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拼搏年代 >

第97章

拼搏年代-第97章

小说: 拼搏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吕振林所说的东王之类的,莫不是如此。

    但领头人敢作敢为是一方面,同时能忍住不乱折腾,难能可贵。

    碰上乱折腾的,还不如无所作为的。

    刘湾村刘明泉的前任,就集资搞过铜铝铸造厂,但光想着开厂,投资前连销路都没找,开起来后结果可想而知。

    吕家村就算确定要做卤煮,哪怕天然就具备一系列优势,仍有很难的路要走。

    后面的两天里,吕冬抽空就想就写,绞尽脑汁大致写了些开分店模式,吕家村才刚要学走路,做好青照县城周边基本盘最符合实际,吸引人加盟啥的都太远了,分店直销的路子更对头。

    现在是冬天,储存运输之类的都方便,距离不远的县城和周边县城,小嘉陵挂拖斗就能解决运输问题。

    路终归是要一步步走的。

    曾经,青照和泉南都有熟食连锁做大,后者叫做盛都,泉南人不会陌生,很多居民区和超市里面都有分店。

    前者叫做程一斋,规模与盛都不分上下。

    如今,不会再有程一斋了。

    吕冬打听程立峰的消息时,听人提过几句,曾经程一斋的创始人去了南方,说不定这辈子都不回来。

    新年越来越近,气温总是伴随着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变化,室外讨生活的人,一听到天气预报里出现西伯利亚寒流的名字,脑壳子就疼。

    天又降温了,吕冬上午来到市场,先支好卤肉烧饼摊子,又去学府文苑拉麻辣烫摊子,工地还在施工,仍然需要从售楼板房处绕进去。

    经过板房时,有辆熟悉的大皇冠停在板房前面。

    吕冬看了一眼,见车上没人,也不停车,骑车直接去房子,没走出多远,俩人迎面过来。

    走在前面的人皮肤白皙,描眉涂唇,留着大波浪长发,穿着米色呢绒外套,半高跟的靴子落在水泥地上咯噔作响。

    看上去,就像艺术学院高年级的漂亮女学生。

    这女的见到吕冬,主动打招呼:“吕冬!”

    “娟姐。”吕冬停下车打招呼。

    赵娟娟走过来,问道:“这是要拉东西?”

    吕冬下车,简单解释:“钱总卖给我的那房子,叫我当临时仓库了。”

    赵娟娟笑容一如既往的灿烂:“这样挺好,省下来回跑着倒腾。”

    吕冬问道:“钱总呢?”

    “我自个来的。”赵娟娟简单说道:“我过来要账。”

    吕冬看了看赵娟娟,说道:“要账不是个轻快活,这年头欠账的都是大爷,尤其甲方。”

    赵娟娟轻叹口气:“谁说不是!没办法,不上门要咋办?还有不到俩月过年,工人的工钱,材料商的欠债,都需要钱!老钱在东边商务中心新接了一个工程,要往里压不少钱,这边又有一部分欠债迟迟要不上来。”

    仿佛在市场上那样,赵娟娟遇到难题,习惯性跟吕冬念叨几句:“老钱要盯着商务中心的工程,我总不能整天闲着,就过来跑跑帐啥的。我是个女的,有些求人的话说出来不嫌丢人,有些过火的话说出来人也不在乎,甲方和老钱之间隔着我,也能有个缓冲,真说差了话,还有老钱过来兜底。”

    吕冬听明白了,赵娟娟这是没想当清闲的富太太。

    “甲方有钱?”吕冬问道:“年前能给?”

    赵娟娟说了句大实话:“有钱也说没钱,我估摸着,咋也得拖到腊月二十七八里。能给钱就不错,弄不好又拿房子顶账,想想就头疼。”

    吕冬忽然想起欠账的事,说道:“娟姐,我还欠钱总两万,你急等着用钱,我这两天就还……”

    “不用!”赵娟娟很大气的一挥手:“你沉住气就行,有需要我直接去市场上找你。”

    他们这情况,多这两万不多,少这两万也不少。

    吕冬说道:“行,用钱就去市场上找我,我随时给你们。”

    赵娟娟又一次说道:“不急。”

    俩人又聊几句,赵娟娟上大皇冠去别的地方,吕冬拉了东西回市场。

    摆好摊子,才十点钟多一点,市场上暂时没有人,等到吕冬点上炉子熬上汤头,焦守贵、焦三黑和乔卫国都凑过来一起取暖。

    “老刘没来?”吕冬看了眼北边。

    焦守贵烤着手,说道:“老刘他儿明天小见面,得提前做准备,估计这两天都不会来。我听老刘说,年前还要大见面。”

    吕冬说道:“人生大事,不能马虎。”

    焦守贵却说道:“马上过年,老刘这年不好过,小见面加大见面,老刘这几个月摆摊挣的那点钱,估计都得花干净。”

    焦三黑关心问道:“女方要多少?”

    吕冬想了想,说道:“咱这边正常行情,最少也得五六千。”

    焦三黑咋舌:“没钱连媳妇都找不上。”

    “你这不废话嘛!”焦守贵不自觉提高声音:“没钱,安稳的当光棍。”

    焦三黑不在乎,问光头:“卫国,你年纪差不多了,没想过找媳妇?”

    乔卫国摇摇光头:“我还有事没完成,做完之前不考虑。”

    “啥事?”焦守贵好奇:“啥事能比找媳妇重要?”

    乔卫国摸着光头笑,却不回答。

    焦守贵又把话题扯回老刘身上:“老刘他儿找的是咱这片的,还好。北边要的才多,到北河那地界,规矩多的能叫人烦死,不仅仅要钱,要的东西也五花八门,女方叫男方去吃饭,男方要自个带酒席过去,八个盘子六个大碗,还不算酒。”

    吕冬好奇:“回回都这样?”

    “人那边说是习俗,大多都这样。”焦守贵说道:“我村里有个找北河媳妇的,结婚前差点折腾死。”

    焦三黑叹气:“结个婚真不容易。”他抬头看天:“我觉得,一个人挺好。”

    焦守贵冲他后脑勺来了一下:“说啥浑话!你这是年纪还小,等再大两岁,三大姑五大姨见了你就问,问的你头都抬不起来。”

    吕冬笑着说道:“焦哥,这是你的亲身经历?”

    焦守贵承认,说道:“没结婚催着结婚,结了婚催生,头胎是个闺女,又催着生二胎,这过年不是过年,是过劫!”

    吕冬宽慰道:“焦哥,咱这日子总会好起来。”

    焦守贵点头:“打来大学城摆摊,日子好过多了,生意好的时候,一天挣的钱,顶吃公家饭的一个月,还有啥不满足。”

    吕冬没有接话,因为看到杜小兵从南边过来。

    杜小兵穿着身黑色耐克运动装,隔老远就能一眼认出来。

    等到他来到摊位前,吕冬打招呼:“老杜,有阵子没见了。”

    焦守贵等人见吕冬有朋友过来,迅速散掉。

    杜小兵笑,一如既往的阳光:“回家待了几天。堂姐把我借钱买铺子的事告诉了我爸,我爸叫我回去问了下,夸奖我眼光不错,从小到大,他很少夸奖我。”

    吕冬开玩笑:“没给你点奖励。”

    “没训我,就最大奖励。”杜小兵这人心态好,乐呵呵的:“我还能冲他要辆车?直接打断我腿。”

    他着重提起件事:“过阵子,我堂姐可能过来看看,她说大学城前景很好。”

    吕冬明白,随着时间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大学城:“来投资?”

    杜小兵说道:“先过来看看。”

    吕冬想起个事,问道:“老杜,你们啥时候放寒假。”

    “1月20号左右。”杜小兵仔细想了想:“腊月初七八里就放假。”

    他看眼手表,说道:“不跟你扯了,我挑点串,别耽搁宁雪吃午饭,她特别喜欢你这的麻辣烫,打上回吃过就赞不绝口。”

    吕冬不跟他客气:“你自个挑,想要啥菜,自个拿了去煮。”

    杜小兵忙起来,积极性特别高,也特别上心。

    边忙他边说道:“你问寒假,是考虑生意?据我所知,大部分学校,进腊月就开始放假。”

    吕冬说道:“我这边的生意,靠的就是学生,学生放假回家,估计我也得放假。”

    杜小兵了解吕冬:“到过年前那么长时间,你就放假?不干点别的。”

    吕冬实话实说:“肯定要做点事,还没想好。”

    村里要做卤煮下水的话,估计要忙一阵子,但这种事,还得由三爷爷主导。

    杜小兵说道:“想好干啥,我去你那打工,省的回家光挨训。”

    吕冬笑:“等我想好干啥再说。”

    “行!到时你打我手机。”

    杜小兵挑好串,刷上酱,装进方便兜里,出市场去艺术学院。

    就在他出去的时候,迎面一辆崭新的轻骑摩托车过来,停在市场门口,下来个方面大耳的中年人。

    吕冬看一眼,轻骑125,这才多少天,这家伙就骑上新摩托了?

    好像也不算奇怪,毕竟那个胖女人贡献过不少。

    方面大耳中年男人跟以前一样,去乔卫国那边买俩卤肉烧饼。

    不同的是,要了十二个普通烧饼。

    出市场,中年男人骑上摩托车,拐到文化路上,一路往北去。

 第138章 臭味相投(求订阅)

    轻骑摩托车往北走,方面大耳中年人先在体育学院门口停下,给拉二胡的老夫妇留下俩烧饼,接着在大学城转悠起来,沿途分掉不少烧饼,最后来到大学城东北边一个村庄里面。

    进村庄,一栋栋房屋,一栋栋墙上,红油漆涂上的“拆”字格外醒目。

    鲜红鲜红的。

    因为明年开春就会拆迁,大部分人已经签署协议领了补偿款搬走,村里略显萧条。

    有些头脑足够活泛的,趁着离拆除有段时间,干脆把房子租给外人务工的人。

    不少外地人跟方面大耳一样,来到这里讨生活。

    不同的是,其他人都在工地上正经干活。

    摩托车拐进一个院子,有人喊道:“老四,又这么长时间?”

    方面大耳中年人提起烧饼袋子说道:“顺便买了俩卤肉烧饼,味道好,吃过一次还想吃。”

    住在同一个院子的有另外几个人,趁着中午阳光明媚,在院子中摆下桌子,几个菜放在桌子上,厨房还有炒菜的声音。

    “咱那买卖上谈的咋样?”有人问道。

    中年人摇头:“没谈好,第一次接触,小心点没错。”

    第一个说话的想起个事:“老四,别急着下车,没酒了,买瓶酒去,顺便买几个杯子,一次性的也行。”

    老四看一眼,推车又出去:“你们先吃,我一会就回来。”

    骑上摩托车,去村里仅存的一个代销店,从一条小巷子里经过,看到有个院墙倒了的破房子中,仨人在捣鼓啥东西。

    急着买酒,老四没仔细看,到代销店叫了半天才开门,买了三瓶兰陵大曲和一次性杯子往回走。

    又从那条小巷子里经过,院墙倒了的破房子里冒出不少烟,仨人蹲在一堆火边上,有个年轻的正往火中放木头,由于隔着不算远,中年人能看到,火里好像有俩椭圆形的大泥巴蛋子。

    仔细看,旁边还有和好的泥巴,泥巴上有不少棕色的长羽毛,似乎是鸟尾巴上的。

    老四来到这边有几个月了,碰到过长这种尾羽的,应该是某种鸡。

    再联想到火里烧的泥巴蛋子,老四有所联想。

    农村有句老话,叫做馋懒不分。

    老四这样一个能让父母孩子出去乞讨的,懒字刻进骨头里,馋字也紧紧缠绕。

    破房子里的人看到了他,还有他手里的酒。

    “干嘛的?”有人站起来盯着问。

    老四仔细打量,这人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偏偏耷拉着肩膀,给人一种非常不正经的感觉。

    “去买酒。”老四提了下酒瓶:“刚巧从这路过。”

    他瞅了眼棕色的长尾巴毛,悄悄咽下口水,试探问道:“你们这是在弄鸡?”

    对面不正经的人说道:“是。”他似乎注意到了老四的目光,直接问道:“老哥你也好这口?”

    老四想到火里的东西,口水就要往外流,赶紧咽下去,说道:“自打出来闯荡,就没再吃过这口,想的紧。”

    不正经的人说道:“过来吧,你出酒,我出肉。”

    老四本来有点迟疑,但再打量不正经的人,觉得他身上的混不吝,与自个颇为相似,总感觉是一路人,当即停好摩托车,从倒塌的院墙上面过去。

    “师傅,咋样了?”蹲在那的是俩年轻的,其中一个问道:“够用不?”

    不正经的人看了眼,说道:“不够!红兵,把门拆下来,这门糟烂透了,用脚跺开当柴火!用下的收屋里,下次继续用!”

    老四很有诚意的把酒和杯子递过去,简单自我介绍:“人都叫我老四。”

    他多少留了个心眼子。

    “叫我老七就行。”老七拿起一瓶酒,咬开瓶盖,闻了一下:“好久没喝大曲,这味真香。”

    他叮嘱:“小光,红兵,继续烧!”

    老四随便搬了几块破砖头坐在火边,看着里面的俩大泥巴蛋子直搓手,似乎等不急了。

    老七坐在旁边:“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沉住气!”

    老四笑:“哎!哎!等着!我等着!”

    老七问道:“听你口音外地的?”

    “是,西边过来的。”老四含糊道:“这年头不好混,出来想法子讨生活。”

    “老弟你本地的?干啥活?”他问道。

    “本地的。”老七同样含糊:“工地上下死力气,没啥前途。”

    老四拿过根长尾巴毛,问道:“老弟,你逮的。”

    老七哈哈笑:“这东西,用不着我出手,我俩徒弟逮的。”

    正在添火的小伙子插话:“我师傅,响当当的人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就没他想不到法子的。”

    老四惊异:“是吗?”

    俩人交流起来,发现很有共同话题。

    等到东西做好,泥巴壳敲开,肉香味飘出,四个人已经混熟了。

    酒倒上,肉撕开,好不惬意。

    其实这东西这么做,未必有精心烹调好吃,但人吃的不止是肉,还有个氛围。

    破屋烂墙,篝火烧熟,再有一杯小酒,对老四和老七来说,这日子比当神仙都快活!

    一条鸡腿干掉,两杯酒落肚,老四发现这老七太对他胃口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