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宗师-第4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番竖指称赞,对方拍手讲道:“你说的没错,这件天字罐,确实不是成化年间的,而是清廷时期的仿品。”
不愧是前辈高人,心胸坦阔,跟年轻人完全是不一样的。
对方居然慷慨坦然的承认了。
唐顺不由肃然起敬。
虽然他对日国人没有什么好感,但凭对方这般坦阔的胸襟,他便也不得不敬佩对方。
微微颔首,唐顺将天字罐放好。
向着日国使团负责人微微拱手,没再多说,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日国使团负责人叹了口气,赞赏道:“贵国年轻一辈,果然是藏龙卧虎,才情深厚。”
说着,向颜知礼、董春华一脸艳羡的恭贺了声。
然后,挥挥手示意人将天字罐收了下去。
“这一局,受教了!”
日国使团负责人拱手一笑,随即说道:“接下来,继续吧?”
“嗯……”
颜知礼颔首应承,含笑示意。
对方当即招手,身后的随从,捧着一件瓷器,再次送了上来。
红绸揭开,一尊观音玉净瓶造型的乳白瓷器,顿时浮现在众人眼中。
“这是……”
看到这尊瓷器的模样,唐顺眉头一挑,眼眸泛起了异色。
“这是枢府瓷。”
日国使团负责人坦然介绍道:“这件可是真品,绝非仿作。”
众人洒然一笑。
唐顺的目光,浮现起异彩,再次起身,询问道:“可以上手吗?”
“请!”
日国使团欣然示意,看向唐顺的目光,颇为赞赏。
显然,先前唐顺的表现,赢得了对方的尊重。
唐顺当即戴好手套,谨慎上手,仔细观摩起来。
枢府瓷又称卵白釉,釉呈失透状,色白微青,好似鹅卵色泽,因此得名。
由元代景德镇窑始烧,元代军事机关枢密院在景德镇订烧的卵白釉瓷,在印花花卉间印有对称的枢府二字款,卵白釉瓷延烧到明初。
了解枢府瓷的人,基本都知道,元代枢府瓷是朝廷定烧的一种高档瓷器,在当时极富盛名。
其制作规整,品质优良,深受元代朝廷的喜爱,常命景德镇窑烧制供官府使用。
它与民用的卵白釉瓷相比,显得更为精致。
其主要特点修足规整,足底无釉,底心有乳钉状凸起,胎体厚薄适中,是至今所知元代官用之器的名品。
其存世量少,十分珍贵。
卵白釉是在宋代景德镇青白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色白微青,呈失透状,颇似鹅卵壳的颜色,故称之为“卵白釉”。
卵白釉瓷以元代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定烧的多见,枢密院定烧瓷在盘、碗器的纹饰中印有“枢”、“府”二字。
所以,卵白釉又称之为“枢府”釉。
因“枢府”瓷传世品极少,元代“枢府”瓷仅为文博界所了解认识。
元代时,朝廷并不沿袭宋制采用青瓷供宫廷使用,而是由官衙枢密院去景德镇定制白瓷,这可能与元朝“国俗尚白、以白为吉”有关。
手捧着这件瓷器,唐顺的脑海中,便是迅速浮现起相关的历史知识。
确认了这件瓷器的相关特征,唐顺便是仔细观摩起周身的纹饰。
最终肯定,这件瓷器,应声枢府瓷中最珍贵的品种。
放下瓷器,唐顺有些爱不释手。
“年轻人,觉得如何?”
看到唐顺观摩完,日国使团的负责人便是含笑询问起来。
“不错!”
唐顺颔首一笑,不吝称赞。
“只是当个不错吗?”日国使团负责人含笑追问。
唐顺飒然失笑道:“堪为极品。”
“哈哈哈……”
对方当即大笑,很是满意。
“小兄弟真知灼见,不如,代为指点一番?”对方看着唐顺,再次笑道。
“我?”
唐顺一怔:“这一局,不是……”
“不必了!”
对方摆手一笑:“有小兄弟这样的才俊在这儿,我们哪敢献丑。不如,请小兄弟慷慨指点,也让我国后生,学习一番。”
这……
对方这般恭维,倒让唐顺有些踌躇起来。
颜知礼见状,颔首示意:“唐小友,便依了他们吧。”
好吧……
颜知礼都开了口,唐顺没有反对。
“既然如此,那就恭敬不如从命。”
唐顺脸色认真了起来,重新起身,拿起了这件枢府釉瓷,讲解起来:“众所周知,枢府瓷由元代景德镇窑产,其生产背景,或一些基础的知识,我就不过多赘述了。”
“接下来,我只讲两点。其一,是其鉴定方面的相关特征。其二,是有关枢府瓷的等级划分。”
“好!”日国使团负责人拍手赞赏。
“啪!啪……”
周围的人,也都是纷纷鼓掌,拍手欢迎起来。
掌声持续了片刻,逐渐消停。
唐顺清了清嗓子,措了措辞,便是娓娓道来:“枢府釉瓷属白胎瓷,它白度虽然不高,但致密坚实。”
“一般的日用器皿作的较厚,较敦实,底足外沿露胎部分有浅浅的火石红现象。”
“它的釉色也是白釉,白度不高,有的微微闪青,有的微微闪黄,像鹅蛋壳的颜色,所以人称卵白釉。”
“其釉色均匀明净,通体一致,多数不开片,只有少数作品局部位置开片。釉质虽然细润,但玻化程度不高,不透明。”
“这种枢府瓷和青白瓷相比之下,青白瓷的釉色青绿较明显,是一览无余的透明釉,玻璃质强。枢府釉面光泽弱,光泽呈半木光,这些情况导致不透明。”
“它的器物种类和青花瓷器一致,多数是日常生活用具,如侈口深腹碗。造型特点是口微侈,唇沿较薄,腹体深而宽,平底,胎体厚实,坚固耐用,圈足较小而厚,足底中心有镟挖足时在底心留下一个‘脐带状’的小突起。”
第一千零十二章 知难而退
唐顺的讲述,赢得一片掌声。
日国使团负责人也是不吝赞赏,看向唐顺的眼神,越来越敬佩。
即便是那些日国的业内才俊,也是忍不住的频频点头。
毫无疑问,唐顺的讲述,丝毫不差。
待得掌声消停,唐顺稍作停歇,便是接着讲道:“枢府瓷,其实也有着等级划分的。在当时朝廷,人分三六九等,官员和王侯所用枢府瓷,便也有了级别对称。”
“等级最高、质量最精美的枢府釉瓷器,无疑是以皇帝为首的宫廷御用器,完美的表现宫廷艺术的气质。”
“这种级别的枢府釉瓷,其装饰以龙凤纹样,尤其五爪龙纹、戗金龙纹、福寿、万寿、福禄、太禧等为主。”
“据文献《元史》记载:职官器皿除鈒造龙凤文不得使用外,一品至三品许用金玉。这便足以佐证,元代时宫廷皇帝后妃等所用的器物纹饰,决不许僭越。”
“这类器物其工艺特点端庄敦厚,典雅大方,胎体洁白致密,釉层较厚,温润如玉,作工精巧,一丝不苟。”
唐顺娓娓道来,不做停歇:“皇帝之下,便是王侯、将相贵族所用的。这类器物,其主要纹饰以三爪、四爪龙纹为主。另外还有‘王’、‘玉’、‘德’、‘国’等特殊铭款。”
“再之下,便是特定的官府衙门专用。这类器物,也是生产得最多的枢府釉瓷器。现目前发现的传世品,广为资深藏家热诚追求的,主要就是这类的。”
“其工艺特点是在器物内里趁坯体湿润时,用印模压印出缠枝花卉,在花卉中出现‘枢府’二字。其纹饰花纹主要是植物类缠枝花卉。”
“再之后,就是普遍的商品用瓷。”
说到这里,唐顺略作停顿,神色认真了几分,道:“虽然珍贵的枢府釉瓷传世极少,但是,当时民间仿制成风。所以,这类民窑仿品,数量却是极大的。”
“因此,流传下来的枢府瓷器数量就相当大,城市文化遗址如大都遗址的发掘就出土不少。”
“还有墓葬、窖藏、航海线上船舶停靠的港口遗址。如韩国新安海底沉船,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都出土有枢府釉瓷器。”
“这类瓷器工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水平很高。其装饰有刻花、划花、描彩、镂空、捏塑等。”
“但大多数的质量都不如前三种,一般都光素无纹,胎体也不如前三种细腻,釉层较薄,釉色白度不高,发灰而显浑浊。”
“现如今市面上广为流传的枢府釉瓷,基本都是这类。价值不高,一般都是被低端的藏家所接纳。”
说完,唐顺轻笑了声,捧起面前的枢府瓷,道:“真正高品质的枢府釉瓷,是难得一见的。而贵国这件,更是其中极品。即便寻遍天下,估计也是找不出来几件的。”
“哈哈哈……”
唐顺的称赞,让得日国使团的负责人忍不住的拍手大笑,很是高兴。
“感谢指点,今日,我等都收益及多。”
对方笑过之后,向唐顺颔首致意,言辞间很是感激。
虽然这些知识,他们都懂。
但是,唐顺的表现,却也让人敬服。
“阁下还有什么再做补充的吗?”
谢过之后,对方再次问道。
“没了!”
唐顺放下枢府瓷,摇头一笑。
“请坐吧!”
对方抬手示意,随即说道:“这轮,我们心服口服。”
说着话,对方挥手示意,身后的工作人员,将枢府瓷收了下去。
“贵国文化,博大精深,今日受教了。”
说完,对方起身,向着颜知礼他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颜知礼和董春华见状,纷纷起身。
“阁下太谦虚了。”
颜知礼抚须笑道:“贵国这次出手阔绰,也是让我们感到震撼呢。”
“不敢不敢!”
日国使团负责人摆手一笑。
颜知礼微微一笑,道:“对了,还有一回合,阁下不打算继续下去了吗?”
“不必了!”
日国使团负责人摆手一笑:“贵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又专业研究发掘多年,想来所呈之物,必然不可想象。”
颜知礼微微点头,不置可否。
他们这次准备的东西,确实价值不凡。
如没必要,他们也不想轻易挪动。
既然对方不想继续下去,那也倒是省心又省事了。
日国使团负责人稍作停顿,话锋一转,询问道:“早就听闻,故宫博物馆收藏着天下诸多顶级文物。不知道诸位,可否准许观瞻?”
“自然没问题。”
颜知礼慷慨笑道:“与各国友好交流,互帮互助,相互学习,一直是我们的宗旨。”
说着话,颜知礼转身示意:“这边请,我们去陈列室边走边聊。”
就这样,交流会提前结束。
日国方面知难而退,不再刻意刁难。
于是,原本的交流会,变成了对方的参观会。
在颜知礼、董春华这些老古董,以及外交部的工作人员陪同下,日国使团纷纷随同,前往陈列室观瞻着各类藏品。
唐顺自然被邀请在列,席间作为代表,和宋天华配合,为日国使团讲解着这些藏品的相关历史。
一场参观会,进行到了午后两点钟。
日国使团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离去。
然后,去了大酒店,吃过午餐,才算结束。
唐顺辞别了颜知礼,这才离开,满脸疲倦,回了张家府宅。
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钟。
张老板夫妻二人都不在家,慕容卿也没在。
唐顺回到家,便是回了房间,倒头便睡。
连续几天都没睡好觉,昨晚更一夜没睡,今天又辛苦了一天。
即便是铁打的身体,也是吃不消的。
困倦的唐顺,直接睡了过去。
再醒来时,已经是晚上七点,还是被慕容卿唤醒的。
晚餐已经做好,慕容卿发现车子回了家,便知晓唐顺已经回来。
所以,特地前来唤醒唐顺。
洗了把脸,唐顺才离开房间。
在院中吃晚餐时,张老板随意的询问了下交流会的事情。
唐顺简单地讲述了一遍,引得几人专注倾听。
得知唐顺的表现,张老板倍感高兴。
慕容卿的眉眼之间,也是愈发欣慰,看到唐顺的眼眸深处,柔情满满。
第一千零十三章 宫本家再发难
酒店套房,客厅间。
宫本次郎,和他胞兄宫本一郎,侄子宫本酷一坐在沙发上。
在另一边的单人沙发,坐着日国使团的负责人。
四个人围着茶几坐着,彼此的脸色,神情不一。
宫本次郎一脸的愤怒,看着日国使团的负责人,冷声斥道:“德川前辈,您这次是在做什么?您知道吗?我们邀您来中国,不是让您做善人的。您怎么能让那个支那猪扬名。”
被称作德川的日国使团负责人扶着拐杖,一脸淡然地看着愤怒的宫本次郎。
面对着宫本次郎的质询,德川淡然道:“对不起,宫本君,他是个有才华的年轻人。”
“可他是中国人。”
宫本次郎斥道:“用中国的古话叫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是同一条船的人,你有什么好顾忌的?”
“对不起了!”
德川摇摇头,淡然道:“虽然我们民族有国界,但是,文化知识不应该局限在国界之间。”
“他虽然不是我们民族的人,但他的才华,他的知识,却不应该被这样泯灭。请恕老朽无能为力。”
说完起身,德川向着宫本一郎微微点头:“一郎君,老朽告辞。”
然后,转身离去,根本没有在意宫本次郎的愤怒不满。
“八嘎!”
眼看着房间门被关闭,宫本次郎抓起茶几上的咖啡杯,狠狠地砸在了门框上。
宫本酷一坐在旁边,正襟危坐,显得很紧张忐忑。
宫本一郎端着茶杯,神色平静的呷着茶,没有丝毫波动。
宫本次郎宣泄了好久,才看向宫本一郎道:“大哥,那个支那猪,不能就这样便宜了他。”
宫本一郎闻言,放下茶杯,看着宫本次郎道:“次郎,明天,你便回国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