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瑕-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板热泪盈眶。
拿着金子来买书,太感动人了。
无瑕把书铺子转了个遍,凡她看着顺眼的书,开国公都吩咐包了起来。
从书铺出来的时候,无瑕大眼睛亮晶晶,一脸快活。
两个书生打扮、三十多岁的男子拉拉扯扯,在书铺旁边的茶楼前争吵。这两个人,一个身穿青袍,高高瘦瘦,另一个身穿蓝袍,中等身材。那蓝袍男子大怒,拉着青袍男子不放手,口中吵吵着,“你也算是读书人,怎能无缘无故骂我父亲?我必不能和你甘休!”
青袍男子慢条斯理,“这却怪不得我。是你口口声声要讲兼爱。‘兼爱,是无父也’,可你听到父亲被骂却如此失态,可见心中有父。”
常家、兰家众人看着这两名书生争吵,不觉莞尔。敢情这茶楼是文人墨客会友之地,这两名书生说着话,一个屡屡提及墨家的“兼爱”,另一个看不过眼,便骂了他老爹……………接下来他们便争执起来,吵到街上来了。
这两名书生,蓝袍男子显然尊崇的是墨家,青袍男子则不是。
“快乡试了呢。”开国公乐了乐,“这两人真有雅兴,不预备着科举,还有心情在这儿吵架。”
国家初立,别说各州各县了,连应天府缺少的官员也很多。若是这科能得中,肯定立即能做官。有志要出人头地的读书人,这会儿应该埋头苦读吧,这两人倒好,如此的不慌不忙。
“明天我便求先生给我讲诸子百家!”无瑕兴高采烈的说道。
这两人在这儿争吵,为的不就是墨家么?无瑕登时有了兴趣。
兰夫人微笑看了常绍一眼,丝毫不出意料,常绍红了脸。
傻孩子,听到娇娇提起先生你便红了脸,还不赶紧的想法子呢?十天可到了。
那蓝袍男子和青袍男子吵了会儿,不知怎地又好了。蓝袍男子亲亲热热的叫着“程兄”,青袍男子拱拱手,笑道:“平兄,得罪,得罪。”街上原来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人,这会儿见他俩又好了,都觉没劲,渐渐散去。常家、兰家诸人也向自家马车走去。
“程兄,咱们到醉仙楼饮上三百杯,兄弟请客。”那蓝袍男子很大方。
“不了。”青袍男子笑着摇头,“总是扰你,不成个道理。论理应该是我做东,不过,弟囊中羞涩,醉仙楼可是请不起。”
醉仙楼是大酒楼,价钱要的狠辣,吃不起那儿的饭菜,这没什么稀奇的。不过,男人大多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这青袍男子能直接了当说出来,也算性情坦荡。
“这有什么?你那本《周易考注》可是难得的孤本,把它出了手,咱们什么样的酒楼吃不得?”蓝袍男子不以为然。
说来也邪门。尊崇墨家的人,居然会这般贪恋口腹之享。
墨家是很讲节俭的。
孤本?常绍本来就要扳鞍上马,这两个字传到他耳中,他心中一动,停下了。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yoyo1998、my2birds送的地雷,谢谢支持正版的读者。
柔荑,在这儿读ti,千万不能读yi啊。
每回听到有人说手如柔荑yi;都觉得很难受。
再写一章,会很晚。
这个月打算双更,姐妹们,鼓励我吧。
第53章 自作多情
常绍也不上马了,匆匆到了开国公和兰夫人车前; “爹; 娘; 前面那人提到孤本; 我去问问; 看他是否愿意转让。”开国公不明所以; 笑道:“什么孤本?大郎你也要学咱们无瑕小姑娘; 变风雅么?”兰夫人却知道常绍意图所在,抿嘴笑了笑; “大郎; 快去吧,爹娘等着你。”常绍答应一声,赶忙追那两个书生去了。
“什么孤本?”开国公一脸迷糊。
兰夫人笑笑,附到他耳边; 小声说了句话。开国公嘴角抽了抽,愁眉苦脸。大郎还惦记着娇娇的先生呢?真是的,这京城里多少闺秀不能娶,偏要招惹娇娇的先生。大郎你把先生娶了,我上哪再给娇娇寻这么合心意的先生去?
兰夫人自然知道他在想什么; 暗暗掐了他一把。
阿横你也太狠心了; 陆先生她是姑娘家,青春年华不能耽搁,懂么?
“我情愿给她一千亩地。”开国公用口型说道。
兰夫人白了他一眼。地,你就知道送地。
两人或是无声的用口型说话; 或是忍不住小声耳语,没敢大声说话。无瑕在车厢里呢,手里捧着本才买来的游记,看的津津有味。
“闺女,你全能看懂啊?”开国公凑过去,讨好的问道。
“看不懂的可多了。”无瑕头也不抬,“看得懂的就看,看不懂的就蒙。”
蒙?开国公和兰夫人相互瞅了瞅,都觉得晕。
闺女,你说起“蒙”,也说的这般理所当然啊。
“这位兄台。”常绍腿长步子大,没多久便追上了蓝袍男子和青袍男子,“敢问,兄台手中有本《周易考注》,对么?”
蓝袍男子和青袍男子停下脚步,用狐疑的目光上下打量常绍。见常绍人物英挺俊秀,衣着华贵讲究,却没有什么纨绔习气,面目温和,也便和客气和常绍作了个揖,彼此见礼,那青袍男子道:“确有一本。不过,书是祖上传下来的,弟虽不才,尚得温饱,书是不肯出手的,兄勿要强人所难。”
常绍方才追上来之时,心中是有些着急的。听青袍男子这么说,倒慢慢冷静下来了。
他可能确实有温饱,可是,他这个人,只有温饱便够了么?到醉仙楼呼朋唤友,推杯换盏,对他来说,显然是极大的乐趣。他说“书是不肯出手的”,一脸大义凛然的模样,可他若是真的不肯出手,蓝袍男子怎会说起方才的话?他们相交时日已久,难道会对好友的底细一无所知。
常绍客气的拱拱手,“如此,是弟冒昧了。打扰,就此告辞。”
青袍男子打了个哈哈,“哪里,哪里。”
他眼中的那抹失望和挣扎,没有逃过常绍的眼睛。
虽然青袍男子不愿卖书,可和常绍交个朋友他还是乐意的。两人相互留下姓名、居所,彬彬有礼的告了别。
常绍和这二人分别,大踏步离去,上了马。
或是骑马,或是乘车,常家和兰家众人离开了。
常绍回家之后,便命人打听了那姓程的青袍男子,程芾。有姓名、有居所,打听起来不难,小厮很快回报:程家世代读书,原来也有些家底,不过这程芾不善经营,家里原本有几百亩地,尽皆典了出去,如今程家已是有些败落了。
常绍亲自到程家拜访,以“友朋之间,何分彼此”为名,送了程芾三百亩地。
程芾就算清高得起来,他妻子、孩子也要吃要喝要上学,三百亩地送上门来,哪容得他推让。
他当然也不能平白无故收常绍这三百亩地,长长叹了口气,满脸不舍的走入内室,半晌,捧了一本由青绫裹着的书册来,“常兄,弟无以为报,以此相赠。”
常绍扫了一眼,书册上写着四个古拙的大字,《周易考注》。
他眼中闪过丝惊喜,客气了两句,便收下了。
常绍告辞之后,程芾坐立难安,长吁短叹。他妻子狠狠瞪了他一眼,“一本书,换了三百亩地,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有了这三百亩地,今后可再不许你典卖了!除了日常嚼用,往后还要传给儿子呢。你做老子的,若是躺了下来,什么也不留给儿子,好意思么?”程芾气的浑身发抖,“无知妇人!”和妻子吵了一架,气恼的出了门,依旧和朋友喝酒论文去了。
常绍出了程家,骑上马,春风得意马蹄急,回了开国公府。
“也不知她看了这本书,会怎样?”常绍心中又是甜蜜,又是不安。
他手中捧着这本书,去了涵碧馆。
已是申时了,无瑕应该下学了。他接妹妹下学去。
到了涵碧馆,常绍不由的楞住了:开国公和兰夫人坐在楼前的石凳上,一边吹着凉风,一边时不时的相互看一眼,行动举止之间,满是老夫老妻的和谐和默契。
都来接妹妹了啊?常绍迎着父母或是狐疑或是揶揄的目光,傻了眼。
“大郎,过来。”开国公无声的说着话,拍了拍身边的石凳。
常绍硬着头皮走过来,见过爹娘,小心翼翼的石凳上坐下。
他浑身不自在,仿佛坐的不是石凳,而是针毡。
门开了,陆先生手中牵着无瑕的小手走了出来,两人均是笑意盈盈。
“爹,娘,哥哥!”无瑕看见外面等她下学的三个人,高兴的叫道。
开国公和兰夫人一起迎上去,“闺女,下学了?今儿个学了什么啊?”又笑着跟陆先生道了辛苦,“费心费心,多谢多谢。”陆先生微笑,“哪里话,是我份内之事。无瑕聪慧的很,闻一知十,举一反三,教她,半分不费力气。”开国公和兰夫人听了这话,都是笑的见牙不见眼。
无瑕得意的笑着,冲常绍招手,“哥哥,你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啊?”
常绍硬着头皮走过来,微笑说道:“是本书。前朝一位姓郑的名士所著,《周易考注》。”
陆先生很有兴味的“咦”了一声,“难得之至,这本书可是孤本,世间再无第二册 。”
无瑕很是感动,“哥哥,你是重金购得这孤本,要送给我的么?”
高高兴兴的从常绍手中接过青绫裹着的书册,喜笑颜开,“哥哥,你太好了!”
无瑕笑得灿烂明悦,像阳光下迎风摇曳的花朵,透着浓浓的喜悦和欢欣。
常绍神色迟疑,不知该说什么。
兰夫人肚中好笑,却不好露出来,忍的十分辛苦。开国公哈哈大笑,“大郎知道咱们无瑕小姑娘是风雅之人,特地千辛万苦的寻了这孤本相送,真是好哥哥!”他弯下腰,乐呵呵看着宝贝女儿,“闺女,你的藏书阁里,又多了件宝贝!”无瑕喜滋滋,“可不是么?先生说了,爹爹买回来的书里,有一套唐代所印的经卷呢,很贵重很难得的。这不,哥哥又给我添了一本!”扬起书册,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陆先生微微笑着,落落大方。
常绍犹豫了许久,轻声说道:“无瑕,你还看不懂,这本书是讲你说的那本天书的,先给先生看看,好不好?”
“好呀。”无瑕笑嘻嘻点头,“先生看吧,看完讲给我听。这书太难了,我是看不懂的,蒙也蒙不出来。”
兰夫人笑着把无瑕“看得懂的就看,看不懂的就蒙”的话说了出来,众人都乐。
无瑕殷勤的把书捧给陆先生,“先生,您替我收着吧。”陆先生微笑接了过来,瞅见书册上四个古拙的大字,已是满目惊喜,一页页翻过去,更是连声赞叹,“珍本,孤本,难得之至。”
陆先生抬起头,正好遇上常绍柔情又羞涩的目光。常绍和陆先生目光相接,忙慌张的低下头,陆先生虽是一向镇定,也是心中一悸。
这样的目光,单纯,真挚,不含一丝渣滓,满含情意……
真情是可贵的。
开国公、兰夫人带着子女和陆先生告别,依依不舍的走了。
陆先生站在台阶上,望着这一家四口远去的背影,眼神沉静而温柔。
微风吹动她浅绿色的衣袂,飘飘欲仙。
………
陆先生所料不差,皇帝果然在某天召见开国公商讨军务时顺便问了常绪和常缙,“广横,你家二郎和三郎,性情、学问如何?”开国公心中一凛,忙道:“臣的次子很好学,很孝顺,这孩子什么都好,不过,臣觉得他文弱了些。臣的第三个儿子年纪还小,性情未定,倒是乖顺的很,一直规规矩矩的。”
皇帝不由的一笑,“在广横眼中,有孩子不文弱么?”
你自己是这幅模样,大概不管是谁,都会觉着文弱吧。
开国公大力赞美,“皇上英明。臣粗鲁了些,便看着哪个孩子都觉文弱。”
“做父亲的,不偏心便好。”皇帝笑道。
开国公净说大实话,“皇上,臣还是略有些偏心的,疼小儿子多些。”
皇帝笑了笑,“偏疼小儿子,这也是人之常情。”
开国公回家之后,惴惴不安的问着兰夫人,“夫人,皇上会让三郎去大本堂吧?”兰夫人把他和皇帝的话细细问了一遍,猜测道:“皇上要一个孩子去大本堂,为的就是酬你的功劳。你既说了二郎文弱,偏疼小儿子,应该是三郎。”
皇帝和太子虽然一直是父慈子孝,可太子性情不够果敢,有些文弱,皇帝哪会愿意再给他挑选一位文弱的伴读呢?便是秦王、晋王,因着数年之后便要就藩,总领一方军政,皇帝也不会愿意他们文弱的。
皇帝既然是为了酬功,知道开国公偏疼小儿子,为何不做个顺水人情?
“但愿如此。”开国公满怀希冀。
“一定会的。”兰夫人柔声安慰他。
果然,没过两天,皇帝便下旨,命开国公第三子常缙为六皇子伴读,入大本堂读书。开国公大喜,“大本堂那可是太子和诸皇子读书的地方,犬子有幸伴读,臣喜出望外,感激涕零。”皇帝勉励了几句,开国公再三谢恩,方才退了出来。
出了殿门,开国公神清气爽。
六皇子小着呢,性情又平和,给他做伴读,甚好甚好。
开国公回到家,把三个儿子叫到面前,说了常缙到大本堂给六皇子做伴读的事。常缙吃了一惊,忙问道:“爹爹,我么?”他一时间跟不敢相信似的,手足无措。
常绍微笑拍拍他,“可不就是你。爹爹说的很清楚。”
常绪有片刻呆楞,不过,很快回过神来,也笑着拍了拍常缙,“三弟,恭喜恭喜。”
常缙红着脸一一道谢,“谢谢大哥,谢谢二哥。”
开国公勉强了几句,交代他到了大本堂之后务必要谨言慎行,凡事不可随意,常缙恭敬的答应,“是,爹爹。”
常绍和常绪也交代了他许多好话。
常缙连连点头。
“大郎,你带你三弟练练骑射。他是常家的孩子,读书行不行的先不说,功夫不能输给别人。”开国公吩咐道。
常绍答应,“是,爹爹。”带着常缙,练习射箭去了。
单留下了常绪。
开国公招手命常绪到自己跟前,温言说道:“二郎,有些话虽然你不说,爹爹心里也明白。你一定想着,大哥是长子,爵位和国公府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