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宗师-第4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喂,颜老?”
“唐小友,这么早给您打电话,没打扰到你吧?”
电话接通,便听到颜知礼笑呵呵的声音。
“没呢!”
唐顺笑道:“说来也巧,我正想给您老打电话呢。”
“噢?”
颜知礼也是讶然:“这么巧的吗?”
“是呀,这不有点事情,想向您老请教请教嘛。”唐顺笑道。
“哈哈哈,那可真是巧了,老夫也有件事情,打算跟你聊聊。”颜知礼听到后也是失笑起来。
“是吗?”
唐顺讶然:“颜老有什么事情吗?您请讲。”
“这件事情,说来有些复杂,要不,咱们约个地方?”颜知礼笑问。
“行啊!”
唐顺爽快一笑:“颜老您说个地儿,我这就赶过来。”
“那就来燕京大学吧。”
颜知礼笑道:“老夫现在正在这边,你过来的时候,跟学校的保安说一声,让他直接带你来古文物考核研究所,我会在这边给你打个招呼。”
“好,那您老稍等,我这就出发赶过来。”
挂断电话,唐顺便是急匆匆出发。
借了张老板的车,直奔燕京大学。
抵达学校,依照颜知礼的叮嘱,唐顺找到保安,邀请对方带路。
保安早已得到学校的安排,询问了唐顺的身份,便是毫不犹豫的动身,带着唐顺赶到了学校内的古文物研究所。
这是燕京大学特别置办的研究所,主要针对国内、及国外各类古代文物及历史研究的地方。
赶到研究所外,保安通报了声,唐顺便被迎请了进去。
走进大厅,便是看到颜知礼拄着拐杖,从深处一间会议室走了出来。
在颜知礼身边,还有着他的弟子,彭世文。
“颜老!”
唐顺急忙快步迎了上去,恭敬地施了见面礼。
第九百六十九章 国际交流
“到了啊?”
颜知礼含笑招呼,上前拉着唐顺的胳膊,笑道:“走,这边来!”
“颜老请!”
唐顺也没犹豫,一边跟随,一边示意。
颜知礼也没太多寒暄,在彭世文的搀扶下,拄着拐杖带着路。
转角进入一间会议室,招呼着唐顺跟随进来。
唐顺跨门而入,抬眼一扫,便是看到会议室内,坐着好几个人。
看年纪,基本都是五十岁以上的。
唐顺跟在颜知礼身边,有些茫然。
颜知礼笑了笑,看向会议室的所有人,指着唐顺介绍道:“这位就是我跟你们提及过的唐顺唐小友。年纪轻轻,对各类文物的见闻学识,都是极为深厚的。”
随着颜知礼介绍完,在座的人,都是冲着唐顺和善一笑。
唐顺抱拳,微微欠身。
颜知礼随即看向唐顺,指着在座的人介绍道:“这些人,都是业内颇有建树的‘老人’,都对国内各类文物,有所专研。”
唐顺急忙拱手施礼:“晚辈唐顺,见过诸位前辈!”
“客气了!”
“年纪轻轻,能得老颜赏识,想必是有真本事的人。”
“小友,落座吧!”
几位年老的,率先开口,和善的招呼着唐顺。
唐顺拱手致谢。
颜知礼招呼道:“唐小友,挨着老夫入座吧!”
“颜老请!”
唐顺搀扶着颜知礼率先入座,然后才和彭世文一左一右挨着颜知礼坐了下来。
颜知礼坐下后,放好拐杖,随即看向唐顺笑道:“这次邀请唐小友过来,只要是有件事情,想跟你商量商量。”
“什么事情?”
唐顺狐疑了下,随即含笑道:“颜老敬请吩咐!”
“事情说来复杂,但也简单。”
颜知礼笑了笑,才解释道:“近期我们收到文化部门的通知,日本方面的古文物考察研究院,会派遣年轻一辈的学生,前来我们国家学习相关的文物知识。”
唐顺默默聆听,安静不言。
颜知礼也没停歇,接着讲道:“这次学习,日本方面来的都是年轻一辈的翘楚精英,对我国古文物研究,也都有颇深的造诣。”
“然后呢,作为东道主,文化部门要求我们,安排一批年轻学生,盛情接待一下他们,一尽地主之谊,不要落了泱泱大国的体面。”
接待?
尽地主之谊?
唐顺仔细聆听,不由心中一紧。
日本方面,怕是来者不善吧?
否则,文化部门的人,不会这么着重强调。
说是接待,只怕是迎接日本方面的挑战吧?
尽地主之谊?
这怕是要让对方知道,中国到底是谁的地盘吧?
不要落了泱泱大国的体面?
说白了,就是要让日本的小崽子知难而退,狼狈而归。
这个任务,很重啊!
唐顺蹙起了眉头,沉吟了下,询问道:“这次的事情,还有其他人吗?”
“自然是有的!”
颜知礼颔首笑道:“其他的人选,主要就是上次我们开设的培训班的成员。之所以邀请你,就是希望你能够带队。”
“那些学生,你也熟悉,都已经见过了的。由你带队,我也放心。相信以你的能力,应该可以团结他们的嘛。”
“颜老可高看晚辈了……”唐顺苦笑。
颜知礼这个任务,可是太重视他了。
这可是大场面啊!
这是属于国际交流的大场合。
跟以前的场合比起来,简直是超乎想象的。
唐顺两世加起来,研究文物古玩也已经有十几年的光景。
但是,还是第一次面临这样的大场面。
国际交流,将代表着一国颜面。
唐顺不由忐忑,有些犹豫:“颜老,这……合适吗?”
“合适,自然是合适的。”
颜知礼颔首一笑:“你如果都不合适,那老夫可还真找不到第二个合适的人了。”
这话尽显赞赏。
唐顺沉默,不敢作声。
“唐小友,莫非不愿意吗?”
看到唐顺沉默,颜知礼询问起来。
“不不不,颜老吩咐,晚辈自当遵从。”
唐顺摆手解释:“只是,这个任务,压力不小,晚辈唯恐难以胜任。”
这次交流,如果输了,那损失的就是国家颜面。
唐顺什么身份?
真的丢了国家颜面,文化部问罪下来,他以后在古玩行业,怕是没脸再混下去了吧?
当然,风险和收获,是成正比的。
如果赢了,唐顺的声名,将会传得更大。
举国皆知,指日可待。
颜知礼见状一笑:“不必忧心,这次交流,一切从简。另外,我们也会极力争取优势,并确保万无一失。”
“这……”
唐顺还有些犹豫,却被颜知礼打断:“唐小友,你是老夫见过的,所学所识最为广博的年轻人。如果连你都推辞,缺乏信心,那我们这次,就将真的毫无胜算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唐顺还能说什么?
无奈一笑,唐顺只得抱拳应道:“承蒙颜老亲睐,晚辈恭敬不如从命,全力以赴,尽力一试了。”
“这便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气势嘛。”
颜知礼欣慰一笑,随即嘱咐道:“这段时间,你跟他们再好好地合计合计,再多熟悉一些文物史实,争取在交流之中,赢得漂亮。”
“明白!”
唐顺颔首应承。
颜知礼没再僵持这个话题,随即询问道:“对了,你不是还有什么事情吗?正巧,人都在,一并说出来,我们都探讨探讨。”
唐顺见状,犹豫了下,才讪笑道:“不瞒颜老,晚辈这次来,是有件东西看不准,想请颜老指教的。”
“噢?”
颜知礼疑惑,很是不解:“还有唐小友看不准的东西?”
“前辈太高看了,中国古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远。晚辈一介小子,哪敢狂言识尽天下奇物哟。”
唐顺连忙摆手,随即取出了包裹收藏着的领巾,递进了颜知礼面前,道:“这个东西,晚辈识得,却无法断代。所以,想请颜老指点迷津。”
听到唐顺的解释,颜知礼不由好奇起来,被勾起了兴趣。
他相信唐顺的眼力,寻常的东西,肯定无法难住他的。
能够难住唐顺的,想必也不会是寻常之物。
“来来来,各位老伙计,都来瞧瞧看!”
想到这里,颜知礼当即招呼着在座的几位老人,围了起来。
第九百七十章 领巾争议
能够跟颜知礼这样的老古董聚集在一起的老人,无疑都是文物界的泰山北斗,山海巨柱。
他们每个人,对文物的热爱,无疑都是发自肺腑,发自于心的。
所以,在颜知礼的招呼下,这些老古董都是纷纷聚拢了过来。
一个个满怀好奇和期待,脸颊都是浮现着浓浓笑意。
“小唐既然能够得到老颜这样赞誉,想必带来的东西,定然不会是凡物吧?”
“那还能说?老颜看人的眼光,能差咯?”
“寻常的物件儿就把人家给难住了,那让老颜的脸往哪儿搁?”
一个个老人纷纷调侃,笑意盎然。
唐顺被围在中间,在颜知礼的示意下,小心翼翼的打开了包裹。
刹那间,里面折叠整齐的领巾,便浮现在了世人眼中。
领巾折叠整齐,但其色泽却已经泛黄,表面更有少许污斑。
折叠着的领巾最上面,一朵牡丹,依稀残留着娇艳的模样。
“这是什么东西?”
领巾还没展开,所以引起了观望的老古董们的好奇。
“这是领巾!”
唐顺解释了一句,示意着老人们敬请上手。
“领巾?”
颜知礼等人纷纷诧异,看了唐顺一眼,不由狐疑了些许。
然后纷纷看向领巾,仔细端详。
“嘶!”
打量了一会儿,一位老人,轻轻地吸了口气。
然后,从兜里取出一双白手套,急急忙忙戴上,开始上手。
老人小心上手,将领巾平平整整地摊开在了会议桌上面。
顿时,领巾的模样,清晰起来。
“老谭,有发现?”
颜知礼看到老人动作,不由询问起来。
唐顺也是看向了老人,满眼期待。
据颜知礼先前的介绍,唐顺记得,这位老人名叫谭丙戌,是燕京大学的文物学教授。
谭丙戌的年纪跟颜知礼相差无几,在文物界、考古界,都有着极深的造诣和研究,极具声誉。
听到颜知礼的询问,谭丙戌推了推眼镜,没有回答颜知礼,反倒看向了唐顺,询问起来:“这件领巾,小友打哪儿来的?”
唐顺没有隐瞒,如实回答:“昨日在黑省,晚辈参加了当地古玩圈组织的一场交流会,从中收获而来的。”
“那小友对领巾,有多少了解呢?”谭丙戌再次问道。
“这……”
唐顺迟疑了下,随即坦然应道:“不瞒谭老,晚辈对领巾的史实,所知不多。只是偶然的机会下,看过几篇文献,对此有所浅薄的认知罢了。”
“那你又是为什么,会收藏这件领巾呢?”谭丙戌继续询问。
“这个嘛……”
唐顺笑了笑,如实回答:“说来惭愧,晚辈的目的很简单,只是感觉,它应该是有价值的。”
“原来如此……”
谭丙戌恍悟点头,稍稍沉默,再次询问:“那你能跟我说说,你感觉到的理由吗?”
这是什么意思?
考校他吗?
唐顺狐疑地看了颜知礼一眼,有些不太明白谭丙戌的意图。
颜知礼含笑点头,眼神宽慰着唐顺,示意唐顺尽管直言。
唐顺见状,沉吟了下,便是如实说道:“回谭老的话,晚辈曾经看过一篇文献,隐约记得,领巾之中,级别最高者,应是绣着牡丹纹饰的。”
“据悉,牡丹乃花中之王,百花之尊。特别是在古代封建时期,尊卑有别。所以,凡佩戴牡丹配饰者,必然身份显赫,尊贵至极。”
“所以,晚辈冒昧推断,这件领巾,应是清朝某位后宫之主佩戴过的遗物。其文物价值,想必定然极具研究。”
听着唐顺的解释,四周的老古董纷纷颔首。
谭丙戌端详了唐顺一眼,一双眉目之间,也是泛起了些许赞赏。
“说得倒也不差,那你可知晓,这件领巾,是哪位的吗?”谭丙戌再次询问。
唐顺坦然一笑,拱手道:“这也是晚辈今日前来,请教颜老,及诸位前辈的事情。”
“哈哈哈,你小子倒也坦诚。”谭丙戌不由失笑。
颜知礼等人也是抚须,乐呵一笑,对唐顺的好感,渐渐加深。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懂就是不懂,没什么值得丢人的。
真正丢人的,应该是不懂,却非要装作很懂的样子。
文学研究,特别是对古代文学的研究,更是需要慎之又慎。
因为,这些研究,任何一个信息,都是对古代历史的一段考证。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一个不懂装懂的人,误判一个字,都有可能会篡改一段史实,从而误导国人对历史的长远认知。
所以,文学研究,特别是古代文学研究,更要慎之又慎,秉持着谦恭的态度。
这是对历史的尊重,对科学研究的敬畏。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信赖,才能被委以重任,才能够有所成就。
所以,唐顺的坦诚,深得谭丙戌他们的好感。
赞赏了唐顺一句,谭丙戌再次询问道:“今日闲来无事,咱们不妨探讨探讨。小友,你对这件领巾,有什么臆测,尽管大胆地说出来。”
“这……”
唐顺看向颜知礼。
颜知礼抚须一笑:“说吧,老谭难得大方。”
“好!”
唐顺颔首一笑,随即看向谭丙戌,道:“不瞒谭老,晚辈的心中,并无臆测。不过,倒是有几点期盼。”
“噢?”
谭丙戌狐疑。
唐顺坦然笑道:“晚辈希望,这件领巾,最好是孝庄文皇后,或孝钦显皇后的遗物。”
“你这心可不小啊……”
谭丙戌不由唏嘘,调笑了唐顺一句。
孝庄文皇后,和孝钦显皇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