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我在大明当暴君 >

第88章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88章

小说: 我在大明当暴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粮食是一种,轻工业生产是一种,炼铁炼钢也是,水泥铺路也是,种植棉花、苎麻,生产布料,都是!

    像张凡这种领导,才是合格的领导。

    给任务给目标,但也给方法,并且方法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

    这下各位布政使也不必忧愁不知从何下手了。

    众人将国民生产总值看完,不由得震撼。

    这不就是陛下在《国富论》里写的么?

    没想到《国富论》里的东西,陛下已经准备实践了。

    各省的布政使领了今年的任务,心中已经有数了。

    这肩膀上的胆子,比去年要重了不少啊!

    这叫什么?

    这叫提前为商业时代布局。

    先让各地官府预预热,练练手,熟悉熟悉新玩法。

    为什么只有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和湖广呢?

    因为这五个省是这三年吏治整顿最严厉的五个省,掉的脑袋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

    更重要的是,新农政在这几个省推的是最狠的,无数地主破产,无数亲王的田被释放出来。

    底层的势力受到了一次空前的冲击。

    当然,还并不完全。

    例如前几天曹程上报上来的真定府王家和南直隶刘家私下做的账目,就可以看出来,地主、乡绅,还有不少都在玩小把戏。

    所以才说,这五个省先练练手。

    总体来说,崇祯四年,崇祯已经做好了前所未有的准备。

    但即便如此,五位布政使心头还是有压力,毕竟他们将面临一种全新的产业,从来没有接触过的。

    在史书上找不到,也没有其他人教过他们。

    大家心里都开始发愁了。

    尹伸心里就在想着,咱们这位陛下是出了名的爱折腾,现在要折腾这些,怕是要出大问题。

    山东布政使张梦鲸心里道:这都哪跟哪啊,这么玩怕是要民生大乱啊!

    不多时,外面的大汉将军(锦衣卫的一种)搬进来了几样东西。

    一是一辆自行车。

    二是雅兰堂的香皂、洗发水、卫生纸。

    三是钟表、镜子。

    四、全新的织布机!

    五是新制的农具。

    这些都是轻工业产品。

    崇祯道:“王承恩,你来给各位大人示范示范自行车。”

    “是。”

    王承恩兴致勃勃将长裙给扎起来,开始在这乾清宫内骑起来。

    五位布政使看得那是眼睛都直了。

    等骑完,崇祯笑道:“怎么样,诸位爱卿,现在北京制造局已经开始量产自行车,最晚这个月,你们就可以在北京城的大街上看到有人用了。”

    大家都不是傻子,一眼就看出自行车这东西的好处了。

    好处是大大的有啊!

    例如承载货物,甚至可以不用马儿跨省。

    没错,古代人如果看到自行车,肯定会有这种跨省的想法。

    古代人跨省靠的是脚,那个年代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出了个自行车,肯定是不同凡响的。

    要知道,正统历史上的自行车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是没有链条的木制的,即便如此,也引来了万人空巷般的围观。

    可想而知,眼前这个铁质的有链条的自行车,对几位布政使的冲击力有多大。

    不夸张的说,这是大明交通史上的一次革命,一次飞跃!

    五位布政使看得是心潮澎湃,不仅仅是自行车,其他的也看得觉得大为好奇。

    刚才还有人心里在嘀咕着,现在眼中都开始放光了。

    张梦鲸看着那钟表道:“陛下,此物甚好啊!”

    “那你山东就是不是要做成钟表的大省了?”

    张梦鲸笑道:“臣愚钝,幸得陛下指点。”

    与五位布政使谈完后,便散了场。

    等下午的时候,崇祯单独见了邱禾嘉。

    崇祯言简意赅:“湖广省必须额外再拿出10万亩地来种植苎麻。”

    邱禾嘉心里疑惑起来,他说道:“陛下,臣愚钝,不知陛下为何要突然拿出这么多低来住苎麻?”

    “北京制造局研制出来的新的纺纱机,你也看到了,那种纺纱机是之前的纺纱机的速度的八倍。”

    “陛下是担心原料供不应求?”

    崇祯道:“朕要以后让所有人每年都可以买自己的新衣服,朕要将布料价格、丝绸价格全部打下来!”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湖广到陕西的路线,说道:“你看这里,从西安府沿着宁夏、甘肃,出河西走廊,进入西域,这里有更加广袤的国家,当年的汉唐就在这里组建了丝绸之路,将茶叶、丝绸、陶瓷卖到西方,而我大明,只有东边海域的商贸,并且海盗横行。”

    “陕西省是无法种植苎麻的。”

    “陛下,臣明白了,臣不会辜负陛下重托。”

    邱禾嘉更加震撼,没想到皇帝已经考虑到如此长远的问题了。

    “湖广省是大明最重要的一个地方,朕将它交给你,朕认为你一定可以担当起这个重任!”

    扯淡!

    皇帝对谁都在这么说。

    例如他私下对李岩这么说:李岩啊,河南省是大明最重要的一个地方,中原之地,朕将他交给你了,你一定不能辜负朕啊!

    例如他私下还对尹伸这么说:尹爱卿啊,陕西是关中之地,西北是大明的门户,是最重要的地方,朕将它交给你了,你可要好好负责啊!

    ……

    邱禾嘉顿时激动起来:“微臣定不负皇恩。”

    邱禾嘉顿了顿,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

    “咱们君臣相知,你有任何话都但说无妨。”

    “将税政下放到地方,可能会造成贪污,臣是担心……”

    “朕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崇祯的目光在地图上游走,“贪污是廉政督察府的事,而不是税政下放的事,贪污严重,就是廉政督察府办事不利。”

    “朝廷不能又当爹又当妈,地方官府要背负责任,得有钱,钱不能总是找朝廷要,自己要想办法搞发展。”

    “陛下教诲得是。”

    崇祯转身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你不必担心,朕自有办法,湖广省乃是九省通衢之地,炼钢厂朕就想着要放在武昌,成立武昌国营商社,武钢,朕要你来将武钢做起来。”

 第185章 别怪朕翻脸不认人(第二更)

    邱禾嘉刚走,户部尚书毕自严和国税局御司使郑三俊就来了。

    郑三俊将崇祯三年秋税呈报了上来。

    崇祯心情本来很好,现在五省都要开始施行新产业,这将是商业时代来临前的预热。

    但是,看完去年秋税的汇报,整张脸瞬间就阴沉了下来。

    “去将南直隶和浙江的所有知府都给朕叫来!现在就去!”

    “是是!”

    王承恩连忙出去安排,毕自严和郑三俊就站在一边,一声不敢出。

    这特么还怎么建议?

    这税的漏洞如此大,地方上也太猖狂了!

    南直隶一算就知道漏了三百万石税。

    浙江就更夸张,前两年欠的税已经累加到600万,崇祯三年又漏300万石。

    900万石的税!

    毕自严和郑三俊脑子抽了才会在这个时候乱说话。

    乾清宫的气氛瞬间就凝重起来。

    崇祯走到地图前,盯着南直隶和浙江,目光锋利,杀意大起。

    半个时辰后,南直隶18州府,浙江省11府的知府全部都来了,还有浙江省布政使洪思诏。

    “臣等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众人将脑袋埋在长袖之间,皇帝为什么急招他们来,心中却是清楚得很。

    秋税漏洞太大,他们此次入京的时候,就有人提前跟他们说了。

    不过他们也不担心,借口早就想好了,而且南直隶和浙江省都存在漏税。

    什么叫法不责众,就不信皇帝能把所有人都砍了。

    秉承着这个心态,大家伙心中也不是很担心。

    崇祯从桌上抽出一份册子,上面写的是“崇祯三年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税收汇总”。

    他将册子扔到了浙江布政使洪思诏面前,淡淡道:“自己看。”

    洪思诏捡起来看完,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你说!”

    “这两年,朝廷打仗,又对陕西赈灾,从浙江抽调了不少粮食,民间也缺粮食,许多老百姓无粮可交,臣不敢滋扰民众,唯恐有损圣威,是以恳求陛下,如前两年一般,再宽限一段时间。”

    这纯熟扯淡!

    且不说东南给朝廷卖的粮食,标价15两每石起步,就说东南缺粮,这绝对不存在!

    每年都有大批量的粮食,从湖广、江西,运输到东南。

    因为那里人多,产业齐全,消费旺盛,有钱还愁饭吃?

    那里的大地主、大商人一抓一大把,官员和勋贵经商随处可见。

    这个洪思诏之前在杭州湾案子里表现得还算不错,但一旦牵扯到税收里,就露出真实嘴脸了。

    明显就是危害到了他个人的利益。

    崇祯道:“且不说农税,这茶税,盐税又在何处?”

    “这……去年茶叶种植不善……”

    崇祯直接打断了他,怒道:“来人!将洪思诏给朕杖毙!”

    洪思诏吓得连忙跪地求饶:“陛下饶命,陛下饶命,确实是天灾……”

    “天灾!”崇祯直接吼了出来,额头都暴出几根青筋,“朕看是吧!”

    门口立刻就进来了几个大汉将军,拿着棍子,将洪思诏摁在地上就开始打。

    洪思诏惨叫连连,不停求饶,但是崇祯神色冷酷。

    不多时,洪思诏就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

    随后尸体就被拖了出去,血也被迅速擦干净。

    这下知府们都吓得不轻。

    暴君啊!

    这……

    这之前在乾清宫打死大臣的吗!

    暴君!

    他们心里骂着。

    乾清宫内的气氛凝重得可怕。

    所有人都冷汗直冒,头皮发麻。

    刚才他们还抱着一种法不责众的心态,但现在完全不敢这么想了。

    一个布政使,二品大员,被活活打死。

    更别说知府了。

    尤其是浙江11州府的知府,洪思诏是他们的上司,平时省里开会,都是洪思诏主持。

    平日里,洪思诏在他们眼中,都是威严的领导。

    现在,在他们面前,被活活打死。

    这种巨大的冲击,让他们骨头都在颤栗。

    “夏定文。”

    应天府府尹夏定文全身发抖地出列:“臣在!”

    “应天府征的茶税1000两,你这是在糊弄朕么?”

    “启禀陛下……”有了刚才洪思诏的前车之鉴,夏定文不敢再随意狡辩了,“是臣的失职,请陛下给臣一段时间,臣将功补过,补齐欠税。”

    “多长时间?”

    “今年一定补齐。”

    “不行!”崇祯斩钉截铁,“朕已经给了你们两年时间!”

    “崇祯元年,你们在奏疏里就跟朕说再宽限一年!”

    “到现在你们还跟朕这么说!”

    “陛下息怒。”

    “朕只给你半年时间,今年六月,将税补齐,否则朕就要你们的脑袋!”

    “别以为朕不知道这税漏在什么地方!”

    崇祯的声音响彻乾清宫:“去告诉他们,不愿意交税就交人头!”

    那茶税,盐税,还有通关税这些,也许在其他省都是少之又少,可是在南直隶和浙江,这些都是大头啊!

    而且目前朝廷对商税的征收其实非常少,即便如此,这些人也不愿意交。

    大明朝对东南的商税政策是什么样的?

    三十抽一。

    才33的税。

    21世纪对大商人的税是什么样的?

    企业所得税税率是25!

    所以,大明朝的商人们是非常幸福的。

    就说茶税、盐税,那南京的魏国公就有大把的种茶和卖盐的产业。

    第十代魏国公徐弘基,明朝开国大将徐达的九世子孙,一直在南京。

    这些勋贵早就将手伸到了矿产、商贸上面,他们不仅身份尊贵,而且还富可敌国。

    你要说应天府的茶税只有1000两,这绝对不可能!

    浙江省和南直隶都是种植茶叶的大省,而且丝绸也多,尤其是苏州、杭州。

    夏定文道:“臣遵旨!臣一定在半年之内补齐亏欠的税。”

    其他人也连忙道:“臣等也一定在半年之内补齐亏欠的税。”

    “半年之内补不齐,朕就将你们的脑袋挂在各自的城楼上!”

    “臣等遵旨!”

    “你们都记好了,现在是全民纳税,那些秀才、举人,还有官员,全部要纳税,国子监的所有人也必须给朕交税,谁不交,国税局就把名字记下来!”

    “还有良田超过100亩的,每亩1石的税,都记下来了么!把这几年所有亏欠的全部补齐,否则别怪朕翻脸不认人!”

 第186章 大臣们以为的财政危机(第三更…

    你要说以前不敢动东南是真的。

    毕竟辽东建奴猖獗,九边废弛已久,朝中官员又各个不老实,行政崩坏。

    而且那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解决农税和北方老百姓吃饭的问题。

    但现在局势已经不同了。

    新农政释放出来的土地是空前的,红薯的大面积种植救活了无数人。

    崇祯手里又掌握了军队,不仅如此,还年年打胜仗。

    现在皇帝在军中的威信打到了极点。

    这要是搁在三年前,东南用这种说法搪塞过去,崇祯只能忍着,并且还要安慰几句大家辛苦了。

    可现在朕手中十几万精锐,皇太极被朕打得躲在了辽东,漠南蒙古各部现在都跪在地上唱征服。

    你们这些狗日的还不老实,还以为是三年前呢?

    “都下去吧。”

    “臣等告退。”

    半年时间,最多只给了他们半年时间。

    但是,绝不能真的啥都不准备,然后等着半年后要结果。

    这样会让自己非常被动。

    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了,开始物色人选,物色随时可以上位顶替的人物。

    “郑爱卿。”

    郑三俊连忙出列:“派国税局的人过去,给朕一个个查,从甲里开始查,把所有漏税的名额全部给朕记下来。朕给你半年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