也都想致富。

    干活,没几个人怵头,这活再累也累不过工地和庄稼活。

    况且,村里既不搞摊派,也不强制要求交钱,还有工资可以领。

    包括胡春兰这样的积极分子在内,吕振林召集了五十来号人。

    当然,大部分都是平时待在家里的妇女。

    等钱的这段时间,大家伙也有很多事情得做。

    首先要确定场地,制作卤煮,脱毛、泡水、熬煮,全都需要比较大的地方,这其中的噪音,脱毛的焦糊味,熬煮时鼓风机的声音,都能传很远,不可能放在村里。

    原本程立峰的作坊能当做备选,但一来地方小,二来程立峰事发后,作坊让县里给拆了还田。

    吕冬提议暂时用砍掉树的果园,大家伙全都赞同。

    果园地盘大,垒几十个大灶,盛多少东西都没问题,砍掉的上千棵苹果树和树墩子堆积着当垃圾,正好用来作柴火。

    还有一点,众人不说却心知肚明,果园东边紧挨着青照河,排水也方便。

    现阶段,没法讲究太多,等资金充裕,这些问题后面肯定都会解决。

    吕振林考虑的更多,准备跟镇上或者县里争取一下,把那块地单独划出来,改为工业用地。

    其次要确定口味,确定卤煮流程,大规模做卤煮,口味不能差太多,流程也要统一起来,不能今天用这家的,明天用那家的。

    话题一抛出来,所有人都说用胡春兰的配方和手艺。

    吕振林当场拍板,村里用人技术配方,不会白用,算投资入股。

    由于村里资金确实不多,有人愿意投资的,只要钱来路正,村里也会接受。

    吕振林让吕建武制定个章程出来。

    吕冬也捉摸着,要往里投点钱。

    像注册公司和注册商标啥的,吕建武行家里手,同样全部由他负责。

    再就是找店面,先找合适的房子,资金到位就能租下来,也不用大装修,简单收拾一下,竖上样式差不多的招牌和柜台,找到合适的人手,就能营业。

    广告上,多找点人手到处贴海报,各村大队里有三爷爷的关系,县电视台马上播还珠格格,去弄个广告最好。

    还有卫生、培训、运输、服装和进货等等众多问题。

    一个店面咋都好说,两个店面就挺麻烦,三个店面就叫上规模了,由此带的来问题和麻烦可能翻好几倍。

    生意看着不大,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大堆。

    吕冬只能说些框架的东西,真正管理还得交给吕振林去做。

    管理企业和管理村庄不同,吕振林的案头上,能看到不少关于企业的书。

    吕家村的这个火车头,暂时只能由吕振林担任。

    不说别的,吕振林这几十年的人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