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站起来,走下来,将三人搀扶起来,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三位的忠心,朕已经感受到了,咱们都是自己人,以后边关的关税全部取消了,商品货物可以自由畅通的往来,不仅如此,都有与我大明官员一样的俸禄和待遇。”
三人立刻感动得流眼泪:“臣等必誓死追随陛下!”
其他蒙古人一看皇帝如此和善了,看来这一次的事情是真的过去了。
崇祯又叹了口气,似乎有些忧心忡忡道:“朕当然是相信诸位的,只是……”
“陛下有何烦忧,还请明示,臣等愿为天子分忧。”
“你们的确是忠心的,但朕听说,土默特部的额日敦巴日依然在归化城外集结了2万大军。”
明明是1万人,被崇祯故意说成2万人。
当然,也不会有人作死更正皇帝的这个“失误”。
三人一听,顿时更加激动:“陛下,臣等立刻派兵剿灭叛乱!”
“好好好!你们都是朕的好臣子,只是……”
见皇帝又忧心忡忡了。
“陛下还有何吩咐尽管说,臣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你们是忠心的,但很难确保下面的人也是忠心的。为了稳定草原的秩序,朕觉得可以派一些汉人官员前去协助各位一同治理,诸爱卿以为如何?”
可能是喝多酒了,三人想都没有想,就立刻爽快地答应了:“多谢陛下垂怜,臣等也觉得理应如此,臣等全力支持。”
但他们没有搞清楚一件事。
什么叫派一些?
到底是多少?
这就是汉语的博大精深。
到底是多少个呢?
三个也是一些,三十个和三百个也是一些。
当然,既然三位都已经当场答应了,崇祯就不细说下去了。
在场的所有人都可以作证,他们答应朕了!
大家似乎也觉得没有毛病。
等酒会散了,第二天,额璘臣、俄木布和卓尔巴图似乎意识到昨晚酒会上的话说得有些满了,不过他们也没有在意。
第二天上午的时候,雪停了。
晴空万里,湛蓝的天幕延伸到无穷远处,仿佛整个世界都沐浴在璀璨的阳光中。
大同城渐渐在从战争的阴影中舒缓过来。
蒙古首领们心情也舒缓下来了。
但是他们不知道,早在昨天,西路的明军就接到了皇帝的命令,立刻前往土默特部平乱。
没错,是过去平乱,而不是去杀人。
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极具政治含义。
这代表皇帝已经默认土默特部现在是大明的,但是城外还有2万叛军,朝廷不能坐视不理。
接到军令后的曹文诏,立刻就带着天雄军,出了长城,以飞快的速度向归化城的方向去了。
蒙古人如何才能彻底老实?
这就要看曹老大如何在归化城提着刀子“外现身说法”了!
第155章 杀到他们再也不敢心生反叛!(…
大同右卫城离归化城只有不到200里的路。
曹文诏以正常的行军速度出了长城,几天之后,又以正常的行军速度抵达了归化城附近。
额日敦巴日在归化城西北50里,他一直觉得自己肯定还是有机会的。
他一边派人去给皇太极送信,一边又派人往西边去联系青海一带的蒙古部族,自己则派人在土默特部散播一些恐慌谣言。
在归化城内造成恐慌。
他麾下原本有1万大军,不过他并不满足。
最近这段时间,他一直到处拉壮丁。
东拼西凑,竟然也凑出5万人出来。
但是这5万人都是什么人呢?
基本上是拖家带口,临时强征过来的牧民,顺便把人家的牛羊也全部征用过来了。
但是额日敦巴日非常满意,极度满意。
连他自己都吓了一跳,没有想到居然能征调这么多人出来。
这下就有的玩了!
有些小膨胀的额日敦巴日立刻信心满满。
玩了这么一出后,额日敦巴日便带着5万大军浩浩荡荡挺进归化城。
随后在一个大晴天,把归化城给围住了。
此时归化城由俄木布的儿子达兰台留守,归化城内尚有兵力3万。
是正儿八经的兵力,不是东凑西拼的。
归化城的局势一度紧张起来,不过归化城内的人也并不紧张,大家都知道额日敦巴日这五万大军到底是个什么来路。
真要打起来,归化城内的3万土默特正规军的胜率更高一些。
可是,双方还没有打起来,就发生了另外一件事。
大概在十一月十二日下午的时候,探子告诉额日敦巴日,在南边的二十里发现了一队明军,人数有好几千人,甚至接近万人规模。
额日敦巴日一听,立刻重视起来,他连忙派了更多探子出去,最终带回来的消息是,来了一支8000人的明军。
8000人?
额日敦巴日做了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5万人对8000人……
这还需要多想么?
打!
往死里打!
让这些明狗有来无回!
让归化城的那些人看看,老子是怎么弄死那些明狗的!
额日敦巴日立刻组织了3万人马,就在归化城下面等着明军。
他就是要在归化城下面迎战明军,最好是让归化城内的人都听听明军的惨叫声,让他们都记住明朝人是多么的窝囊,是如何被自己摁在地上摩擦的。
很快,曹文诏就得到了消息,归化城外有好几万蒙古人,并且就是皇帝陛下点名要杀的目标。
好几万?
这有点棘手啊,毕竟自己才带了8000人。
但很快曹大爷就知道自己完全多心了。
探子又汇报,这支蒙古军不少人都只是普通的牧民,被强征过来的,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
这下曹大爷就露出了“和善”的微笑。
明军在距离归化城只有8里的地方做了短时间的列队调整,曹文诏就开始做战前动员。
动员完,就开始风驰电掣往归化城奔逃。
此时,归化城城头的守军,也看到明军飘扬的旗帜了。
明军到来的消息,立刻传遍了归化城。
在这种时候出现明军,不少人都十分惊讶,甚至不少人都有些恐慌。
毕竟卜失兔做出过非常严重的误判,土默特部与大明的关系现在非常的微妙。
归化城的人并不知道皇帝现在真正的态度是什么。
现在额日敦巴日围城,而明军又突然出现,局面到底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明军的到来到底是来救援的还是来围城的?
王宫内。
俄木布的儿子达兰台坐在中间。
达兰台道:“诸位,现在我阿布去大同城面圣,不知皇帝陛下对我们到底是什么态度,现在明军突然出现,按照阿布的意志,我们已经对大明俯首称臣了,既然如此,肯定是不能帮助额日敦巴日的,我们是否要出兵和明军一起围攻额日敦巴日?”
鄂托克首领乌恩其道:“我觉得非常有必要,现在是我们效忠的时候,向明朝表明我们的态度。”
一个叫呼和巴日的鄂托克首领道:“明军来了对我们来说是好事,但我们没有必须立刻就出兵,让明军额日敦巴日先交手。才几千明军,肯定不是额日敦巴日的对手。一旦明军受挫,我们再出手,也好让明朝皇帝知道我们对他是很重要的,我们和明朝的谈判筹码就会增加。”
立刻有人赞同乌恩其,也有人赞同呼和巴日。
双方吵起来。
不过很快,归化城内部也得出了一个声音:无论明军是来救援还是来围城的,都会先和额日敦巴日发生冲突,归化城的压力只会减小。
最终大多数人都认为呼和巴日的说法是对的,先不出兵,让明军受点挫折,让他们见识见识蒙古人的厉害。
达兰台带着人去城头观战。
很快天雄军就朝归化城下面杀来了,
从归化城的城头望下去,大片大片的蒙古人已经列队好,准备迎接明军的攻击。
很快,前方就出现了一片轮廓,明军正在向这边快速靠近。
站在城头的达兰台和一群贵族伸着脖子望过去,一看明军这也就才不多几千的兵力,再一看城下的额日敦巴日,5万大军。
兵力悬殊太大,这仗根本打不了。
乌恩其道:“达兰台殿下,等明军溃败的时候,末将愿领1万儿郎出战!”
呼和巴日道:“不可掉以轻心,毕竟额日敦巴日现在有5万人!而且都是咱们土默特部人,咱们土默特部人可都是骁勇善战的!”
达兰台点了点头道:“呼和巴日说得没错,不可掉以轻心,待会肯定要救明军,也要确保最大程度打击额日敦巴日。”
“嗯!殿下说得有理,只是这明军的统帅实在有些不自量力,带了几千人就敢来归化城了!”
他们并不知道,这一战到底意味着什么。
可以事先肯定的是,曹文诏的名字,必然会被整个土默特人记住。
小孩子晚上不睡觉,母亲就会说,曹文诏来了,小孩子肯定老老实实睡觉。
而曹文诏本人此时已经给明军下了最后军令:放开手杀!
毕竟崇祯给曹文诏的圣谕是这样写的:杀到让土默特部再也不敢心生反叛!
第156章 上的最后一课(第三更)
前方明军的轮廓越来越清晰,达兰台等人站在城头,看见远处明军正在向这边靠近。
铁蹄声也越来越清晰。
明军身穿铠甲,头盔上的红缨迎风飞舞,在雪地里如同涌动的烈焰一般。
城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过去。
额日敦巴日的大军在归化城外延展开,黑压压一大片。
达兰台道:“城内的骑兵立刻去准备,一旦明军崩溃了,我们要出去救场!”
“是!”
他话音刚落,明军已经飞快逼近额日敦巴日的大军。
大片白雪在铁骑的震动下飞滚起来,从城外蒙古军这个角度看上去,明军仿佛是踩着一朵朵白云向这边飘来的天兵。
蒙古军长官大声吼道:“放箭!”
一瞬间,几百支箭腾空而起,在空中划出弧度,向前面坠去。
立刻有十来个明军中箭,有几个坠落下马。
天雄军的甲胄是非常精良的,仅次于御林卫的重骑兵,能有效的挡住飞箭。
蒙古人的阵型是中间为步兵,左右翼都安排了骑兵。
步兵后面是弓箭手。
只不过额日敦巴日的大军是临时逐渐的,军备肯定有限。
这是标准的用步兵正面硬扛住对手的骑兵冲锋,然后自己左右翼攻击对手的左右翼,来回穿插,将地方的冲锋阵型冲乱。
一般骑兵是不会正面冲锋步兵的。
这并不是说骑兵不够强悍,或者步兵有非常扎实的阵法。
而是马儿的习性决定的,现实永远不是电影里演的骑兵正面对冲步兵,历史上也很少有名将这么玩,因为真的太得不偿失了。
马儿天生害怕光亮且锋利的东西,无论训练多少次都很难改变。
如果你大规模用骑兵正面冲锋结出枪阵的步兵,等你的骑兵冲到对方面前,战马可能会因为恐惧,减慢速度。
最后即便是被强迫冲了进去,但是你的损失将会非常大。
这样用骑兵实在是暴殄天物。
不过也有特殊的时候。
例如对方的步兵基本没有受过训练。
为什么曹文诏现在就敢悍然发动对蒙古人最猛烈的冲锋?
就是这个原因。
因为额日敦巴日的军队都是临时拼凑的。
临时拼凑出来的军队,没有受过训练,根本没有任何军纪。
而骑兵冲锋的时候,最大的特点就是气势非常足,更何况是明军中号称敢打嘴硬的仗的天雄军!
此时的天雄军全军已经越过箭雨,如同一片咆哮的钢铁洪流滚滚压来。
天雄军不算重装铁骑,为什么说是钢铁洪流?
所谓的钢铁,并非仅仅指装备,而是指军纪!
真正的钢铁雄师,都是有钢铁一样的军纪。
大地在震动,在颤抖,甚至似乎在下沉。
蒙古人的步兵已经露出了惊恐之色,他们听到明军那震天动地的怒吼声,被那可怕的冲锋威势震慑得肝胆俱裂。
他们只是牧民,年轻的时候打过仗,但许多现在已经老了,有人甚至走路都走不动了。
曹文诏第一个冲过来,这是天雄军的传统,想要做天雄军的统帅,就必须冲在第一!
他长刀一挥,便将第一个蒙古人半边脑袋给削掉了。
那半边头盖骨在空中飞转,白的红的四处飞溅。
其余明军厮杀了进来。
接下来,就发生了让城头所有人都震撼的一幕。
仅仅只是一瞬间,蒙古人的兵部前锋队就崩溃了。
很多人立刻就调转溃散而逃。
从高空俯瞰,红色的钢铁洪流以锐不可当之势,往前滚动,所过之处,一切都成齑粉!
中间的步兵营崩溃后,立刻引发更大规模的,恐惧立刻蔓延到全军,连两边的骑兵都受到了影响。
额日敦巴日大怒道:“不准退!不准退!都回去杀了那些明狗!不准退!谁要是退就杀谁……”
没有人听他的话。
接下来,城头上的蒙古人目睹了他们这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场面。
刀枪剑林之中,明军将面前一切敌人都砍成碎片,人命在这一刻比草芥还要廉价。
有的蒙古人甚至被砍了无数刀,随后被铁骑踏成肉泥,和别的肉泥混在一起,混在雪堆里。
有明军的刀子砍断了,就拿出腰间的铁骨朵。
铁骨朵就是一根铁棍,头部大概拳头大小的实心铁球,铁球上有许多凸起。
被铁骨朵捶一下脑袋,在巨大的冲势下,人的脑袋能瞬间被捶凹陷下去,并且裂开。
城头上的人都看呆了,到处都是惨叫声,到处都是刀子砍进骨头的声音,到处都是铁骨朵吹开人头的声音。
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败得如此快的战争。
一上来直接就变成了单方面的碾压。
很快,额日敦巴日就被人推倒。
他想拔出刀子威慑周围的人,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