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盛唐陌刀王 >

第462章

盛唐陌刀王-第462章

小说: 盛唐陌刀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盛唐陌刀王

 第九百零一章 张巡守睢阳

    李嗣业留长子李崇豹镇守幽燕,封他为幽燕王,掌兵十三万管辖原平卢,范阳节度使下属的二十余州和安东都督府。其余兵马都随着李嗣业南下进攻南朝廷去了。

    此时雍王大军刚刚占据洛阳,正紧锣密鼓地动用洛阳工匠百姓修建大船,只等船只修建完毕后,便可顺着运河南下进攻运河沿途城池。

    为了给李嗣业喝一个开头彩,雁门郡王田承司和武威郡王李怀仙各自领兵两万,在商丘汇合欲拔掉大军南下的第一颗钉子睢阳,守城将领乃是睢阳太守许远和江淮节度副使张巡。

    张巡在雍丘之战中声名鹊起,后安庆绪弑父,欲派尹子奇南下进攻睢阳,但当初李嗣业很快便率大军到达了洛阳,当时安庆绪急火攻心,连忙召唤尹子奇率军回师撤往邺城。所以张巡在睢阳城下并未发挥出实力,敌军便已经疲软。

    如今声势更为浩大的叛军南下进攻睢阳,张,许二人已经做好了与城池共存亡的准备。

    田承司亲率跳荡兵进攻南城,兵卒簇拥着将攻城梯搭上城墙,拼命向上攀爬,一时间箭矢如雨下,各种檑木抛石和留情柱朝着城墙下招呼,雍军士兵被砸得头破血流,尸横遍野。

    张巡亲自提刀守卫城墙,麾下有南八和雷万春两员大将,俱是悍勇无匹的猛将,他们手中提着强弓,专门射杀攻城队伍中的军官将领,很快田承司便败下阵来,望着城墙上的强敌满脸愁绪。

    下午时分,洛阳来的信使给二人送来了李嗣业的信件,要两人暂停进攻,先将睢阳团团包围,等待运载火炮的战船南下。

    六月中旬,率先完工的六艘大船载着六十多门火炮沿着运河到达,在睢阳城墙外的河面上对着城内开炮,这时玄武重炮经过太原和兰州作坊的技术改进,射程已经增大到一千五百多步,炮弹也从原始的球形改变为圆锥形,这意味着将炮弹的火药容量也逐步增大,威力成倍增长。

    雍军的炮轰给城内的唐军造成了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张巡从未见过这种比抛石车、弩车更威力强大的武器,城墙上伤亡惨重,雷万春被弹片炸伤了手臂。

    田承司得意地站在船上大笑道:“尔等匹夫,还敢螳臂当车乎,我大军过处则片甲不留!”

    “停止打炮,给我攻城。”

    雍军继续扛着攻城梯登城,他们本以为奄奄一息的唐军战斗力必然削弱,但脸色黧黑的张巡依然披甲站在城墙上,他手中拄着横刀对伤痕累累地麾下士卒们鼓舞道:“睢阳是江淮门户,睢阳若亡,大唐社稷则危矣,叛军东可沿运河抵达扬州,西可直下襄阳,战船可横与江面,江东必遭受涂炭。”

    兵卒们接着往城下抛石,叛军攀登向上,却遭受到可反复利用的檑木打击,南八胸口有数道伤口,依然挽弓连射,将数名指挥攻城的校尉毙敌与马下。

    攻城再度失败,李怀仙捶胸顿足,当即斩杀了两名督战不力的中郎将,要亲自提刀攻城,被田承司拦了下来。

    两人商议之后,认为睢阳是一场硬仗,需要长期围攻。但之前两人请命时,都向李嗣业立下了军令状,半个月之内拿下睢阳,但如今已过一月,守城唐军依旧强悍无匹。

    他们只得脱去上衣,袒胸露背,身上背着荆条前往洛阳向李嗣业请罪。

    ……

    洛阳经过数次战乱后紫薇城大内遭受严重破坏,位于中轴线上的明堂和贞观殿已全部被烧毁,只有位于西隔城的九洲池中央岛上的瑶光殿等建筑还完好无损。

    李嗣业此刻就坐在瑶光殿上,目光稍冷地望着跪在地上的两人问道:“你们这是做什么?”

    “我二人无能,未能攻克睢阳,还请主公降罪责罚。”

    “睢阳守军兵力几何?”

    李怀仙回答道:”不足万人而已。”

    “想我大军昔日攻城掠地,即使是幽州、云州这样高耸坚固的城池,也从来是攻无不克,怎么到了你二人手上,连一个小小的睢阳城都拿不下来。”

    田承司心中凛然,慌忙上前叉手道:“我本以为许远此人无将帅之才,拿下睢阳轻而易举,谁料张巡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此人曾在雍丘县城数十次击退安禄山部将令狐潮,乃是不可多得的智将。如今他亲自掌刀在城墙上巡守,麾下大小兵卒虽重伤仍然坚持抵抗,使我等束手无策。”

    “张巡?张巡。”

    李嗣业暗自琢磨,这张巡是个守城的天才,守雍丘的时候他麾下不过千余人,却能够抵挡数万燕军围攻,如今他与许远合力守睢阳,对企图南下一统天下的他来说是不小的阻力。

    不过如今的局势远非昔日可比,他已经统一北方,也西据河西陇右,南通巴蜀。李豫的小朝廷所占据的不过江淮荆襄之地,连半壁河山都算不上。就算有张巡这样的将领固守睢阳又怎么样,不过是给南朝廷续一段时间的命而已。

    他从胡床前站起来走下台阶,将田承司和李怀仙扶起来笑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况且你们也并没有败。睢阳不过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只要加大力度继续啃它,定然有攻破的一天。此番失利不过是我们的准备不充分而已。我再派人给你将大号孔明灯调运过去,还有七艘载炮船已经完工,让他们载着孔明灯南下。调集运河内所有船只日夜输送炮弹,我就不信将睢阳变成一片火海,张巡还能守得住。”

    两人听罢之后,异口同声上前说道:“请主公放心,此番拿不下睢阳,我们提着头来见你!”

    六月底,李嗣业从运河中段乘坐船只,亲自到睢阳前线督战。

    掌管炮营的段秀实将十二艘战船一百多门玄武炮在河面上一字排开,朝着城内疯狂倾泻炮弹,另外有五十多架孔明灯飞临睢阳城上空,朝着下方的目标投掷猛火雷。唐军胆敢有露头者几乎都会受到火焰炙烤。

    在这样残酷的攻城下,守城变得愈发艰难,仅仅过了一天张巡便精疲力竭,守城的六千多名兵卒三分之一在炮火中丧生,他决定向领兵驻扎在襄阳的令公郭子仪求援。

    只是他的信还没有派人递送,皇帝李豫的旨意和郭子仪的信件已经同时被送来睢阳。

    朝廷的信使趁着夜色闯过雍军的包围圈,几十骑冲到睢阳城下已经是折损过半,张巡连忙打开角门放他们入内。

    张巡跪地接受旨意后,心中依然有所不甘,睢阳他们已经坚守了几十日,多少兵卒在守城战中被炮弹炸死炸伤,就这样白白退走如何能够对得起阵亡将士的英魂。

    他又拿起郭子仪的信件细细诵读。

    “叛军李嗣业戗杀史氏占据北方,大唐疆土四得其三,唐室只有其一,此乃危急存亡之秋也。叛军携强兵利炮,睢阳孤城,断壁残垣不可苦守。而襄阳背靠江城水陆要冲,交通便利,补给充分,城池坚固。陛下命我多番经营打造,已建成内外夹城,角楼相互勾连,又有钓鱼城瓮城若干,如铜墙铁壁难以攻克。君有匡扶社稷济世之才,应当放眼全局,不可因为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损伤性命,望你收到信函后迅速带兵撤回襄阳,你们联手共同抗衡叛军守卫大唐社稷。”

    张巡将纸张重新装回信封中,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长立而起对站在外面的南霁云说道:“南八,把将士们召集起来,我有话要说。”

    夜里城中的校场上打起了火把,张巡站在城楼上朝下望去,兵卒们甲胄破碎衣衫褴褛抬起头,每一个攥紧的火把便是希望的火种。

    他高声对兵卒们喊道:“兄弟们!跟着我撤到襄阳去,与郭令公汇合一起守卫大唐!”

    盛唐陌刀王

 第九百零二章 吞并江北

    张巡放弃睢阳城之后,摆在李嗣业大军面前的是两条南下道路,一条是顺着运河沿途城池,经过徐州、宿迁、高邮,最终到达扬州,临视长江天险。另一路也是从睢阳出发,下陈州,汝南、淮安、进入南阳盆地,进攻襄阳,先取荆襄之地,然后顺江而下一统天下。

    按照李嗣业的谋划,他更倾向于立足于扬州,渡江进攻镇江,一旦渡过镇江,便可取金陵余杭,江南朝廷毫无还手之力。他的用意是避难就易,襄阳城池坚固,郭子仪在那里经营日久,想要攻克襄阳非常困难。虽然说扬州对面的百里长江江面对他来说也是天险,但终究地理因素还是容易克服的。

    中书令徐宾却提出了反对意见,向他进言道:“主公,长江非漕运河道可比,我们修建的这几条战船,在大江上也如同一叶扁舟。我军虽有火炮之利,但兵卒不通水性,也不便水战。扬州的对面便是镇江城,城池据江畔而守难以攻克。昔日曹操南下所屯兵的赤壁江面,远不及扬州与镇江水面宽阔尚且难以克敌,我军若与朝廷水军交战,即使有火炮怕也难取胜。”

    李嗣业细细思虑之后,又问徐宾道:“兵卒不惯水战,那如果我在扬州修建水寨建造百尺大舰呢?船身如高楼,甲板宽阔如履平地,过江便可登城,在这样的船上兵卒还会晕船不成?”

    徐宾又道:“主公,船身过大并非好事,大则难以操纵,无论大船小船,都需要兵卒用双手划桨,一旦到达江面,大船难以转圜,况且镇江至金陵一带山峦纵横,水网密布,水田阡陌。渡江之后不利于骑兵跋涉,且只能放弃骑兵优势与敌军步战,对我军极为不利。”

    “无论是否要从扬州南下进攻京口,襄阳也非取不可,平定江南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李豫并非昏庸之主,相反还颇有建树,唐军中还有郭子仪,仆固怀恩,李晟、张巡等名将。如果不能占据荆襄,仅从扬州,高邮突破,一旦渡江就会变成孤军,且后勤补给难以为继。如今我们已经夺得蜀中,汉中,只要攻破襄阳,南下江城,便可借长江汉江水利,使蜀地、汉中与荆襄连成一片,继而有望一统天下。“

    李嗣业经过反复思量之后,才幽幽地说道:”徐公说得对,孤自平灭史朝义,南下击败郭子仪占据洛阳、睢阳以来,竟有些自信过头飘乎所以,殊不知唐之实力仍在江东,想要完全平定,还需要做长远打算。”

    段秀实上前叉手说道:“以属下愚见,我军兵力雄厚,完全可以三路出击,东路南下攻扬州,中路南下攻合肥安庆,西路南下进攻南阳盆地,屯兵于襄阳城前,先把长江以北全部收入囊中,之后再考虑如何渡江南下。”

    李嗣业把目光投向徐宾问:“徐公,以你之见呢?”

    徐相公笑道:“只要不过长江,无论怎么打主公都是稳操胜劵,什么三路,五路,九路全无禁忌。除此之外便是襄阳,主公若没有做出十足的准备,千万不要动襄阳。”

    “既然如此,那就三路大军南下,彻底扫除江北残敌。”

    李嗣业以段秀实东路军总管,主攻方向是扬州,张光滔为中路军总管,主攻方向为安庆,田承司为西路军主总管,主攻方向为南阳、襄阳。三路大军对盘踞在长江以北的顽固亲唐势力进行打击。东路军段秀实的进攻非常顺利,沿途州县望风归降,即使有不愿意投降的州城,顺着运河南下的炮舰对着城头上一阵炮轰,多数都要弃城而逃。

    等大军到达扬州时,渡过长江南逃的士绅和百姓乘坐的小船布满了江面。段秀实麾下的幕僚参军向他建议道:“将军,百姓举家迁移,人口流失会使淮北农耕受到破坏,将军何不将麾下的炮船横于江面之上,开炮恐吓他们,定能够阻止大部分的百姓南逃。

    段秀实捋须摇摇头说道:“不可,民心只可疏不可堵,他们想逃就让他们逃走便是,只有善待留在江北的百姓才能够挽回民心。等将来我们南下一统之时,他们依然是社稷之民,这才真正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段秀实率兵到达扬州后,李嗣业命他在扬州城外的江面上修筑水寨,打造战船,把声势造得越大越好。

    扬州对面的京口城已经是戒备森严,唐军大将李晟在镇江城的水寨训练了一支万人的水军,其中有黄龙大舰六十余艘,各式小船不计其数。而且唐军在水军的训练方面远非雍军可比,军中个个都是逆行击水三十里的健将。

    中路军总管张光滔率领的是他麾下的河东军,他们刚开始还顺风顺水,沿途州县纷纷投降,等最后到达安庆城下时,才遇到了真正的阻力。

    安庆太守刘长卿不过是一介书生,却能够在家国存亡的关键时刻披坚执锐,手持横刀站在城墙上毅然组织军民抵抗。

    此刻安庆城内真正唐军的兵力只有两千人,刘长卿短短几日之内便组织起八千多军民,加固城墙部署防御工事,发誓绝不让安庆落到雍军手里。

    张光滔派人在城墙下连番喊话劝降,刘长卿怒而射敌,任凭敌军如何利诱都不变其忠节。张光滔的耐心终于被耗光,盛怒之余下令攻城,只不过他这一路俱是河东的轻骑兵和跳荡,没有火炮加持,也没有弩车等攻城器械。只得临时命人砍伐树木打造攻城梯进攻城墙。

    刘长卿在守城方面颇有天赋,他调配人手在各个城门口来回轮换,将身经百战的兵卒和民团搭配起来使用,并且琢磨出许多可以居高临下反复杀敌的利器。攻上城墙的唐军被这些利器杀得七荤八素,再度攀上时已经是胆战心惊。

    安庆攻城战役进行了一个多月,张光滔迟迟无法拿下安庆,愈发急火攻心,口中发誓等攻下城池后,定要将刘长卿五马分尸。

    西路军田承司的行军路线最短,他所率领的是幽燕骑兵,还有李嗣业强行征调的契丹和奚部等两支铁骑,在所有南下的军队中行军速度最快,仅仅用了六日便到达南阳城下,经过二十多日的激战之后,南阳太守于深夜突然携军民撤出,并且一把火烧掉了城内居民房,留给了雍军一座燃烧的空城。

    田承司算是完成了任务抵达了襄阳城下,但他在进攻南阳的二十多日里,兵力损耗太大,士气也逐渐低落,对横亘在面前的襄阳早已经构不成威胁。

    他只能向李嗣业呈上信件,请求他派大军前来会攻襄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