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粮食是一种,轻工业生产是一种,炼铁炼钢也是,水泥铺路也是,种植棉花、苎麻,生产布料,都是!
像张凡这种领导,才是合格的领导。
给任务给目标,但也给方法,并且方法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
这下各位布政使也不必忧愁不知从何下手了。
众人将国民生产总值看完,不由得震撼。
这不就是陛下在《国富论》里写的么?
没想到《国富论》里的东西,陛下已经准备实践了。
各省的布政使领了今年的任务,心中已经有数了。
这肩膀上的胆子,比去年要重了不少啊!
这叫什么?
这叫提前为商业时代布局。
先让各地官府预预热,练练手,熟悉熟悉新玩法。
为什么只有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和湖广呢?
因为这五个省是这三年吏治整顿最严厉的五个省,掉的脑袋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
更重要的是,新农政在这几个省推的是最狠的,无数地主破产,无数亲王的田被释放出来。
底层的势力受到了一次空前的冲击。
当然,还并不完全。
例如前几天曹程上报上来的真定府王家和南直隶刘家私下做的账目,就可以看出来,地主、乡绅,还有不少都在玩小把戏。
所以才说,这五个省先练练手。
总体来说,崇祯四年,崇祯已经做好了前所未有的准备。
但即便如此,五位布政使心头还是有压力,毕竟他们将面临一种全新的产业,从来没有接触过的。
在史书上找不到,也没有其他人教过他们。
大家心里都开始发愁了。
尹伸心里就在想着,咱们这位陛下是出了名的爱折腾,现在要折腾这些,怕是要出大问题。
山东布政使张梦鲸心里道:这都哪跟哪啊,这么玩怕是要民生大乱啊!
不多时,外面的大汉将军(锦衣卫的一种)搬进来了几样东西。
一是一辆自行车。
二是雅兰堂的香皂、洗发水、卫生纸。
三是钟表、镜子。
四、全新的织布机!
五是新制的农具。
这些都是轻工业产品。
崇祯道:“王承恩,你来给各位大人示范示范自行车。”
“是。”
王承恩兴致勃勃将长裙给扎起来,开始在这乾清宫内骑起来。
五位布政使看得那是眼睛都直了。
等骑完,崇祯笑道:“怎么样,诸位爱卿,现在北京制造局已经开始量产自行车,最晚这个月,你们就可以在北京城的大街上看到有人用了。”
大家都不是傻子,一眼就看出自行车这东西的好处了。
好处是大大的有啊!
例如承载货物,甚至可以不用马儿跨省。
没错,古代人如果看到自行车,肯定会有这种跨省的想法。
古代人跨省靠的是脚,那个年代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出了个自行车,肯定是不同凡响的。
要知道,正统历史上的自行车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是没有链条的木制的,即便如此,也引来了万人空巷般的围观。
可想而知,眼前这个铁质的有链条的自行车,对几位布政使的冲击力有多大。
不夸张的说,这是大明交通史上的一次革命,一次飞跃!
五位布政使看得是心潮澎湃,不仅仅是自行车,其他的也看得觉得大为好奇。
刚才还有人心里在嘀咕着,现在眼中都开始放光了。
张梦鲸看着那钟表道:“陛下,此物甚好啊!”
“那你山东就是不是要做成钟表的大省了?”
张梦鲸笑道:“臣愚钝,幸得陛下指点。”
与五位布政使谈完后,便散了场。
等下午的时候,崇祯单独见了邱禾嘉。
崇祯言简意赅:“湖广省必须额外再拿出10万亩地来种植苎麻。”
邱禾嘉心里疑惑起来,他说道:“陛下,臣愚钝,不知陛下为何要突然拿出这么多低来住苎麻?”
“北京制造局研制出来的新的纺纱机,你也看到了,那种纺纱机是之前的纺纱机的速度的八倍。”
“陛下是担心原料供不应求?”
崇祯道:“朕要以后让所有人每年都可以买自己的新衣服,朕要将布料价格、丝绸价格全部打下来!”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湖广到陕西的路线,说道:“你看这里,从西安府沿着宁夏、甘肃,出河西走廊,进入西域,这里有更加广袤的国家,当年的汉唐就在这里组建了丝绸之路,将茶叶、丝绸、陶瓷卖到西方,而我大明,只有东边海域的商贸,并且海盗横行。”
“陕西省是无法种植苎麻的。”
“陛下,臣明白了,臣不会辜负陛下重托。”
邱禾嘉更加震撼,没想到皇帝已经考虑到如此长远的问题了。
“湖广省是大明最重要的一个地方,朕将它交给你,朕认为你一定可以担当起这个重任!”
扯淡!
皇帝对谁都在这么说。
例如他私下对李岩这么说:李岩啊,河南省是大明最重要的一个地方,中原之地,朕将他交给你了,你一定不能辜负朕啊!
例如他私下还对尹伸这么说:尹爱卿啊,陕西是关中之地,西北是大明的门户,是最重要的地方,朕将它交给你了,你可要好好负责啊!
……
邱禾嘉顿时激动起来:“微臣定不负皇恩。”
邱禾嘉顿了顿,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
“咱们君臣相知,你有任何话都但说无妨。”
“将税政下放到地方,可能会造成贪污,臣是担心……”
“朕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崇祯的目光在地图上游走,“贪污是廉政督察府的事,而不是税政下放的事,贪污严重,就是廉政督察府办事不利。”
“朝廷不能又当爹又当妈,地方官府要背负责任,得有钱,钱不能总是找朝廷要,自己要想办法搞发展。”
“陛下教诲得是。”
崇祯转身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你不必担心,朕自有办法,湖广省乃是九省通衢之地,炼钢厂朕就想着要放在武昌,成立武昌国营商社,武钢,朕要你来将武钢做起来。”
第185章 别怪朕翻脸不认人(第二更)
邱禾嘉刚走,户部尚书毕自严和国税局御司使郑三俊就来了。
郑三俊将崇祯三年秋税呈报了上来。
崇祯心情本来很好,现在五省都要开始施行新产业,这将是商业时代来临前的预热。
但是,看完去年秋税的汇报,整张脸瞬间就阴沉了下来。
“去将南直隶和浙江的所有知府都给朕叫来!现在就去!”
“是是!”
王承恩连忙出去安排,毕自严和郑三俊就站在一边,一声不敢出。
这特么还怎么建议?
这税的漏洞如此大,地方上也太猖狂了!
南直隶一算就知道漏了三百万石税。
浙江就更夸张,前两年欠的税已经累加到600万,崇祯三年又漏300万石。
900万石的税!
毕自严和郑三俊脑子抽了才会在这个时候乱说话。
乾清宫的气氛瞬间就凝重起来。
崇祯走到地图前,盯着南直隶和浙江,目光锋利,杀意大起。
半个时辰后,南直隶18州府,浙江省11府的知府全部都来了,还有浙江省布政使洪思诏。
“臣等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众人将脑袋埋在长袖之间,皇帝为什么急招他们来,心中却是清楚得很。
秋税漏洞太大,他们此次入京的时候,就有人提前跟他们说了。
不过他们也不担心,借口早就想好了,而且南直隶和浙江省都存在漏税。
什么叫法不责众,就不信皇帝能把所有人都砍了。
秉承着这个心态,大家伙心中也不是很担心。
崇祯从桌上抽出一份册子,上面写的是“崇祯三年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税收汇总”。
他将册子扔到了浙江布政使洪思诏面前,淡淡道:“自己看。”
洪思诏捡起来看完,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你说!”
“这两年,朝廷打仗,又对陕西赈灾,从浙江抽调了不少粮食,民间也缺粮食,许多老百姓无粮可交,臣不敢滋扰民众,唯恐有损圣威,是以恳求陛下,如前两年一般,再宽限一段时间。”
这纯熟扯淡!
且不说东南给朝廷卖的粮食,标价15两每石起步,就说东南缺粮,这绝对不存在!
每年都有大批量的粮食,从湖广、江西,运输到东南。
因为那里人多,产业齐全,消费旺盛,有钱还愁饭吃?
那里的大地主、大商人一抓一大把,官员和勋贵经商随处可见。
这个洪思诏之前在杭州湾案子里表现得还算不错,但一旦牵扯到税收里,就露出真实嘴脸了。
明显就是危害到了他个人的利益。
崇祯道:“且不说农税,这茶税,盐税又在何处?”
“这……去年茶叶种植不善……”
崇祯直接打断了他,怒道:“来人!将洪思诏给朕杖毙!”
洪思诏吓得连忙跪地求饶:“陛下饶命,陛下饶命,确实是天灾……”
“天灾!”崇祯直接吼了出来,额头都暴出几根青筋,“朕看是吧!”
门口立刻就进来了几个大汉将军,拿着棍子,将洪思诏摁在地上就开始打。
洪思诏惨叫连连,不停求饶,但是崇祯神色冷酷。
不多时,洪思诏就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
随后尸体就被拖了出去,血也被迅速擦干净。
这下知府们都吓得不轻。
暴君啊!
这……
这之前在乾清宫打死大臣的吗!
暴君!
他们心里骂着。
乾清宫内的气氛凝重得可怕。
所有人都冷汗直冒,头皮发麻。
刚才他们还抱着一种法不责众的心态,但现在完全不敢这么想了。
一个布政使,二品大员,被活活打死。
更别说知府了。
尤其是浙江11州府的知府,洪思诏是他们的上司,平时省里开会,都是洪思诏主持。
平日里,洪思诏在他们眼中,都是威严的领导。
现在,在他们面前,被活活打死。
这种巨大的冲击,让他们骨头都在颤栗。
“夏定文。”
应天府府尹夏定文全身发抖地出列:“臣在!”
“应天府征的茶税1000两,你这是在糊弄朕么?”
“启禀陛下……”有了刚才洪思诏的前车之鉴,夏定文不敢再随意狡辩了,“是臣的失职,请陛下给臣一段时间,臣将功补过,补齐欠税。”
“多长时间?”
“今年一定补齐。”
“不行!”崇祯斩钉截铁,“朕已经给了你们两年时间!”
“崇祯元年,你们在奏疏里就跟朕说再宽限一年!”
“到现在你们还跟朕这么说!”
“陛下息怒。”
“朕只给你半年时间,今年六月,将税补齐,否则朕就要你们的脑袋!”
“别以为朕不知道这税漏在什么地方!”
崇祯的声音响彻乾清宫:“去告诉他们,不愿意交税就交人头!”
那茶税,盐税,还有通关税这些,也许在其他省都是少之又少,可是在南直隶和浙江,这些都是大头啊!
而且目前朝廷对商税的征收其实非常少,即便如此,这些人也不愿意交。
大明朝对东南的商税政策是什么样的?
三十抽一。
才33的税。
21世纪对大商人的税是什么样的?
企业所得税税率是25!
所以,大明朝的商人们是非常幸福的。
就说茶税、盐税,那南京的魏国公就有大把的种茶和卖盐的产业。
第十代魏国公徐弘基,明朝开国大将徐达的九世子孙,一直在南京。
这些勋贵早就将手伸到了矿产、商贸上面,他们不仅身份尊贵,而且还富可敌国。
你要说应天府的茶税只有1000两,这绝对不可能!
浙江省和南直隶都是种植茶叶的大省,而且丝绸也多,尤其是苏州、杭州。
夏定文道:“臣遵旨!臣一定在半年之内补齐亏欠的税。”
其他人也连忙道:“臣等也一定在半年之内补齐亏欠的税。”
“半年之内补不齐,朕就将你们的脑袋挂在各自的城楼上!”
“臣等遵旨!”
“你们都记好了,现在是全民纳税,那些秀才、举人,还有官员,全部要纳税,国子监的所有人也必须给朕交税,谁不交,国税局就把名字记下来!”
“还有良田超过100亩的,每亩1石的税,都记下来了么!把这几年所有亏欠的全部补齐,否则别怪朕翻脸不认人!”
第186章 大臣们以为的财政危机(第三更…
你要说以前不敢动东南是真的。
毕竟辽东建奴猖獗,九边废弛已久,朝中官员又各个不老实,行政崩坏。
而且那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解决农税和北方老百姓吃饭的问题。
但现在局势已经不同了。
新农政释放出来的土地是空前的,红薯的大面积种植救活了无数人。
崇祯手里又掌握了军队,不仅如此,还年年打胜仗。
现在皇帝在军中的威信打到了极点。
这要是搁在三年前,东南用这种说法搪塞过去,崇祯只能忍着,并且还要安慰几句大家辛苦了。
可现在朕手中十几万精锐,皇太极被朕打得躲在了辽东,漠南蒙古各部现在都跪在地上唱征服。
你们这些狗日的还不老实,还以为是三年前呢?
“都下去吧。”
“臣等告退。”
半年时间,最多只给了他们半年时间。
但是,绝不能真的啥都不准备,然后等着半年后要结果。
这样会让自己非常被动。
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了,开始物色人选,物色随时可以上位顶替的人物。
“郑爱卿。”
郑三俊连忙出列:“派国税局的人过去,给朕一个个查,从甲里开始查,把所有漏税的名额全部给朕记下来。朕给你半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