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仕妖娆 >

第74章

宋仕妖娆-第74章

小说: 宋仕妖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巅峰。

而锁厅试,就是针对有官在身之人的特殊考试。

宋朝是文人治理天下。

本来是严禁有官之人参加科举,但这损害到了上层阶级的利益,宋朝对官员的恩荫之重历史罕见,大凡官僚阶层的子弟,纵然再不学无术,混上了时日,也总能有个儿子捞个官当当,可恩荫官之类的晋升极慢,且有极大的限制,难以突破士大夫这个阶层。

因此在太宗时期,便有官员陆续动这层心思。这涉及多全体官员的利益,对此所有人都站到了一条线上,锁厅试便应由而生。

只不过太宗朝时,锁厅试还有极大的限制,由礼部单独批阅,并要呈送皇帝过目,避免徇私舞弊,且只能迁转官阶,并不恩赐科名,甚至考不中者还要取消本身的官阶,连举荐的人也要受到惩罚。

到了真宗时才有改善,不过依然有一点,锁厅试考生不得录取为状元,毕竟寒门状元这个东西还是要好好保护和宣传的。

到了仁宗时期,锁厅试便截然变味了。

锁厅试不再惩罚考生和举荐人,而应考次数也没了限制,除了单独考试和不能中状元之外,已经和正试没有丝毫差别了。

且锁厅试反而成了一个特权。

随着大宋读书人激增,正试的录取比率极小,几十比一之类的让竞争难度几何级上升,而锁厅试单独考试单独批阅单独录取,且录取比率达到了恐怖的十取其三。

这让官宦子弟趋之若鹜,反正考不中又没损失,再无才之人去试试也是好的。

按理说,李凤梧去参加锁厅试,以他的才华,考中应该没什么难度,毕竟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比之那些不学无术的恩荫子弟强上千百倍,但特么的主考官是柳相正啊!

这才李凤梧要骂娘的原因。

打死李凤梧都不相信,赵昚会不知晓自己和柳相正的罅隙,这货分明就是故意的。

到时候锁厅试,柳相正很可能要拿捏自己。

万幸,大宋的考试和后世一般,施行的糊名制度,柳相正要想在试卷批阅上对自己下绊子的可能性可以排除,虽然说自己的字丑,可那些恩荫子弟,有几个写得一手好字?

自己要写得一手好字那才叫危险了。

所以最大的可能,还是那老一套,栽赃陷祸,给自己弄点别扭,万一成功了呢……那时候可真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李凤梧第一次有无能为力的弱小感。

得了,此次秋闱只能步步小心,千万不要踏入柳相正的陷阱中去。

宣旨太监离开后,吏部官员知会了李凤梧一些事,让他去了吏部一趟,办了诸多手续领了官服神马的,李凤梧又去了礼部,自己是外籍考生,要办的手续极多。

好在头上毕竟有官家谬赞的大宋雏凤之名,又挂着张浚侄孙的头衔,吏部、礼部对自己都没有什么官僚气,各项手续神马的只用了两天便办完。

心中心中要骂娘,不过还是有点小小的得意,哥现在好歹也是个官了。

按照后世的说法,怎么也算个乡党委书记吧——虽然是闲置的,但毕竟是个奉礼郎,真是李家祖坟冒青烟了,李家本来就短的族谱上,将第一次出现官名啊。

办完琐事,李凤梧全身心看书。

考试还有几天了,必须要临阵磨枪,最后两天好生休憩养息。

高考都要两天,这古代的科举一样也要两三天,且和高考不一样,高考考完一科可以休憩,考完一天能回家,而宋朝考试,这尼玛是要在贡院里吃喝拉撒,直到考完才将考生从圈里放出来。

不仅是考究才华,也是考究体力啊……这大热天的又没个风扇,更不允许带奴仆进去扇扇,不热晕一堆考生才怪。

若是遇到贤明的官家,会让国子监和礼部准备一些清热降暑的汤粥,若是遇到不好的官家,考生们就去哭吧,自己祈祷不要热晕了。

因为临近秋闱,耶律弥勒再不敢撩拨自家官人。

每日都贴心巴肺的伺候着,深恐官人出现点差错,厨子做饭的食材更是被严格检查,绝对不能让李凤梧因为饮食出现身体上的任何不适。

八月上旬,距离考试还有三日。

李凤梧将所有书籍全部放进书房,不再看只言片语,当然,也不出门更不见客,事实上也没有任何访客。

如今秋闱在即,功名至上的大宋,再无人关心那位抗旨的雏凤,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国子监,自从赵昚钦定了秋闱主考官后的那夜,洪遵和柳相正等人便进了国子监贡举锁院,不能再踏出国子监一步。

这也是防止营私舞弊。

在钦定主考官之前,就算是举荐名单的礼部也不确定谁会是主考官,直到官家钦定之后。但官家一旦钦定主考官人选,被钦定的人便要进入国子监锁院,从而断绝一些人的非分之想。

是以李凤梧隐约抱着个侥幸:万一柳相正不知道自己要参加锁厅试呢?

毕竟柳相正被钦定为锁厅试主考官在前,自己被恩赐奉礼郎在后,他恐怕在当夜就被人连夜请入了国子监。

不过李凤梧还是不敢大意,再怎么锁,要传一点消息进去还是不难吧。

世上没有真正的密不透风的墙。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一百五十八章秋闱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中国人一向迷信,古代尤甚。

后世高考之前的几日,各大城市的寺庙都会香火鼎盛,何况此时的大宋。

秋闱前两日,临安城内城外的诸多寺庙道观,那真是人山人海,挤破了鞋跟,尽是秋闱应考士子及其家人。

南宋历经战乱,人口虽然大减,但临安不曾受过战火蹂躏,人口依然繁盛。

李凤梧饱受唯物主义的熏染,当然不会信这些鬼神之说,可架不住耶律弥勒喋喋不休,加上舅舅周清丰两夫妻也来拾掇,便带上李巨鹿和耶律弥勒去烧香。

不求自己心安,但求亲人心安。

而士子烧香,又比后世多了许多的说法,首先第一炷香,若是在老家的,大抵是要去祖坟烧一株香,香要上佳,青烟不断,取祖坟冒青烟之意。

而不在老家的士子,则可以在居住的地方摆上香炉,对着老家的方向遥拜。

其次是文昌帝君祠,文昌帝是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烧香敬他是希望得到神仙保佑,文运亨通科举高中。

再其次便是至圣先师孔庙。

李凤梧便让李巨鹿准备遥拜老家,然而耶律弥勒嫌李巨鹿粗手粗脚的,让他退开,自己亲自去帮忙布置,让李凤梧看得很是感动。

这个年代的女人啊……一旦有了归属感,真的会全心全意付出。

毕竟潘金莲这种是异数、少数,况且历史考究出来的潘金莲本人,其实是个严守妇德的好女子,武大郎也是雄伟的男子汉,并不是什么侏儒。

李凤梧沐浴更衣,焚香之后,根据舅舅周清丰和舅母肖闵月的提示,严格按照祭祖的规格,遥拜了老家,直到一捧香完全燃尽,耶律弥勒才又催促着他去文昌帝君祠。

好歹是自己的外甥,周清丰两口子也甚是上心,叮嘱小官人一定要诚心祭拜后,两口子上街为李凤梧准备应试用品。

秋闱在即,文昌帝君祠几乎前脚后跟相连,好在李巨鹿块头甚大,不然李凤梧一个还真保护不了耶律弥勒,少不了要被人吃多少豆腐。

有两米出头的黑塔保护,李凤梧烧香倒是很顺利。

离开文昌帝君祠,又赶到临安的孔庙,这里依然人山人海,好不容易排队烧完香,耶律弥勒又拉着自己去找到一个算命先生。

适逢秋闱,算命先生们哪能错过这等盛会,孔庙附近几乎聚集了整个临安的算命先生,全是些什么神算子、祖传算命什么的,生意好得不要不要的。

在一个眼睛白多黑少貌似是个瞎子的算命先生前,李凤梧抽了个签,仔细看签词,“一曲清风舒,翼展栖南枝。”

那算命先生接过签,却并不是个瞎子,仔细看得一看,笑了,“小官人大喜,此为上上签,今日科举,必可高中。”

眼前这小官人穿着极其不俗,一看就是知名绸缎庄的名贵衣衫,身旁又有恶仆美婢,必然非富即贵,算命讲究的观察,这算命先生哪会看不出。

李凤梧笑了,这签着实好解,如今大宋皇宫在临安城南,栖南枝,不就是入皇宫的意思么,旋即猛然想到一个段子,乐了,“如果是自挂东南枝,是否也会被你解为上上签?”

算命先生笑了,“小官人甚是明白,且祝小官人科举青云。”士子大多是懂一些周易的,因此极不好忽悠,算命先生也明白,眼前这小官人怕是聪慧的紧,断然猜出了自己这签筒中的签全是上上签。

本来就是,秋闱在即,算命的士子不过是求心安,咱们这些算命先生没必要整下下下签给士子们心里添堵吧。

李凤梧从怀里掏出一锭碎银,“借你吉言了。”

算命先生大喜,这小官人出手倒是豪迈的很。

回到梧桐公社,周清丰两口子也买好了诸多应考用品,李凤梧和耶律弥勒又一一检查无误后,这才放到书房中,不让任何下人接触到。

梧桐公社的下人奴仆都是新买的,还是保险起见。

这两日李凤梧清心寡欲,只是休憩,补足睡眠,以防考试的时候睡眠不足导致精神疲倦,连寻常的锻炼都免了,好在肩上也痊愈得差不多了,不至于影响考试。

时间飞快,八月九日,隆兴元年的秋闱正式开幕。

酉时。

李凤梧还在睡梦中,猛然被耶律弥勒喊醒,看着双眼血红的耶律弥勒,李凤梧不由得苦笑,“一夜未睡?怎么搞的好像你成了我亲娘一样。”

耶律弥勒很有些兴奋,“早些准备呢,别错过时间了。”

梳洗之后来到书房,再一次检查了准备的考试用品。

因要考三天,要准备的东西很多,笔、墨、砚等必需品外,还要携带一些吃的,因是八月,天气依然炎热,准备的食品便因以不易变质的为主,例如如月饼一般的糕点、熏腊肉等,当然,少不了还要准备铺盖薄被、书箱以及一些急用的意料丹药。

这些东西周清丰两口子都已买好,李凤梧和耶律弥勒只是再一次检查了一番。

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李凤梧让李巨鹿背上,和耶律弥勒一起出门,来到前厅,因主子参加秋闱,奴仆都已起床,此时在官家带领下齐刷刷站在门口。

李凤梧、耶律弥勒和李巨鹿三人上了马车后,奴仆们这才回去睡回笼觉。

更鼓响后不久,临安的大街小巷中喧闹起来,车马声、脚步声、交谈声纷纷响起,无数灯笼亮起来,从空中俯瞰,便是一条条长龙,向着国子监里的贡院汇聚而去。

此次临安秋闱,正试加上锁厅试,足足七八千人。

到达国子监,早已是人山人海,吵杂声甚嚣,若非有巡捕兵丁维持秩序,怕早就乱成一团了,因应考人多,国子监前围了个极大的栅栏,送考家属只能送至栅栏外,考生需要自己带着一应物品进入栅栏内候考。

让耶律弥勒早些回去歇着,又叮嘱李巨鹿这几日警醒些,李凤梧这才进入候考区。

约莫等了大半个时辰,五更鼓响后,巡捕兵丁在栅栏内列队,礼部的诸多官员也尽数到齐,每人手里都有一块大木牌子。

秋闱开始。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一百五十九章应试高手在南宋(一)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礼部的官员们几乎是吼着喊道:“看清楚手上的名状,找到相应的通道入口排队站好,一刻钟后开始进场。”

这一点不得不佩服礼部官员。

国子监外数千人,能够让考试有条不紊的进行,这其中必然思考得面面俱到,如果出个骚乱什么的,估计就是一大堆人要被撸下来了。

李凤梧名状上是玄字三十九。

提着一应东西,艰难的在人群中穿梭,好不容易挤到手举玄字牌的考务前面,队列已成型,周围的年轻士子——或者说纨绔公子们一个个都是挺胸提臀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玄字名状的,全是锁厅试考生,也就是全部有官在身,自然要比寻常士子高傲得许多。

等了约莫半个时辰,天光微亮,终于轮到了玄字名状的考生,几十个考生在考务带领下,依次进入国子监大门。

走进大门,便有几人盘查考生,以防有人冒考。

如今锁厅试对考不中的人也并没有什么处罚,示意冒考在锁厅试考生中极少发生,盘查很快结束,所有人跟随着考务来到一个临时搭建的木棚子里。

那考务笑道:“多余的事情我也不说,你们抓紧时间罢,沐浴更衣之后还要参拜至圣先师。”笑容里多有同情,通过科举当官的大多经历过这件事。

所谓沐浴更衣,其实就是另外一种检查,防止夹带。

这件事李凤梧是知晓的,后世记忆里,在一些历史小说书中看见过,当然,应考之前也听一些读书人说过——不就是洗澡么,李凤梧对此是没多少反感的。

不过这在以往,可是闹出了很大的风波。

自从有科举以来,每一科都有人作弊,其中尤以夹带为甚,因此在武人治国的唐代,科举考子们会被士兵从头到尾检查一遍——解开衣服,掏耳朵什么的……

总之,就是让你赤身裸体的被人检查过够。

到了宋朝,读书人治天下了,读书人们便觉得这种行径太有辱斯文,不仅考生士子反对越发剧烈,就是文臣们也觉得此举不妥,于是便有了折衷的办法。

开考之前不是要参拜至圣先师么,便以此为名,让考生们全部沐浴,更换有礼部准备的新衣服,杜绝在衣服里夹带。

当然,头发、耳朵什么的检查便越发严格了。

因不用公然解开长发扇开儒衫,大宋的士子们便渐渐接受了这种方式,只是临到头了,还是会有芥蒂罢了。

简单沐浴,更换统一制式的儒衫后,一众考生来到贡举场所。

等待所有考生都沐浴更衣后,已是午后,无一例外,所有人都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