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陛下他总是假正经 >

第21章

陛下他总是假正经-第21章

小说: 陛下他总是假正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一枚果子没开口儿,她也不急,搁在案上,取下腰间玉佩,打算将它砸开,那果子倒很硬气,砸了两下,愣是没动静。
      谢华琅正待砸第三下时,便有仆从自外间过来,喘着粗气儿,隔帘通传:“宫中有旨意到,请夫人与府中人去迎接。”
      卢氏瞥一眼谢华琅,别有深意的一笑,谢华琅有些不好意思,将那枚银杏果丢开,唇角却掩不住甜蜜。
      因先前宫中屡屡有赏赐至,谢家人便知皇帝于府中三娘有意,今日见有圣旨到,隐约也能猜度到几分,一众人被卢氏、刘氏领着,到正厅去接旨。
      朕惟正两仪之位,资始允藉夫资生。资淑德以承庥,宜正名而敦典。咨尔中书令谢偃之女谢氏,钟祥世族,毓秀名门。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柔嘉成性、宜昭女教于六宫;贞静持躬、应正母仪于万国。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其尚弘资孝养。克赞恭勤。茂本支奕叶之休,佐宗庙维馨之祀。
      钦哉。
      前来宣旨的正使是今上的堂兄江王,副使则是太宗时期的老臣,时任同中书门下的韦靳。
      江王宣读完圣旨,将其合上,双手递与谢华琅,颔首笑道:“恭喜娘娘。”
      毕竟未行婚典,谢华琅向他行个半礼,道了句:“多谢。”
      卢氏谢过前来宣旨的二人,私下叫人去打赏同来内侍,又令人奉了茶来,那二人免不得要说几句吉祥话,贺喜之后,便起身告辞,回宫复旨。
      谢华琅将那份圣旨展开,内里是熟悉的字迹,雅正端峻,字如其人,她微微一笑,将这封圣旨重新卷起,捧在了心口。
      卢氏打赏了府中人半年的月钱,算是叫沾沾喜气,又要准备应对接下来可能会有的应酬,当真忙碌。
      谢莹同堂妹亲近,见她修成正果,含笑道了恭喜,淑嘉县主与二哥哥谢粱同样如是,谢玮则有些恍惚,拉住谢华琅衣角连声问:“姐姐,你也要嫁人了吗?以后还能跟我和阿澜一起玩儿吗?我们能不能去找你?”
      “又不是远嫁,”谢华琅捏了捏他的脸,笑道:“能见到的。”
      “阿莹姑姑出嫁时有糖吃,”谢澜有些期待的问:“三姑姑出嫁,是不是也有糖吃?”
      “你不能再吃了,”谢华琅心中警惕,叮嘱道:“阿玮就是因为管不住嘴,吃坏了牙,你不要学他。”
      谢澜蹙眉道:“可我听说,姑姑小时候也吃坏过牙,为此还被阿婆骂了。”
      “没有的事!”谢华琅语气一滞,叉腰道:“你听谁说的?”
      谢玮赶忙跑开,谢澜跟他一道:“姑姑也是贪吃鬼,还好意思教训我们,羞羞!”
      ……
      顾景阳虽说事多,然而到了傍晚时分,却也往谢家去寻她了。
      谢华琅同他说起谢澜与谢玮之事,气闷道:“这两个小混账。”
      顾景阳听得笑了,道:“童言无忌。”
      “什么童言无忌,”谢华琅义愤填膺道:“阿澜七岁,阿玮十岁,都不小了,不能再这么惯着了!”
      “枝枝,”顾景阳伸手过去,轻轻勾她鼻翼,低声道:“你都十六岁了,我不也是惯着你吗?”
      谢华琅的心忽然被烫了一下,下意识后退一点,眼睛眨了眨,狡辩道:“他们怎么能跟我比?我可没有那么胡闹过。”
      顾景阳目光恬淡,神情敛和,便这么看她一会儿,倏然一笑,别过脸去了。
      谢华琅被他笑的满心不自在,推他一下,道:“你笑什么嘛,我说的不是实话吗?”
      “不是。”顾景阳道:“在我这儿,你比他们混账多了。”

      第26章 开解

      “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谢华琅托着腮,诧异道:“道长,你真是越来越会说话了。”
      “不敢当。”顾景阳道:“差你许多。”
      谢华琅得意一笑, 并不谦虚:“我的口齿,的确是一等一的好。”
      顾景阳便伸手过去, 轻轻捏住她下巴, 谢华琅不明就里,奇怪道:“怎么了?”
      顾景阳却道:“张口。”
      谢华琅老老实实的张开嘴, 含糊不清的问:“到底是怎么了嘛?”
      顾景阳扶住她下颚, 左右转着看了看, 方才松手:“不是说小时候吃坏了牙吗?现在倒看不出来了。”
      “……”谢华琅伤心道:“别人也就算了, 你怎么站在他们那边儿?”
      顾景阳道:“谁说我就该站在你这边?”
      谢华琅下巴一抬, 真有点盛气凌人的架势:“你是谁的人?”
      顾景阳将手侧白瓷盏中的葡萄剥了, 送到她唇边去, 低笑道:“是枝枝的人。”
      谢华琅顺势在他手指上咬了口,将葡萄咽下, 嘟囔道:“这还差不多。”
      “我令人将太极殿加以修葺,我们成婚之后,便一道住在那儿。”
      顾景阳又为她剥了几个, 搁在白瓷盏上, 这才起身往一侧去净手, 用帕子擦了, 回身道:“你不是要入宫小住么, 若有要修改的, 也尽可以提。”
      谢华琅拈起一颗葡萄送入口中,思及一处,动作忽然一顿:“九郎,我能问你件事吗?”
      顾景阳到她身侧坐下,耐心道:“什么?”
      “你,你怎么会住在宫外观中呢?”谢华琅心中犹疑,故而声音也低:“我先前所见,你似乎极少留在宫里。”
      顾景阳听得微怔,顿了顿,又握住她手,道:“因为我是在那里出家的,也在那里住了很多年,即便后来登基,也仍习惯住在那里。”
      谢华琅见他似乎没有动怒的意思,心中微松口气,大着胆子问道:“怎么会出家呢?昔年太宗文皇帝过世,天后不是只令你潜修祈福吗?难道说……”
      “我会出家,并不是天后强逼,而是我自愿的,”回想起往昔,顾景阳面上有些唏嘘,感怀道:“那时我还很年轻,同你现在一般大,骤逢剧变,真有些万念俱灰……”
      谢华琅那时才刚出生,自然不知内中如何,然而只见这些年来宫廷朝堂之中的种种纷杂,便知那一年是何等的腥风血雨。
      太宗文皇帝忽发急病,去的突然,死前甚至没有来得及留下只言片语。
      先帝骤然接手这偌大天下,面对亿兆黎庶与朝堂诸君,颇有些手足无措的惶惶,但对于备受太宗冷眼的郑后而言,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先帝仁弱,郑后刚决,太宗唯恐长孙来日受制于母亲,便将他抱到身边教养——参照顾景阳两个胞弟的懦弱性情,这实在是一个极其英明的决定,但与此同时,也使得这对母子之间的情分淡薄到了极致,等太宗毫无预兆的崩逝之后,全然爆发开来。
      长孙与太孙只有一字之差,地位却是天壤之别,只消太宗昔年多走一步,册长孙为太孙,纵使郑后有千百般本领,怕也使不出来。
      先帝是子,太宗是父,儿子怎么可能违抗父亲的命令?
      可惜,太宗终究没来得及走那一步。
      而顾景阳,为此付出了长达十六年的代价。
      人生有几个十六年?
      谢华琅想到此处,感慨之余,又觉心疼,反握住他手,低问道:“那些年,九郎是不是过得很艰难?”
      “天后其实也没有令人苛待,衣食用度如常,但最开始的时候,还是觉得度日如年,”顾景阳叹口气,忽又失笑:“不过,比起阿昴来,我的境遇要好多了。”
      他此刻的笑意,显然不是释然,更多的是讥诮。
      谢华琅同他相识这么久,还是第一次见他流露出这种神情,诧异道:“阿昴——”
      顾景阳道:“就是章献太子,周王的父亲。”
      谢华琅明白过来,禁不住叹一口气。
      太宗驾崩,长孙潜修,先帝便册立郑后的第二个儿子为储君,做了太子,然而他的一生,比顾景阳这个兄长还要惨淡。
      先帝后期,有人检举太子意图谋逆,私藏兵器于岳家,朝野震惊,郑后斥责太子忤逆失道,族太子妃母家,又将太子废掉,逐出长安。
      那时正是冬日,废太子被赶出长安时,连冬衣都不曾穿,狼狈至极,是魏王再三恳求,方才略加宽待。
      即便如此,不过几个月之后,长安便有使臣前往,逼令废太子自尽,为平息天下非议,郑后将那使臣贬谪他乡,然而不过一年,便重新起复,其中内情如何,自是不言而喻。
      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很难体会到那种绝望的,谢华琅只是听,都觉得心中惶惶,更不必说顾景阳这样曾经亲自经历过的人。
      “我自幼长在太宗膝下,同天后并不亲近,先帝是很温和的,然而他的温和在分润给父母、妻子、以及所有儿女之后,能留给我的,其实也没有多少。”
      “我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阿昴是第二个,我想,在我与阿昴刚降生的时候,他们都是由衷爱护我们的,可最后呢?先帝迫于局势,向天后妥协,其实就是舍弃了我,后来,也是他坐视阿昴的死。天后画地为牢,将我幽禁,逼杀亲子,燕啄皇孙……”
      “我与阿昴,都是他们的至亲之人,”顾景阳不忍再说下去,长叹道:“枝枝,虎毒尚且不会食子啊。”
      谢华琅心中便如同堵了一团棉花,闷闷的喘不上气,这样惨烈的悲剧面前,任何语言似乎都是多余的,她伏在他怀里,轻轻抱住了他。
      “好在一切都过去了,九郎。”
      “孔子曾经说,苛政猛于虎也,但我觉得,权欲之毒更甚,即便是至亲骨肉,都经不起它的腐蚀,真不如斩断尘缘,落个清净,索性出了家。”
      顾景阳回抱住他,声音低柔:“再则,那时候朝不保夕,更没有娶妻生子的念头,后来习惯了一个人,倒觉得也很自在。”
      谢华琅听他语气转柔,微微一笑,道:“现在呢?”
      “现在觉得,有枝枝在身边,就是最好的事。”
      “世间机缘也真是奇妙,”他垂眼看她,目光温和:“我十六岁出家那年,枝枝尚未降生,等枝枝十六岁的时候,却要做我的妻子了。”
      谢华琅笑道:“天作之合。”
      “那日你忽然闯到观中去,一嘴歪理,却说的人无从应对,当真伶牙俐齿,”顾景阳似乎想起什么,露出几分笑意:“我那时还在想,这样一个小姑娘,该生了一副怎样的面孔,后来见你解下帷帽,那一刹那,我觉得四遭仿佛都亮了。”
      谢华琅道:“那本来就是白天呀。”
      顾景阳轻笑道:“但你像是太阳。”
      ……
      封后的圣旨降下,长安似乎都沸腾了,当日便有人登门致意,送礼相贺,谢家也忙碌起来。
      如今尚未行婚典,但毕竟已经有了旨意,谢华琅当然不会在出门见客,去见过元娘、宪娘,一通寒暄之后,便老老实实的留在府中。
      这日午后,天气还是闷闷,她往楼阁上去透气,刚上二楼,却见那儿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
      谢朗执一把折扇,信手摇了几下,见她过来,俊秀面孔上浮现出一丝揶揄:“呀,是皇后娘娘来了。”
      谢华琅捉起案上杨梅砸他:“你也来笑话我了!”
      谢朗堪堪接住那颗杨梅,哈哈大笑道:“不敢不敢,来日还要多仰仗娘娘呢。”
      这位府上三郎,惯来以潇洒不羁闻名,才华是有的,只是太过放荡,有失端正,着实是叫谢令头疼。
      谢华琅同这堂兄亲近,便打发采青采素退下,落座道:“三哥,阿莹姐姐都要嫁人了,你可是她的哥哥,还没个谱儿吗?”
      据她所知,叔母刘氏可是同母亲抱怨过这儿子好多次了。
      “我若娶妻,便要娶一个真心喜欢的,好好待她,”谢朗笑道:“只是她还没有来,我得再等等。”
      谢华琅先前也曾含蓄问过几次,只是都被他敷衍过去了,今日听他如此言说,倒是一滞:“哎,三哥想求个一心人吗?”
      “怎么,”谢朗道:“只许你们女郎求,不许我求?”
      “那倒没有,”谢华琅诧异道:“我只是没想到,你会……”
      谢家门风严正,从没有宠妾灭妻之事,但即便如此,上至谢偃、谢令,下至谢允谢粱,都是有姬妾的,谢华琅身为女郎,其实不喜欢这种行为,但身处这世道,也不会因此觉得父亲、叔父和兄长们有错。
      时代风气如何,并不是她一己之力便能扭转的。
      只是没有想到,谢朗这位惯来洒脱不羁的堂兄,会有这样迥异于世间男子的想法。
      谢华琅心中有些感触,正待问他几句,却听谢朗先一步道:“你怎么了?不是同陛下两心相悦么,怎么还面有忧色?”
      谢华琅诧异道:“哪有?”
      “明明就是有啊,只是不甚明显而已。”谢朗侧目看她,含笑道:“你在担心什么?”
      谢华琅被他问的滞住,下意识想否认,然而仔细思量之后,忽然又停住了:“是有那么一点……”
      谢朗仍旧在笑,神情却有些关切:“什么?”
      谢华琅压低声音,犹疑道:“你可不许对别人讲。”
      谢朗道:“你跟我说过的话,我几时同别人讲过?”
      这倒也是。
      谢华琅心中一松,这才低声道:“他待我很好,我亦心悦他,但你也知道,我们的年岁相差这么大,我实在是……喂!你这是什么表情?”
      谢朗伸手揉了揉她额头:“你就只是在忧心这个?”
      “什么叫‘就只是’?”谢华琅拨开他手,气道:“你不听就算了,怎么还拿我寻开心?”
      “我可没有。”谢朗挑眉道:“我问你几个问题,你照实回答,之后若还有疑虑,再骂我也不迟。”
      谢华琅没好气道:“什么?”
      谢朗并不在意她态度,笑问道:“陛下嗜酒吗?”
      谢华琅想了想,摇头道:“不嗜,他会喝酒,但我几乎没见他喝过。”
      谢朗轻轻颔首,又道:“陛下好色吗?”
      谢华琅断然道:“当然不,他只好我!”
      “好好好,”谢朗又道:“陛下喜食油腻诸物,饮食没有节制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