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274章

秦皇纪-第274章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以为宣兵威就是到龙城走上一趟,是吧?”秦异人扫视众将。
    “是呀。”众将就是如此想的,齐声回答。
    “你们如此想的话,就错了,大错特错了!”秦异人的声调转高,道:“到了龙城,我们还要做一件事,一件让你们欢喜的事……”
    “让我们欢喜的事?”
    “何事?”
    众将有些迷糊了,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不明所以。
    龙城很是荒凉,入目的就是草原,没有城池,没有什么让人欢喜的事儿,要众将想明白还真的有些难。
    “……那就是挖匈奴的祖坟!”就在众将惊疑之际,秦异人已经给出了答案。
    “挖匈奴祖坟?”众将一脸的震惊,一脸的难以置信。
    紧接着,众将就是欢天喜地,道:“真的?太好了!太好了!”
    挖匈奴祖坟,那是何等的让人振奋,要众将不欢喜都不成。瞧他们那样儿,个个如同吃了兴奋剂似的,满面红光,一脸的欢喜。
    挖掉匈奴祖坟,对于宣兵威来说是锦上添花的大好事,会让秦军的威名远播,此事不能不做。
    可以想象得到,这事一旦传开,对匈奴以及周边异族的震慑会有多大。匈奴这个强横的种族,连祖坟都保不住,还有什么是秦军做不到的呢?
    秦异人一声令下,秦军开始准备。
    当这消息传开后,秦军欢声雷动,欢天喜地,如同打了一个大胜仗似的。
    其实,这事比起打一个大胜仗更能让他们欢喜。龙城是匈奴的圣地,是匈奴历代单于的埋骨之所,相当于中原的“王陵”,要是被秦军破坏了,那后果不需要想的,对匈奴的打击非常沉重。
    当然,对于秦国来说,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意义,谁能不欢喜?
    匈奴已经存在了数百年,埋在龙城的单于不少,李牧他们挖的匈奴祖坟只不过是其中之一,很小的一部分。在龙城其他的山上,还有不少匈奴祖坟。
    秦异人他们骑马来到龙城东北角,那里是一座小山,是匈奴历代单于埋骨所之一。
    远远的,就看见一条玉阶,在日光一发着玉光,夺人目睛。
    “天啊,匈奴也太奢侈了,竟然用上等美玉铺路。”众将来到近前,看得真切,不由得大是惊讶。瞧他们那样儿,下巴差点把脚面砸肿了。
    秦国崇尚俭朴,不尚奢华,如此奢侈之事,众将还是头一遭遇到,要他们不惊奇都不成。
    “你们用不着如此大惊小怪。”秦异人为他们解释,道:“匈奴与中原异。你们一定以为,这么多的上等美玉,这得值很多钱,是吧?你们如此想的话,你们就错了,你们是在用中原的眼光看匈奴,这就错得离谱了。”
    众将若有所悟,微微点头。
    “若是在中原,有如此多的美玉,那是让人难以想象之事,富可敌国。可是,在匈奴,再多的金银珍宝美玉,除了观赏外,没什么用处,还不如牛羊骏马有用。”秦异人接着解释。
    对于经济极不发达,生活物资奇缺的匈奴来说,金银珠宝美玉不过是观赏之物,可有可无,没什么用处。还不如牛羊骏马更实在,更有用处。
    “有理!有理!”众将终于明白过来,匈奴为何敢用上等美玉铺路。
    秦异人的话锋一转,道:“当然,匈奴如此好客,我们不能却之不恭,就全部笑纳了,把美玉挖出来,运回秦国去。”
    “哈哈!”众将发出一阵畅笑声,欢喜无已。
    这些上等美玉,对于匈奴来说没什么用处,不值钱,可是对于秦国来说,那就是价值无量,可以缓解秦国的“财政压力”,可以让秦国更加富有。
    一声令下,秦军立时行动起来,把美玉席卷一空。等到秦军过后,跟狗舔过似的。
    山上的坟墓同样有不少好东西,金银珍宝美玉堆成了山,秦异人老实不客气,命人弄走。
    就这般,秦军在秦异人的指挥下,一座山头一座山头的“光顾”,凡秦军所过之处,值钱的东西被扫荡一空。
    “天啊,好多的金银!”
    “好多的珍宝!”
    “好多的美玉!”
    秦异人他们望着堆成山的金银珠宝美玉,个个惊叹无已。
    “如此之多的宝贝,我们这次打匈奴的花费足够了吧?”有将领迟疑着道。
    “你啥眼光?这么多的宝贝,这样的仗足够我们打好几场呢!”秦异人斜了一眼这个将领道。
    (未完待续)


第四十四章 威震大漠
    秦军出现在龙城的消息如同长上了翅膀一般,很快就在大漠上传开了,大漠上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快,快,赶着牛羊走,走得越远越好。”
    “为何要走啊?这里挺好的,是难得的牧场呢。这里的水很蓝,草很茂盛,在哪里去找如此好的牧场?”
    “再不走就没命了。你知道吗?三十万秦军打来了,已经打到龙城,把龙城的祖坟给挖了呢。”
    “真的假的?你没骗人?这不可能吧?中原人从未来到大漠深处,更别说龙城了,你一定是弄错了。”
    得到消息的牧民就是如此与家人对话,恨不得立时赶着牛羊骏马,有多远逃多远,那要命的秦军实在是太可怕了,居然连匈奴历代单于的坟墓都给挖了,还有比这更让他们心惊肉跳的吗?
    往往对话到如此之时,就有更多的人加进来,一人一句,越说越玄乎。
    “你真的弄错了,打到龙城的秦军不是三十万,是五十万,是五十万呐,想想就吓死人。”
    “什么五十万?我听说是七十万如狼似虎的秦军,那行军叫一个乌天黑地,把地皮都踩陷下去一丈呢。”
    “你弄错了,你弄错了,不是七十万,是一百万。”
    “一百万?你弄错了没?不可能有这么多秦军吧?大匈奴的口众也不过三两百万,秦军一来就是百万之众,不太可能,我不信。”
    “你懂什么?你知道中原的口众几多?给你说个明白,中原的人比起大漠上的草还要多,还要多得多。莫要说区区百万之众,就是数百万,上千万之众,秦国也拿得出来。你也不想想,要不是秦国出动百万之众,怎会把大匈奴的百万之众给全歼了呢?那可是百万之众,还有快得象风的骏马相助,即使打不过,大匈奴的勇士还可以逃命呢。大匈奴的勇士之所以没能逃走,就是秦军人太多,把大匈奴的勇士围了个水泄不通,无处可逃。”
    相对于秦军来说,匈奴的战力很低下,压根儿不是秦军的对手。不过,说到逃命,匈奴有着绝对的信心,他们相信骏马的速度,一定能逃走。百万之众的匈奴居然没能逃走,说到底就是因为秦军的人太多,把他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些牧民不知战事的经过,竟然深信不疑。
    这一信就不得了,吓得更加不轻了。
    “有理呀,有理。百万秦军打来,我的天啊,大匈奴这不是完了吗?莫要说打,就是一人一口唾沫,也会把我们淹死呢。这可怎生办?”
    “还能怎生办?逃吧,有多远逃多远,最好是逃回漠北,有伟大的昆仑神佑护大匈奴的勇士,定会安然无恙。”
    “有理,有理。赶紧逃,逃啊。再不逃,就没命了。”
    于是乎,匈奴牧民赶着牛羊骏马,如同被吓破了胆的兔子般,朝漠北逃去。
    若是从空中望去的话,一定会发现大漠上出现不计其数,而又惶恐不安的匈奴牧民,赶着牛羊骏马朝北逃,如同浪潮似的。
    当然,此时的天气快要入冬了,已经很冷了。大漠中的天气就更冷了,越朝北越是冷,还未到千里绝域,就下雪了。匈奴牧民要横渡千里绝域,谈何容易,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他们要付出的代价主要是牛羊,被冻死饿死无数。至于人,倒没什么大的问题。问题是,对于经济极不发达,食物极度匮乏的匈奴来说,牛羊死伤无数的后果非常可怕,来年会饿死不少人。
    这场逃跑的后果可以说是灾难性的,让匈奴雪上加霜,更加虚弱了。
    XXXXXXXXXX漠北,已经是冰天雪地,滴水成冰了,地上的积雪数尺。
    漠北很冷,适合植被生长的季节很短,这对匈奴极为不利。是以,匈奴做梦都想南下,去到适合植被生长季节更长的河套之地放牧。
    若无必要,匈奴是打死也不愿到漠北去过冬,即使习惯了寒冷的匈奴也觉得漠北很难受,是苦寒不毛之地。
    可是,如今却有不少匈奴牧民从绝域出来,赶到漠北。这些从绝域出来的匈奴牧民个个红着眼睛,哭得那叫一个惨,如同他们的祖坟被挖了似的。
    这些牧民就是在漠南听闻秦军打到龙城,挖了匈奴祖坟被吓破了胆,赶着牛羊骏马朝漠北逃跑的牧民。若是正常时节的话,这倒没什么问题,会很顺利。问题是,眼下已经入冬了,绝域积雪数尺了,牛羊骏马在绝域中找不到草料,饿死不少。
    这对于食物极度匮乏的匈奴来说,后果是灾难性的。每当看见牛羊骏马活活饿死,匈奴牧民那感觉就象有人在剜他们的心似的,心疼得不得了。
    就这般,在绝域里赶路,不断有牛羊骏马死去。等到他们出了绝域,来到漠北,所剩下的牛羊骏马已经不多了。
    望着所剩不多的牛羊骏马,匈奴牧民那感觉比起挖了他们祖坟还要难受,能不哭得天愁地惨吗?
    “得得!”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蹄声响起,一队匈奴精锐疾驰而来。
    “大匈奴的子民们,欢迎你们回家!”为首的匈奴精锐飞身下马,冲这些匈奴牧民大声嚷道。
    “回家?”这个字眼如同利剑一般,狠狠的刺激着匈奴牧民的心脏,一阵阵剧疼。
    若是在平时,一听到这两个字,他们就会欢喜不已,眉开眼笑。如今,只有苦涩,只有痛苦。牛羊骏马死伤无数,没吃没喝的苦难日子就要到了,家还算是家吗?
    “你们莫要担心,太子会帮助你们。”为首的精锐道。
    “太子?”匈奴牧民大是惊奇。
    “没错。就是太子。”为首的精锐大声道:“太子早就回到漠北了,召集大匈奴的牧民收割牧草,制作帐幕,打猎收集食物,为你们准备好了一切,你们大可放心,今冬不会没有食物,不会有人饿死。”
    “真的假的?”匈奴牧民不信。
    牛羊骏马所剩无几,不用想也知道,今岁必然是一个难捱的苦难日子。最难的就是没有食物,会被饿死。精锐却是告诉他们,不必担心捱冻受饿,要他们相信还真的有点难,如同在听天方夜谭似的。
    “千真万确!太子的帐幕就在前面,离此不到百里之地。你们赶快去吧,我还要迎接大匈奴的子民。”为首的匈奴朝北方一指。
    匈奴牧民半信半疑,骑着骏马,朝北赶去。很快就赶了近百里路,只见前面一片帐幕的世界,到处都是帐幕,一眼望不到头。
    “得得得!”一阵急促的蹄声响起,只见一队匈奴精锐簇拥着一个年轻人疾驰而来。
    一来到近前,这个年轻人脸上泛起笑容,道:“我叫乌孙落,奉太子之命,为你们指定帐幕,分给你们牧草和食物。请随我来。”
    “真有这种好事?”匈奴牧民大是不信。
    “你瞧这些帐幕,都是为你们这些落难的大匈奴子民准备的。”乌孙落为头曼大吹法螺道:“太子英明,知道这是一个苦难的冬天,为你们准备好了帐幕、牧草、食物。太子是大匈奴历史上最为仁慈的太子,他一定能恢复大匈奴的雄风!”
    乌孙落嘴上说得很口沫横飞,心下却是暗中叫苦:“太子固然英明,为大匈奴子民准备好了过冬的一切,然而,到如今,赶到这里的牧民却是不多呢。”
    头曼在最后关头识破了秦异人的谋划,侥幸逃得一命,回到漠北。他很清楚,单于以及数十万匈奴几乎不可能再有生路,这对于匈奴来说是一场天大的灾难。是以,他一回到漠北,就调动人手制作帐幕、收割牧草,打猎收集食物,准备应对这个苦难的冬天。
    不得不说,头曼富有远见,他的措置很正确。然而,赶到漠北的匈奴并不多,这对于他来说是当头一棒。
    如今的匈奴,百万之众被秦军歼灭,最需要的并不是食物、牧草、帐幕和牛羊骏马,而是人。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对于极需恢复国力的匈奴来说,人代表着一切。
    乌孙落说得掷地有声,牧民不敢再有质疑,立时跟上。
    “这座帐幕就是你们的了,你们可满意?”乌孙落朝一座大大的帐幕一指。
    “满意,满意,太满意了。”匈奴牧民大喜过望,哪有不满意的。
    “这里,这里的牧草归你们了。还有这里的食物,也归你们了。”乌孙落再朝附近的几座帐幕一指。
    这几座幕,有的装满了牧草,有的装着食物,足够他们过冬了。牧民欢喜得嘴都合不拢了,只要捱过这个冬季,到了春天,只需要精心照顾,就能有羊羔、牛仔和马驹,要不了几多时间,日子就好过了。
    安排好了这些牧民,乌孙落驰马而去,来到一座最大的帐幕前。
    这正是太子头曼的大帐,占地很大,倒也威武,只是比起单于的王帐就差远了。
    没有王帐上的金鹰,没有王旗,整个营地就失去了灵魂,少了许多生气,少了一种雄霸之气,显得有些死气沉沉。
    乌孙落在心里暗叹一句,能有如此局面,这都是头曼苦心经营的结果。要不是头曼采取的措置得当,就不会有足够的帐幕、牧草和充足的食物,那样的话,匈奴牧民逃到漠北,定然会饿死无数。
    (未完待续)


第四十五章 头曼即位
    乌孙落一步踏入帐幕,看着头曼,心头没来由的一疼。
    此时的头曼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身材健壮的头曼,整个人很是消瘦,跟根柴禾似的。唯一值得人注意的是,他的精神很不错,整个人凛然生威,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闪发着慑人的威严。
    只有乌孙落这个和头曼一起逃回来的人才知道头曼承受的压力有多大,他为了匈奴的生存而费尽了心血,耗尽了精力,做了很多事。要不然的话,从漠南回到漠北的匈奴没有帐幕,没有牧草,没有食物,在这冰天雪地的漠北,那将会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