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鉴宝宗师 >

第168章

鉴宝宗师-第168章

小说: 鉴宝宗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次都没有!

    更别说这样几次三番爆发的。

    由此可见,唐顺的讲解,引得了多少人的敬佩和震撼。

    热烈的掌声,经久不绝。

    主持人都是呆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恢复了职业笑容,迅速控制场面。

    “唐老师的讲解,真是精彩,深得观众朋友们的心呐。”

    主持人笑了笑,随即讲道:“这只琥珀内画鼻烟壶,已经由三位老师做过了详细鉴别,确认是嘉庆年间的真品。那么,接下来,我们有请老师们估个价吧。”

    曹全友和高长青对视一眼,都是纷纷摇头,不约而同的看向了唐顺。

    显然,估价的事情,再次交给了唐顺。

    唐顺见状,再次拿起话筒,思索道:“鼻烟壶自兴起以来,价格都是十分高昂的。特别是自1994年,佳士得拍卖行,出拍过一件白料鼻烟壶以123万港币落拍,从此奠定下鼻烟壶的百万身价。”

    “2005年,佳士得再次推出一件清朝乾隆御制珐琅彩西洋人物图鼻烟壶,以550万元成交;创下鼻烟壶拍卖的高价纪录。从此,鼻烟壶的价格,更是居高难下。”

    “迄今为止,鼻烟壶的价格,更是屡创新高。其中,内画鼻烟壶,更是屡屡出彩。”

    说到这里,唐顺顿了顿,思索道:“这件内画鼻烟壶,虽然画工不及目前市面流行的那般精美,但胜在典雅、别致,颇具中国风情。”

    “并且,其又是内画鼻烟壶出产最早时期的名家作品。所以,它的价格,必然也不会低。”

    “如果换做是我购买的话,我大概出价的最后底价,大约是……800万人民币。”

    “哗!”

    唐顺的估价,再次震撼了现场。

    观众席的人群,不少都是惊得站了起来。

    即便是这只内画鼻烟壶的持有人,都是惊得捂住了嘴巴,一脸的难以置信。

    【作者题外话】:第三更~资料难查,所以写得慢~请担待,大家的银票都别留着啊~

 第三百五十二章 北宋龙泉窑石榴尊

    乱世黄金,盛世古董。

    这件内画鼻烟壶的价格,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的意义。

    只手可握的精致小件,可拍800万的高价。

    古董的价格,尽显可怖。

    “谢谢唐老师!谢谢唐老师!”

    持宝的中年大叔连连鞠躬,感谢不已。

    “不客气!”

    唐顺摆摆手,不以为意。

    主持人接下来控制场面,迎送了中年大叔离场。

    “接下来,我们有请第三件宝物!”

    主持人话音落下,大屏幕上面,再次投放出一件古玩文物。

    这是一件石榴尊。

    一种流行于清朝时期的观赏器具。

    唇口外卷,短颈,圆腹,圈足,其外卷的口部似张开的石榴果。

    因此而得名石榴尊。

    从大屏幕播放的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件石榴尊胎骨厚重,胎土淡灰,底足露胎的地方有赭色窑红。

    从釉上来看,富有玻璃化光泽。

    尊体表面是蕉叶纹,风格奔放。

    仅从这些表面现象,唐顺和曹全友、高长青这样的人物,都是可以辨别出,属于典型的北宋龙泉窑风格。

    看完照片,唐顺和曹全友、高长青都是脸色古怪起来。

    三人彼此对视,都是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诧异。

    北宋龙泉窑石榴尊?

    “有请第三位持宝人,为我们呈上这件宝物!”

    在主持人的声音中,大门打开,又是一位衣冠楚楚的西装中年捧着石榴尊走了进来。

    待得西装中年简单地自我介绍之后,主持人便是示意他将石榴尊送去了嘉宾席。

    石榴尊上桌,曹全友、和高长青都是纷纷上手。

    唐顺也是凑拢过去,跟随着仔细观摩。

    看完之后,三人对视一眼,皆都是一阵犹疑。

    片刻,曹全友拿起话筒,看向西装中年问道:“这件石榴尊,您清楚根底吗?”

    西装中年闻言,急忙拿起话筒道:“卖给我这个物件儿的人,说这件石榴尊是北宋龙泉窑石榴尊的遗作。”

    “噢?”

    刹那间,唐顺、曹全友、高长青都是挑起了眉头。

    犹疑片刻,最终由曹全友开口道:“如果您的这件石榴尊,自称是北宋龙泉窑的话,那么,我恐怕得遗憾的告诉您,这是假的。”

    “怎么会?我请了不少懂行的朋友看过,这件石榴尊的釉彩和造型,都很符合北宋龙泉窑的啊。”西装中年解释道。

    曹全友见状,抚须一笑:“您说的确实没错!这件石榴尊,无论从施釉,还是纹饰,造型,都很符合北宋龙泉窑的风格。”

    “只是,您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北宋年间,是没有石榴尊的造型的。”

    “啊?”

    西装中年脸色一僵,有些难看。

    曹全友见状,解释道:“石榴尊这种造型,最早出现,是在明代宣德年间。但那个时候并不多,真正流行起来,还是在清朝雍正时期。”

    “而石榴尊的制作工艺,水准最高的,得属乾隆时期。雍正时期石榴尊除继续烧制宣德器型外,还出现一种作外撇五瓣儿式花口。”

    “束颈,腹部浑圆,浅圈足,有别于乾隆后的高足造型。品种有青釉、窑变釉、茶叶末釉、青花等。”

    “但是,北宋年间,却是没有的!至少,在目前的考古工作之中,从没有发现过这种器型的。”

    西装中年脸色更是难看,不甘心的问道:“那有没有可能,这件石榴尊的出现,就可以揭露出,北宋年间确有此物呢?”

    “这个……”

    曹全友倒是犹疑下来,不知道该作何回答。

    可能性不是没有!

    高长青在旁边,也是一阵为难。

    眼看着曹全友似乎被难住,现场的观众都是情绪高涨,纷纷惊奇起来。

    这样的状况,让得高长青和曹全友都是蹙起了眉头。

    节目组是怎么搞的?

    居然挑这个么物件儿出来?

    高长青犹疑片刻,随即看向唐顺,眼神充满了疑虑。

    唐顺见状,犹豫片刻,随即看向曹全友道:“曹老,我来说吧?”

    “好!”

    曹全友见状,急忙将话筒递给了唐顺。

    唐顺接过话筒,清了清嗓子,讲述道:“关于您的言论,我们不敢反驳。您说的话,确实有道理的。”

    “考古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在追溯历史,挖掘历史的文化遗产。现目前为之,国内从没有出现过北宋石榴尊的器物,这也是事实。”

    “所以,您所说的,这件器物的出现,是否可以证明,北宋年间存在石榴尊的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是无从驳斥的。”

    说到这里,唐顺笑了笑,才接着道:“不过嘛,有别于您的言论,我们综合考虑,更愿意相信这件石榴尊,可能是清仿北宋龙泉窑风格的石榴尊。”

    “还请唐老师指点!”

    唐顺在前面两场的表现,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满场人。

    西装中年在外面,也是清晰地目睹过唐顺的详解的。

    因此,唐顺开口,他不敢驳斥,当即恭谨地请教起来。

    唐顺见状,笑了笑,道:“从您的言谈举止,我相信,您应该也是古玩收藏的资深爱好者吧?”

    “唐老师慧眼,您说的没错,我确实有这方面的爱好。”西装中年颔首应道。

    “既然您是行里人,那么,有些话,我说起来就方便了许多。”

    唐顺欣然一笑:“现目前,我们暂时不讨论这件石榴尊的真伪,而是着重于龙泉窑来做探讨。”

    “既然您认定,北宋龙泉窑有烧制石榴尊的事实,那么,我们就结合龙泉窑北宋时期的烧制风格来讨论佐证怎么样?”

    “唐老师请说!”西装中年颔首示意。

    唐顺颔首一笑:“您是行里人,应该对龙泉窑有所了解的吧?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是宋代六大窑系。”

    “其烧制的瓷器,更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省龙泉市而得名。”

    “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

    “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范围内更是影响十分深远。”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ou)窑、婺(wu)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您这件石榴尊,从胎体、胎质、胎釉来看,都很符合龙泉窑的风格。但是,您却忽略了一点,其胎色,却跟龙泉窑擅长的青色相违背……”

 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做剪辑的播出来

    “有史可查,越窑、瓯窑、婺州窑所烧瓷器,都是以青色为主。龙泉窑在北宋早期,风格都是仿造三大窑的。那时候胎薄而较白,施淡青釉,器物以盘、碗、壶为主,罐、盆等少见。”

    唐顺笑容平静,侃侃而谈:“一直到北宋中后期,龙泉窑才开始出现自己的风格,胎体偏厚,胎呈灰或浅灰色,但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色。”

    “从龙泉窑在北宋时期的发展历史,都不难看出来,龙泉窑烧制瓷器,都是青色瓷器。”

    “而您这件石榴尊,虽然胎质造型跟中后期时的龙泉窑相似,但胎底见赭色窑红,这跟龙泉窑一直兴用的釉色完全不同。”

    “因此,从这些佐证,足以表明,您之前提出来的猜想,真实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我们断定,您这件所谓的北宋龙泉窑石榴尊,为赝品。”

    唐顺说完,现场再次响起雷鸣掌声。

    “精彩!”

    “说得好!”

    曹全友和高长青都是忍不住站了起来,骇然惊呼,鼓掌叫好。

    唐顺提出来的佐证,直接让他们豁然开朗,猛然醒悟。

    他们之前,怎么就没有想到,从龙泉窑这个方向为切点,去反驳对方呢?

    西装中年脸色紧绷,仍有些不甘,看着唐顺咬牙道:“龙泉窑的历史,也是考古学家挖掘出来的文化遗产。难道就没可能,这件石榴尊的制造工艺是他们还没有挖出来的吗?”

    这是故意来捣乱了吧?

    对方的再次质疑,让唐顺蹙起了眉头。

    他都已经讲述得这么明白了,对方仍不甘放弃,提出无中生有的质疑。

    这让他们怎么办?

    史料有限,他们也没法去彻底证实啊。

    不少观众都是唏嘘起来,似笑非笑,饶有兴致起来。

    唐顺见状,犹疑片刻,随即看向西装中年笑道:“既然您执意这样认为,那么,我可以给您一个建议。”

    “唐老师请讲!”西装中年颔首示意。

    “您可以去做下科学验证,采用科学方法鉴别一下您这件石榴尊。如果能够证实出这件石榴尊真的是北宋时期的文物遗产,那您将为中国古文化研究做出一份巨大的贡献呢。”唐顺淡然笑道。

    看似正经的话,却是不着痕迹的揶揄了下对方。

    “哈哈哈哈!”

    观众席顿时哄堂大笑起来。

    紧张的气氛,刹那消散,恢复了轻松。

    被唐顺这样呛了下,西装中年哪怕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再继续逗留下去。

    “抱歉,唐老师,在下失言了。”

    鞠了个躬,西装中年带着那件石榴尊,仓皇而去。

    看到西装中年离去,唐顺才松了口气。

    曹全友和高长青对视一眼,则都是暗暗苦笑。

    尊,这种器物,其实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出现。

    尊,通‘樽’,是一种盛酒的酒器。

    但是,那时候的尊,多是青铜器。

    并且,也不是石榴尊的造型。

    石榴尊,自清朝兴起之后,一直以来都是观赏器具。

    这跟商周时期的尊,完全是互不相同的概念,根本毫无瓜葛。

    唐顺这次佐证,反驳西装中年的观点,不仅表露出唐顺睿智和博学的才识。

    更也是不着痕迹的为《寻宝》节目组瓦解了一场风波。

    这可是鉴宝节目,但是,那件石榴尊,曹全友和高长青却是无法驳斥掉对方的质疑。

    可想而知,若是传出去,曹全友和高长青这些所谓的鉴宝专家的能力,都将被受到质疑。

    到时候,《寻宝》栏目组的真实性,公正性,也将受到质疑。

    唐顺的佐证,完美地驳斥掉了对方的质疑,无疑是挽救了曹全友和高长青的声名,挽救了《寻宝》节目的声名。

    “好!好本事!”

    幕后的乔景辉拍手大赞,都是看得热血激动,亢奋交加。

    “这一段,一定要播出来!要一点不漏,不做剪辑的播出来!”

    乔景辉攥拳笑道:“仅是这一段,必然会让我们的节目轰动一时,再创收视新高。”

    中国人素来有个习惯,看热闹不嫌事大。

    有矛盾,有话题的东西,越容易受人瞩目。

    西装中年这件石榴尊,争议性无疑极大。

    特别是西装中年提出的质疑,跟唐顺表达的观点佐证,都是极具争议性的。

    作为一位导演加节目制作人,乔景辉无疑是深知节目炒作的特性。

    听到乔景辉的话,周围的工作人员,都是唏嘘不已。

    自这档节目录播以来,这种极具争议性的内容,还从未有过。

    如今,难得遭遇。

    若是不懂得抓住机会,好好地炒作一把,那才是可惜了呢。

    唏嘘之余,他们再次回想起最初对唐顺的怀疑,都不禁感觉到几分惭愧和尴尬。

    石榴尊的鉴定风波彻底落下,主持人再次控场,请出了后面的一件件古玩文物。

    节目录制继续,唐顺、曹全友、高长青都是陆续鉴定。

    后面的几件古玩文物,都是未曾再出现任何的偏差,都被轻而易举的看破了出来。

    时间渐渐流逝,节目录制接近尾声。

    外面筛选的八件古玩文物,都是陆续鉴定结束。

    剩下的两件,都是唐顺和高长青分别带来的。

    第九件古玩文物,由霍元伟呈上台前。

    宣德青花竹节鸟食罐,被捧上来时,引起了一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