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十样锦 >

第75章

十样锦-第75章

小说: 十样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娘便摇头道:“我却不是来买东西的,而是家里有一处铺子就在不远处,原是租出去的,刚好到了期限,便来看看。”遂与于老板说了位置。
    看来这位杜娘子不只坐稳了六奶奶的位子,而且还能管着家里的产业,于老板便赶紧笑道:“那家也是从外面来京做锦缎生意的,但是却不大赚钱,更兼京城诸项费用皆贵,是以收了本钱不租了。”
    云娘不由得奇道:“我刚站在街上,看这里人来人往,各家生意皆十分地兴隆,怎么那家便做不下去了?”就说眼前的于老板吧,据说年青时赤手空拳地到了京城,从当学徒开始,到现在已经攒下不菲的家私,要回故乡养老呢,怎么还会有人的生意做不好?
    “京城就是再繁盛,也不是每一家的生意都好啊!”于老板又笑道:“若说原因,倘是先前六奶奶问我,我定然是不说的,如今我就要收了生意,告诉六奶奶也没什么。”
    亲自接了茶放在云娘面前,娓娓道来,“那家进的货不高也不低,花样不新也不旧,什么都走中庸之路,生意便只一般。这还只是其一,其二便是他家并没有大宗的买家,只靠铺子里往来的买卖,哪里能支持得了这里的房租、花销?”
    然后向云娘眨眼一笑,“你道年前我在你那里购得的妆花纱帕子是多少钱一块卖出去的?”
    云娘早知他定然不会少赚,那帕子他买来时一块合五六两银子的价,不过运回京城正是年前最容易做生意的时候,且京中富贵人家又多,便笑道:“定然卖到十两银子往上了。”
    “你说少了,”于老板便伸出两根手指在云娘面前比了一比,又笑道:“还有自苏娘子绣庄里拿的那些绣品,也都卖得十分火热,没有人不夸我的眼光好!”
    云娘是真心被吓呆了,一小块帕子竟然能卖上二十两银子?当初自己要了五两还在心里惴惴不安呢,于老板实在太精了。但转而也佩服起于老板,当年自己之所以能织出荷花帕子,也是在于老板的提点之下,于是诚心道:“于老板,你的眼光果然是好!”
    于老板便又笑,知杜娘子一定是要亲自做锦缎生意了,便告诉她,“这些还只是散货的小生意,另有大宗的生意,出息更大。  ”
    “什么样的大宗生意?”
    “自然是公侯伯府、高官贵人的生意了,”于老板却不肯点出府第,只道:“你想大户人家每年主子们做衣服、下人做衣服、家里红白喜事要用多少锦缎?且他们那样的人家,都专门有管采买的,只要打点好他们,什么价还不随便要?”
    见云娘十分用心地听,便又帮她计议道:“六奶奶果然要做绸缎生意,便向府里的当家奶奶打个招呼,以后武定侯府里用的所有锦缎皆向六奶奶的铺子买,只这一项便能支撑一家铺子了。若是再与相熟的亲戚们说一声,银子还不是随便赚?”
    若是云娘没有嫁进武定侯府,自然也会觉得于老板说的很对。但是眼下她却明白于老板的想法只是一个商人的想法,而却不合自己这位武定侯府的六奶奶用。
    自己若是与大嫂商量在自家的铺子买锦买绸,大嫂一定会立即答应,但是从此以后,自己便在她面前再无颜面。可以说,与其与武定侯府做生意,还不如直接向府里要银子好看些呢。
    论起云娘对大奶奶,一向是极恭敬有礼,自然因为她是长嫂,可是心里其实对她颇有些不以为然呢。眼下杜云娘想做生意,哪里会靠她?
    于老板一向打交道的人不外是公侯伯爵人家的采买,是以根本参不透云娘的心思,笑盈盈地教了她一些生意经后,便笑道:“六奶奶,你既然有心要开一家锦缎铺子,不如就将我这里的余货都接了下来,岂不省心省力?”
    杜云娘方才已经细看过货了,她于织锦一道十分用心,自然识得这些锦缎的的花样成色如何,也是认可于老板进的货果真都是上佳的,眼下正是过了年后的余下的尾货,她心里倒已经认定可以接手。
    只是于老板之所以将余货交给自己,自然是图个省心、便捷,可是自己接他的尾货,自然也要有所图——于是云娘便蹙眉道:“我是有心要做点锦缎生意,只是一时之间哪里能这样快呢?”说着板着手指头算道:“将铺子收拾起来,又要雇伙计,又要买货架……我一时竟然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了呢。”
    于老板要收了生意,现在听云娘如此一讲,倒觉得十分地接恰,“我这里原来就是绸缎铺子,所用的物件也都齐全,不如就全转给你。就是我这里的伙计们,六奶奶也正可以挑了好的到你的新铺子里。”
    两人一拍即合,商谈了价钱,于老板自然不肯让太多,云娘笑道:“于老板生意是做老了的,怎么不明白现在压着这些货慢慢卖,自然比一趸转给我收到的银钱要多,但是再除了铺子、日常花销,便不划算了。如今于老板立即将所有的东西都转了我,铺子立即可租可卖,伙计立即就可以遣走,这要省上多少呢?”
    于老板便笑了,“杜娘子,如今你已经是武定侯府的六奶奶了,家财无数的,怎么还好与一个生意人斤斤计较?”
    武定侯府有多少家财,与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就是玉瀚,因为不是嫡长子,能分到的也不会太多,而且谁还会嫌银子多呢?云娘才不会被于老板此话所将,只道:“若不是为了赚钱,我又何必开铺子呢?在商言商,我自然要压一压价格的。”
    又向于老板一样样地核起东西的钱数,“如此于老板并不亏的,可是?”
    云娘毕竟是盛泽镇的人,又织锦多年,锦缎的进价哪里能瞒得过她?于老板见她说得明白,也晓得不可能骗得过她,因急着回江南造房,终还是应了,“既然如此,就都听六奶奶的,我就是亏些也认了。”
    两人便将细事都商量好了,定下几日后交割,方才分开。云娘又去了自家的铺子,思谋了一番回了武定侯府。
    方回到芍药苑中,就知大奶奶一早便打发人来请自己过去,说是商量祖父寿辰之事。云娘遂先不换衣裳,直接去了大嫂处,一路上一免想,大奶奶找自己究竟为了何事呢?她定然不是真心与自己商量祖父寿辰的事!
    祖父的寿辰就在几日后,武定侯府里从半个月前就开始一样样地准备起来。云娘眼见着大家都忙成一团,可是自己却是被除外了。既然大奶奶根本没有要自己帮忙的意思,倒也不好太上前,仿佛要多管着家事,讨人嫌似的。
    且云娘有了空闲,倒正好将六房的事打点一番,所以才能有出府看铺子的事。
    只是眼下大奶奶却又找自己商量什么?
    但是不管怎么样,大嫂要自己过去商量,云娘自然要去的。
    方才走到大奶奶正院近前,就见来往穿梭着许多人,个个步履匆匆,云娘走了进去,就见大奶奶正坐在桌前,身后跟了几个丫头,各有执事,有拿着帐本记事的,有拿着对牌的,又有拿着长长的单子正念着什么的,下面又有许多的管事媳妇,正回着事。
    大嫂见了云娘一向极亲热的,眼下便笑着站了起来携她的手一同坐下,“我这里乱得不成样子……”又让倒茶,然后笑道:“祖父寿辰一事,虽然家里不打算大办的,但祖父的威望毕竟还在,来的人恐怕也不会少,男客既多,女眷也是一样的,我们所有做小辈的都要尽一份力……我就想把厨房的事情都交给六奶奶。”
    
    第113章 缘故
    
    先前在江南,云娘一向自诩灶上来得,茶饭很是出色,可进了武定侯府才明白,自己原来不过会做些家常饭菜而已,若是论自家吃,自然也是好吃的,但却与府里厨房的手段差得远了,先不说驼峰熊掌瑶住鱼唇等等自己从没见过的稀罕吃食,就是寻常的东西,做法也常常不同,摆出来就更不一样了。
    而且侯府里厨房又岂只是简单做饭菜而已?
    自到了府里,云娘不免遇事还要多想几分,她虽不想害别人,却也怕别人害自己。因此听了大奶奶的话,便赶紧摆手道:“不成的,宴会的菜式我不懂的。”
    大奶奶便笑道:“又不是要六奶奶亲自去做菜,只是到厨房里坐镇一下,看着她们不出差错就成了。”
    云娘坚决不肯,祖父的寿日,自己宁愿没有功劳,也不想落了什么错,十分反对道:“按说祖父的寿辰,我自当尽心,只是这样的大事,我自是担不起的。嫂子若有其余的杂事,我倒是不怕苦累,一定尽力效劳。”
    大奶奶却一定要云娘管一桩事的,否则她这个长嫂岂不要担着对弟妇不友的责任,厨房正是她能想得到最好之处,岂能改变,因此笑道:“厨房的事情原是最好管的,你若是担心有事情,不如那日我借给你一个能干的管家媳妇,有事让她帮忙,六奶奶总要应了吧。”
    到了此事,云娘亦不好再驳,可她心思转得也快,便笑道:“大嫂若肯把丰姨娘借我,让她帮忙管着,我便就应了。”因云娘想丰姨娘是大奶奶身边最信得着的人,也是她的左膀右臂一般,有她在也与大奶奶在相差不多,纵有事情也不必担心。
    大奶奶见云娘如此,只得点头,“既然如此,我便把丰姨娘借给六奶奶用一天。”也是松了一口气,又安慰道:“家里宴客早有定例,这些厨子也都是做熟的,六奶奶也不过在上面监管一番,并不难的。”
    云娘听了反倒更加疑惑,只是不好当面去问,又料即使问了大嫂也不会与自己说,她待玉瀚虽然亲切,但待自己只一般,总少不了淡淡地不屑,是以她现在与大嫂也不过是面子上的情,其实并没有真正的亲密,有什么事情倒更不愿意问了。
    至回了芍药苑,进了院门,云娘便先问李嬷嬷好些了没有,原来这两天她染了风寒,日日吃药呢,云娘出门也没有跟着过去。
    便有云娘派去服侍李嬷嬷的小丫头回道:“今日发了汗,略好一些了。”
    云娘便走了进去,李嬷嬷正躺着,见了便要起身,“怎么敢让奶奶来看我,且小心过了病气。”云娘便笑道:“怕什么,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又劝慰几句,便将刚刚的事情说了,“我只不知道大嫂为何要我管着厨房的事呢?按说既然这样,还不如直接命丰姨娘去,便用不到我了。”
    李嬷嬷便气道:“六奶奶不该应的!偏我病着没有跟着过去,,若是我去了定然不让六奶奶答应!”
    云娘听她如此生气,十分惊奇,“这可是为的什么?”
    李嬷嬷便道:“老侯爷的寿辰,来贺寿的人必定不少,尤其今年我们家的爵位又复了,差不多的勋贵之家都要派人来的,女眷这边就会有很多诰命夫人、各府有头脸地太太奶奶们、并京城里三品以上的官员家眷,六奶奶去管厨房的事,便不是见不到她们了吗?”
    “原来是这样!”云娘先前十分担心大奶奶让她管着厨房会有别的缘故,甚至她还想到会不会有人借此给她安上什么错呢,现在反而放下心来。便笑道:“既然如此,倒也没什么。”
    “六奶奶,每逢这个时候,家里的太太奶奶们哪个不奋勇争先,能陪着大奶奶在厅里招呼女客才是最好的差使,又体面又尊贵,你是大奶奶的亲弟妇,本来应该应着这差使才对!”又叹道:“偏我没去!”
    其实云娘觉得,就算李嬷嬷没有病跟着自己过去了,也不能阻止大奶奶的打算,毕竟她既是长嫂又是当家的奶奶,自己尚且不好与她分争,李嬷嬷总归是下人,更没有资格与大奶奶说什么。于是她便一笑,“我是新来的,辈份也低,且在京中并没有熟人,一定要争着出头露面的事情做什么。在厨房帮着看酒菜,尽到了自己的一份孝心,倒也不错了。”又道:“我原来只怕厨房的事情难做,落了不是呢。”
    李嬷嬷虽然病着,倒还是明白,懂了云娘的意思,便笑道:“如此奶奶倒不必担心。府里虽然人多事杂,但到了这个时候大家还是齐心的,否则出了事,一家人的颜面都不好看,再没脸出府了,尤其是大奶奶,要担的责任最大。至于下人,更免不了要受到责罚,并没有人敢的。”只是还叹,“六奶奶本应该跟着大奶奶招呼女客的。”
    云娘反再三劝慰她,“嬷嬷现在又病着,也不必操心这许多事。且这一次我不能露面,将来又安知没有更合适的时机呢。”
    “也是这个道理,”李嬷嬷便也笑道:“六奶奶吃亏便亏在嫁给六爷时六爷的官职太低,便无法给六奶奶请封诰命。眼下六爷回京复职,奶奶的诰命夫人便也会请封下来,那时看大奶奶还好意思将家里的诰命夫人丢在厨房!”
    云娘却是知道自己因是再嫁,请封诰命并不容易,只是也不提,又抚慰李嬷嬷两句,吩咐小丫头们好好照料,自己回了房。
    待玉瀚回来时便告诉他自己要用一间铺子做锦缎生意,又有祖父过寿时帮忙管厨房的事情,果然玉瀚对这些皆无可无不可的,只道随她,却道:“祖父的七十寿辰就要到了,你告诉红裳我在那日一早去取屏风。”
    云娘听了却担心,“一早上可来得及?不如预先就取了,先送过去。”
    玉瀚摇头道:“我亲自带人去抬,一定来得及,你只管放心。”
    既然玉瀚如此坚持,云娘便以为他对祖父的孝心,遂点头,“我明日便让人给红裳带话。”
    一转眼便到了祖父的寿辰,玉瀚早请了假,天还不亮时就出门将那座屏风押运回来摆在了前面的正堂门前,然后就留在前面待客。这边云娘等着丰姨娘过来,两人同去了厨房。
    武定侯府内有好几个厨房,这一次女客们的宴席由内厨房预备,正是云娘要管的,也是平日负责各房主人饭食的大厨房,玉瀚先前砸过的那个。云娘与丰姨娘走了过去,才到大门前,早有厨房里的管事媳妇们迎了出来,领头的姓齐,殷殷地将她们让到一旁的屋子里,“我们这里脏乱,还请六奶奶和丰姨娘在此处歇上一歇,”又笑道:“这里的坐褥都是崭新的,专为奶奶备下的。”又送了新炖的茶水,“这茶不是平日我们吃的,是特别买的好茶。”又端上好点心。
    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